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76)--如何是向上玄關?師云:頭頂上。進云:把住是?放行是?師云:把住也不是,放行也不是。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朝宗禪師語錄。
經文如何是向上玄關?師云:頭頂上。進云:把住是?放行是?師云:把住也不是,放行也不是。僧遶一匝云:恁麼則縱橫去也,師云:且緩緩。
【經文釋義】:
朝宗禪師(西元一六三一),在圓悟禪師處得授般若正法,在自性的地方,下過一番功夫,渡人無數,肯定玄關修持的尊貴與殊勝,是一代的高僧,遺留朝宗禪師語錄,是修辦道的重要參考書,非常尊貴,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如何是向上玄關?」;有門人請問朝宗禪師,什麼是向上一路,如何才能開啟玄關寶藏,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呢?「師云:頭頂上」:朝宗禪師回答門人說:玄關寶藏,是傳授正法眼藏的宗門心法,它的位置在我們的頭頂上。「進云:把住是?放行是?」:門人進一步請問:玄關寶藏既然是宗門傳授正法眼藏的心法及秘法,那麼是要將玄關寶藏守住好,不傳授給眾生,還是要放行,將向上玄關,廣渡有緣人呢?「師云:把住也不是,放行也不是行」:朝宗禪師回答說:將向上玄關把住,是匿道不現,有違背上天的旨意,是不對的;如果是放行,大開普渡,大洩向上玄關,廣渡有緣,也是不行,因為時機因緣還沒有來到。「僧遶一匝云:恁麼則縱橫去也」:提問的僧人繞了一周,然後說:把住也不行,放行也不行,既然向上玄關這樣的尊貴,乾脆放行,讓它東西南北的傳播出去,廣渡有緣人,共歸覺路。「師云:且緩緩」:朝宗禪師接著回答說:因緣時機還沒有來到,要讓向上玄關大大的傳播出去,目前還是要慢慢的來。
【延伸演義】:
朝宗禪師語錄,由侍者行導前賢編著而成,總共有十卷,朝宗禪師,俗姓陳,世稱朝宗通忍禪師,二十二歲時,投于江蘇省晉江縣長生庵,恭請獨知禪師剃度出家。得聞無生之說,遂往金栗寺參謁密雲圓悟禪師,隨其修道。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隨圓悟禪師赴阿育王山,圓悟禪師看到寺中碑文,有刻大千禪師向禪師說,山中有猛虎,以肉為食來維持生命,猛虎為何不食虎子?朝宗禪師聽了以後,通身汗如雨下,坐臥不安。經過二天,偶然從外入內,突然有所領悟,乃對圓悟禪師說:「惟人自肯方乃親」,圓悟禪師即傳正法眼藏給朝宗禪師,自此朝宗禪師智慧大開,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朝宗禪師語錄,收錄在嘉興大藏經,非常尊貴與殊勝。有門人請問朝宗禪師,什麼是邁向向上一路,開啟玄關寶藏,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呢?因為諸佛諸祖所傳授的正法眼藏,又名向上玄關,是修行人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重要關鍵。修行即是修心,修行的方法很多種,但是以迴光返照,觀自己的自在菩薩來得快,所以求道,打開玄關竅,與修行未打開玄關竅,有頓修、漸修上的不同。故說守玄關竅是個總持法,守玄關,能夠統攝六根,降伏煩惱妄念,因為已經契入道體,這個時候沒有六根上的見聞知覺,沒有分別心,無一切妄念,與道融合為一。因此恭請天命明師,開啟向上玄關,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最尊貴與最殊勝的宗門心法,所以朝宗禪師語錄的記載,門人才會問:如何是向上玄關?」佛光大詞典解釋玄關竅曰:「出入玄妙道之關門,即指深奧佛道之入口。頭陀寺碑:玄關幽鍵,感而遂通。碧岩錄第八十八則垂示曰:當機敲點,擊碎金鎖玄關嘉泰普燈錄卷十七曰:玄關大啟,正眼流通。」所以佛教認為開啟玄關竅,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重要關鍵。道家張紫陽解釋玄關一竅說:「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看了張紫陽的解釋,還是搞不清楚玄關竅在哪裡?因此世人不必苦苦的追求玄關在那裡?找玄關竅要靠緣份,訪求天命明師的指點,就知道了。現代人學道,不可以再落入古人的文字迷障裡,否則無法超脫。老子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道不可以用言語或文字來形容。但是玄關竅正確的位置在那裡呢?太乙金華宗旨曰:「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指何方?儒曰執中、釋曰靈台、道曰祖土、黃庭、玄關、先天竅。蓋天心猶宅舍一般也。黃庭經也說:「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有一塊方寸寶地,只要在方寸寶地的地方用功夫,積極修辦,就可以達到超生了死的境界。但是你就算知道玄關竅的位置,如果沒有經過求道儀式,沒有經過天命明師的開啟,上天的加被,祖師的鴻慈,是沒有用的,所以朝宗禪師語錄說:「師云:頭頂上」。恭請天命明師一指,點開玄關竅,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殊勝點傳。所以開啟自性,點開玄關竅,傳授末後一著:「三寶心法」,廣渡無量無邊眾生,離苦得樂,齊出苦海,共登覺路,是諸佛菩薩共同的願力,也是上天降道,大開普渡,完成五教聖人未完成濟世救人的偉大宏願。六祖壇經機緣品曰:「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所謂威音王以前,指的是天地生成前的第一尊佛,也就是說天地未有成佛之前,自己開悟者可以直證佛位,但是在第一位佛出來以後,凡是要修道,證果成佛者,一定要有天命明師的印證。