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6 智音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6       智音

五十一、如金鎖玄關,得其蘊者謂之真參實悟,稍一疑滯,則銀山鐵壁聳之。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二十三冊,無依道人語錄。

經文:居士而荷擔法任者,迦文之世有淨名,於達磨之世有楊炫之,於馬祖之世有龐蘊。宋元以來,名卿哲匠,或奕葉相承,或拳踢互應,語載傳燈僧史,昭昭然不可誣也。其卓然而傑出者,如何密菴付法田素菴,素菴付法緇流,衣缽相繼七葉而愈光。蓋佛祖之所重者在法,法之所在,雖總持尼凌行婆俞道婆輩,舉足以顯揚提唱為千古偉人,至今存其語言,如:金鎖玄關,得其蘊者謂之真參實悟,稍一疑滯,則銀山鐵壁聳之,面目前矣。

【經文釋義】:

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三冊,無依道人語錄序文,指出正法眼藏,天命道統的授受與傳承,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居士而荷擔法任者,迦文之世有淨名,於達磨之世有楊炫之,於馬祖之世有龐蘊」:在家修行得到正法眼藏者,釋迦牟尼佛之時,有淨名居士;菩提達摩祖師之時有楊炫之居士;馬祖道一禪師之時有龐蘊居士。「宋元以來,名卿哲匠,或奕葉相承,或拳踢互應,語載傳燈僧史,昭昭然不可誣也」:到了宋朝、元朝的時候,雖然出現很多有名的公卿、哲學家、修行人,他們自稱是得到代代相承下來的心法,也有自稱是得到衣缽真傳,上下互相呼應的,但是傳燈錄這本書,並沒有記載,很明顯的,不可相信也。「其卓然而傑出者,如何密菴付法田素菴,素菴付法緇流,衣缽相繼七葉而愈光」:得道的高僧,或修行很有卓越成就,非常傑出的人,但是明州天童山密菴咸傑禪師,如何將正法眼藏傳付給田素菴居士,田素菴居士如何再將正法眼藏傳授給緇流禪師,他們都沒有辦法交待道統心法是如何傳承的。蓋衣缽真傳相繼傳了五家七宗,而且更加發揚光大。「蓋佛祖之所重者在法,法之所在,雖總持尼凌行婆俞道婆輩,舉足以顯揚提唱為千古偉人,至今存其語言」:歷代以來,諸佛菩薩所注重的,就是般若正法的傳承,般若正法之所在,它是一切諸法之總持,是如來的陀羅尼,就是聰明絕頂的俞道婆之輩的人,都要得到如來的般若正法,如果能夠修持舉足輕重的般若正法,好好的發揚提倡,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都可以成為千古的偉人,所以留下此本語錄,以為日後作見證。「如:金鎖玄關,得其蘊者謂之真參實悟,稍一疑滯,則銀山鐵壁聳之,面目前矣」:例如金鎖玄關,是得道的重要關鍵,有得到真傳底蘊的修行人,才能夠真正參透,確實開悟,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如果稍為有一點點的疑問,滯礙不前,不肯接受天命明師的點傳,那麼銀山鐵壁的障礙物,就會阻隔在眼前,將無法得授般若正法,證果成真也。

【延伸演義】:

無依道人語錄指出,在家修行得到正法眼藏者,在釋迦牟尼佛之時,有淨名居士;菩提達摩祖師之時有楊炫之居士;馬祖道一禪師之時有龐蘊居士。但是淨名居士、楊炫之居士,以及龐蘊居士的法脈,並沒有流傳下來。無依道人語錄也提出了出家一脈,傳授正法眼藏給在家居士,然後在家居士再將正法眼藏傳授給出家禪師的典故,雖然有這樣的記載,但是在歷史上沒有辦法考證。六祖壇經付囑品預言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六祖惠能大師預言心法天命道統的傳承,在惠能大師涅槃以後,分為在家與出家兩派。在家修行人稱為居士;出家修行人稱為比丘、比丘尼。禪宗般若正法,自從佛世尊一脈傳承下來,到了西方第二十八代道統祖師菩提達摩時,達摩祖師老水還潮,前來中國,再將心印大法傳授給慧可大師,一直傳承至六祖惠能大師,之後般若正法的傳承分為在家與出家兩派。所以達摩祖師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渡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般若正法出家一脈之傳承,從初祖傳承至五祖,一花開五葉,五葉者,就是臨濟、潙仰、曹洞、雲門、法眼等禪門五宗,再加楊岐與黃龍兩派,稱為七家。故無依道人語錄記載:「衣缽相繼七葉而愈光」的傳承。因此禪宗心法,確實在唐宋年間,大放異彩,讓中華文化,光芒萬丈。出家一脈的五家七宗,傳承到現在,天命道統,無法找到很明顯的傳承。在家一脈,道統祖師的傳承是這樣的:白玉蟬七祖,羅尉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若十一祖,袁志謙十二祖,楊守一十三祖,徐吉南十三祖,姚鶴天十四祖,王覺一十五祖,劉化普十六祖,路中一十七祖,張天然、孫素真十八祖。有某某出家大德說一貫道第八祖羅尉群與九祖黃德輝相距八百多年,道統是如何銜接的,因此質疑一貫道的道統有問題。蓋道統的傳承,有親傳與遙接之分,親傳者是一代交接一代,有人事物地的記載;遙接者,時勢而使其不能直接傳承,有相隔數十、百、千年之差異。例如大禹於西元二千二百零五年即位,湯王於西元前一千七百七十七年稱王,其間相隔四百四十年。周文王與湯王相隔六百餘年,周公與孔子相隔四百年。佛世尊所說過去的七佛,有的相隔五千多年,有的相隔七千多年;又達摩祖師所說西方二十八代祖師,可以考證典故的,只佔少數。後東方第十八代的羅八祖與黃九祖,相隔八百餘載。以上所述,屬於遙接,是精神的傳承,只能以聖言量來接受。無依道人語錄非常明確的指出,般若正法的傳承,一定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金鎖玄關,金鎖玄關一旦開啟,才可以明心見性,會見自家菩薩,稱謂得到本性的真底蘊,才算真正的真參實悟,所以無依道人語錄說:「金鎖玄關,得其蘊者謂之真參實悟」。如果沒有天命明師,開啟金鎖玄關,或稍為猶豫不前,錯失求道良機,自甘墮落,那麼堅硬如銀山鐵璧的障礙物,阻隔在眼前,讓你無法超生了死,無法證果成真。現今大道普傳白陽修士無數比其它宗教修行者之殊勝處,就是我們能夠經明師一指點,超生了死。雖然我們有此機緣求道、得道,但是並不表示我們的修持比其它宗教的修行者高,所以對其它各宗各教,切不可以有傲慢心況且由維摩詰居士與彌勒菩薩的對話中,給我們有很好的啟示:今天我們求了道,得受明師一指,但就不能著重在這表相上,而是要著重於實質上證悟與實踐。最重要我們應該有此認知,「求道」其實並無所得,只是告訴我們本自俱足而已。所以還是要在「」與「實踐」,才能真正的明心見性。而且求道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找回自己的天心、天性,找回「自己」,當自己的真主人,以真主人用事。活佛老師也曾告訴我們:其實老師並沒有給予我們什麼,只是讓我們了解,我們什麼都沒有欠缺,本自俱足,而非是從明師那裡得到什麼。當知佛性人人俱足,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只是眾生自性被障礙住而已,所以我們更應該以平等無為的心,去成就一切的眾生,所以無依道人語錄說:「稍一疑滯,則銀山鐵壁聳之,面目前矣」。

【修持心得】:

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三冊,無依道人語錄的記載,讓我們知道般若正法傳承的歷史典故,以及早期傳授般若正法的源流,証明天命明師開啟金鎖玄關的重要,如果稍為遲滯不前,就會錯失得道良機,那麼天堂的道路,就會被銅山鐵璧阻隔,難以超凡入聖也,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可見恭請天命明師,開啟金鎖玄關,才能明心見性,會見自家菩薩,是修道、得道的印證。也是得道、修道、行道、成道的一條光明大道,更是眾生返本還源,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

註:

一、天命道統天命者,是宇宙之主宰--明明上帝的明命也。道統者,是一脈承續、傳授的統序

二、荷擔荷,置物於背;擔,置物於肩。與「荷負」、「荷法」同義,皆謂護持佛教大法,擔負佛法相續之責。

三、淨名居士新作毗摩羅詰,譯曰無垢。舊稱維摩詰,翻為淨名。

四、馬祖道一禪師馬祖道一七○九~七八八,或六八八~六三),俗姓馬,又稱馬道一,漢州什邡縣人(今四川什邡馬祖鎮),諡號大寂禪師。唐朝佛教禪宗大師,南嶽懷讓禪師門下,洪州宗的開創者。

五、龐蘊居士:中唐元和年代(八○六~八二○)著名禪門居士,悟境甚高,與梁代傅大士並稱為東土維摩。世稱:「居士」、「龐翁」、「襄陽龐大士。」居士名蘊。字道元(亦有作道玄),生於衡州衡陽縣(湖南省衡陽縣),書香門第,初志於儒,父親任過衡陽太守,惟居士少時便悟塵勞之苦,而志求佛道。及長,建庵於宅西為修行之所,時與禪師相往來。貞元(七八五~八○四)初年,曾謁石頭西遷禪師。時,聞江西馬祖道一之名,乃悟選官不如選佛,遂直奔洪州,隨馬祖禪師而頓悟玄旨,便留住馬祖門下兩載,後來離開馬祖以後,居士便過起了雲遊的生活。居士所到之處,禪門老宿相往復問酬。居士皆隨機應響,為人解黏去縛。其機鋒言辯,皆超出常規,令人難以捉摸。有詩偈、語錄三百篇流傳於世。

六、公卿公卿是指公家和基於日本律令規定的太政官當中之最高幹部職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參議(或從三位以上,非參議)等高官(總稱議政官)。平安時代起稱為公卿。

八、衣缽指三衣及一缽。三衣,指九條衣、七條衣、五條衣三種袈裟。缽,乃修行僧之正式食器。為出家眾所有物中最重要者,受戒時,三衣一缽為必不可少之物,亦為袈裟、鐵缽之總稱。

九、傳燈錄三十卷,宋真宗景德元年,吳沙門道彥,系釋迦以來祖祖之法脈,錄法語者。後效之有種種之燈錄。

十、田素菴宋末元初人,屬臨濟宗。又作田素庵。江都(江蘇)人,世為望族,自幼慧絕,補弟子員,屢試不第,遂萌出離之志。後參謁何密菴太守,得其心印。恆握竹篦,勘驗僧徒,為四方所仰重,禪林間尊稱為田大士而不直呼其名。居城之田家巷,以宅為菴,四方參扣之士,日擁座下一日,茶話時, 忽擲盞合掌,別眾而逝。

十一、總持梵語陀羅尼,譯言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使起之義,以念與定慧為體。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維摩經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無所漏忌謂之持。嘉祥法華疏二曰:問:以何為持體?答:智度論雲:或說念,或說定,或說慧。今明一正觀隨義異名。

十二、陀羅尼華譯為總持,即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原有四種,咒陀羅尼,不過是其中一種,但通常皆以咒為陀羅尼

十三、締緝伽藍建造修築佛寺。

十四、昌隆法嗣興盛傳承法脈之人。

十五、居士音譯迦羅越、伽羅越。意譯長者、家主、家長。指印度四姓中吠舍種之富豪,或在家有道之士。

十六、比丘謂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色身,故又名乞士。

十七、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稱。

十八、聖言量佛在經中所說。相信聖人所言,由於聖人言行是我們的模範,所以我們相信他所說的話,例如我們相信科學家說的話一樣。

金鎖玄關真參實悟開慧竅

疑滯不前山壁阻隔難回天

五十二、透脫玄關,令三界迷徒歸一真實際。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七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經文: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無窮,南嶽岐分,巍峨而聯綿不盡,雲仍曼衍,枝葉滋榮,非止蔭覆人天,抑亦光揚祖道,無說之說,須知意不在言,無聞之聞,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極無喻之道,緒餘影響者也。故臨濟祖師以正法眼,明涅槃心,興大智大慈,運大機大用,棒頭喝下,勦那許追思,非唯雞過新羅,欲使鳳趨霄漢,不留朕跡透脫玄關,令三界迷徒歸一真實際,天下英流莫不仰瞻,為一宗之祖理當然也。今總統雪堂禪師,乃臨濟十八代孫,河北江南遍尋是錄,偶至餘杭得獲是本,如貧得寶,似暗得燈,踊躍歡呼,不勝感激。遂捨長財,繡梓流通,俵施諸剎,此一端奇事,寔千載難逢,咦擲地金聲聞四海,定知珠玉價難酬,元貞二年歲次丁未,大都報恩禪寺住持嗣祖,林泉老人從倫,盥手焚香謹序。

