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0)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
出處:嘉興大藏經、中華大藏經等、五燈全書、景德傳燈錄、禪宗全書、指月錄、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原文: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凡之偷心,透徹佛祖之秘旨,何其密乎,後學不知先聖立法之微輒,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
【經文釋義】:
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指月錄第二十七卷,天界覺浪盛禪師遇到先壽昌禪師傳授心印大法,智慧大開,肯定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遺留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玄關金鎖,鳥道玄路」:本性居住在玄關金鎖裏面,如果沒有天命明師打開,不知道本性居住在那裏?蓋本性的作用,無形無象,好像天上小鳥的道路,飛過去沒有留任何痕跡。所以鳥道是一種非常虛無玄奧的道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立下種種修行的綱領宗旨,是要讓眾生以最直捷了當的方法修行,所以傳授正法眼藏,指點本性之所在,讓修行人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成就聖賢仙佛的果位。「凡之偷心,透徹佛祖之秘旨,何其密乎?」:凡是有機緣,得授大善知識密傳玄關金鎖,知道真心本性的地方,透徹了悟諸佛菩薩傳承下來修行的密旨,非常難得,因為這是秘密傳授一佛乘的法門。「後學不知先聖立法之微輒」:天界覺浪盛禪師認為後來的修行人不知道,以前聖賢仙佛所立下來傳授般若心法的種種條件,以及其它不為人知的細微規定。「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或是拘泥在五宗曹洞、雲門、法眼、臨濟、溈仰等五宗的地方,才可以傳授正法眼藏,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有失去諸佛菩薩傳承下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法,來普渡眾生。如果是這樣的話,又何以能夠讓廣大的眾生得道、修道,而達到出世,超生了死,脫離苦海的宗旨呢?
【延伸演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是禪宗的重要文獻之一,收錄於嘉興大藏經、中華大藏經等典籍,在五燈全書、景德傳燈錄、禪宗全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等,都記載了他的語錄,非常尊貴。蓋玄關金鎖,是歷代禪宗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早期因為機緣未到,只能以單傳或寡傳等方式傳授,所以以前能得授玄關金鎖的人,並不是很多。何以稱:「玄關金鎖,鳥道玄路呢?因為本性是居住在玄關竅裡面,它是一團真理、磁場、能量,渾然一團,渾渾噩噩,無形無相,無聲無臭,至虛至靈。人的視聽言動,吃喝拉撒,無不是本性的作用。既然本性無形無相,玄關又是全身的總樞紐,一切的作用,好像鳥道玄路一樣,不著一點痕跡。修行之人,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可以著相,才能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歷代祖師為何要立下:「種種綱宗,以簡擇聖的規定呢?因為天機雖然玄妙,但是不可以妄洩。如今世界上,惡人無數,誹謗者多,要知道渡化一個人成道,功德無量;如果渡化一個誹謗大道的人,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歷代祖師,立下身家不清白,品性不端正,或為非作歹的人,都不可以求道,故要謹慎為要也。人生在世,苦多樂少,名利富貴難享長久,生老病死,無人能逃脫,一失人身,難以復還,要想脫輪迴,出苦海,昇天堂,只有得道、修道這一條路。所以諸佛菩薩,垂下金舟,傳下正法眼藏,只要得而修之,不讓眾生走迂迴路,就能一步直超理天聖域,而超脫苦海也。「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的真正意義又如何呢?自從惠能大師涅槃以後,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分為出家與在家兩脈,出家一脈傳承分為五宗七家。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天界覺浪盛禪師很早就預言到般若正法的傳承,不一定是在佛門五宗七家的地方傳授,因為如果只有拘泥於出家眾,在五宗七家的地方,才能得到正法眼藏,那麼就不普遍了,有辜負歷代祖師,費盡千辛萬苦,傳承下來至尊至貴的寶貴心法,讓天下眾生,都能聞法,同修大道,共返先天,齊脫苦海。俗語說:「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世人如果要報答親恩,救自己出苦海,超拔祖先,共登極樂,一定要立志修行,訪求天命明師,指點明路,打開玄關金鎖,立愿了愿,遵守規戒,修道修心,辦道盡心,積極行功立德,則辦功功成,修果果就也。