六祖壇經般若品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又曰:「真道從上以來,默傳吩咐,不得匿其正法。」妙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章,佛陀親自為五百弟子授記,凡是受到佛陀授記者,「於未來世,咸得證佛」。道教學道修道,也強調要尋求明師傳授心法,悟真篇說:任君聰慧過顏閔,未遇明師莫強猜,只為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聖胎。」所以自古以來,修行家有:「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的修持觀。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曰:「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就是:「玄關、道體、根源、本性、源頭、老母-18級也」,但是:「玄關、道體、根源、本性、源頭、自性老中」在何處呢?這就需要依靠明師點傳,才能知道。聖經馬太福音第六章二十二、二十三節曰:「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嘹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聖經辭典解釋眼睛(eye),是一隻眼睛(第三隻眼),人類的第三隻眼睛在那裡呢?只有訪明師,傳授心法,才能知道。自古以來:「不得其門而入,何能登堂入室?」,所以說:「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可見接受明師一指,點開玄關竅,知道本性之所在,才能自覺覺他,自渡渡人。既然玄關寶藏對修行人這樣的重要,那麼是要將玄關寶藏守住好,不能傳授給眾生,還是要放行,洩漏天機,廣渡有緣人呢?所以朝宗禪師語錄曰:「進云:把住是?放行是?」提問的僧人,因為求道心切,又不知道求得無上正法眼藏的規矩,所以在朝宗禪師的前後,繞了一圈,然後說:把住也不行,放行也不行,玄關寶藏既然這樣的尊貴,乾脆放行,讓它東西南北的傳播出去,廣渡有緣人,共歸覺路,因此要求朝宗禪師,將玄關寶藏洩漏給有緣人,所以朝宗禪師語錄曰:「僧遶一匝云:恁麼則縱橫去也」。朝宗禪師是得道的高僧,知道因緣時節,易經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易經艮卦為山,這個卦象的白話文的意思,是說停止,時機還沒有到,應該停止,慢慢地來,一旦時機、環境適合的時候,就應該馬上行動,所以提示我們的,如何方能靜止,在何時行動,只有動靜不失其時,動靜不失其所,才能發揮止的功用,才有充沛動的力量,把向上玄關弘揚開來,因此不論行動或是靜止,都能夠符合時機,那麼前途就會一片光明,所以朝宗禪師語錄曰:「師云:且緩緩」。根據一貫道簡介一書指出光緒三年(一八七七), 老母-18級降臨山東青州東震堂,令王覺一繼任十五代祖。王祖掌道後,奉命以儒教來闡揚先天道義,廢除了入道時「茹素」、「絕欲」之規定,以較高層次的「理天法」取代「氣天法」,將先天道之「指出玄關」,改為「點開玄關」,又廢除了黃九祖開道以來所創的「九節內功」,不再修煉金丹,只教人格物致知、涵養心性,使天道之修持,由全真化轉趨儒教化。迄光緒十年(一八八四)王祖歸空時,其道已傳遍大江南北,其後由十六祖劉清虛接掌道盤。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續由路中一掌道,稱十七代祖。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路祖歸空,由其妹路師姑太代掌道盤。至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始由張天然繼任十八代祖,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張祖歸空,續由孫慧明掌理道盤,辦理收圓大任。所以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因緣時機成熟,般若正法大開普渡,是要拯救天下億萬眾生,找到自己的本性,知道生從何處來,以後靈性要從何處去的真明路,是因緣所造就,時勢所趨的瑞象也。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朝宗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如何是向上玄關?師云:頭頂上。進云:把住是?放行是?師云:把住也不是,放行也不是。僧遶一匝云:恁麼則縱橫去也,師云:且緩緩。」確信開啟玄關寶藏,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為玄關寶藏為修道、成道的重要關鍵,以前在佛門之中,很多修行人都知道玄關寶藏的重要,所以門人才有此一問:如何是向上玄關呢?」朝宗禪師也是得到玄關寶藏的高僧,但是天機不可以洩漏,因為不能明指,所以告訴門人,玄關寶藏位置是在頭部。門人想進一步瞭解,既然玄關寶藏在頭部,是否要保守住?還是要放行,普渡有緣人呢?朝宗禪師認為那個時機屬於單傳或是寡傳寡授期,如果回答放行,有違天意,如果把住,也是有違背慧命的傳承,所以回答把住也不行,放行也不行。但是門人要求放行,才能救渡更多的眾生,共歸覺路。朝宗禪師是一代的高僧,知道過去未來,認為時機還沒有來到,所以告訴門人,般若正法的普傳,還是要慢慢地來,才能符合上天的旨意。從以上朝宗禪師語錄的記載,讓我們體會到要恭請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開啟玄關金鎖,如果不是時機因緣成熟,有多麼的困難呀!
向上玄關明師大啟霑聖澤

三期普渡正法眼藏盡歸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