【經文釋義】: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七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序文,對祖師禪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它的尊貴與殊勝,有深入淺出的描述,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曹溪派列,淘涌而流注無窮」:曹溪惠能大師所傳承下來般若正法的派別,好像大海洶涌一樣的流注很多個支脈。「南嶽岐分,巍峨而聯綿不盡」:南嶽懷讓禪師也分出很多條支線,好像巍峨的山峰,連綿不絕。「雲仍曼衍,枝葉滋榮,非止蔭覆人天」:雲居禪師這一支線,也將禪宗心法,蔓延開來,普渡有緣,而且枝葉非常茂盛,不但庇蔭四方,還廣渡人天。「抑亦光揚祖道,無說之說,須知意不在言,無聞之聞,果信言非有意,此皆理極無喻之道,緒餘影響者也」:以上的禪師大德們,都是在發揚祖師們傳承下來的聖道,開演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法。需要知道般若心法,並非用言語文字就可以說清楚講明白,也不是用聽聞的方式就可以領悟。如果能夠信心清靜,心領神會,體悟般若正法的道理,是無為的大道,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真宗心法,影響到未來眾生的慧命,非常尊貴與殊勝。「故臨濟祖師以正法眼,明涅槃心,興大智大慈,運大機大用,棒頭喝下,勦那許追思」:所以臨濟宗的祖師,傳授正法眼藏給後學,讓後學明白涅槃妙心的真諦,開發廣大的智慧以及大慈大悲的心,修持大乘佛法,以達到佛菩薩的境界,讓大智慧發揮最大的妙用。臨濟宗禪師大德們,常常以棒喝之聲,打破學人的執著,令眾生開悟見性,消滅本性中不應該有的邪思妄想。「非唯雞過新羅,欲使鳳趨霄漢,不留朕跡」:般若正法的傳承,並不是只有一般根器的人,宏揚到朝鮮半島的新羅國,更讓大根器的人,將般若正法傳播到河漢星斗,而且不著形相,不留下一點痕跡。「透脫玄關,令三界迷徒歸一真實際,天下英流莫不仰瞻,為一宗之祖理當然也」:般若正法是如何傳承的呢?就是由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讓新求道人透脫玄關竅,會見自家菩薩,令三界迷眛的眾生,歸回一真法界的真實境界。修持般若正法有成就的人,沒有不讓天下有識之士仰瞻讚嘆,因為他們宏揚最尊貴與殊勝的祖師聖脈,廣渡人天,受到仰瞻與讚嘆,是理所當然的事。「今有總統雪堂禪師,乃臨濟十八代孫,河北江南遍尋是錄」:今天有一位總統領雪堂禪師,乃是臨濟宗第十八代傳人,到過大江南北各地,要尋找這本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偶至餘杭得獲是本,如貧得寶,似暗得燈,踊躍歡呼,不勝感激」:在偶然的機會裏,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地方,獲得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這本書,好像貧窮的人家得到至寶,又類似在暗室中獲得明燈一樣,高興得雀躍歡呼,非常感激萬分。「遂捨長財,繡梓流通,俵施諸剎,此一端奇事,寔千載難逢」:於是割捨大量的錢財,印刷流通,然後散發到各個寺廟道場,這一件奇特的事,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咦擲地金聲聞四海,定知珠玉價難酬」:啊!本書的發行,因為詞藻優美,所闡述上乘的真理,非常殊勝,一定能夠讓聲名遠播,傳佈到四海。他的價值更勝過珠寶玉器,難以估計。「元貞二年歲次丁未,大都報恩禪寺住持嗣祖,林泉老人從倫,盥手焚香謹序」:時在元貞二年(西元一二九五)歲次丁未,大都(北京)報恩禪寺主持嗣祖,林泉老人從倫,盥手焚香謹序。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七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序文的記載,讓我們瞭解到元朝時代,臨濟宗傳承般若正法的歷史典故,以及祖師禪傳授玄關金鎖----正法眼藏的蛛絲馬跡。祖師禪在歷史上,是從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將正法眼藏傳授給大弟子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再傳給阿難尊者,再依序傳給商那和修尊者、優波毯多尊者‥‥般若正法傳承至菩提達摩,菩提達摩續將正法眼藏傳給神光、僧璨、道信、弘忍、惠能大師‥‥等。六祖以後,正法眼藏傳出家一脈與在家一脈,所以六祖壇經付囑品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在家一脈祖師禪的傳承,道統真傳、天命真傳、心法真傳有很明顯的記載,脈絡可以追循;但是傳承至出家一脈,自西天二十八祖師菩提達摩東渡中國,五傳至弘忍大師,其下分北宗神秀大師與南宗惠能大師兩派。惠能大師以後又傳衍出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等五家,史稱「一花開五葉」。到了宋朝,又從臨濟宗產生了黃龍派與楊岐派,合稱七宗,從此盛行,通稱為「五家七宗」的新禪風。五家七宗各立門戶,各有家風。所謂家風者,是各宗祖師發揚教外別傳的宗旨,接引後學的獨特作風,其中緩急寬嚴,各具特色。

【延伸演義】:

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七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序文,就很明顯的記載祖脈的傳承,以及傳授玄關正法眼藏的尊貴與殊勝。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在曹溪寶林寺弘法,後來乃尊稱惠能大師為「曹溪六祖」,而「曹溪」便漸漸成為禪宗的代名詞。祖師禪自從六祖惠能大師發揚光大以後,一時禪風鼎盛,分出很多派別,例如五家七宗等,就南嶽的懷讓大師,就與青原行思禪師各遷延出無數的弟子,枝葉茂盛,禪門宗風非常興盛,光大歷代祖師的大乘宗風。因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無上心法,其中一脈的臨濟宗,就是歷代祖師大德們所傳承下來的無為大道,能夠讓眾生明心見性,離苦得樂,啟發大智慧,廣發大慈悲心,獲大利益,妙用無窮的真宗大道。其傳法是以當頭棒喝,開啟玄關竅,令求道之人當下頓悟,瞭解自性是佛,自性佛就是住在玄關竅裏面,原不離我身凡是得到正法眼藏者,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讓三界以內的迷途眾生,會見自家菩薩,而歸一真法界的殊勝。如果能夠繼續修辦,積功累德,德行高尚,心性圓滿者,莫不令天下眾生敬仰,當禪宗的傳道者,令人景仰與讚嘆,理所當然也。六祖壇經曰:「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蓋正法眼藏的心法,其中一脈乃是傳承自臨濟宗第十八代孫所傳承下來的無上心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修行最究竟的法門。「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見性」就是見到自己的「本來佛性」,成佛就是頓悟心性,成就無餘涅槃的「法身佛」,本性超越陰陽五行的束縛,超生了死,免受六道輪迴之苦,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究竟佛位也。跟據佛經的記載,要修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有二大法門,一是「漸修」,一是「頓悟」。漸修是漸次修證,從凡夫修到阿羅漢果、緣覺果、菩薩果、一直修到佛果。要修證到阿羅漢果,最快要「三世」,最慢要「六十小劫」;要證到「緣覺果位」最快要「四世」,最慢要「一百劫」;要修證到「菩薩果位」,就有層次上的差別,從「初發心菩薩」,發大願力、起大悲行,不斷修「六度波羅蜜」,修到有一些相應,稱之為:「賢位菩薩」;由「賢位菩薩」,一直繼續進修到「登地」,稱為「登地菩薩」;從登地菩薩」再不斷的進修,一直修到「十地」,他的覺行、功德與「」相等了,稱之為:「等覺菩薩」;再從「等覺菩薩」修到「妙覺」,最後修到覺行圓滿,圓成「佛果」。整個修行過程漫長而且遙遠,須要三大阿僧祇劫的無數歲月,才能達成。歷代祖師傳承給我們一條最快最速、最簡易的捷徑,那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縮短了修證的時間。所以求道以後,要充實自己的道學,博覽群經,貫通中外學識,還要培養高尚的品德,低心下氣,體認天恩師德的浩大,發出慈心悲願,隨時方便說法,使眾生明理精進,增長智慧。學習講道時,要祈求 上天慈悲,教化菩薩加靈,始能闡揚妙理,渡化迷津,演講時放鬆心情,把握時間,創造練講機會,上台時,摒除一切我相得失,並要注意不談政治,不談天機顯化,更不可批評任何宗教,以真理成全後學,不可以貪功亂渡,更不可以拉攏別組線後學,遇到疑難問題時,不可以妄加解說,應該請教明白以後再回答;平時要自備書房,將經典善書歸列,再潛心研究,講道前多做準備,不可以自誤誤人,以宣揚一貫真傳,五教經典為本旨。

【修持心得】:

從以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七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照玄公大宗師語錄序文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自從惠能大師涅槃以後,確實傳承給白馬二祖。六祖告訴弟子:我圓寂七十年之後,有二位菩薩從東方來,一是出家菩薩,一是在家菩薩,在同時興化,建立頓教的宗旨,修造伽藍廟宇,將佛法發揚光大。馬祖道一禪師是出家眾,確實傳承惠能大師的正法眼藏,為佛家禪宗第七代祖師,而在家一脈則為白玉,傳承至今後東方第十八代道統祖師師尊天然古佛,師母月慧菩薩,有脈絡可以遵循,清清楚楚。在出家一脈的臨濟宗慧照禪師語錄中,也提到:「透脫玄關,令三界迷徒歸一真實際,跟一貫道點傳師傳授三寶,點玄關的心法是一樣的,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可見浩瀚如海的大藏經,隱藏著正法眼藏秘傳,印證點玄關的奧秘,值得我們共同研讀,信受奉行。

註:

一、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臨濟錄全名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是一本禪宗典籍,是唐代禪宗高僧臨濟宗的創始人臨濟義玄的言行記錄。由臨濟義玄的弟子三聖慧然編集。中國日本歷代再三出版,日本人稱之為「語錄之王」。柳田聖山在坐禪的哲學中說「臨濟錄表現了禪思想的極致。」鈴木大拙在臨濟的基本思想中說「人的概念是全書的關鍵,也是真正禪宗精神的核心。」是被許多人看作我們現有的最優秀的禪宗論著。

二、南嶽懷讓禪師南嶽懷讓禪師(六七七~七四四年),俗姓,唐代金州安康(今陝西安康)人,禪宗高僧,為六祖惠能門下,與青原行思形成兩大支派。唐敬宗時,追諡「大慧禪師」。

三、勦讀音同「腳」,消滅的意思。

四、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又名韓半島,位亞細亞東北,為亞洲四大半島之一。

五、新羅國新羅五十七九三五)為朝鮮歷史上的國家之一。依照三國史記的年代記載,新羅從傳說中的原始城邦開始到被高麗吞併立國長達九九二年,是亞洲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

六、巍峨巍峨高大聳立的樣子。

七、三界: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欲界: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六欲天(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2、色界:四禪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天)。3、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

八、踊躍雀躍高興。

九、千載難逢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十、擲地金聲指擲地作金石之聲。形容語言文字鏗鏘有力。

十一、蛛絲馬跡從掛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隱約可尋的痕跡和線索。

十二、阿難尊者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幸剎帝利,父斛飯王,實佛之堂弟也。梵語阿難陀,此云慶喜,亦云歡喜。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常常讚歎;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盛器,佛乃命為侍者

十三、商那和修尊者尊者,摩突羅國人也,姓毗舍多,在胎六年,應瑞而生。後出家學仙道,居雪山。因阿難將入滅,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尊者同五百仙人禮阿難足,而跪請曰:「我於長老,當證佛法,願垂度脫。」阿難即變恒河為金地,為說大法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轉付於我,我今付汝。」尊者既得法,降二火龍,以建梵宮,轉大法輪。後付法與優波鞠多,即隱罽賓國象白山,現十八變火光三昧,用焚其身。

十四、優波多尊者西方四祖優波鞠多尊者,摩突羅國人,容貌端正,聰慧辨才。商那初教繫念,若起噁心當下黑石,生善念時當下白石。鞠多如教攝念,初黑偏多,次白黑等,至七日滿唯有白石。商那即為宣說四聖真諦,應時逮得須陀洹果。

十五、道信道信五八○~六五一年),俗姓司馬,原籍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後遷蘄州廣濟縣佛教禪宗四祖。

十六、惠能大師:惠能(六三八~七一三)唐代僧,我國禪宗第六祖,號六祖大師、大鑑禪師,

祖籍范陽(河北),俗姓盧,生於南海新興(廣東),世壽七十六,師肉身不壞,迄今

仍存,歸停曹溪。憲宗時諡號「大鑑禪師」,宋太宗太平興國年中(九七六~九八三)加

諡「真宗禪師」,後由仁宗諡號「普覺禪師」,神宗賜「圓明禪師」之諡號。

透脫玄關一貫真詮開慧眼

無為正法三界迷子盡歸宗

五十三、憶又不得,忘又不得,此是玄關金鎖之難。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朝宗禪師語錄。

經文憶又不得,忘又不得,此是玄關金鎖之難,五家宗旨之立,皆令人透過此關之訣,若透過此關,無論拈花別傳,方明此事。五家宗旨,事同一家,即千經萬論之中,諸子百家說,都有者箇消息。

【經文釋義】:

達摩祖師西來,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是見性成佛的宗門心法。佛世尊從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一脈傳承下來的頓悟法門,得者超生,修者證果,是無上的心法。朝宗禪師,也是得到此心法的一代高僧,肯定玄關金鎖為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無盡寶藏,遺留朝宗禪師語錄,說明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憶又不得,忘又不得,此是玄關金鎖之難」:佛世尊以及歷代祖師,禪宗大德們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是無住、無念、無相的無上法門。得道的修道人,不可以記憶執著不放,也不可以忘記放棄,這是修持玄關金鎖困難的地方。「五家宗旨之立,皆令人透過此關之訣」:宗門心法出家一脈分為五家七宗,五家七宗所立下的宗旨,是傳承舊制,由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始能開悟見性的秘訣。「若透過此關,無論拈花別傳,方明此事」:透過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這是拈花微笑,教外別傳的心印大法,就可以明瞭傳授般若正法是佛家傳承心法的一件大事。「五家宗旨,事同一家」:五家七宗的宗旨,是要續佛慧命,普渡眾生達本還源,雖然分為五家七宗,但是所傳授的心法都是一樣,好像一家人,沒有分別。「即千經萬論之中,諸子百家之說,都有者箇消息」:般若正法是回天的明路,所以千經萬典,諸子百家的學說,都有消息,都證明玄關這一竅是靈性所居住的地方,是眾生歸根認母-18級的真明路。

【延伸演義】:

