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3)、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3)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四十冊、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七冊、祖庭指南、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增集續傳燈錄,萬峰和尚語錄。
經文師云:觀外如幻,觀內亦然,去此二途,汝作麼生觀?僧無對師乃云:只如老子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個甚麼。
【經文釋義】:
萬峰和尚,是得道的高僧,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萬峰和尚語錄,非常尊貴,是修辦道重要的參考資料,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師云:觀外如幻,觀內亦然」:萬峰和尚說,觀看外面世界上的山河大地如幻象,因為萬物隨時都在改變;觀看身內也是一樣,因為四大假合水火風土一旦分散,假我何在?「去此二途,汝作麼生觀」:如果去掉以上外觀內觀二種途徑,你還可以觀看到什麼呢?「僧無對師乃云:只如老子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聽講的眾僧人,無言以對,萬峰和尚再慈悲開示說,以上所說觀內與觀外,好像老子所說的,只要向內迴光返照,則後天的血心、肉心沒有了。「外觀其形,形無其形」:此時向外觀看有形有象的物質,則有形的物質也不執著它的存在。「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向遠處眺望一切萬物,則一切萬物的景象也不執著於心,看到天下萬物好像沒有看到一樣。「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看人心,外在的萬物,遠處的形象,了悟以上這三者都是虛妄不實在的假景幻象,心、形、物三者都沒有,能夠顯露出來的,只有自己的真空本性了。「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因為道體是無形無象,依靠經驗與體會,這就是我們心宗法門金鎖玄關難以體會的地方。何況觀看外面的山峰、流水;觀看內在的佛性、法性,都不可以執著於心。「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個甚麼」:所以應當體會到道體是一團真理、磁場、能量,外相隨時會變動。當觀外面的種種景象時,不要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觀看內在的佛性、法性時,也不要被目前的血心、肉心所左右,那麼是要安住什麼樣的道心呢?他就是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也。
【延伸演義】:
萬峰和尚語錄,收錄於嘉興大藏經第四十冊,是由門人普壽禪師所編輯而成,裡面記載萬峰和尚的修辦道歷程,對玄關修持,有獨到的見解,是現今白陽修道士的重要參考資料。何以萬峰和尚說:「觀外如幻,觀內亦然,去此二途,汝作麼生觀」蓋身外如幻,萬物都是無常的,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例如我們所看到的房子、車子、椅子、桌子、電視、冰箱、書本、鋼筆、手錶‥‥甚至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宇宙森羅萬象‥‥等,都是暫時存在,經過歲月的摧殘,萬物隨時都在變動,終有毀壞的一天。觀內就是觀看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水火風土等四大所假合而成,終有一天,肉體不能用了,水分消散,溫度沒有了,呼吸的空氣歸還給大氣,筋骨皮肉歸給大地,四大消散,真我在何處?我們內在的假體,也是虛幻不實在也。因此外在的萬物,與內在的假我,都是無常,虛幻不實在的。所以我們對於萬物的一切,都不可以執著。萬峰和尚開悟到宇宙的實相,因此引例老子的清靜經說:「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萬峰和尚引例清靜經老子的話,來闡明以上觀內觀外的道理。內觀其心,心無其心,這是迴光返照的功夫。四十二章經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迴光返照時,就是制心一處,這是意守玄關,久之,本性自然大放光明。後天的人心、血心沒了,此時,猶如太陽光明普照大地一樣,令一切陰霾盡消。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物質,都是因緣結合而成,經過歲月的摧殘,終有毀壞的一天。修行之人,內心既然已經清除乾淨,對於外界的一切形象,應該認為都是假象而不可以執著。內觀其心,本性清靜,良心沒有受到人心、血心的污染;外觀其形、往遠處觀看萬物,所看到的物境,都是虛妄而不實在的幻境,本心沒有執著,不被污染,如此自性佛才能顯露出來,就可以明善復初,返本還源也。三者指的是:「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以上三種的空境,這是對真空妙有實相的真意。因為心、形、物三者,是六道輪迴的根源,有「」就有慾望;有「」就有煩惱;有「」就有貪求,修道之人能夠破除以上三種的假相,心靈清靜,不被物慾所干擾,真空自性就可以顯露出來。因為修道要靠體會與經驗,在心、形、物三者之中去參悟,但是其總機關是在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作主,如果沒有得授般若正法的人,很難以去體會。所以萬峰和尚說:「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個甚麼」。