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86)--掇轉霜蹄鞭影中,春風蹴踏落花紅,一從擊碎玄關後,剎剎塵塵不見蹤。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86)--掇轉霜蹄鞭影中,春風蹴踏落花紅,一從擊碎玄關後,剎剎塵塵不見蹤。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二十八冊,頌古合響集。
經文掇轉霜蹄鞭影中,春風蹴踏落花紅,一從擊碎玄關後,剎剎塵塵不見蹤。
【經文釋義】:
頌古合響集由大圓居士張有譽前賢撰寫再由學人師炤前賢編錄而成肯定修行要開啟玄關金鎖,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有一番說明,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掇轉霜蹄鞭影中」:世間上的良馬,見到鞭影,馬上踏在霜雪上而行;修行人也要效法牠,看到外象,轉換一下念頭,急速修辦,才能立己達人。「春風蹴踏落花紅」:春天的和風徐徐吹來,不管地上有任何的障礙物,全部吹過去,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讓火紅的花朵,落地歸根,回到原來的地方。「一從擊碎玄關後」:一旦因緣成熟,擊碎玄關金鎖,會見本來面目,只要積極修辦,都可以了脫六道輪迴,返本歸鄉。「剎剎塵塵不見蹤」:擊碎金鎖玄關,開悟見性以後,內心圓融平等,見娑婆世界,微塵之中皆現無數國土,而國土中又有微塵,微塵中又有國土,重重無盡,不再見到外相蹤跡的變化,見山又是山了。
【延伸演義】:
張有譽(一五八九~一六六九)前賢,是清朝在家修行的居士。一名大圓,號靜涵。江陰(今屬江蘇省)人。天啟年間,考上進士,官位升至戶部尚書。南京淪陷以後,遂遁入武康山修行。在因緣成熟下,得授般若正法,是修行極高的居士,廣演說金剛般若經,又重刻孝經,渡人無數。一匹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主人要趕路。雖然看到冰冷的霜雪,也踐踏過去,完成牠的使命。有根基、祖德、緣份的修行人,看到別人,投入道場修辦,也要見賢思齊,立起沖天大志,趕快前來求道,進一步修辦道,才能功愿成就,了脫輪迴,得登彼岸。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機會,機會一旦失去,就沒有了。例如一八五○年,中國看到很多人,到美國舊金山開採金礦,賺很多錢;知道的人,馬上前往美國舊金山開採金礦,也賺很多錢。當時最多有四○○○餘的中國人,前往淘金,最後都成為千萬富翁。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金礦被開採完了,想要前往開採金礦的人,機會就沒有了。又例如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台灣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讓貧苦的農民有土地可以放領,但是只有在一段時間之內,才有此項政策,現在已經不再實施了。總之,行善必先於他人,才確俱價值。所以我們要學習一匹良馬,看到鞭影,不必等待鞭子打在身上,才知道前進;有智慧的人,知道機會來了,掌握先機而行,才能得到利益,但是佳期過了,機會就沒有了,道理也是一樣。有根基、有祖德、有緣份的原來佛子,一聞經語,或聞修道的尊貴與殊勝,或看到經典善書,或看到無數修行人,就會投入道場修辦,好像六祖壇經記載:「見一客誦經,一聞經語,心即開悟。」而鳴訪師求道的念頭,與良馬見到鞭影即行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頌古合響集說:「掇轉霜蹄鞭影中」。風和日麗,陽光普照,春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心胸開闊。好像因緣時機來到,領受天命的大德者,普傳般若正法,以德化民,產生上行下效,讓無數無邊的眾生,開悟見性,達本還源,歸根認母-18級。論語.顏淵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猶如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風,老百姓的言行好比是草,風加諸於草上,草必定會隨風仆倒。古代的老百姓,遇到仙人,服上仙丹,馬上可以脫胎換骨,立即昇天,成仙作佛。好像現今的眾生,欣逢三期普渡,遇到天命明師,傳授三寶心法,只要應機修辦,功德圓滿,都可以了脫輪迴,得登彼岸,道理也是一樣,所以頌古合響集說:春風蹴踏落花紅」。只要因緣時機來到,一心一意,恭請天命明師,擊碎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俗語說:「神明需要開光點眼,畫龍要點睛,那麼世人修道,要請天命明師,點開玄關竅。」