朝宗禪師既然是得道的高僧,對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有很深的體會。為何朝宗禪師說:「憶又不得,忘又不得,此是玄關金鎖之難」呢?因為無上心法,是天命明師以極為殊勝與尊貴的祖師禪,藉著無上天命以及諸佛菩薩的佛力,開啟眾生的玄關金鎖,讓求道人能夠開悟見性,但是也要有修持的功夫,才能圓滿心性,了愿還鄉。活佛師尊指出:「開啟玄關見真佛,執著玄關跟人走,忘了玄關已成佛。」明師開啟玄關竅,只要往玄關竅裡面深入,就可以見到自家菩薩。原來自家菩薩在二六時中,吃喝拉撒都與我同住。故修行之人,每一舉手投足,行住坐臥,都要屏息諸緣,觀照轉念,專注於玄關一點上,久久功純,守而無守,才能離妄顯真。不過守玄關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幻境出現,千萬不可以當真。譬如看到天堂光景,或是見到菩薩往來,或親睹自己識神出現,這些情景千萬不可以放在心上,否則以此沾沾自喜,以此傲人誇人,則容易走火入魔。所以守玄關固然是斂心息念的方便法門,然而務必要有明人或明師的指點,以防「識神用事,認假為真」,切忌自行摸索,弊多利少也。如果固執於玄關一點上,死守不放,或是得道以後,什麼都忘記,什麼都不做,只有等著道成天上,名留人間,這就好像朝宗禪師說的憶又不得,忘又不得,這就是玄關修持困難的地方。眾生只要透過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再依法修持,都可以開花結果,證果成真。末法時期,我們修行一定要認理實修,若只是看神通顯化來修道是很危險的。即使是法會仙佛借竅臨壇亦是如此,不能全然信之奉行,要拿出智慧去詳加思考,是理則進,非理則退。時時用三寶反觀自省,用三寶心法來使我們能夠定、靜、安、慮、得讓我們的真智慧流露,分辨善惡、真假,不然的話,就會像持世菩薩一樣,被魔王所矇騙。在我們修道的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一些魔考,其實「--也是成佛的另一種方法(絆腳石亦是墊腳石),無魔無法顯出「」。況且佛魔本係一念之別,全然在我們的「因為心若不平、不定就容易產生魔,所以我們的前人常常教導我們,要常養浩然正氣,即使魔現眼前,亦能一正破萬邪,讓魔無所遁形。另一方面,我們在修道、辦道時,切不可以人心用事,不然魔便會趁虛而入,當要時時拿出天心處之,魔就不會擾亂到我們。再來,道場前賢在教化後學,也啟示著我們,要學諸佛菩薩一般,燈燈相傳,點燃千燈萬燈,使一切黑暗化為光明,所以與其詛咒世界黑暗,還不如點起一盞明燈,揮灑生命,創造永恆,讓道照耀全世界各個角落,道脈能薪火相傳,天命永昌。修行法門雖然有萬千,唯獨此心地法門,是最正宗的光明大道,所以朝宗禪師說:「五家宗旨之立,皆令人透過此關之訣」。佛世尊以及諸位祖師大德們所傳承下來的真傳。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分為出家一脈與在家一脈。出家一脈分為五家七宗,這五家七宗是: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也。七家者:於此加上黃龍派、與楊岐派也。雖然分為諸多門派,但是宗旨都是一樣。好像在家一脈的一貫道,傳來台灣,分為十三組二十四個支線一樣,都是在傳授眾生的玄關金鎖,讓眾生明白本心,見自本性的要訣,引導眾生明心見性,返璞歸真,宗旨都是一樣,沒有改變。何以說呢?朝宗禪師慈悲說:「若透過此關,無論拈花別傳,方明此事」。只有透過天命明師,經過神聖莊嚴的求道儀式,開啟玄關金鎖,才知道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拈花微笑,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印大法,就是開啟玄關金鎖,讓眾生會見自家菩薩的無上頓法,跟六祖壇經曰:「真道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的道理是一樣的。雖然般若正法的傳承,出家一脈分為五家七宗,但是所傳授的般若正法,都沒有改變,都是要讓眾生回鄉面母-18級的光明大道,所以朝宗禪師說:「五家宗旨,事同一家」,所謂:「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恆沙妙法,不離本宗。」雖然般若正法的傳承,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分為出家與在家二脈,至今支線更多,但是所傳授的玄關竅與三寶心法不變、表文不變,好像一家的門庭一樣。為何會分出如此多的支脈呢?蓋方便成全與管理也。雖然心宗法門流傳到末世,遷衍出非常多的支流,但是所傳授的心法都沒有改變。因為千經萬典,諸子百家的學說,也是證明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所以朝宗禪師說:「即千經萬論之中,諸子百家之說,都有者箇消息。」玄關金鎖這一點,是靈性所出入的門戶,得道的印證,是佛世尊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千經萬典,諸子百家都印證其為真理。有偈云:「道有三千六百門,人人各有一靈根,唯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佛家曰:「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六祖壇經曰:「我心自有佛,此佛是真佛,我若無佛心,何處覓真佛。」大梵王問決疑經三卷所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孔老夫子週遊列國十四年,亦是講有言之教化。唯獨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五教皆是一理,均有證明,教雖分為五,其理則一。儒曰:道義之門、忠恕、明德、靈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釋曰:不二法門、方寸寶地、淨土、如來、菩提、靈山、明心見性、萬法歸一。道曰:玄牝之門、寸宅、山根、鼻祖、靈關、修心煉性、抱元守一。耶曰:十字架、窄門。回曰:真宰、回回之地。偈曰:「儒冠道服釋袈裟,紫竹紅根白心芽,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古云: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指點。一竅通百竅皆通。詩云:任你聰明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以上都是五教經典印證明師一點,名稱雖然不同,但是消息都是一樣的。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朝宗禪師語錄的記載:「憶又不得,忘又不得,此是玄關金鎖之難,五家宗旨之立,皆令人透過此關之訣,若透過此關,無論拈花別傳,方明此事。五家宗旨,事同一家,即千經萬論之中,諸子百家之說,都有者箇消息」肯定玄關金鎖,是佛世尊以及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是修行的重要功課。蓋般若正法的傳承,分為很多支脈,但是天命明師所傳授的正法眼藏,都是開啟玄關金鎖,讓求道人開悟見性,明白本來面目,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雖然傳承的組線不同,但是宗旨都一樣,而其千經萬典,諸子百家的記載,證明般若正法,確為靈性返本還源的一條光明大道,真實不虛也。

註:

一、證果:小乘證得佛果,緣覺果及聲聞之四果,又大乘證得初地乃至等覺十地菩薩之分果,佛之滿果,謂之證果。證果者,正名無漏之正智也。五燈會元曰: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二、普渡眾生佛謂視眾生在世,營營擾擾,如在海中,本慈悲之旨,施宏大法力,悉救濟之,使登彼岸也。

三、佛力:佛具有二智,故亦稱智力;以方便智能攝化眾生,故亦稱方便力;顯示由佛果而起之力,故又稱願力。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五下):「佛力無所畏,解脫諸三昧,及佛諸餘法,無能測量者。」

四、了愿還鄉:立愿以後,做得功德圓滿,回到無極故家鄉。

五、真佛報身佛對于化身佛謂之真佛,又謂無相之法身。

六、識神禪宗,專指精神作用,即能起意識作用者。無門關一書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七、走火入魔指修行或在進行氣功練習時,因意外情況造成的輕度精神病症狀。嚴重者可發展至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

八、十三組十八個支線一貫道當初為了方便渡化,才分組別。所以以十八一貫本源歸,「本」:由十八下面一橫結構而成,實是天機,就是回到圓心自性之意。台灣有十三支脈如下:天祥、安東、金光、基礎、文化、寶光、發一、興毅、法一、正義輔導會、常州、浩然、南京組。

九、返璞歸真除去外飾,回復樸的本性。亦作歸真璞。

十、真道指真理天道,性理真傳也。

十一百千法門,同歸方寸無論有多少數量的法門,追根究底都在於淨化我們的內心。

十二、恆沙妙法,不離本宗指諸佛菩薩所說的佛法,都沒有離開心性。

十三、諸子百家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學派。至戰國中期,許多學者紛呈,眾多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中國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百家爭鳴時期。

十四、末世澆末之世代也。釋迦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次一千年為像法時期,後一萬年為末法時期。末世者,即末法時期也。

十五、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經名,禪家所談之拈花微笑事,出此經典。

十六、破顏微笑:釋尊于靈山會上拈金波羅華,瞬目示眾,眾皆不解其意,唯摩訶迦葉破顏微笑,故釋尊傳予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後代之禪家遂以世尊拈華、破顏微笑等語表示證契默通之狀態。

拈花微笑三界迷徒歸聖道

教外別傳一貫真詮返仙鄉

五十四、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玄關,更無他往。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百丈懷海禪師廣錄。

經文懷海福州長樂縣人,俗姓黃,幼年隨母入佛寺,見佛像如人,便言後當做此,此雖童言,卻示其志,其後為僧,志慕上乘,直造大寂法會,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玄關,更無他往。

【經文釋義】:

百丈懷海禪師,與馬祖道一大師的宿緣深厚,非常契機,為馬祖道一大師的入室弟子。而且是馬祖最得意的三位弟子之一。百丈懷海大師是得道的高僧,對於普渡收圓有深入的體會,記載在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百丈懷海禪師廣錄,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懷海福州長樂縣人,俗姓黃,幼年隨母入佛寺,見佛像如人,便言後當做此」:唐代高僧百丈懷海大師,是福州長樂縣的人,俗姓黃(一說姓王),幼年的時候,有一天,跟隨母親進入一間佛寺拜拜,看見佛寺裏的佛像,好像人的模樣,便說以後當認真修道,與佛祖一樣,受人崇拜。「此雖童言,卻示其志,其後為僧」:以上的這段話,雖然是童言,但是也顯示他從小就有非常偉大的志向,後來,果然落髮出家為僧。「志慕上乘,直造大寂法會」:百丈懷海禪師,出家的時候,就非常羨慕大乘佛法,有一天,因緣成熟,參加馬祖道一禪師的法會。「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玄關,更無他往」:馬祖道一大寂禪師,一看到百丈懷海前來參加法會,非常投緣,就邀請百丈懷海進入禪室,馬祖道一大師便傳授諸佛諸祖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玄關金鎖,給百丈懷海大師。百丈懷海大師為報答馬祖道一大師傳授心印大法的大恩大德,所以就隨侍在馬祖道一大師的身邊,並沒有到其他的地方去。

【延伸演義】:

根據記載:「懷海福州長樂縣人,俗姓黃」。百丈懷海大師的生卒年有兩種說法,一是唐陳翊在《唐洪州百丈山故懷海禪師塔銘》中所說,生於天寶八年(西元七四九年),卒於元和九年(西元八一四年),享壽六十六歲。傳統上普遍接受的另一種說法則是來自宋高僧傳,他生於開元八年(西元七二○年),卒於元和九年(西元八一四年),享壽九十五歲。因為陳翊為懷海同時代的人,因此應以陳翊之說比較正確。百丈懷海禪師幼年的時候就有恢弘的志向,所以百丈懷海禪師廣錄說:「幼年隨母入佛寺,見佛像如人,便言後當做此」,百丈懷海禪師認為人與佛在容貌上,並無多大的差異,但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法相莊嚴,眾生如果能夠顯露本有的佛性,依法修行,亦能夠證果作佛。幼年的懷海禪師,隨母親入寺禮佛,即發下修道成佛的宏願,成為出家修學佛法的因緣;以獲得馬祖道一禪師傳授給他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非常殊勝與難得。百丈懷海禪師廣錄說:「此雖童言,卻示其志,其後為僧,志慕上乘,直造大寂法會」。以上的記載,雖然是百丈懷海禪師的童言,也可以看出他的根基與志向,與六祖惠能大師一聞經文,心中常生智慧,心即開悟;又前來禮佛,唯求作佛,不求餘物。可見惠能大師雖然出身低微,又不識文字,確有如此偉大的志氣,令後學們學習與效法。百丈懷海禪師年幼時,與惠能大師一樣,也發下成佛的宏願,立志要追求最上乘的佛法,願與佛殿的佛菩薩一樣,堪為吾們學習。因為有此洪誓大願,發願為僧修行,遂達成他得授心印大法的因緣。所以百丈懷海禪師廣錄說:「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玄關,更無他往。所謂:「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因為百丈懷海禪師有如此崇高的理想與志向,所以參加馬祖道一大寂禪師的法會,馬祖道一大寂禪師慧眼識英雄,一眼就看出百丈懷海是佛門中的龍象,所以邀請他入室,傳授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打開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非常殊勝與難得。自古以來,傳授心印大法,都是在密室中舉行,如果隨意洩露天機,將秘寶妄傳匪人,因而斷送了末法眾生的慧命,此等過失,何人擔當得起呢?昔時佛世尊在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袈裟遮圍,是要隔開人天眼目,而傳授心法,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為第一代祖」。六祖壇經記載:「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以上是佛世尊傳授心法給迦葉尊者以及黃梅大師傳法給六祖惠能大師心法的記載,都是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與馬祖道一大師延之入室,傳授正法眼藏給百丈懷海大師,道理是一樣的。百丈懷海大師為報答馬祖道一大師傳授心印大法的恩典,所以隨侍在馬祖道一大師的身邊長達十年之久,共同來弘揚般若正法。早期僧人是不做勞務的,禁止耕種,完全依靠信徒的供養以維持生計。這種規定實際上是限制了佛教獨立生活的能力,不便於佛教整體的發展。百丈懷海大師見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致力於革除這種寄生的方式,使佛教可以脫離俗人的控制,在經濟上可以自立。他呼籲僧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讓身心健全的和尚,開荒種地,自食其力,領著弟子們白天勞動,晚上研究佛法,過著自食其力的宗教生活。這種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適合於一貫道在家修行,聖凡兼修的典範。諸佛諸祖,密契玄關,傳授大道,才能拯救天下億萬蒼生,離苦得樂,齊脫苦海,南華經養生主曰:「指窮於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意思是說,手指所能燃燒的木柴有燒盡的一天,但是薪火的傳遞,是沒有窮盡的,莊子的意思是,木柴比喻形體,火比喻精神,肉體有生死,精神不生不滅,善養生者,要重視精神的修養,形體次之。一貫道點傳師傳道時,引無極的母-17級.jpg燈之火,口唸:「當前即是真陽關,真水真火已俱全,余今指你一條路,燈光照耀在眼前」(乾道)「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這是真明路,了結返故鄉」(坤道)。此時,點傳師藉無極的燈光,點燃眾生內在的心燈,直指歸根認母-17級.jpg,返回逍遙無礙,光明無邊的神仙地天池,這是薪火無盡的傳遞。所以一貫道應運普傳,因為有無數前賢的犧牲奉獻,弘揚大大道,才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傳佈到世界各地,證明道真、理真、天命真,在明師一指的當下,直契中道聖諦,進入古聖先賢的脈動中,讓我們本性直接受用,挖掘它無窮無盡的寶藏。因此,菩提正法應運普傳,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無上法門,從根本喚醒眾生,道場實施本性的教育,徹底救渡眾生,認識自我,發揚本性的光明面,讓人人有一顆向善的心,人人行善積德,品性端正,心性圓融,如太陽光一般,普照大地,人心與天心契合,必能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張載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宏揚大道,期待此一佳音早日來臨。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百丈懷海禪師廣錄的記載:「懷海福州長樂縣人,俗姓黃,幼年隨母入佛寺,見佛像如人,便言後當做此,此雖童言,卻示其志,其後為僧,志慕上乘,直造大寂法會,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玄關,更無他往」。可見佛世尊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在六祖惠能禪師入滅之後三十餘年間,禪宗進入分燈普化,諸宗競相弘禪的局面,正是百丈懷海禪師所處的時代。在中原是神會荷澤宗,四川是五祖弘忍門下金和尚淨眾宗,江西是馬祖洪州宗,湖南是希遷石頭宗。之後分出五宗七家,都是在弘揚般若正法的無上心印大法。從百丈懷海禪師廣錄的記載,讓我們瞭解到百丈懷海禪師修辦道的典故,更肯定百丈懷海禪師也是得授馬祖道一禪師所傳承下來的玄關金鎖,福慧雙修,內外並進,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才讓禪宗代表佛教的地位,功不可沒,可見修道、行道、辦道的好處無邊無量,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馬祖道一大師:馬祖道一七○九~七八八,或六八八~七六三),俗姓馬,又稱馬道一,漢州什方縣人(今四川什邡馬祖鎮),諡號大寂禪師。唐朝佛教禪宗大師,南嶽懷讓禪師門下,洪州宗的開創者。

