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道故事-37--朝三暮四
南華經齊物論,莊子借用朝三暮四的寓言,說明一般人對道的體認。他引例宋國有一位喜愛養猿猴的老人,善解猴性,跟猴子說早上給三升栗子,下午給四升栗子,猿猴聽後就生氣;老人又跟猴子說:早上給四升栗子,下午給三升栗子,猿猴聽了,非常高興,這就是俗語所說的:「朝三暮四。」
【啟示】:
這則朝三暮四的故事,形容一個人沒有眼光與智慧,主張不定,反覆無常。莊子啟示我們,眼光要放遠,明白大道真理,履行中道,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知道本性要時時歸零,聽萬物之自然,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不要像猿猴一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求近利,不求遠功,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明細小,不明整體。世人呀!不要執著於是非的爭論,不要只顧眼前享樂,不知身後淒涼,如果不急早修行,不趕快積功累德,等待百年歸空以後,只有業障隨身,靈墮地獄,難以出離苦海,豈不白來人間空走一趟,如入寶山空手回。
朝三暮四性難安
只顧眼前不久長
急早修行觀自在
超凡入聖返先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