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79)--直進直出, 直行直用,瞥轉玄關,百發百中。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79)--直進直出,    直行直用,瞥轉玄關,百發百中。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率菴梵琮禪師語錄。
經文直進直出,直行直用,瞥轉玄關,百發百中。
【經文釋義】:
率菴梵琮禪師,是得道的高僧,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的體會,遺留率菴梵琮禪師語錄,非常尊貴,舉例如下:「直進直出」:修行之人,無論起心動念,都要逕直出入,不可以拐彎抹角。「直行直用」:行事正直、公正不偏私,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瞥轉玄關」: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當下觀照轉念,會見自家菩薩。「百發百中」:以般若正法修辦,修身身立,辦道道成,功愿成就,絕無虛發。
【延伸演義】:
率菴梵琮禪師已經得授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福慧雙修,累積無數修辦道的經驗,遺留率菴梵琮禪師語錄,可以提供在家一脈的一貫道弟子參考,非常尊貴與殊勝。為何率菴梵琮禪師慈悲指出修辦道要:「直進直出」呢?蓋十目所見是直也。中國古典,對直字,有非常深入淺出的解釋,內容如下:說文曰:「直,正見也」。禮記月令曰:「先定準直。」易經說卦傳曰:「巽為繩直。」宋朝周敦頤愛蓮說曰:「中通外直。」宋朝司馬光訓儉示康曰:「直道而行。」資治通鑒曰:「直抵其城」。可見直就是直路而行,說明修行之人,以本性作主,要有正確的見解,行為無偏私,先定好修己渡人的準則,再往光明的正道而行,猶如風一樣的無孔不入,謙虛順從,內方外圓,往直道而行,有直心腸,待人處世直捷了當,不拐彎抹角,心胸坦率耿直,心地光明,積極修辦,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所以直進直出,要履行四威儀,做為日常修持的準則。所謂四威儀就是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茲淺釋如下:行如風:修道之人,舉止動步,安詳徐行,猶如清風徐拂。行進時,兩眼平視,不左窺右瞄;移步時,勿踏蟲蟻,當收攝身心,舉止動步,心存正念,一切時中,定慧等持,如法而行。立如松:站立之時,頭頸不偏不倚,身軀挺直,安穩而立,猶如蒼松,不可以輕率,隨所住處,常常默念三寶、行十條大愿,念茲在茲,如法而立。坐如鐘:跏趺靜坐時,應攝心專注,身心安穩不動,猶如大鐘。古德云:「身要放鬆,不得隨便;心要專注,不得緊張。」切勿前傾、後仰或是左右歪斜;當端肅威儀,息緣絕慮,觀照自心,諦觀實相,如法而坐。臥如弓:修道之人,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若睡眠時,當右脅而臥,以右手曲肱為枕,左手平舒於腿,雙腿微弓,兩足相疊,名為吉祥臥,亦名獅子臥法。右脅而臥,於諸臥姿中,最為有益,能令身得安穩,心不動亂。律云:「仰臥,是修羅臥;覆臥,是餓鬼臥;左脅臥,是貪欲人臥。」是故修道人不仰臥、不覆臥、不左脅臥,應右脅而臥,保持正念,如法而臥。以上四威儀,就是直進直出最基本的功夫也。直行直用」的最大意義又如何呢?每個人都有佛性,不假外求。六祖壇經曰:「菩提自性,本來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世尊於菩提樹下悟道時說:「奇哉!奇哉!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執著妄想,不能證得」。可見眾生都有一顆清清靜靜的菩提自性,就是佛性,與佛世尊一樣,但是因為不能清靜,不能直行直用,又被執著妄想所蒙蔽,以血心、肉心當家,所以不能證得無餘涅槃的聖位。眾生如果能夠去掉血心、肉心,顯露出純潔光明的道心佛性,猶如太陽光明照耀大地一樣,眾生必定成佛。所以直行直用,就是以菩提般若之智主宰一切的視聽言動,不被聲色貨利所迷惑。六祖壇經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因此唯有依靠天命明師,指點自性之所在,再用自性直行直用,以自性當家作主,好像淨名經所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功夫也。自古以來,「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本體本心,即是菩提自性。菩提自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也。一旦開悟自性,見到本心,自然率性而行,本性直行直用,斯時菩提自性與佛不二,直了成佛也。因此率菴梵琮禪師慈悲指出,要訪求天命明師,開啟自性,然後要「瞥轉玄關」,在天命明師一指的當下,會見自家菩薩,頓悟自性,觀照轉念,將眼耳鼻舌身五識轉為成所作智,將第六識意識轉為妙觀察智,將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將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以本性當家,良心作主,明其「真如佛心」,見其真如「佛性」,流露出慈悲喜捨,以及善美德行,使私慾淨盡,天理流行,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功夫。