二、法會: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乃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之集會。即聚集淨食,莊嚴法物,供養諸佛菩薩,或設齋、施食、說法、讚歎佛德。印度古來即盛行此類集會,其種類名目甚多。

三、自覺覺他指大乘菩薩自己覺悟所修之法,又能令其他有情覺悟之。然唯有佛已達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境界。

四、覺行圓滿謂三惑淨盡,眾德悉備,位登妙覺,行滿果圓,故名覺行圓滿。(三惑者,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也。

五、法相諸法顯現於外,各別不同的相。

六、莊嚴1、裝飾的意思。2、莊美威嚴。

七、龍象:指修行很勇猛,而且具有大力的人,今作為出家人的尊稱。

八、多子塔(堂塔)為僻支佛之古蹟,世尊嘗于此處顧視迦葉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壇經序曰: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華于靈山會上。

九、摩訶巴利語同。又作莫訶、摩賀、摩醯。意譯為大。乃大、多、勝、妙之意。

十、頓教不歷階梯漸次,直指本源,頓時開悟的教法。

十一、荷澤宗即以禪宗六祖惠能之弟子荷澤神會為宗祖之禪宗派系。神會於唐玄宗時,住洛陽荷澤寺,故後世以荷澤稱之,其宗派亦被稱為荷澤宗

十二、淨眾宗即以四川成都淨眾寺為化導中心之初期禪宗宗派。又稱淨眾派。

十三、洪州宗馬祖道一(七○九~七八八)之門派。洪州為江西南昌縣之通稱,其地有馬祖道一所住之開元寺、石門山寶峰寺、百丈懷海所住之百丈山大智壽聖寺,及黃龍慧南、晦機所住之黃龍山崇恩寺等名剎。馬祖一向住洪州,大揚禪風,故其門派稱洪州宗

十四、石頭宗石頭宗,又稱石頭禪,與洪州宗並列為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由六祖惠能門下青原行思石頭希遷一系分出,下開雲門法眼曹洞三宗。其主要建立者,為石頭希遷。因希遷禪師,曾在南嶽一塊巨石上結廬而居,稱「石頭和尚」,他這一系禪法,也因此被稱為石頭宗。

十五、修道、行道、辦道的好處1、天開鴻恩,功德庇蔭九玄七祖2、勤修精進,持守德行,福慧雙得。3上感天恩,修證成真。4三會龍華,歸根返本,母-18級子團圓

十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萬物立定正道品行,為天下百姓立定精神上的寄託,為過去的聖賢仙佛傳承他們的薪傳聖學。為萬世後代的子孫們開啟安寧和平的時代。

密契玄關普渡三曹弘妙法

上乘頓法收圓萬教復歸根

五十五、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

出處:嘉興大藏經、漢文大藏經,憨予暹禪師語錄。

經文:開爐結制,上祖遺規,打七打三,今時程範,到這紅爐燄上,須是純鋼打就,生鐵鑄成的漢子管取,指日成功,頓時了辦,「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

經文釋義

憨予禪師得法于龍淵禪師的地方,得授般若正法,是一代高僧,肯定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憨予暹禪師語錄,由嗣法門人法雲、廣學等編輯而成,收錄在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開爐結制,上祖遺規」:自從開設道場以來,到底渡化多少眾生?利益多少人群?在道場上,從歷代祖師所遺留下來的修辦道規範。打七打三,今時程範太極拳的拳譜手打七分,腳踢三分的規則會比較穩固就是穩紮穩打,勝卷在握的意思;依照今時修道的基本行程規範最基本的修道準則,也一定要遵守。「到這紅爐燄上,須是純鋼打就,生鐵鑄成的漢子管取」:例如將鋼鐵拿到烘爐的火燄上鍛鍊,如果是純鋼的材料,就可以鑄打成器具,假如是生鐵,也可以讓鐵匠鑄造成鐵管以及各種用具拿來使用。「指日成功,頓時了辦」:只要是鋼鐵或生鐵,在爐燄上打造,要打造什麼器具,馬上可以成功;以頃刻的時間打造,瞬間就可以完成。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只要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突然間點開你的玄關竅,開啟頭頂上的第三隻眼睛----正法眼藏,讓你豁然開通,會見自家菩薩,頓悟自性,明心見性,本性超脫五行三界的束縛,而逍遙自在,達本返源。

延伸演義

從大藏經憨予暹禪師語錄的記載:「開爐結制,上祖遺規」,修辦道一定要依照規矩,六祖壇經曰:「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正法眼藏,這是上祖的遺規,成仙成佛的正路,也就是頓教法門。我們要與諸佛菩薩一樣的發心,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好像祀奉佛祖一般的誠心誠意,而且要有始有終,終身而不退志,才可以證果成真,定入聖位。所以修辦道一定要依照佛規禮節,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心法修辦,不可以匿道不現,要廣渡有緣之人,共霑法音修道者要好像打太極拳一樣,將基本的功夫做好,例如:三皈、五戒、十善、六度萬行、三清四正、綱常倫理‥‥等,這是最基本的修道功夫,如果能夠信受奉行,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路。所以憨予暹禪師說:「打七打三」。修辦道也要看眾生的根器,才能對症下藥,起死回生。所以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但在今天最殊勝的只有----般若正法。經論雖然有三藏十二部,法門也有八萬四千,但是總歸不離佛法大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憨予暹禪師舉例,今時修道的歷程規範,道場上因地制宜的佛規禮節,都要遵守,信受奉行。又例如烘爐火燄上鐵匠打鐵,只要是鋼鐵或是生鐵,依照需要的形狀,要鑄造或是捶打,馬上可以造成器具,瞬間成功。故憨予暹禪師說:「時程範,到這紅爐燄上,須是純鋼打就,生鐵鑄成的漢子管取,指日成功,頓時了辦。」以上所說的上祖遺規。手七腳三,純鋼打就,生鐵鑄成,只要依照規矩辦理,都可以成功。修道、成道也是一樣,必須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在天命明師一指的剎那,玄關透脫,頂門第三隻眼睛豁然開啟,會見自家明月,所以憨予暹禪師說:「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以上憨予暹禪師所述的恭請天命明師,將玄關透脫,頂眼豁開,跟一貫道點傳師點玄關,傳三寶是一樣的。讓我們體會到點玄關的尊貴與殊勝,這是釋迦牟尼佛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因為玄關修持是可以超越語言文字的法門,所以成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法。六祖惠能大師說:「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個本體,本心之事,是求道時所傳授的心印大法,這本體本心的心印大法---點玄關,是屬於教外別傳的心地法門,所謂教外別傳,就是有別於教內語言文字的教化,也就是歷代祖師,一代一代的以密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心法,到了西方第二十八代菩提達摩祖師,再將心法傳入中國,稱為老水還潮。達摩祖師再將心法傳授給慧可二祖,僧璨三祖,道信四祖,弘忍五祖,惠能六祖,六祖惠能大師以後,道脈分為出家與在家修行兩派,出家一脈道統,至今不明去向,在家一脈則成為今日的一貫道。天命明師一指點,打開玄關竅,就能夠超生了死,免受四生六道輪迴之苦,靈性由正門而出,直登聖域,讓我們超凡入聖,得登彼岸。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憨予暹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開爐結制,上祖遺規,打七打三,今時程範,到這紅爐燄上,須是純鋼打就,生鐵鑄成的漢子管取,指日成功,頓時了辦,「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讓我們體會到點玄關,一指禪的尊貴與殊勝,若非機緣成熟,任你花再多的錢財,鑽研千經萬典,沒有接授天命明師這一點,就差之亳厘,失之千里了。所以今天得到這一點,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希望大家要好好的把握機會,珍惜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家珍寶,要好好學修講辦,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從大藏經的記載,歷代禪師大德,他們在傳授正法眼藏時,還是沿用玄關竅一詞,更證明憨予暹禪師語錄:「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是得道、修道、成道的一條光明大道。

註:

一、憨予暹禪師語錄:總共有六卷,清朝洪暹說、法雲等編,收入於漢文大藏經、嘉興大藏經。

二、嗣法弟子嗣師之法也,密家謂為傳法,禪家謂為嗣法。象器箋十二曰:宗門之嗣法,猶諸侯之嗣國也。

三、開爐開設道場

四、結制(術語)謂結一夏九旬安居之制度。即為安居之行也。

五、驀地相似詞突然、忽地、忽然、驟然、卒然。解釋忽然。

六、恍爾極短的時間。

七、豁開突然間打開。

八、五行五行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廣泛地用於哲學中醫學占卜方面。五行指:。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九、束縛抑制限制拘束

十、達本返源是回還本來面目,復回原來不昧的靈性。達到至善的境地,也可說是由後天返先天,由人心恢復道心,由苦海整返回極樂,由煩惱轉為菩提。道家說歸根復命,歸根就是靜,靜就是復命。

十一、聖位:三乘人證得菩提之果位。

十二、三皈:修行學佛,要先受三皈依,也就是歸向、依靠「佛、法、僧」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憑此生生世世不離正法,永離惡道。

十三、五戒:指五種制戒。修行者所受持之五種制戒。即:1、殺生,2、偷盜(不與取),63、邪婬(非梵行),4、妄語(虛誑語),5、飲酒。

十四、十善:不犯十惡,則謂之十善

十五、六度萬行:「六度」波羅蜜乃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萬行」主要在形容修行人行菩薩道時,實踐的微細過程與作為,稱之「萬行」,也是外行內証的典範。

十六、三清四正:三清聖凡清、男女清、錢財清。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十七、八萬四千法門就能詮之教曰法藏,就所詮之義曰法門,皆有八萬四千之數。

十八、諸惡莫作謂不造作一切惡行。

十九、本體諸法的根本自體,在應身叫真身為本體

      玄關透脫智能生

      頂眼豁開邁道程

      福慧雙修施法雨

      吉祥如意上瑤京

五十六、直下玄關早透過,管教佛祖為侶伴。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憨予暹禪師語錄卷第三。

經文:彈指秋光冬景,半衲僧巴鼻云:何判諸禪珍重,莫蹉跎,休等閻家暗打算,直下玄關早透過,管教佛祖為侶伴,苟或依俙不恁麼,袈裟之下人身換,山僧苦口足堪涼,奮出超群出格漢果,若如是真誠,虛空喫汝痛棒,倘或不然,汝喫閻羅鐵棒,莫言不道。

經文釋義

憨予暹禪師於龍淵禪師處得授正法眼藏,智慧大開,是得道的高僧,對普渡收圓有深入的體會,舉例如下:「彈指秋光冬景,半衲僧巴鼻云」:時間好像彈指一樣的快速,很快的就進入秋去冬來的天氣;衲僧憨予暹禪師上法堂開示道義向大眾說。「何判諸禪珍重,莫蹉跎,休等閻家暗打算」:如何判別歷代禪師大德所傳承下來最珍貴的珍寶呢?大家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趕快打算未來靈性的歸宿。「直下玄關早透過,管教佛祖為侶伴:趕快找尋天命明師,直接開啟玄關金鎖,早日透出自性,絕對可以與自性佛祖為侶伴。苟或依俙不恁麼,袈裟之下人身換」:如果還是我行我素,不聽老衲忠實的勸告,認為玄關修持沒有怎麼樣?等待百歲以後,臭皮囊壞了,袈裟不能穿了,不一定會改頭換面,投張姓李呢?「山僧苦口足堪涼,奮出超群出格漢果」:和尚我苦口婆心的話,雖然你們感覺非常刻薄寒酸,但是只要你們聽得進去,而且信受奉行,奮力修辦,將來的成就,一定可以超出羅漢果的聖位。「若如是真誠,虛空喫汝痛棒」:老衲以非常真誠的話告訴你們,如果有半點的虛假,任憑你們拿棒子將我痛打一頓。「倘或不然,汝喫閻羅鐵棒,莫言不道:如果你們還是認為沒有怎麼樣,不遵照老衲的話去做,等到去閻羅殿報到的那一天,你一定會被鐵棒拷打,到時候你們不要怪我沒有告訴你們。

