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9)、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9)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八十冊、八十四冊,五燈全書續指月錄卷三,松源崇嶽禪師語錄
經文:雲居開,囑以珍重大法,復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七十、八十二、八十四冊,續指月錄、五燈全書,都記載了松源崇嶽禪師的悟道語錄,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非常精闢的記載,舉例如下:「雲居開,囑以珍重大法」:有一天,雲居禪師上法堂,為大眾開示道理,囑付修辦道之人,要珍重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復書偈曰」:如何珍重般若正法呢雲居禪師拿來紙跟筆,將尊貴與殊勝的般若正法寫下來,希望大家信受奉行。「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我們的本性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恆古而長存遍一切處所以並不是從那裡來?也不是從那裡去?所以有來去,就會有生死輪迴,有牽纏與執著。「瞥轉玄關,佛祖罔措」:要達到本性沒有來去,沒有牽纏與執著,必須要尋訪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開啟,會見自家菩薩,就在當下,明心見性,連自性佛都驚嘆,高興得不知所措。
【延伸演義】:
新纂續藏經松源崇嶽禪師語錄記載,指出得到從諸佛諸祖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禪宗稱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心法,泛指佛所說的無上正法。此無上正法源自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傳以正法眼藏,展轉傳至東土。六祖惠能大師以後,代代相承,此正法眼藏之不二法門,傳承至今,源源不絕。歷代以來,正法眼藏不是密傳,就是寡傳,要有福德與因緣具足的眾生,才能夠得授。松源崇嶽禪師,籍貫在浙江省處州龍泉縣人氏,早歲非常仰慕佛法,所以在二十三歲時便參訪大慧杲禪師學道,後來在臨安白蓮精舍剃度出家,此後到處去參訪諸山高僧大德。後來遇到福州鼓山寺安永禪師,得授正法眼藏,行道其間,囑付弟子修道心法如下:「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松源崇嶽禪師囑咐修行之人,要珍重心傳大法,蓋心傳大法就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也就是正法眼藏。「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金剛經第二十九分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即是法身,法身常住不動,無所謂去來也。法身遍一切處,亦無需乎去來也。因為如來的法身,永不生滅,根本沒有來去之相,這個法身是遍一切處,是個「本體;法身不是應化身,也不是報身;應身、報身都有個身體,這個法身,沒有個身體。法身是一團磁場、能量,遍一切處,沒有彼此兩個處所。「有來、有去」,是因為有二個地方,有兩個所在,才由此出來,向彼而去。如來的法身遍一切處,沒有分開二個地方,沒有來去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法身是一體的,沒有分開二個地方,那又怎會有「來去之「呢?「故名如來。」這才叫作真正的「如來。」修證到法身清靜,悟道的人,已經離開了分別心,沒有對待。他的法身「如如不動,不取去來之相,所以才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要從:「瞥轉玄關,為入手功夫。瞥者指眼光掠過,當下瞬間的意思,天命明師點開玄關竅的當下,會見自家菩薩,頓悟自性,要觀照轉念,如何觀照轉念呢?就是將眼耳鼻舌身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以本性良心作主,明其「真如佛心,見其真如「佛性,流露出善美德行,放下所有的牽纏與執著,使私慾淨盡,天理流行,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功夫。得道,開悟明心見性以後,自性佛高興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是謂之「佛祖罔措。金剛經記載:長老須菩提請問佛世尊兩件事,一件是如何使菩提心常住不退?(云何應住?)指本性的地點在那裏?一件是如何能使妄想心降伏?(云何降伏其心)如何率性的方法?佛世尊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世尊命令須菩提靠近前來,在諦聽的一剎那,便指點「如是」本性的住處(玄關),菩提心便可以常住不退,如果能向如是本性處觀照,妄想心就以降伏不起了。莫怪須菩提向佛世尊曰:「唯然!希有世尊」,也就是長老須菩提心中已經知道本性之所在,佛說這幾句話的剎時,須菩提已經領悟得道了,故須菩提云:「希有」可見受明師點傳本性之所在,有多麼的重要。因為人類自從無極理天,降生到凡間以來,就被滾滾紅塵所迷惑,漸漸迷失了原來善良的本性,有的造下無邊罪惡,靈墮落地獄受苦,迷真逐妄,不再認得返回真空故家鄉,故上天無極老 降下一貫大道,普救原靈佛子知曉回天的明路,喚醒沉迷於苦海中的九六原人,及早回頭,共修大道,積功累德,消冤解孽,才能回到老 娘的身邊,共慶團圓。記得求道的當天,辦事人員告訴我們,點傳師在八卦爐中焚燒的那張龍天表文,是將我們在地府生死薄中的名字抽出來,掛在天堂的黃卷冊薄上,從今以後,就脫離閻君的掌管,百歲以後,不必再到地獄去受苦。