恭請明師,點開玄關竅,好像鑰匙打開,汽車、機車才能發動,要南來北往,才能隨心所欲;開啟開關,電燈才會亮,電器產品才有作用;所以擊碎玄關金鎖,將牢籠打破,才能會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日後以本性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顯露善美德行,這是明心見性的功夫,也是最上上乘的無極頓悟法門。天命明師傳道的當下,禮囑詞唸曰:「一指中央慧,萬八得超然(乾道),「林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之後畫一個無極圈,再點一點,將玄關金鎖擊碎,在一彈指的時間,契入真空,頓悟本來面目,這是最上上乘的宗門心法,也是最圓滿、最究竟的頓法。修道只要以玄關竅內的主人翁當家作主,積極修辦,就可以超凡入聖,有一萬零八百年的果位,而且永遠超生了死,無災無難,達到輪迴止,生死了的境界所以頌古合響集說:「一從擊碎玄關後」。一旦機緣來到,擊碎玄關金鎖,契入真空,會見自家菩薩,顯露善美德行以後,看到娑婆世界微塵之中皆現無數國土,而國土中又有微塵,微塵中又有國土,重重無盡,雖然見到外相山河大地,無窮無盡的變化,但是自性如如不動與悟道的三種境界是一樣的指月錄第二十八卷指出: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祗是山,見水祗是水。」青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什麼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呢?初悟道的人,只見到山、水的表面,認為山、水是真事的、不變的、永恆的,所以對於外面喜歡的事物,心生貪慾之念,所以想擁有、佔有;對於討厭的事物,心生憎惡之念,而想排斥、逃避、遠離,因為在未參禪時,乃是用意識看自己,用肉眼看萬物,因此不免執於我識,滯於物境,這是第一種的境界。什麼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呢」?當透過修行觀照的功夫以後,體悟到萬物的本體實相,看清萬物都是因緣和合,它是假有、暫有、幻有的,因為宇宙萬有,舉凡森羅萬象,都會因為經過時間、空間的流轉,而讓宇宙萬象生滅無常,所以對於喜歡的事物,內心不生貪愛之念;對於討厭的事物,內心亦不生憎惡之念。對於因緣所生的有為法,視為如夢幻泡影一樣,再也不被這些境界所迷惑,這是悟道以後的第二種境界。什麼是:「見山乃是山,見水乃是水」呢?修行者一旦大徹大悟以後,體悟到宇宙萬物,它的本體是空無自性,都是隨順因緣而變化無常。悟道者,忘了所有的我執、我見以後,還要能化,化物我為一體,即莊子所謂:「同於大道,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簡言之,就是打破主觀、客觀的界限,與萬物渾圓為一,反觀自照,安住在當下的這一念,有個止處,不被外相所迷惑,例如看到一位美麗的坤道,還是那麼的美麗,但是本心不動搖,不被迷住,所以說:「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是悟道的第三種境界。修行者恭請天命明師,擊碎玄關金鎖以後,已經開悟見性,所以不會被外界的景象所迷惑,本性如如不動,自在安然,這是悟道的第三種境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了,所以所以頌古合響集說:「剎剎塵塵不見蹤」。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二十八冊,頌古合響集的記載:「掇轉霜蹄鞭影中,春風蹴踏落花紅,一從擊碎玄關後,剎剎塵塵不見蹤。」:確信修行要擊碎玄關金鎖,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自古以來,好的修行者,好像良馬看見鞭影,就知道前進,不必等待馬鞭打在身上,才起程;有根基、緣份、祖德者,一聞經語、善書、經典修行人,也會馬上訪道、求道、修道、行道也,就是遇到任何障礙,也阻擋不了。春風徐來,花草沒有不風行草偃,落葉歸根的,因緣時節來到,三期普渡,大道普傳,有緣眾生,沒有不俯首受教,前來求道、修道的。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擊碎金鎖玄關,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已經明心見性,不可以做個自了漢,一定要接近道場,繼續學修講辦,到處去弘道渡人,福慧雙修,內外並進,才能夠功愿成就,離苦得樂。學修講辦其間,要安住在如如不動的自性上,不被外界的聲色貨利所惑所動搖,要積極行內功外果,以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才能與道合一,返本歸鄉。
擊碎玄關萬法皆空歸性海

春風蹴踏一塵不染證禪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