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中庸釋義1 中庸釋義自序


               

                 

               中庸釋義



 


央一指闡真銓  十六心傳化大千


德之行超聖域  儒家哲學惠無邊


揚奧義明天性  孔孟宗風妙理宣


渡群生施法雨  親民至善得超然


 


中庸釋義自序


         中庸一書,相傳乃是子思所作,子思是孔子之嫡孫,姓孔名伋,得曾子獨授心法,子思怕年久日深,降本流末,怕所傳的心法變質,遺誤眾生,所以著作中庸,將孔門心法奧旨記載下來,以為後世做個準繩,所以中庸所談的是一貫心法,子思再將這心法,傳授給孟子,奠定了儒家學說在中國文化的地位。


  自古以來,聖帝明王,授受十六字心法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十六字心法,堯以授舜,而後舜又傳禹,歷經無數古聖先賢,一脈相傳,輾轉傳承至今,始大開普渡於世。所以子思著作中庸,正是闡揚這聖道心法的奧秘。何謂中庸呢?中者不偏不倚,是源頭、原點、核心,本體,也就是萬物之樞紐,在天謂之大靈源:老,賦於人謂之性,主宰周身,統四端而兼萬善,在儒家經典稱明明德、允執厥中,或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釋云:正法眼藏、如是、於此經中、方寸寶地、無縫塔、靈山塔;等。道謂:玄關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谷神不死,是謂玄牝。黃庭經云:「上合天門入明堂。」故知此中字,就是真如妙理,中道自性之處,歷代聖賢仙佛,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相續傳受,就是傳此中字率性之道,所以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耶曰:「洗心移性」。回曰:「堅心定性」。因此五教聖人都因緣設教,來闡揚性理真傳的。世人若欲知此奧秘,當訪求明師指點,加以修持,即可使自性復明,以達於真善美聖之境界。


何謂庸?庸者,平平常常,無過與不及,至平而不奇特,至常而不會改變,是天下間的定理,也是日常飲食之間的常道,更是成聖成佛必經當行的道路。因為中字,子思認為道理太深奧,恐怕世人不易了解,所以在中字下面加一庸字,使世人更加容易瞭解。其實「中」字就是道,「庸」字就是德,「中」就是天命之謂性,「庸」就是率性之謂道也,又不偏之謂「中」就是天命之謂性;不易之謂庸,「庸」就是率性之謂道也。喜怒哀樂未發以前是「中」,喜怒哀樂率性而發謂「庸」也,故知「中庸」一書所載乃孔門心法,是明體達用,盡性了命的一部聖書。


          今時大道普傳,為闡揚孔門心法,了悟「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妙義,後學誠惶誠恐淺釋「中庸」一書,以報答天恩師德,若有未詳盡之處,恭請前賢德,不吝指教是幸。


庚辰年花月                                                                                                        智音    謹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