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指月錄、五燈全書、松源崇嶽禪師語錄的記載:「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這是一指禪,得道、修道的功夫,讓我們體悟到真如本性的定義,法身常住不動,無所謂去來也。得授玄關一竅,要以觀照轉念的功夫,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這是離一切苦厄,超凡入聖的真明路。六祖壇經曰:「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蓋「自性遍一切處,又離一切處,得道之人,明白一切真理,放下一切牽纏與執著,當六根不再攀緣六塵時,就會發現心自自然然的返回到玄關,而且發現所謂玄關是「不二法門,無內無外,返回玄關不是就住在玄關一竅不動,而是心同時遍一切處。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不是心住在玄關竅內,而是以玄關竅為中心點,感應道交,無處不通。這就是本性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得授玄關,當下轉念,連自性佛都罔措,這就是一指禪的尊貴與殊勝之處,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雲居禪師:宋朝初期的雲居道齊禪師,俗姓金,是江西洪州(今南昌)人,為法眼宗之禪僧。最初,雲居道齊禪師依止百丈山的明照禪師出家,後來在江蘇金陵清涼泰欽禪師的座下悟道,並得其心法。得法之後,曾住江西高安的大愚山、幽谷山的雙林禪院、雲居山等處,其中,又以在雲居山駐錫二十年的時間為最久。
二、不生不滅:不生也不滅,是常住的別名,也是永生的意思。
三、執著固著于事物而不離也。
四、瞥轉:瞬間過目,轉動開啟。
五、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六、拈花示眾: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說,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拈花示眾,並不說法,一時百萬人天,皆不解其意,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因傳以涅槃妙心,為禪宗的起源。
七、大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全名大迦葉、摩訶迦葉(「葉」字音「攝」)。又作迦葉波、迦攝波。意為飲光。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八、不二法門:指能夠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
九、來無所來:佛性不是從那裡來。
十、去無所去:佛性也不是從那裡去。(華嚴經說水清月現,月本非來。雲遮月隱,月亦非去。)
十一、如來者:也有解釋作「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又乘真如之道來三界垂化之故,謂之如來。
十二、本體在佛教,通常以「法體」一詞來表達同樣之含義,其意即指「諸法之體性」;或以諸法之本質、本性、法性、真如等,為其同類用語。
十三、報身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莊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
十四、應身:化身就是變化萬千之身份。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和人事物的境況下,就會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兒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兒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則成了主管或員工;下了班,到學校在職進修,又變換成學生的身份……。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場合對象不同、時節因緣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隨之改變。
十五、法身: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金剛經第二十九分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即是法身,法身常住不動,無所謂去來也。法身遍一切處,亦無需乎去來也。因為如來的法身,永不生滅,根本沒有來去之相,這個法身是遍一切處,是個「本體」;法身不是應化身,也不是報身;應身、報身都有個身體,這個法身,沒有個身體。法身是一團磁場、能量,遍一切處,沒有彼此兩個處所。
十六、無上正法:就是菩提正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頓悟法門、最上上乘、即刻開悟,一世解脫的----一貫道。
十七、密傳: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
十八、福德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載,菩薩于法應無所住,須行不住色布施、不住聲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十九、:讀音同「稿」,明亮的樣子。
二十、一真法界:是唯一真實,永遠不變,真實不變的法界就是淨土---理天也。
二十二、降伏其心:心內包括忌妒心噌恨心狂妄心、煩惱心、我慢心、驕傲心、憤怒心、哀怨心、歡喜心、愛滿心‥‥等等,使之不起生滅,得清淨自在,達到究竟涅槃,了脫生死
瞥轉玄關追本溯源明覺性
歸根認 師傳心法有慈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