六祖壇經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每個人都有般若之智,因為被六根六塵所迷惑,所以必須要接受天命明師的示導,才能見到自己的本性。以前般若正法的傳承,不論出家一脈或是在家一脈,都還在單傳或是寡傳寡授期,所以得授般若正法的人並不是很多,因此萬峰和尚說這是眾生難以開悟見性,困難的地方。又外觀山水,內觀佛法,不執著於物境,不隨境轉的人更少,因為沒有開啟玄關金鎖,沒有見到自性的主人翁,而被目前事,目前法所左右,所以離道愈遠矣。金剛經記載須菩提經過佛世尊的開示,已經徹悟般若妙法,乃是自家的寶物,原來無失,從何有得,但是尚有細惑,所以再問佛世尊曰: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世尊再次強調,此無上般若正法中,本來就是無得,而且連絲毫少法亦無所得,因為若有所得即有所失,有得有失,皆是身外之物,而自性本是我之真體,本來無失,那麼何有所得,只是恢復清淨的本來面目而已,所以才稱作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也。今時一貫道應運普傳,明師一指,讓我們契入真空,會見自家菩薩,解脫生死輪迴,當下清淨解脫,正是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故借此非說非得,無法可得的心傳,讓我們圓滿心性,得到清淨解脫。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四十冊、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七冊、祖庭指南、新纂續藏經第83冊、增集續傳燈錄,萬峰和尚語錄的記載,讓我們看到以前修行高僧大德者的用心與付出,他們用一生的心血,出家修行,放棄家庭與事業,一心一意研究佛法,渡化眾生,留下寶貴的修行語錄,讓我們有規矩可尋以遵循,真是慈悲無量。萬峰和尚指出身外、身內的萬象,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我們不要執著於有形的萬物。又引例清靜經心、形、物三者的密切關係,讓我們不要被物欲所迷惑、干擾。最後強調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的重要,起心動念都以自家菩薩當家作主,時時迴光返照,由自性流露慈悲喜捨,立己達人,才能圓滿心性,返本歸鄉,印證普渡收圓,千真萬確。
註:
一、祖庭指南:清代徐昌治編述。二卷。略稱祖庭指南。清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刊行。主要記述過去七佛、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及自南嶽懷讓禪師相傳至三十五世明末費隱通容禪師等佛祖嫡傳諸師之事略、師資機緣語要。卷首有編者自序,卷末附有金粟百癡禪師跋、附刻本師費老人付法語偈、昌治和韻呈偈等。今收錄於嘉興藏第二十三冊、卍續藏第一四八冊。
二、觀外如幻:觀看外面世界上的山河大地如幻象,因為萬物隨時都在改變。
三、觀內亦然:觀看身內也是一樣,因為四大假合水火風土一旦分散,真我何在?
四、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心是虛靈一團,無形無相,並不是肉眼所看到的血肉之心。內觀其心,就是要我們認識本來清靜的佛心,佛心無形無相,虛靈一團,要覺無、覺空、覺虛,良心沒有受到人心、血心的污染,自性佛才能夠顯露出來,就可以明善復初,達本還源
  五、外觀其形,形無其形:向外觀看有形有象的物質,則有形的物質也不執著他的存在,蓋外面世界萬物,雖有其形,但是都是虛妄不實在的,因為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物質,都是因緣結合而成,經過歲月的摧殘,終有毀壞的一天,所以宇宙萬象都非實相。
  六、法性指諸法之真實體性。亦即宇宙一切現象所具有之真實不變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為真如之異稱。
  七、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以上三種的空境,這是對真空妙有實相的 真意。因為心、形、物三者,是六道輪迴的根源,有「心」就有慾望;有「形」就有煩惱;有「物」就有貪求,修道之人能夠破除以上三種的假相,心靈清靜,不被物慾所干擾,真空自性就可以顯露出來。
  八、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將真心本性凝聚在一指點本性的地方,沒有事情辦不成的。
九、陰霾:霾讀音同「埋」,形容天氣陰沉﹑晦暗。
十、明善復初回復到嬰兒赤子無知無欲的初生本來面目。
十一、般若正法:以妙智慧到達彼岸,最正確的方法。
十二、主人翁:擁有主權的人指自己的自性、自己本來面目也。
十三、高僧大德:指德行崇高之人。亦為對行滿位高之修行人之尊稱。一貫道道場,四處開荒,道務鴻展,內聖外王浩大者,稱為前賢大德
十四、迷惑:不明事理,胸無所主。例如被他所迷惑,心不但亂,身體也跟著他走了
十五、干擾:對本性有所妨害,或影響。
十六起心動念一心變成二念,就是起心動念,會擾亂清靜的本性。
十七、清靜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常清靜經,道教經典,篇幅雖短(只有三九○餘字),內容卻很豐富。此經教人靜心清神、遣欲入靜、得性悟道,為很多道士們日常誦習的功課之一。
十八、迴光返照:1、指太陽剛落山時,由於光線反射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發亮的現象。2、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精神大振。3、指修行人的六根六塵內斂,不被外物所惑,精神內守,讓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金鎖玄關正法眼藏揚聖諦

真空妙有師傳心印渡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