延伸演義

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憨予暹禪師語錄,記載了憨予暹禪師的悟道心路歷程。既然憨予暹禪師是得道的高僧,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過很多的功夫,所以對玄關修持特別深入,才能寫出如此深入的語錄,肯定正法眼藏的尊貴與殊勝,更印證玄關修持影響到未來普渡收圓的重要,非常難得。憨予暹禪師說:「彈指秋光冬景,半衲僧巴鼻云:何判諸禪珍重,莫蹉跎,休等閻家暗打算」,本段的重點指出人生在世,時間短暫,好像電光石火一樣快速,春去秋來,在一瞬的時間就過去了。半衲僧指憨予暹禪師自己本人非常真誠而且很有把握肯定的告訴大家,如何認識自身的摩尼寶珠呢?希望大家不要浪費光陰,趕快計算未來靈性返回天堂的道路,才不會來人間空走一回。憨予暹禪師慈悲無量,直接洩露天機,告訴我們要如何找尋自身摩尼寶珠的方法,所以憨予暹禪師說:「直下玄關早透過,管教佛祖為侶伴。意思指出要恭請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讓智慧透出,以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作主,不再以識神用事,起心動念,都離不開自家珍,二六時中,都與自性佛為伴侶。憨予暹禪師是得道的高僧,老實的修行人,不會打妄語,所以說如果不聽他的勸告,後果不堪設想。世之修辦道者,若能以道為體、為師,不為名利所惑,看破生死、與自然相合,沒有拘束,修到真人的境界,必能與道合一,與天地萬物同宗。修辦道要有天人一體的觀念,人與宇宙是一體、認同、融合的自然關係,這便是真人。所謂真人是虛懷任物、睡時無夢、醒時隨遇而安,氣息深沈,把生死看做往來的常事,不用心機,心中無思慮,容貌寂靜,喜怒出於無心,凡事合宜,利益思澤博施於萬物,卑躬自謙,心志廣大,舉動合乎自然,威嚴而無傲慢之氣,與天人混同一理,便是真人。以上指出真人視生死如一,與道合一,不求功名富貴,心空無夢,誠於中形於外,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提昇至與萬物合一的境界。因為死和生,都有天命所註定,像晝夜般地自然循環,做人勞苦一生,死後休息,故對生死,何足掛念?聖人不再喜生惡死,體悟形體有變化,而道無變更,因為道體虛靜無為,故無形可見。道古今可以來傳,別人不一定能夠領受。雖然心中領悟道的存在,但因沒有形色,故不可見,它是萬物的總根源,未有天地先有此道,萬物一旦得道,便能獲得大利益。憨予暹禪師說:「苟或依俙不恁麼,袈裟之下人身換,山僧苦口足堪涼,奮出超群出格漢果,憨予暹禪師是修辦道的過來人,已經明心見性,他所留下的語錄,絕對有根據,有證驗,不是信口開河,天方夜譚。如果不相信大師的勸告,不知道玄關寶藏的尊貴與殊勝,甚至誹謗大道,誹謗玄關修持是魔說,妨礙般若正法的普傳,那麼目前雖然身穿袈裟在修道,有一天世緣已盡的歸空,肉體沒有了,無法再穿袈裟修行,不但無法成道,也沒有辦法再投胎為人,只有輪迴到四生六道去投胎轉世。憨予暹禪師再次慈悲的叮嚀,如果能夠相信他所留下來的語錄去做,一定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福報。如果不相信,後果也有說明,因此憨予暹禪師說:「僧苦口足堪涼,奮出超群出格漢果,若如是真誠,虛空喫汝痛棒,倘或不然,汝喫閻羅鐵棒,莫言不道。禪宗語錄既然收入在大藏經裡面,一定有他的公信力,為後來修行之人在修辦道的旅程中,作一準則與印證。憨予暹禪師苦口婆心所說的話,非常苦又有些冰涼,但是只要你能夠信受奉行,將來一定可以超凡入聖,超出羅漢果以上的果位。憨予暹禪師如果講話有隱瞞或虛假不實,任憑大家的棒打處罰,絕無怨言。如果還是不聽大師的勸告,還一味的造罪誹謗,或阻礙大道的普傳,有一天來到閻王殿報到,受到十殿君的處罰棒打,為時已晚,不要怨歎憨予暹禪師沒有事先告訴大家也。只有恭請天命明師一指,是彌勒祖師的大灌頂:白陽普渡,彌勒祖師奉天命,掌理白陽盛會,一萬零八百年的天盤,求道時跪讀末後一著,這是辦理天堂掛號,地府抽丁的申請書,當點傳師點開玄關竅時,即是蒙沾了彌勒祖師無上大威神力的「大灌頂」,使眾生明心見性,頓悟本來真面目。得了真理天道,性理真傳之後,努力修辦,做彌勒祖師的眷屬,待功德圓滿,永不投東,自在逍遙也。

修持心得

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憨予暹禪師語錄卷第三的記載:「彈指秋光冬景,半衲僧巴鼻云:何判諸禪珍重,莫蹉跎,休等閻家暗打算,直下玄關早透過,管教佛祖為侶伴,苟或依俙不恁麼,袈裟之下人身換,山僧苦口足堪涼,奮出超群出格漢果,若如是真誠,虛空喫汝痛棒,倘或不然,汝喫閻羅鐵棒,莫言不道」。肯定玄關修持的尊貴與殊勝。玄關修持是歷代以來,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救世寶筏,它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這是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所傳承下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實相非相,涅槃妙心的正法眼藏。出家一脈的天命圓相,到現在開枝散葉,惠澤無邊。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如今一貫道已經傳佈到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在臺灣成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在美國成立世界一貫道總會,成立總會的會員國目前有十四個國家,這是玄關寶藏大普天下的瑞象,也是歷代以來,佛世尊、歷代祖師、禪宗大師、師尊師母的救世弘願,得以實現印證普渡收圓,真實不虛但願這條光明的般若正法,能夠暢行天下,真正實現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偉大工程,是人天最大的厚望也。

註:

一、憨:憨讀音同「酣」,天真,純樸。

二、暹:暹讀音同「先」,太陽升起。

三、巴鼻又作把鼻、巴臂、把臂。巴即把,鼻指牛鼻。即穿繩於牛鼻,以牽制之。其後轉為可把持之處,猶言根據、把柄。

四、彈指:即拇指與食指之指頭強力摩擦,彈出聲音;或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復以食指向外急彈。彈指有四義:1、表示虔敬歡喜。2、表示警告。3、表示許諾。4、時間單位,彈指所需之極短暫時間,稱為一彈指或一彈指頃

五、蹉跎指虛度光陰。

六、改頭換面:靈性繼續去投胎轉世。

七、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不厭其煩地勸導。

八、聖位:三乘人證得菩提之果位。

九、閻羅殿:指陰間地獄。

十、電光石火:指時間過得很快。

十一、信口開河:比喻隨口亂說話。

十二、天方夜譚:是一部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內有各種神話、傳說、趣聞、掌故、寓言、格言及詩歌;其中人物包括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乞丐盜賊、甚至仙妖鬼怪。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反映了中古時代阿拉伯的風土人情,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此處指沒有實在的話。

十三、四生六道:四生:卵生、濕生、化生、胎生。六道:再加富貴、貧賤稱為六道。

十四、福報:福利之果報也。如六趣中人天之福報

十五、寶筏:喻以佛之妙法渡生死也。

直下玄關不二法門傳聖道

正宗禪徑慧生見性貫人天

五十七、打七打三,佛祖玄關,投機入室,衲僧巴鼻,人人問答分明。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憨予暹禪師語錄。

經文示眾云:打七打三,佛祖玄關,投機入室,衲僧巴鼻,人人問答分明,箇箇獅兒骨格,切須自肯,乃方親把手牽,君行不得,從今各各莫隨流,管取大家都透徹,始知生死不相干,任運人天為規則,然雖如是,且道任人天一句,意作麼生。良久云:莫怪渠儂多意氣,他家曾踏上頭關。

【經文釋義】:

憨予暹禪師於龍淵禪師處得授正法眼藏,對於拈花微笑,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印大法----玄關修持,有極深的體會,記載於憨予暹禪師語錄,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示眾云:打七打三」:有一天,憨予暹禪師上法堂,開示大眾說:修行之人,要好像打太極拳一樣,手打七分,腳打三分,這樣叫做穩紮穩打,勝卷在握。「佛祖玄關,投機入室」:一旦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佛祖玄關,順勢投其機緣,進入玄關室內,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衲僧巴鼻,人人問答分明,箇箇獅兒骨格」:請天命明師,開啟佛祖玄關。修行的僧人,找到了本性,日後起心動念,可以把持本性,率性而行;如果人人有修行上的疑問,就可以產生妙智慧,將問題回答分明。得道之人,明心見性,每個人都可以當個弘揚般若正法的俊傑,在佛骨裡面,住著一位立己達人的佛菩薩。「切須自肯,乃方親把手牽」:修行人,必須要自我肯定,佛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先修好自己的德行,才可以心手相連,共同弘揚般若正法。「君行不得,從今各各莫隨流」:得到般若正法以後,要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凡是違背良心的事,都不可以做;也不可以背覺合塵,隨波逐流。「管取大家都透徹」:只要大家在本性的地方,觀照轉念,福慧雙修,將道理研究透徹以後,再信受奉行。「始知生死不相干,任運人天為規則」:才知道如果不在佛祖玄關的地方下功夫,都是做一些凡事,雖然金錢名利地位都有了,但是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死一點關係都沒有;到最後,任由上天的天律,人間法律,來計算結果,一點都不會差錯。「然雖如是,且道任人天一句,意作麼生」:雖然道理這樣講沒有錯,而所說人天為規則這一句話,他的意義如何,善昇惡墮,或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佛祖玄關,修道回理天故家鄉,都由自己去決定。「莫怪渠儂多意氣,他家曾踏上頭關」:別怪他人得授般若正法,立下宏大的意氣,積極修辦,而證得無餘涅槃的果位。因為他曾經立下弘誓大願,踏上修辦道的道路,在上頭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佛祖玄關,積極修辦,功德圓滿,才有如此殊勝的結果。

【延伸演義】:

憨予暹禪師語錄序言說:佛世尊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唯獨拈花微笑,教外別傳為最殊勝的法門。此法門,祖祖相傳,燈燈相續,到了達摩祖師再西傳東土,此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心印大法。傳到了六祖惠能大師以後,遺留六祖壇經,所慈悲的道理,平實示人,皆為和盤托出,都是明心見性的寶典。後來祖師禪分為在家與出家二脈,出家一脈化分為五家七宗,都是傳承諸佛諸祖的心法。曹溪傳承此一脈的心法。此般若正法,非常尊貴與殊勝,讓宗風弘揚於天下。憨予暹禪師將修道語錄,遺留下來,由嗣法門人法雲、廣學等編輯而成,收錄在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為何憨予暹禪師說修行要:「打七打三」呢?,後學認為憨予暹禪師是打太極拳的高手,太極拳有手打七分、腿打三分的說法。原因是用手打,兩腳不離地,根基穩固,收發皆宜。腿打則一腳起踢,一腳支撐,危險性比較大。故出手時有「手打七分、腿打三分」之說,比較穩固,此謂穩紮穩打,勝卷在握也。比喻修道者要好像打太極拳一樣,將基本的功夫做好,例如:五戒、十善、六度萬行、三清四正‥‥等,這是最基本的修道功夫,如果能夠信受奉行,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憨予暹禪師慈悲指出,修道最重要的課題是:「佛祖玄關,投機入室」。也就是恭請天命明師,將佛祖玄關打開,才能見到本心,明自本性,會見自家菩薩。一旦明心見性,再以觀照轉念的功夫,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才可以了脫輪迴,得登彼岸,這是最尊貴與殊勝的頓悟法門。佛祖玄關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以後,就可以找到本性,好像牛隻的鼻子被繩子穿過,就不會亂跑,接受牽制。得道以後,知道本性的地方,心牛不再亂跑,可以率性勤修,可以大開智慧,自己或眾生有疑問,只要在佛祖玄關的地方,觀照轉念,任何問題都可以解答分明;因為每個人,皮肉包著佛骨,佛骨裡面住著一位活佛、活菩薩,每位佛菩薩都可以登獅子座,當一位弘揚般若正法的俊秀人才。所以憨予暹禪師說:「衲僧巴鼻,人人問答分明,箇箇獅兒骨格」。般若正法最容易修,也是最難以信,昔時佛世尊在法華會上,為說諸法實相之理,會三乘而歸一佛乘,當下就有五千人退席。所以要得授佛祖玄關,切須要信心清靜,方可以傳授。得道以後,再以親民的功夫,心手相連,共同弘揚般若正法,才能立己達人,返本歸鄉。法句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所以世人只要遵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止惡揚善,是修行的正路。一切違反戒律的事,都不可以做。如果違反戒律,會隨波逐流,流浪生死,自食惡果,誰也救不了你。所以憨予暹禪師說:「切須自肯,乃方親把手牽,君行不得,從今各各莫隨流」。活佛師尊曰:「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修行之人,要將道理研究透徹,再信受奉行。所謂理念正確難不倒,一旦道理研究透徹,在修己渡人上,才能更上一層樓。故憨予暹禪師說:「管取大家都透徹」。世人如果沒有透過修行,沒有求道修道,沒有積功累德,縱使你有滿腹文章,家財萬貫,或是地位有多高,勢力有多大,都與生死不相干,都無法逃脫生老病死的定律,沒有辦法超凡入聖,躲脫六道輪迴之苦。無論你是公侯將相,或是販夫走卒,都沒有例外,都難逃這種規則。所以憨予暹禪師說:「始知生死不相干,任運人天為規則」。紅樓夢說:「世人皆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以上指出世人都知道當神仙的好處,但是被功名、金錢、嬌妻、兒孫的牽纏或縛住,執著得無法放下。雖然知道了很多的道理,要為仙作佛,或繼續轉世為人,或要為畜為鬼,任人自己去選擇,由自己去決定。所以憨予暹禪師說:「然雖如是,且道任人天一句,意作麼生。」別怪別人的成就,因為別人立下宏大的志向,訪求天命明師,曾經下了一番苦功,踏上修辦道的路。因為有求道、修道,積功累德,內外並行,福慧雙修,功德圓滿,功愿成就,才有如此殊勝的成就----了脫輪迴,得登彼岸。所以憨予暹禪師說:「莫怪渠儂多意氣,他家曾踏上頭關」。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點都沒有差錯。所以三寶心法為超生了死的法寶:師尊師母所傳授的三寶:關、訣、印,本為千古不洩,非人不傳之無上秘寶,乃是諸法之王,歷代聖賢仙佛傳心之最方便微妙法門,五教佛典聖書之一切奧義,至玄至妙,精微難測。要言之,玄關竅即為真理至善寶地,是為佛寶。 應顯佛之良心,作佛之事,此歸依佛也;無字真經者,乃是離離一切語言形相之無極真理,當不著相,無為而為,此歸依法也;合同者,乃是拳拳服膺,不離規戒,當永保赤子之心,此歸依僧也。求道得三寶,亦即是歸依自性三寶,若能按照三寶修行,佛性光明,遍照一切,即可以成佛道也。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三冊,憨予暹禪師語錄的記載。印證佛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修道要好像打太極拳一樣,手打七分,腳踢三分,才能勝卷在握。修道的基本課程,一定不可以疏忽。最重要的,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佛祖玄關,在本性的地方用功夫,率性勤修,觀照轉念,明理精進,肯定自我,信心清靜,心手相連,共同弘揚般若正法,印證普渡收圓,千真萬確。不可以隨波逐流,背道而馳,恐將輪迴不止。修道要重聖輕凡,把凡事看淡,相信大道,深信上天,立下沖天大志,把握機會,履行三不離,犧牲奉獻,參與道場運作,聯合志同道合之士,心手相連,把大道弘揚於天下,讓有緣人,都能霑到天恩師德的加被,得到自古以來不輕傳的般若正法,共同航向清靜光明的彼岸。