天界覺浪盛禪師有先見之明,預言般若正法的傳承,不可以拘泥在五宗七家的門庭之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能將寶貴的正法眼藏,普傳給天下有緣的眾生呢?在儒家聖道的普傳,朱子在中庸章句裏,引二程的話,有如下的記載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和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中者不偏不倚,因為中是源頭、原點、核心、本體、在天是大靈源:老 ,賦於人謂之性,即玄關、中道、本性、根源;庸者天下之定理,不會改變的原則,所以中庸聖道是人生光明的大道,天下常而不變的真理。所以玄關金鎖在儒家稱為中庸或正道,也稱為一理也。一者中也,本性也,萬法不離自性是一理,所以佛云萬法歸一,道云抱元守一,儒言執中貫一,耶言默禱親一,回言清真返一,中散為萬事,即由一本散萬殊,末復合為一理,最後萬殊歸於一本,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心可以成天堂,心可作地獄也,若將本性收回來,可以退藏於極小的玄關竅,這放與收,一個是體,一個是用,若能明理,信受奉行,躬行實踐,老實修行,則能明體達用,終身應用,無窮無盡也。這就是儒家所傳的孔門心法,與五宗七家所傳的玄關金鎖、正法眼藏是一樣的,若是沒有明師的指授,是無法明其體,達其用的把本性發揮出來。
【修持心得】:
在大藏經天界覺浪盛禪師的語錄:「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凡之偷心,透徹佛祖之秘旨,何其密乎,後學不知先聖立法之微輒,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讓我們肯定玄關金鎖,是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是眾生得道、修道,超凡入聖,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現今上天大開普渡,千佛萬祖,齊下東林,到處顯化,搭幫助道。我們不可以錯過佳期良辰,要趕快求道修道,趕快修己渡人,接近佛堂,研究道理,參與道場運作,才能報恩了愿,印證普渡收圓,千真萬確。修道不但自己能夠超生了死,更能超拔九玄七祖,共登極樂。如今末後一著,大道普傳,慈舟遍佈世界各地,眾生都能容易聞法得道,輕易修道、辦道,此乃因緣之所造就,時勢所趨的瑞象也。
註:
一、中華大藏經一九八二年,中國大陸發現了大量敦煌佛經手抄本,一九八四年由任繼愈先生主持,組織一百多位專家學者,歷時十餘年得以整理完成,收錄在大藏經裏面,並在二○○三年,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稱為中華大藏經,全部有一○六冊,匯集了經典約四二○○種,總共二三○○○餘卷,大約有一億多字,這是目前大藏經集結最完整的版本,價值連城。
二、禪宗全書:是由藍吉富教授主編的中文禪宗典籍集成。全書分為史傳、宗義、語錄、清規、雜集等五部。共計一百冊,另附總目索引一冊。內容收輯六世紀迄二十世紀之禪宗典籍共計五七○餘部。其中,以語錄部最多,史傳部居次。全書所收內容主要取自各種大藏經,其餘部分則是散佈于中國以及日本、南韓等國之未入藏的禪宗典籍。迄今為止,禪宗全書仍是中外各國收錄禪宗典籍最多的圖書。堪稱中華禪藏或禪宗大藏經。
三、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這是一部綜合性、全面性的佛學百科全書。全書共計十冊,十六開本。內容,除了包含佛教辭彙的系統性說明文字之外,有不少條目也附有古代的相關文獻,或現代學術界的研究論文。
四、綱宗:綱領與宗旨。
五、以簡擇聖:選擇一條最簡單又殊勝的修行法門來修行,以成就聖賢仙佛的果位。
六、偷心:道德經曰:「建德若偷。」意思是說建功立德,是偷偷摸摸的做,不給人家知道。天命明師傳授大道給新求道人,也是在密室舉行,不是公開傳授。
七、秘旨:諸佛密傳成仙證佛的方法。
八、微輒:輒讀音同「哲」,本為車輪碾過的痕跡,有途徑的意思,引申為辦法、主意。「輒」是總是、每每等意思,不為人知的細微規定。
九、功德無量:功德,功能福德之意,亦指行善所獲之果報。
十、生老病死:指眾生一期之四種相。又稱四相、四苦。眾生出生之相稱為生相,老衰之相稱為老相,病患之相稱為病相,死亡之相稱為死相。阿含經卷十九謂,持有、無之見者,不能脫離生老病死、愁憂苦惱。
十一、聞法又作聽法、聞經。謂聽聞佛之教法。凡從佛直接聞法、從高僧聞法、從經典聞法等,均通稱為聞法
十二、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淮南王劉安得道升天,雞犬吃了剩下的仙藥,也隨之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卷六˙劉安。後比喻一個人做官得勢,和他有關係的人也跟著沾光。如:「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從他就任董事長以後,他的子女個個都成了公司裡重要的幹部。」以前要得道,必須苦修苦練,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加上無量功德後方有可能可求得大道。要成道就更難了,需三千功滿,八百果圓方可成道。而今日盛逢三曹普渡,彌勒祖師鴻慈大愿加被,只要有緣、有信、有引保師引渡,即可得道。其後只要在道場實修實辦,皆可以有機會成道。機會千載難逢,可要好好把握啊!
十三、立愿了愿:立下渡化眾生的誓言,就要去完成。
十四、搭幫助道代天宣化,渡人行功,為道奔波勞碌,幫助道務鴻展。

天道衣缽東魯千秋傳妙諦

聖人真宗西方六度指迷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