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中庸釋義27 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

中庸釋義27 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誠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一、要旨:本章是子思說明誠與人的關係,並推論誠的功用。首段說明誠與道的意義。第二段指出誠是待人處事的要點。第三段闡明誠的工夫,是實現於仁、智、物我一體的具體表現。


二、分解:


【原文】: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註解】:誠者,自誠也:誠就是自己心地上的根本功夫,本自具足,真實無妄,不假外求。道,自道也:道是自己當行的法則,求明師指點本性之處,再率性而行,不斷實踐,以邁向光明大道。


【解釋】:誠是自己從自性的根本下功夫,而道就是自己應當奉行的不變法則。


  、心得記要:


1、此章言誠為本體,即天命之謂性;而道為功用,即率性之謂道也。


2、上章講至誠如神,本章再講盡誠的功用,其功用為何呢?就是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是盡誠功夫的最大發揮。


3、誠者,自誠也|誠是自己心性上的根本功夫,非假外求,若能受明師指點天命之謂性之處,而發出至誠的心來行道,謂之自誠。


4、既受明師指點率性之所在後,再自己去率性修辦道,拳拳服膺,利世益民,立己達人,積功累德,自可功愿成就,離苦得樂。


【原文】: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註解】:物:上一物指天地人物之事物,下物專指人事。終始:一切事物的起因與結果。


【解釋】:這個﹁誠﹂,包括萬物的起因、結果,以及萬物的生死,不誠就沒有一切的事務了。所以進德修業的君子,做到了真誠是最可貴的。


  、心得記要:


1、誠者,物之終始:「誠」即是道,即是本性,萬物的起始與結果,皆是道所化育,所以說誠是萬物的終始。


2、人的本性,亦是一物,自降生後天以後,被物慾所蔽,塵緣所染,輪迴六道永不停止,若能抱至誠的心,以求道為起始,再修道行道為過程,最後功德圓滿,以成道為終點,可以由後天而返回先天也。


3、不誠無物:不誠就是沒有誠心,自性迷昧,不求大道,不能慎思明辨,故不能明白事理,不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在社會上亦是糊塗的人,那裏知道本性的歸宿,終於沈淪無期,故云不誠無物。


4、是故君子誠之為貴:所以進德修業的君子,要以誠心修道為最寶貴,貴在淡泊明志,認理實修,不以財色名利為貴,才能濟世利民,宏揚聖道。道德經云:「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如斯才能誠心修道,終身奉行不渝。


【註解】:誠者,非自誠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註解】:成己:成就自己。成物:因為自己成就,進而感染很多事物都能成就。時措之宜:因地、因時、因人去施行,都能適宜。


【解釋】:論到誠的功夫,並不是自己獨善其身,自己成功就算了,更要兼善天下,來成就一切事物。成就自己,德業有成,算是仁的功夫,成就萬物,兼善天下,是智的應用功夫,仁與智這兩個字是本性中的美德,如在外能成就萬物,在內能成就自己,來修持中庸之道,以此至誠的心,物我一體的因地、因時、因人制宜的去奉行,沒有不適宜的。


  、心得記要:


1、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修道者不只是自己誠心成就自己,還要進一步的去成全別人,渡化眾生,開荒佈種,三施並行,積功累德,以達到菩薩的果位,在儒家稱聖,道家稱仙,釋家稱佛。這才是最上上乘之法。


2、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以格物致知正心修身,知止定靜安慮得之道來修持自己,達到本性圓滿,德業有成,這是仁心的表現。若能秉此仁慈的心,發出悲天憫人的愿力,勇敢的去救眾生,齊出苦海,到達彼岸,這是智的具體功夫。


3、性之德也:這才是本性中固有的美德,孟子說人性本善,佛云:眾生皆有佛性,一律平等,既然平等,眾生自降生後天以後,迷昧日深,故輪迴六道,不知返回故鄉的真明路,所以我們要發揮本性中的美德,趕快救渡他們,推行中庸之道,使眾生都能得救。這才是天性中固有的天德。


5、所以內聖外王的功夫,就是以誠為動力,以盡本性中的美德,來成己成物,內外雙修,物我兼備,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使自己以及每個人都能奉行中庸聖道,功愿成就,歸根認,離苦得樂,這是最上上乘的簡易修行法門。


 



 




















 


成者自成



成己



自覺



獨善其身



內聖功夫


成就自己



五步功夫


本性圓明





成物



覺他



兼善天下



渡化眾生


三施佈道



代天宣化


開荒佈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