註:

一、太極拳太極拳中國武術的一種,歸類為內家拳。傳統太極拳門派當中,論源流久遠,廣被承認,修習者眾的,以武當趙堡太極‥‥等派為最。

二、打七打三打太極拳,要手打七分,腳踢三分,這樣叫做穩紮穩打,勝卷在握。

三、穩紮穩打穩當有把握地打擊敵人。比喻有把握、有步驟地進修。

四、勝卷在握形容有把握獲得勝利。

五、率性1、順著本性。2、指平素的性情、稟性。

六、心手相連:心和手相連在一起。比喻彼此相連,團結合作。

七、背覺合塵謂「失去本心,為物所轉」的簡稱。

八、隨波逐流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九、六祖壇經全一卷。全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又稱法寶壇經、壇經。六祖惠能述,法海集,元代宗寶編。

十、渠儂讀音同「渠農」,稱他人曰渠儂。

十一、曹溪:禪宗六祖惠能,在廣東韶州府曹溪,說法渡生,後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

十二、佛骨指身內的自性佛。又名佛之舍利也。佛祖統紀五十三曰:唐高宗詔迎岐州法門寺護國真身塔釋迦佛指骨至洛陽大內供養,皇後以金函九重命宣律師送還岐山;肅宗詔迎法門寺佛骨至禁中禮敬,傳至諸寺瞻禮;德宗詔迎法門寺佛骨入禁中禮敬,歷送京城十寺。世傳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安。韓愈上表諫,貶潮州。懿宗詔迎佛骨,三百裡間車馬不絕,公私音樂儀衛之盛,過于南郊。

十三、獅子座佛是人中獅子,故不論其所坐者是床是地,都叫做獅子座。

十四、實相:實者,非虛妄之義,相者無相也。是指稱萬有本體之語。曰法性,曰真如,曰實相,其體同一也。就其為萬法體性之義言之,則為法性;就其體真實常住之義言之,則為真如;就此真實常住為萬法實相之義言之,則為實相。

十五、法華會講讚法華經之法會也。

十六、諸惡莫作謂不造作一切惡行。

十七、眾善奉行信受奉行各種善舉。

  十八、紅樓夢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中國的一部古典長篇章回小說,亦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佛祖玄關幽明無昧霑聖澤

投機入室不愧兩間沐仁風

五十八、真誠學道人,脊梁硬如鐵,正念常現前,玄關俱洞徹。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一冊,呆菴普莊禪師語錄。

經文:真誠學道人,脊梁硬如鐵,正念常現前,玄關俱洞徹,拈起犀牛扇,清風撼寥泬,拓開無盡藏,驪珠耀明月,掉頭歸去來,不墮他途轍,出林獅子兒,奮迅天然別。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一冊,呆菴普莊禪師語錄,總共有八卷,由門人慧啟等所編輯。該書第六卷,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如下的印證:「真誠學道人」:真誠的修行人,首先要發出至誠的心,來學修講辦。「脊梁硬如鐵」:身體的脊梁,要好像鋼鐵一樣的堅硬,非常健康,才可以支撐身體;比喻修道要有如鋼鐵一般堅強的意志。正念常現前」:時時刻刻要保持正念現在眼前,防意如防賊,不可以有任何的疏失。「玄關俱洞徹」:玄關金鎖要恭請天命明師打開,道理靈通,內外才能明徹。「拈起犀牛扇」:拿起畫犀牛玩月的扇子(或云以犀角為柄的扇子)。「清風撼寥泬」:拿起犀牛扇子扇動,可以清熱消暑,讓自己以及眾生清涼自在;比喻宏揚般若正法,可以讓自己以及眾生枯竭的心靈,得到滋潤。「拓開無盡藏」:開拓無盡的寶藏,找到光明的本性。「驪珠耀明月」:讓自己的摩尼寶珠,閃閃發光,好像明月一樣的皎潔光明。「掉頭歸去來」:得道、學道、修道、行道以後,心性圓滿,智慧之門打開,本性光明,來去自在,逍遙無礙。「不墮他途轍」:明心見性,功德圓滿以後,一定可以回到極樂的理域,不再墮落三塗(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六道,或是重蹈覆轍,來到人間受苦。「出林獅子兒:一旦明白自心,見到本性以後,就可以行道於天下,好像獅子吼一樣,可以喚醒無數的眾生,覺醒迷津,共登覺路。「奮迅天然別:只要奮力發心,宏揚般若正法,渡化眾生,急速修辦,讓眾生恢復天然的本來面目,會有分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的感覺。

【延伸演義】:

呆菴普莊禪師語錄指出,學道為何要:「真誠學道人,脊梁硬如鐵」呢?中庸曰:「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人的本性,自降生後天以後,被物慾所蔽,塵緣所染,輪迴六道,永不停止。若能抱至誠的心,以求道為起始,再以修道、行道為過程,最後功德圓滿,以成道為終點,可以由後天返回先天也。如果沒有誠心,自性迷眛,不求大道,不能慎思明辨,不能明白事理,不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在社會上亦是糊塗的人,那裏知道本性的歸宿,終於沈淪無期,故云不誠無物。所以進德修業的君子,要以誠心修道為最寶貴,貴在淡泊明志,認理實修,不以財色名利為貴,才能濟世利民,宏揚聖道。所以修道要以真誠為起始。然後發出堅硬如鐵的志氣,所謂西方大路故家鄉,當初從那裡來,以後也要往那裡回去,人人有分,各個能成,只在有志無志之分也。所以發出至誠之心,立志修辦道,是前往理天的原動力。為何正念要常現前呢?修行之人,要時時刻刻保存正念,不可以心存邪念,所謂正念就是正心,正心就是慈悲心、平等心、菩提心、佈施心、慚愧心、憐憫心‥‥等。我們的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要心存正念,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可以有任何的鬆懈怠慢。六祖壇經曰:「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所以有不正當的心念,就會引起無邊無數的煩惱,因此調整心念,非常重要。蓋正心可以去除煩惱,但是也不可以有一個「正的念頭產生」。邪念、正念都不執取,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在沒有事的時候,才能達到心如止水一般的靜止,才是真正的清靜。要如何達到「玄關俱洞徹」呢?首先一定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才能會見自家菩薩。良心發現以後,行住坐臥,以本性良心作主,顯露善美德行,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所以明師一指,打開玄關竅,知道本性之所在,守住玄關,迴光返照,綿綿密密,若亡若存,興慈佈化,立己達人,隨緣渡化眾生,久久功純,智慧大開,內外明徹,自然三華聚頂,五氣朝元,人心與天心契合,圓滿三身四智,可以超凡入聖,由後天返回先天也。大道是大能源,含著清濁動靜,以無形的清氣,帶動有形的地在運轉,細心推究,清輕的天是重濁之地的起源,重濁的地包含於運行不息的清氣之中,人如果能夠玄關俱洞徹,正念常現前,以至誠無息的常清常靜,自然天地間的陰陽消長,生機、滅亡都可以歸納在我們的本性之中,全然膫解。上天所賦給我們的元神,本來是喜好清靜,純潔無染的,因為受到後天人心慾望的干擾,便將靈明的本性給遮蔽了。人降生以後的初心,也是清靜無為的,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道心漸退,人心、血心、肉心當家,被俗情慾望所引誘,本來清靜的真心受到干擾,使真心不得清靜了。如果能夠將一切的私欲雜念除去的話,人心自然可以平靜而不會妄動,人心不會妄動,進一步的以澄清的功夫,元神自然清明,光鮮明亮。不用人為的造作,六慾之中的色、聲、香、味、觸、法自然不會發生。貪、瞋、痴等三毒,也會消滅得無影無蹤。人能常清靜,放下萬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腦波、眼、耳、鼻、舌、心、意所發出的頻率,都可以和上天聖賢仙佛的頻率接通,所以天地之間的道理,全部歸納在你的本性之中,因此無事不知,無物不曉也。六祖壇經曰:「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 ,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可見正念常現前,內外俱明徹,非常重要。修道是自利利他的大事業,不但自己可以斷輪迴,證果成真,離苦得樂,還能渡化有緣眾生,共登覺路;好像扇動犀牛扇,自己可以消暑清涼,也可以讓別人感受得到。所以呆菴普莊禪師說:「拈起犀牛扇,清風撼寥泬」。修辦道的原佛子,開發自性的無盡寶藏,利己達人,可以讓自性的無盡寶藏,發出無限的光輝,好像明月照耀大地一樣。一旦本性圓滿,功德圓滿,都可以歸根復命,回到原來的故家鄉,不再墮入三塗六道,或是重蹈覆轍,再來人世間受苦,所以呆菴普莊禪師說:「拓開無盡藏,驪珠耀明月,掉頭歸去來,不墮他途轍。」只要立下宏大的志氣,修己以渡人,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再到四處去開荒闡道,弘揚般若正法,廣渡原人,好像獅子出林大吼一聲,可以喚醒無數的眾生,覺醒迷津,修道辦道。只要人人奮力勤修,都可以恢復天然的本性,達本返源,離苦得樂,故呆菴普莊禪師說:出林獅子兒,奮迅天然別。」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呆菴普莊禪師語錄的記載,讓我們體會到誠心、立志的重要,修道之人,正念要時時常現前,再恭請天命明師傳授大道,開啟玄關金鎖,洞徹本來真面目,再率性修辦,自渡渡人,弘法利生,福慧雙修,內外並進,讓自性的無盡寶藏發出無限的光輝,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讓自己以及無數無邊的眾生,都能夠得救,是離苦得樂,返本歸鄉的一條真明路。

註:

一、脊梁支撐身體的脊椎。

二、正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被稱為正念

三、寥泬讀音同「療訣」1、空虛幽靜,開闊清朗。、指天空。、孤單。此處指空氣清新。

四、心靈心靈心智。一般指:來源於,由思維知覺情緒意志記憶想像組成的理智意識層面有許多理論是關於心靈是什麼,以及如何工作,追溯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哲學家,心智分推理、記憶、想像、創造、心機。

五、驪珠古代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

六、中庸的誠,有兩個意思,名詞的誠:真實無妄的本然天性;動詞的誠,努力恢復自然的天性。

七、迷眛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別、判斷的能力。

八、慎思明辨慎思:吸收知識後再三思考知識中所闡述的理論。明辨:判斷讀到的知識正確與否,不能一概吸收。

九、物有本末世界上有形體與無形體的物質,都有其根本和枝末次序的區別,如格致誠正,明德修己是本,親民渡眾,修齊治平是末,得道修道是本,了道成道是末。

十、事有終始『事』者謂宇宙間萬事萬類之事,人的生離死別之事,以及修己渡眾之事也。『終』者即最後目標,未來的理想。以修道來說,當以功德圓滿,止於至善為終。『始』者,是第一步功夫,首要的工作,即天事、地事、人事的開始,求明師指點明路,求師教育,凡事先慮終,再開始,定然有完善的結果也

十一、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十二、聖道本意指聖者之道、聖人之道、聖賢之道。

十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指走近深淵、踩在薄冰上,十分小心。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

十四、三華聚頂神仙家修煉之術。三華乃精、氣、神:精曰玉華,氣曰金華,神曰九華。三十六部尊經太淸經曰:三華聚頂,血凝氣聚,萬神朝眞。潛確類書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名為三華聚頂,神仙家修鍊之術。三華乃精、氣、神之謂:精曰玉華,氣曰金華,神曰九華。三十六部尊經太淸經,三華聚頂,血凝氣聚,萬神朝眞。潛確類書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名為三華聚頂

十五、五氣朝元五氣朝元,內丹學術語。「五氣」指的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修煉之人,就是要促使分散之氣,匯通聚合,所謂「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就是通過會聚而使氣朝元的過程。金德之四氣與水德之氣,匯通而成五,木德之氣與火德之氣匯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氣,「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氣則朝元而聚於頂,體現了內丹修煉的一種高級境界。