蓋開啟玄關竅,為得道率性修道的重要功課,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契悟玄關竅內的主人翁,起初收萬念歸一念,收一念而率性,最後連一念也沒有,達到無念,無所住而生其心,久久功純,流露出慈悲與智慧,必能圓滿心性,返樸歸真。自性佛居住在玄關竅之內,此點自性佛空寂靈明,本自具足,實相非相,真空妙有,要見性成佛,不依於術流動靜、天機沙盤、博學多知、坐功煉丹、世智巧辯、一切神通、寂靜無想、見聞知覺。只有藉天命明師一指點,而見到自家明月,修持功夫要瞥轉玄關,藉玄關悟真性,千般妙用,原來都是自家珍的妙用。此自家珍本自清靜、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有體有用,能依此修行,率菴梵琮禪師說:「百發百中」。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箭無虛發。比喻修道之人,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當下瞥轉玄關,能夠直進直出,直行直用,一切起心動念,都是本性的作用,參與道場運作例如:清掃佛堂、擦佛燈、當上下執禮、寫表文、講道義、參班研究、渡人行功、參與社會慈善急難救助、到國外開荒辦道‥‥等等,都中圓心,都是一切善美德行的流露,都是利益眾生的善舉,絕無虛發,百發百中,都能夠功愿成就,都是通往理天的踏板。
【修持心得】:
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率菴梵琮禪師語錄記載:「直進直出,直行直用,瞥轉玄關,百發百中」。肯定修行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然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要以自性良心作主,依照規矩修辦,瞥轉玄關,再加以存養省察,積極修辦,則辦功功成,修果果就,功愿成就,一定可以圓滿心性,了愿還鄉印證普渡收圓的殊勝與尊貴
註:
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心外並無別佛,也無須在心外求法。但用此本來清淨的菩提自性,於生活中起用,隨時「自見己過」而修正自己的心行,直至我們的心念與行為都達到「諸法如義」。這就是所謂的成佛。佛者,大覺悟者。
二、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三、正見正確的見解,亦即離諸邪痴顛倒的如實知見,是八正道之一。
四、易經: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
五、說卦傳:主要是說明八卦的創作原理、文字解釋,以及八卦所引申的涵義。
六、巽為繩直引申為正直公正不偏私。
七、愛蓮說: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周敦頤一○一七~一○七三),北宋著名哲學家,是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五○六三),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遊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羅岩,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也已此比喻君子的美德。
八、內方外圓:中國古代銅錢是內方外圓,這就是中國辯證哲學的集中體現,做事要方,做人要圓。
九、四威儀:就是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十、三寶玄關、口訣、合同也,是回天的秘寶。
十一、血心:血心又名獸心奸盜淫之心不知理智全無善念
十二、肉心:(術語)肉團心也。即心臟。瑜伽論記一上曰:「阿賴耶識,初受生時,最初託處,即名肉心。若識捨肉心,即名為死。」
十三、道心:菩提之心也。又言在家行佛道者也。
十四、淨名經:(經名)維摩詰經之異名。
十五、成所作智謂如來為欲利樂諸眾生故,普於十方世界,示現種種神通變化,引諸眾生,令入聖道,成本願力所應作事,是名成所作智。
十六、妙觀察智謂如來善能觀察諸法,圓融次第;復知眾生根性樂欲,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令其開悟,獲大安樂,是名妙觀察智。
十七、平等性智:謂如來觀一切法,與諸眾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隨其根基,示現開導,令其證入,是名平等性智。
十八、大圓鏡智謂如來真智,本性清淨,離諸塵染,洞徹內外,無幽不燭。如大圓鏡,洞照萬物,無不明了,是名大圓鏡智。大圓鏡智者,洞照萬法,無所不知,即諸佛所得本有圓明覺照之智。應物無跡,體不動搖,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十九、一念(術語)其說有二:1、極短促之時刻也。2、思念對境一次也。
二十、無念無有妄念,正念的別名。
二十一、沙盤仙佛聖神降壇批訓,所使用裝有細沙的木盤。
直進直出直行直用成正覺

百發百中瞥轉玄關盡歸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