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中庸釋義20 第十八章 無憂者,其惟文王

中庸釋義20 第十八章  無憂者,其惟文王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一、要旨:本章是至聖先師孔子,論文王、武王、周公能奉行中庸之道,並且追尊大王、王季、文王、武王的聖德,以明喪葬的祭禮。第一段說明周文王沒有憂愁的原因,得之父親兒子能夠創業繼業、守業的原由。第二段闡明周公如何完成文王、武王的德業,以及用天子的禮儀,來祭祀追思祖先的聖德。第三段引例周公如何制訂禮儀,通用於天子、諸侯、大夫、士、百姓::等的禮儀,使世人都能信受奉行。


二、分解:


【原文】: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註解】:文王:姓姬名昌,初為商朝紂王的諸侯,在西岐推行仁政厚植國力成西方的霸主。王季:文王的父親,名季歷。武王:文王之子推翻無道的紂王,建立周朝。作之:開創事業。述之:繼其志而述其事。纘:音轉,繼承的意思。緒:基業。戎衣:戰袍。天子:古時稱統治天下的君子。四海:天下的意思。


【解釋】:至聖先師孔子說:沒有憂愁的人,大概只有周文王這個人了,有善於積功累德的王季做他的父親,有開創周朝基業的武王做他的兒子,有父親開創基業在前,又有兒子繼承父業在後,武王繼承了曾祖父(大王)、祖父(王季)、父親(文王)的基業,穿了一次的戰袍,去征討無道的紂王,便推翻暴政,就得了天下,他自己本身因為建國有功而聲名顯揚起來,尊貴的做為國家天子,富貴得擁有天下的財富,歸空成道以後,後代的人蓋宗廟來祭祀他,德澤淵遠流長,子孫還永遠保守著這種祭祀。


  、心得記要:


1、此段是子思引例至聖先師孔子的話,來闡述周家世代的德業,以明行中庸之道的偉大。


2、無憂愁者,只有文王,因為有父親王季的賢能,打好了王業的基礎在前,兒子武王的聖德,承接聖業在後,父子相繼,都能盡中庸之道,所以無憂也。


3、武王繼承曾祖、祖父、父親的基業,推行中道。而當時紂王無道,寵愛妲己,好酒色,立酒池肉林,殘害忠良,導致天怒人怨,不知悔改,惡貫滿盈。武王不得已,下順民意,上體天意,遂穿著軍服,推翻暴政紂王,殺不仁以成大仁,後來成了有聖德的君王。


4、道在聖傳,德由人為。本段引例武王勇於承擔,滅紂王的無道,而推行聖道,終於道成天上,名留人間,享受萬年香火。


5、修辦道者,要有慈心悲願的作為,深入社會各個階層,足蹟遍及世界各國,身臨其境,去開荒播種,推行聖道,積功累德,才能歸根復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身不失天下之顯名。


【原文】: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註解】:末受命:指晚年才受天之明命為天子。周公:名旦,是武王的弟弟,曾制禮作樂。追王:追是追溯,王音旺,即追溯先代加封為王。先公:指太王以前的祖先。斯禮:指祭祀祖先的禮儀。


【解釋】:武王到了晚年才受命做為天子,尚有很多事還沒有做完,便歸空了,到了其弟周公繼續完成文王、武王尚未完成的聖業,所以追封曾祖大王、祖父記歷為帝王的名號,又用天子的禮儀,來祭祀祖先。這種兒子追祭祖先的禮節,上自天子,下及諸侯、大夫、士人,一直到一般的老百姓,都是相同。他制定的方法如下:如果父親當過大夫,兒子只是一般的士人,如果父親死了,則葬就用大夫的禮儀,祭就用士人的禮儀。相反的,如果父親只是個士人,兒子卻做到大夫,那麼葬就用士人的禮儀,祭就用大夫的禮儀。


*、心得記要:


1、此段引例周公完成武王的德業,並追封曾祖父及祖父的王號。因為武王受命時,已高齡八十七歲,到了九十三歲才駕崩,這段期間,尚有很多德業還沒有完成,由周公繼續完成文王、武王的德業。


2、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是儒家倡導孝道的最高表現。


3、本章前段說明文王守中道,有大德而受命,得其位、祿、名、壽,故無憂,此段談到喪祭之禮,制訂禮儀,使世人遵行,倡導孝道,這是中華文化的特色。


4、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周公受命以來,不但完成了文王、武王的聖基德業,還追封曾祖大王、祖父王季的王號,樹立了崇功報德,盡孝報恩的最佳典範,令後人追念不已。


5、修辦道者,要效法古聖先賢的偉大行誼,實行中道,體恤民瘼,圓滿人道,以達天道,積功累德,盡孝於後天父母,以及先天老,必能了脫輪迴,得登彼岸。


【註解】: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註解】:期之喪:期音基,就是一周年,期之喪,謂旁系親屬周年之喪。三年之喪:對直系血親,一律以三年為守喪期。


【解釋】:旁系親屬,一周年的孝服,通行於庶民、士人、及大夫,至於直系血親對於父母三年的孝服,從一般的庶民、士人、大夫,諸侯一直通行到天子,不論貴為天子,或賤為平民,都沒有分別,禮儀相同,以盡到為人子的孝道。


  、心得記要:


1、周公有德有位,故能制禮作樂,影響著中國人五千年的思想與行為,遍佈於政治架構、官式行為、財政、賦稅、軍制、地方行政、宗廟祭祀、喪葬等::影響久遠。


2、子思引例孔子的話,說明周公制定周禮的重要,讓世人守喪追思,以盡孝道。


3、中國十三經中,關於禮的典籍有三:一曰:「周禮」,二曰:「儀禮」,三曰:「禮記」,它能規範人心,使行為有節度,為鞏固倫理之本,故至聖先師孔子莫不極力推崇。


4、一貫道的禮節;奉行周公大儒禮,令參與人員肅然起敬,能收束雜念,離卻妄心,乃是淨化人心,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



 





















 


 


禮之廟宗



昭穆



同姓依照年齡、父昭、子穆。左昭、右穆。前後分別。



序爵



外姓依照官位大小分班。貴者在前,賤者在後。



序事



兼同姓、異姓,按祭祀中所執之事務的大小分班。



旅酬



自飲而後酬飲,位卑者向尊位者敬酒。



燕毛



祭畢宴飲,辨毛髮之顏色,別長幼以為座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