十六、歸根復命乃是返本還源之學,亦為先天之學。欲使人從後天凡俗境界中,入於先天境界,期與萬源之原----祖炁,同化同流。

十七、重蹈覆轍重蹈覆轍轍讀音同「徹」,是車輪輾過所留下的痕跡,形近於「輒」、「徹」;輒讀音同「哲」,有每、則、總是等意思;「徹」有貫通、通達的意思。「重蹈覆轍」指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能吸取教訓,再犯下同類的毛病

玄關洞徹纔就金剛成玉石

正念現前身經百鍊證法身

 

五十九、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樵隱悟逸禪師語錄。

經文: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樵隱悟逸禪師語錄,由侍者正定編輯而成,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精闢的見解,舉例如下:力宏大智闢玄關:修行之人,要發出宏大的愿力,廣大的智慧,恭請大善知識,打開玄關妙竅,找到本來面目。「毫涌金光石暈寒」:當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以後,找到了本性,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觀照轉念,本性大放光明,好像金光一樣的燦爛,草木金石之類的萬物,依舊寒冷無情,失去光彩。「座局萬機無一轉」:找到本來面目以後,頓悟自性,原來蓮華座上的自家菩薩,不離我身,自性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欣欣向榮,可以日理萬機,但是萬物依舊,無一轉機。「隨方即易人圓難」:得道以後,還要靠修道的功夫,好像上善若水一般,隨方就圓,但是人道最為難修,最難圓滿。

【延伸演義】:

州雪峰樵隱悟逸禪師俗姓聶,是臨濟宗一脈的傳人,得授正法眼藏以後,大力的弘揚祖師禪宗風,遺留樵隱悟逸禪師語錄,後人將悟道語錄編入新纂續藏經,非常尊貴。樵隱悟逸禪師語錄指出:「力宏大智闢玄關」,何以故呢?因為要得到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真宗大道,心印大法,一定要發出宏誓大愿,才能承師指授大道。記得求道的時候,要立下十條大愿,才能承師指點明路,這十條大愿是:誠心抱守、實心懺悔(乾道)、實心修煉(坤道)、不虛心假意、不退縮不前、不欺師滅祖、不藐視前人、遵守佛規、不洩露天機、不匿道不現、(乾)量力而為(坤)、誠心修煉,以上為十條大愿。如果求道以後,沒有依照十條大愿履行,願受天人共鑑。為何求道之前,要立十條大愿呢?蓋愿者,原心也,以原來的心,對上天表白,從今以後,以愿力,改變不良的念頭;以愿力,約束身心,認真修辦道,邁向光明的大道。十條大愿一立,上天馬上註冊,並且派仙佛監督、監視,幫助我們功愿成就。所以立愿是修辦道的原動力,行道的指標,成仙作佛的階梯,非常重要。自古以來,無數的仙佛菩薩,都立下非常偉大的宏誓大愿,修道行道,以成就非凡的偉大聖業。例如阿彌陀佛,誓願眾生同登極樂,所以立下四十八條大愿。觀世音音菩薩,聞聲救苦,立下十二條大愿。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立下七十二條大愿。文殊菩薩,立下一百四十一條大愿。普賢菩薩,立下十條大愿。因為祂們愿大力大的原故,所以才能成就偉大佛菩薩的果位,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打開玄關妙竅,找到本來面目以後,要觀照轉念,積極修辦內聖達到清靜無為,就能由淺入深,漸漸地步入真道,體悟大道的精妙,最後與道合一。既然步入真道的法門,便可以說是得了道的真理,雖然是得到道的真理,只是恢復本性的光明,於本覺來說,其實並無所得。為了教化、普渡一般的眾生,使天下的眾生都能夠知道、求道、修道,謂之得道。如果能夠進一步窮究大道的真理,徹悟大道的真諦,信受奉行,到此境界,就可以領受上天的明命,普傳聖道心法的代理人了。大道已得,就要以漸進的功夫,繼續廣泛地去參學。像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他去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廣學多聞,證悟自己本有的真心,以增加修辦能力。恢復清靜圓滿的本性以後,本性自然光明,圓滿無瑕,後天的私慾雜念也會消除,如此深入體悟道的真諦,久之,人心與道心契合,即是與道合而為一。何謂本性具足一切呢?,因為要甚麼就有甚麼,例如你要視聽言動,吃喝拉撒,都自己來做,不假他人也。如果能夠得到一無所得的真傳,以澄心、遣慾的功夫,積極修辦,必得真靜,與道合一,恢復本來真面目,稱之得道。今生我們有緣,得逢三期,幸遇聖道,得道四難變成四易,我們要摸心自問,對大道體悟多少?渡化多少原人?後天習氣毛病改了多少?是否有自覺覺他?三施佈道?有者繼續勉勵,無者加鞭精進。為何雪峰樵隱悟逸禪師說:「毫涌金光石暈寒」呢?眾生得道以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性光自然流露,而且大放光明,因為我們的本性本來是光明的,但是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污染、遮住,每天所接觸到的,都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被六塵所迷惑、污染,好像陽光被烏雲遮住一樣,讓本性不得自在,而受到種種的災厄苦難。得道的佛子,承受天命明師指點明路,指點本性之所在,打破六根、六塵的障礙物,本性顯露出來,好像太陽一出來,光明遍照,一切陰霾、黑暗立刻消失,冰雪融化,天地清明也。「座局萬機無一轉」如何解釋呢?自性以蓮華為座,得道以後,可以頓見本性,讓本性光明自在,但是也要靠漸修的方式,才能圓滿三身四智,修人道以達天道,人道圓滿,天道自成也。自性充滿生機,只要積極修辦道,一方面渡眾生,一方面了業障,就可以一步步邁向成佛之道。但是萬物沒有自性,所以無法聞道求道,故山河大地依舊,無一轉機。修道要學習上善若水的功夫,道德經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以上的意義,就是說最高的善好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没有煩惱,這就是隨方即易的功夫。至於人道最難圓滿,也要圓滿。因為人道盡,天道成也。修人道以達天道,人道圓滿,天道自成,所以樵隱悟逸禪師說:「隨方即易人圓難。凡是經過明師之點傳者,超生了死,身軟如綿的證明:今逢天道普傳,苟識真機,求師指點,誠心修道,必能返本還源,有遺留之色身可以證。考佛、道兩家,長老師傅圓寂羽化時,有坐化筋垂之象,足為功行圓滿之證,然千百人中不得其一。但在天道中,凡是經過師點傳者,無論功德高深微末,死後,皆面帶笑容,顏色如生,不走四門,冬不挺屍,夏不腐臭,有多至數日不變,身軟如綿,甚有異香滿室者。除信道不篤及反道敗德者,不敢論定外,其餘比比皆是,童叟皆然,色身既有此表現,足證其靈性已登善域,否則何能有此效驗?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樵隱悟逸禪師語錄的記載: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讓我們深信一指禪的尊貴與殊勝,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求道、修道、學道、行道,都要發出宏誓大願,俱備大智慧,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其功夫士觀想玄關竅內之真主人就是自性,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身體是假,唯有玄關內之佛性才是真,玄關名為正門,眼耳鼻身皆是生滅之旁門,而唯有此玄關一點,是不生不滅之門,人在世壽結束以後,倘若魂魄識神,不從正門出竅,就不能了脫生死,證無生法忍。人的全身,唯性是真,身外皆是虛妄不實,因此,時時觀想此一真,而不讓六賊走旁門,心不隨外境所轉,守玄之妙,到達關無所關之境,則久久功純,觀而無觀,想而非想,一切隨心所欲而皆不踰距,如常應緣不變,則六根常靜常應,常應常靜,而超脫六道輪迴,已操在自己之手矣。守玄之人,最初乃以收萬念皈一念,收一念而率性,至終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此一真觀法成矣,若是固執一點之上,死守不放,借此輕視其他上天所傳的修行法門,如此則又離真門玄關矣。總之,守玄之真義乃是率性之道也。讓我們的本性恢復光明,積極修辦,讓靈性充滿生機。修道的功夫要隨方就圓,圓滿人道,以達天道,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才能圓滿心性,了愿回鄉

註:

一、大智廣大之智慧。通達一切之事理者。

二、毫涌,讀音同「」,又叫河涌,是指江河在入海口的河汊。很微小本性出入的門戶。

三、愿力誓願的力量。

四、金光金色之光也。觀無量壽經曰:琉璃色中出金色光。又曰:如意寶珠,漏出金色微妙光明。又曰:觀世音菩薩,坐蓮華座,亦放金光

五、轉念轉念就是一種改變自己的想法,合乎另外一種行為模式,常見的轉念有宗教信仰,或邏輯推論的方式而改變想法。

六、日理萬機形容政務繁忙,工作辛苦。

七、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八、心印禪宗認為,依語言文字,無法表現之佛陀自內證,稱為佛心。其所證悟之真理,如世間之印形決定不變,故稱為心印。不依文字即可見性(悟自己之本性),稱為傳心印

九、大法大乘深妙之法,度人廣者。法華經序品曰:今佛世尊欲說大法

十、阿彌陀佛譯義為無量光,或無量壽,故亦稱為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十一、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又稱「幽冥教主」,或稱「酆都大帝」,簡稱「地藏王」;「幽冥教主」和「酆都大帝」,是道教的稱呼。因為道家認為「幽冥教主」,統裁十殿閻羅王,並且檢察世人在生前的善惡;行善的人,便引度到西天,為惡的人,便下令墜落地獄。

十二、觀世音音菩薩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闚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十三、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或謂其為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正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十四、普賢菩薩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嘅陀菩薩、邲輸嘅陀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菩薩為釋迦如來之脅侍。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侍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

十五、迷惑謬於事理,稱為迷;不明事理,稱為惑。

十六、污染為污垢所染。

十七、蓮華又作蓮花。為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

十八、圓寂:譯涅槃。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示寂、入寂。與涅槃、遷化、順世、歸真同義。即捨去有漏雜染之境,歸入無漏寂靜涅槃界之謂。亦指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窮至極之果德。

智闢玄關二目迴光含妙意

隨方即易靈明一點寓玄機

六○、直為剖玄關金鎖洞然開,無依真人笑拍手,笑拍手。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六冊,文穆念禪師語錄。

經文:上堂僧問:千年公案,今日重新不問玄機,請宣直指,師云:玉燭搖紅,彩金爐噴,紫煙如何?是誕生王子?師云:彩霞籠玉像,玎璫出禁門,如何是朝生王子?師云:乾符合至化聲,價重連城,如何是末生王子?師云:六街容奉重,真智任靖藩如何是化生王子?師云:令布乾坤靜,威揚四海欽,如何是內生王子?師云:六宮深隱處,凝然詎敢窺,僧禮拜乃云:象王顧獅子吼,底事分明,直為剖玄關金鎖洞然開,無依真人笑拍手,笑拍手,驚起街頭石敢當,撞落南星貫北斗。

【經文釋義】:

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六冊,文穆念禪師語錄,對於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公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恭請大善知識,打開玄關竅,找到本來面目,有深入淺出的解說,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上堂僧問:千年公案,今日重新不問玄機,請宣直指:有一天,文穆念禪師上法堂開示道義,有僧人問千年公案,就是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手裏拿了一朵金色的波羅蜜花拈動,唯獨迦葉尊者會心微笑,佛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以上這段公案,已經有千年了,今日不問其他的玄妙道理,恭請禪師說明直指人心的事情。師云:玉燭搖紅,彩金爐噴,紫煙如何?是誕生王子:禪師說:在佛殿傳授直指人心,正法眼藏心法的時候,佛殿的燈光通紅燦爛,香爐裡面的檀香被閃閃發亮如彩金的火點燃,祥煙冉冉升起,那個時候會發生什麼事你們知道嗎?是誕生法王子嗎?(找到本性)師云:彩霞籠玉像,玎璫出禁門,如何是朝生王子:文穆念禪師說一般的人,本性被世間五光十色的彩霞所籠罩,又被聲色貨利阻擋在大門以外,如何可以在一朝一夕的時間之內,誕生法王子呢?(找到自性)師云:乾符合至化聲,價重連城,如何是末生王子:禪師又說:世界上的乾坤善男信女,能夠符合找到法王子的條件,一定要將世間的聲色貨利去掉,只要找到法王子,他的尊貴與殊勝比價值連城還可貴,如何是還未找到法王子的現象呢?師云:令布乾坤靜,威揚四海欽,如何是內生王子:文穆念禪師接著說:今天囑命佈達消息給乾坤大眾肅靜聽清楚,要道成天上,名留人間,讓四海的人都欽佩你修行的典範,如何找到身體裡面的自性法王子呢?師云:六宮深隱處,凝然詎敢窺:禪師又說:自性是居住在身體六宮最深處隱密的地方,他是一身的總主宰,如果沒有天命明師來開啟,是沒有人敢偷窺打開的。僧禮拜乃云:象王顧獅子吼,底事分明:僧眾一聽到文穆念禪師講述直指人心禪宗的公案以後,都向文穆念禪師禮拜合掌恭敬,乃向禪師說:要顯現自性的法王子,如獅子吼一樣的宏揚般若正法,懇求文穆念禪師再詳細解說明白。直為剖玄關金鎖洞然開,無依真人笑拍手,笑拍手文穆念禪師慈悲說,要找到六宮深處裏面的法王子(自性),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找到了自性,(自性一名無依真人),立刻驚醒迷夢,一定高興的拍手大笑,拍手大笑,充滿法喜也。驚起街頭石敢當,撞落南星貫北斗:玄關金鎖開啟以後,會見自家菩薩,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連街頭無情的石敢當,都歡喜讚嘆。本性可以通天徹地,放之則彌六合,所以天上的南星北斗等星君,都降落到凡間來,察看究竟,這是打開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的地方。

【延伸演義】:

文穆念禪師,住在湖廣衡州府岐山仁瑞堂,得到達摩祖師傳承下來的正宗心法----正法眼藏,正法眼藏的傳承是來自曹洞宗第三十世,嬾放太老和尚的衣缽傳人,因為他得到無上心印大法,在本性的地方用功夫,佛法的造詣非常深厚,遺留文穆念禪師語錄,嗣法門人釋真慧禪師將語錄收入於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六冊,非常尊貴。文穆念禪師語錄序文指出:儒釋道三教的道理是一,而佛世尊所傳承下來的真傳也是一,一是什麼呢?一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心法而已。正法眼藏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出家一脈雖然分為五家七宗,但是殊途而同歸也。譬如千支萬派而朝宗(同歸於大海)。所以傳授的心地法門都是一樣。般若心法的傳承,如日月之經天,好像江河之行地,各渡化有緣人。在傳法的過程當中,或以棒喝,悉具婆心;或以指月拈花,無非妙諦。自古以來,心印大法的傳承,無論是四海之大,百世之久,都是一脈嫡傳下來的般若正法,並非畫蛇添足所能改變的。文穆念禪師是得道的高僧,對正法眼藏的傳承非常重視,所以在門人問到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所述說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傳承千年的公案,到如今他的傳法如何?文穆念禪師不但指出本性是居住在身體裡面最隱密的地方。四書大學篇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也是指出本性是居住在人身中,所應該居住隱密的知止處,為正心修身,明白心地的無上心法。眾生之無法求明師打開玄關金鎖,是因為被凡間的聲色貨利,名利恩愛所引誘,所以流浪生死,不知道回鄉面母-18級的真宗大道。文穆念禪師非常明白的指出傳授正法眼藏,是要在莊嚴的佛堂裡面,經過發爐、點佛燈、獻供、請壇‥‥等種種莊嚴的儀式,才能恭請大善知識,打開玄關金鎖,傳授無上的心印大法。跟現在一貫道點傳師辦道的禮節,大同小異。玄關一竅究在人身何處﹖仙家陳虛白仙傳玄機口訣云:「修仙之法,在乎凝神入氣穴,氣穴即玄關一竅,此竅在心之下,腎之上,正中虛空之處,前對臍輪,後對腎,乃生身立命之根蒂,先天一氣凝而為性,後天一氣結而為命,性命之源,生死之蒂,人之壽夭皆稟於斯,仙聖之種,亦含於斯,知此竅而攝心調養,則命在於我,昧此竅而任心所為,則命由於天」修煉之時,需以心專注玄關一竅,此竅在心之下,腎之上。所謂心、腎如指生理上之心臟與腎臟,則誤。又,黃庭內景經云:「上合天門入明堂。」註:天門在兩眉間,即天庭也。按天門即玄關一竅,註謂在兩眉間,此說亦不確。訪求天命明師,傳受大道,就可以明瞭。既然開啟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以後,要以平常心修辦,遇到順逆境來時不動意念,不追求來世的福德,以及貪求涅槃以後的一切享受,只是自性中善美行為的流露,謂之不受不貪,這是大乘佛法的妙諦。金剛經第二十七分曰: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佛向須菩提說,不須持具有二十二種好相,就能夠見到如來自性,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只要我們將心內的物慾除盡,又覺行圓滿,天真流露,便可以得證無上菩提。佛又更詳細地告訴須菩提,以為發菩提心者,即是真空妙用,那麼一切善法都可以廢除,福德、布施都不必行了,如果是這樣,會落於偏見,誤解般若妙諦,導致斷絕敗滅諸法,這種念頭是絕對不可以生起的,以發菩提心者,能夠通達真空妙有之道,心不執著,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處事活潑圓融,空而不斷,無而不滅,現在科學家講能量互變,以及物質不滅定律,道理是相同的。修行者能夠悟出無我之後,心中不貪求未來世之福德,順逆來時亦不受牽動,即是成就大乘修行者的功夫。佛是尊的意思是叫我們的心,不可以執著於生滅途中,當識自本性以後,與大自然合為一體,不為苦樂憂喜想,不貪得道證果之心,裁示開悟真如的本性,修持中道的妙法。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文穆念禪師語錄的記載:「直為剖玄關金鎖洞然開,無依真人笑拍手,笑拍手」。肯定玄關金鎖,經過大善知識打開,是明心見性的無上心法,是佛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的公案,歷經迦葉尊者、阿難尊者、商那和修尊者、優波毯多‥‥菩提達摩祖師、神光僧璨、道弘忍惠能‥‥之後在家一脈之道統,傳承給白玉蟾祖師、羅群祖師、黃德輝祖師、吳紫祥祖師、何了苦祖師、袁退安祖師、徐還無祖師、楊還虛祖師、姚鶴天祖師、王覺一祖師、劉清虛祖師、路中一祖師、張天然祖師、孫素真祖師‥‥等一脈相傳的心法。以上在一貫道道統寶卷,有明確的記載六十四代道統祖師的典故,剛好是六十四代,六十四代是卦數吉祥圓滿的象徵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文穆念禪師語錄的說明,肯定歷代祖師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是歷代祖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寶貴心法,我們要確信明師打開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認真修辦,立己達人,積極弘道渡人,一定可以圓滿心性,返本歸鄉。

註:

一、公案(術語)禪家應于佛祖所化之機緣,而提起越格之言語動作之垂示也。後人稱之,名為公案,又曰因緣

二、法王子大菩薩的尊稱,因大菩薩是出生於法王之家,而且能夠傳承佛法。

三、凝然形容舉止安詳或靜止不動。

四、讀音同「具」,看見的意思。

五、獅子吼佛陀說法,毫無怖畏,聲震十方,群魔攝伏,好像獅子一叫,百獸都降伏一樣。

六、石敢當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是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用於避邪的石碑。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石敢當的功效,從避邪發展到驅風、防水,避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

七、畫蛇添足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功,多此一舉。

八、白玉蟾祖師白玉蟾(一一九四年~一二二九),如晦、紫清,號海瓊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瓊山。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內丹理論家。一般認為,白玉蟾組織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團組織,為南宗的實際建立者。

九、羅尉群祖師羅祖為一貫道後東方第八代道統祖師,為北直隸涿州人,乃公遠真人化身,降生於明末天下大亂之際,自幼即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智慧,小小即立志修行。長大後即遍訪明師,年紀輕輕便能看破紅塵苦海,拜訪各地明師及高僧大德,一日遊歷江西九江府時,得白、馬二祖化身指點,傳授上乘至道,令其承繼祖位,在江南、河北一帶渡化眾生,大展慈航普渡。

十、黃德輝祖師黃德輝九祖,乃元始天尊化身,二月初八日降生於江西省饒州府,鄱陽縣人氏,自幼德慧雙美,好道心切,佛性不昧,見經書卷集,一覽便通。時值九歲,得神仙直接傳授金丹口訣,佛門心印,並傳至玄,從此遙接心傳道統,為第九代掌道祖師。一日偶見西方,霞光燦爛,金光中,現出三冊,上冊禮本,中冊愿懺,下冊電唵二經。黃祖自得之後,天機大洩,常遇風浪與考魔。患難之時,又著皇極金丹寶卷,預作三會收圓憑證,功果圓滿,頂災頂劫,替眾生消冤除孽,受屈殺身,了道成仁,哭回天宮。九祖了道,將道統傳授吳祖執掌,留下正宗篇云:九祖祝告天地,西方現出經文,江西鄱陽調理,殺身了道成仁,皇極金丹註下,又名九蓮歸真,恐後眾生不信,預作收圓定憑。

十一、吳紫祥祖師吳紫祥十祖號靜林,乃文昌帝君化身,於清朝康熙五十三年乙未八月十三日,降生於江西省撫州府,谿縣人氏,遇九祖在江西說法渡人,遂参拜九祖門下,稟性温良,氣質恭謙,九祖見他有成器之才,遂傳他佛門心法,正法眼藏,至善之道,繼續承運金線道統,令嗣祖位。

十二、袁退安祖師第十二代祖師袁退庵,號志謙,又號無欺,有「袁十公」的稱號。袁退安祖師係元始天尊化身,生於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一七六○年)五月十三日,貴州龍里縣人。袁退庵祖師曾經通過當中的縣試、府試、院試、歲試、科試等考到了廪膳生員(簡稱廪生),清朝嘉慶二十五年袁祖接續祖位,為第十二代祖師。

十三、徐還無祖師第十三代祖徐還無祖師,道號吉南,乃彌勒古佛化身,生於清乾降末年,八月初七日,於四川省城都府,新繁縣人氏。世代祖宗樂善好施,幫助鄰里,非常慈悲,孝道雙全,自幼聰明好學,佛性不眛,常以長輩研讀聖賢之經典,及後,遇到袁祖,感化入佛門,看淡世欲,醒悟無常的人生,悟徹動中取靜,依佛法行持,始終如一。道光六年,丙戌正月二十七日,袁祖命徐楊二祖同發大誓愿,令嗣祖位,領授天命,徐還無祖師領掌內盤,楊還虛祖師領掌外盤,預先闡發於蜀川,而後繼開化於秦地,教化群賢,費盡赤膽忠心,辦理普渡眾生,收圓大事。

十四、楊還虛祖師楊還虛十三祖,道號守一,乃南海古佛化身,清朝嘉慶元年七月二十三日,降生於四川成都府,新都縣人氏。歷代造橋舖路,善根深厚,喜閱聖賢經典,素性喜施捨。自遇袁退庵祖師之後,時常研究生死之玄門,屢考不退,才得袁祖暗自歡喜,將三寶心法傳授與他,楊祖佛性不眛,依正理心法行持,誠心不二。道光六年,丙戌正月二十七日,呈奏上帝,命徐還無,楊還虛二祖,同發大誓愿,令嗣祖位,領授天盤,還無徐祖領掌內盤,楊還虛祖領掌外盤,以後闡道於嘉陽,開化渝城,教導群賢,不辭勞苦而辦收圓。楊祖在道光八年,戌子四月二十九日,捨身了道於首縣成都九眼橋

十五、姚鶴天祖師姚鶴天十四祖道號明池,乃瑤池金母化身,生於清朝正月初五日子時,山西省太原府人氏,祖上七代持齋好善,因此上帝屢次警告,這夜夢中云:明日在大門外設供桌,排全供,對正南方迎接天命。翌日是時由正南方,來一位金神,站立桌前,口中大喊三聲,快接天命,姚祖猛擡頭,只見金色道人,左手執竹杆,上頂天,下着地,右手提着乾坤袋,祖遂跪下,接受天命,道人忽然不見,於是  上帝明交天命也。

十六、王覺一祖師王覺一十五代祖姓王諱希孟,道號覺一,原籍青州益都縣,城東北八里闕家庄,乃水精子化身,名北海老人。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王祖承運道統,由山西太原府西乾堂,轉回原籍青州益都縣,改稱東震堂,所以東震繼續西乾,乃是暗轉盤。王祖闡道在山西、陝西、四川、貴州一帶傳道渡人,普渡眾生,約有十多年光景,屢遭困難,後來離開貴州,返回原籍山東。光緒十年丙戌,春三月。王祖歸空於天津楊柳青鎮。

十七、劉清虛祖師劉清虛十六祖,諱化普,號清虛老人,青州益都城裏西街人,歷代富翁,乃姜太公化身,王祖由山西將道統帶到山東,將道統傳與劉祖掌管。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承運,奉命三教合一。王祖歸空時,焚香請示  上帝慈諭,改名三極一貫,交付劉祖執掌。劉祖將無極先天大道改名為三極一貫道。其意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亦即是貫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劉祖承命道統後,在山東省北部沿海一帶,闡楊正道,教化賢良,普渡眾生。紅陽到此十六代圓滿。

十八、路中一祖師路中一十七祖,號通理子、無線痴人,山東省濟寧州人氏,生於清道光廿九年(民前六十三年,西元一八四九年,己酉屬雞,故有金雞三唱之說)四月二十四日午時誕辰,乃彌勒古佛化身,於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奉天命掌白陽天盤,應運普傳,尊為白陽初祖,遂回原籍,路祖回濟寧地觀音堂後,是年正三十歲,即於闡揚大道,拯救賢良,大開普渡,助天行道,代天宣化,正值三期末劫,天時緊急,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以挽救大千世界,而恢復堯天舜日,於是道降庶民,真法普授,宏願救渡九六億眾生。路祖奉天承運大開普渡,辧理末後一着,三曹普渡,萬教歸一。於民國十四年(乙丑)二月初二日歸天,享年七十六歲,鶴髮童顏,一生未娶。老母-18級慈悲勅封為「金公祖師」,聖號「儒童金公」,尊號「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十九、張天然祖師張天然十八祖,光前顧後,直如連城之壁,姓張諱奎生,字光壁,道號天然,乃濟公活佛化身,山東濟寧人氏,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己丑)七月十九日(西元一八八九年)。民國九年承命助路祖闡揚一貫真傳,復於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在中國單縣西關村大佛堂八卦爐考中  母-18級勅令弓長、子系同領天命,為第十八代祖,又稱白陽二祖,佛堂稱「崇華堂」,執掌道盤,改為三曹大開普渡,繼續辦理末後一着,飛鸞宣化,神人共闡,拯救億萬性靈返回理域,其天命將延續萬八年,為傳道之明師。師尊於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八月十五日圓寂於四川成都,安葬於杭州西湖南屏山麓靈園,享年五十九歲。

二十、孫素真祖師子系十八代祖師,姓孫,諱素貞,字慧明,山東單縣人。清光緒廿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乙未八月廿八日誕生,乃月慧菩薩化身,又稱月慧師母(我們稱為師母,完全是因為道緣的關係),不戀先天佛位,為辦末後一着,以一大事因緣臨凡下世。民國十九年在山東省八卦爐中奉命與弓長祖師同領天命,為白陽二祖,共同担荷普渡三曹,辦理末後收圓大事,神人共闡一步直超之天道。民國六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成道,當日風雨交加,天昏地暗,真是天地同悲,神人共哀,享年八十一,上天慈悲勅封為「中華聖母」。

 玄關洞徹一指超生同返本  

 福慧雙修法門不二共歸根

2 則留言:

  1. 講的很好!謝謝吳有一問可以請較嗎?(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栗米,終日行道不曾踏著一片地)這禪義是舍麼?

    回覆刪除
  2. 因為不離本心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故不曾咬著一粒米 不曾踏著一片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