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3 智音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3       智音

二十一、青山無異色,鳥道有玄關。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卍續藏第一三五冊,天聖廣燈錄。

經文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青山無異色,鳥道有玄關。」師上堂,示眾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隨緣蕩蕩,更莫沈吟。儞等諸人,纔上階道,便好迴去,更待要第二杓惡水潑作什麼?珍重!」

【經文釋義】:

天聖廣燈錄,編者為北宋鎮國軍節度使駙馬都尉李遵勗,他廣集歷代禪宗祖師以及禪師大德們的傳燈錄,從佛世尊到西方二十八代祖師,直至明州瑞岩山開善院普禪師等,共計三百三十九位祖師大德之機緣語句及略傳,肯定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石霜山節誠禪師語錄,有如下的記載:「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祖師西(印度)前來東土之意義、目的,佛法真髓是什麼呢?「師云:青山無異色,鳥道有玄關」:潭州石霜山節誠禪師回答說:大地上的青山綠水,是那麼的自然。但是四季的變化,寒暑的更迭,都是上天在作主宰;本性是一團真理、磁場、能量,無形無相,好像小鳥飛過的道路一樣,不留下一點點的痕跡。但是眾生的視聽言動,吃喝拉撒,都是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在運作。「師上堂,示眾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有一天,石霜山節誠禪師上法堂,開示大眾說:希望你們修道成佛,必須要從心地上著手,在心地上用功夫。因為心外沒有成佛的方法;而心外成佛的方法,沒有真心。「隨緣蕩蕩,更莫沈吟」:修行之人,一切要隨順因緣,不怨天,不尤人,心胸坦坦蕩蕩,光明磊落;更不要沈迷不醒,唉聲嘆氣。「儞等諸人,纔上階道,便好迴去」:你們諸位同修兄弟姐妹們,剛才踏上修道的這一條路,希望你們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也好回去天堂故家鄉,歸根認母-18級。「更待要第二杓惡水潑作什麼?珍重!」更要把握當下例如洗腳之後,要馬上將污穢的洗腳水潑棄;求道、修道如是於真實親切之行住坐臥、語默動靜契入「祖師西來意,在玄關本性的地方用功夫,其他沒有什麼事,希望你們珍重這一件事。

延伸演義

天聖廣燈錄,天聖是北宋仁宗皇帝的年號,廣就是廣集禪宗傳燈的典故,燈就是燈火相續,輾轉不絕,錄是紀錄,故名:「天聖廣燈錄」。本書的作者是節度使駙馬都尉李遵勗前賢,因為參學慈照蘊聰禪師,得授心法,疑問盡釋,智慧大開,所以有此大作。天聖廣燈錄,總共有三十卷,記述自佛世尊的正法眼藏,傳到了六祖惠能大師,至青原系下瑞岩義海法嗣之禪宗傳法世系,是禪宗傳承的重要著述。石霜山節誠禪師語錄說:「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呢?祖師是指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原是南印度國香至王的第三個王子,經般若多羅法師的指點,看破名利,決心拜師學佛,後來成為西方第二十八代道統祖師。南北朝時,達摩祖師發現中國有大乘佛法的氣象,所以乘船來到中國。西來中國,最大的意義,就是希望將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印大法,傳授給有緣人,以續佛慧命,廣渡有緣眾生,達本還源。這個心印大法,石霜山節誠禪師說:「青山無異色,鳥道有玄關。」禪家有一句話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以翠竹黃花象徵佛性充滿於萬事萬物,般若智慧充盈在世界天地,意義相當深遠。滿山翠竹青綠,處處黃花燦開,這土地與住居一片歡喜,春美秋好,生命顯得富足長安,願景無限。所以青山依舊,景色自然,都含有無限的生機。然而四時的變化,風雲雷雨的施行,無非都是上天在作主宰。什麼是鳥道呢?鳥道就是小鳥在空中飛行的道路,小鳥在空中飛行,飛過了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因此洞山良价禪師便以「鳥道」,喻指佛道的修證。就如同凌空而過的飛鳥,無蹤可尋,自由無礙,往來於空寂處,不墮於有無、迷悟、執著等種種的見解。鳥道有玄關,是修道、得道的重點。玄關好像鳥道一樣,完全沒有形象可尋,卻能主宰眾生的起心動念,行住坐臥,吃喝拉撒。所以修行之人,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再依照玄關金鎖裡面的主人翁作主,二六時中,觀照轉念,好像鳥道一樣,不執著任何痕跡,契入真理,才能明心見性,會見自家菩薩。宇宙間的森羅萬象,都是唯心所變現,所以心為萬有的本體,所謂一切從心轉,一切唯心造,心造諸如來,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外求佛路便差,水中撈月鏡中花,故曰心外無法也。相同的,法外無心也。法相宗解釋心為阿賴耶識,有萬法唯識之意;華嚴宗則解釋心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有真如隨緣作諸法之意天台宗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真言宗則謂佛與眾生三密平等,一切唯心作主宰。故天聖廣燈錄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修行之人,萬事隨緣,隨順自然,毫不執著,這不僅是禪者的態度,更是我們快樂人生所需要的一種精神。前賢常說:「你有你意,我有我意。若合你意,不合我意。若合我意,不合你意。你意我意,皆非天意。若合天意,諸事如意」。以上所說的天意,凡事不可以強求,一切隨緣也。能夠隨緣,由自性流露善美德行,自然心胸坦蕩,待人處事光明磊落。當遇到逆境來臨時,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不可以唉聲嘆氣,或再沈淪下去,要當做是上天的一種考驗,或是消我們的業障。所以天聖廣燈錄說:「隨緣蕩蕩,更莫沈吟。」我們既然遇到天命明師,得授天道,幸受真傳,踏上修辦道的道路,就應該好好的把握佳期良辰,好好修辦,參與道場運作,履行三不離,內外並進,福慧雙修,積極修辦,立己達人,才能圓滿心性,功德圓滿,以返回無極理天。所以天聖廣燈錄說:「儞等諸人,纔上階道,便好迴去。」修辦道要把握當下,不可以蹉跎時間,浪費光陰,瞭解祖師西來意。達摩祖師要將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般若正法,傳來東土,讓般若正法發揚光大,廣渡有緣佛子,都能夠蒙霑天恩師德的加被,來求道、得道、學道、修道。希望日後,功德圓滿,了道、成道,躲脫六道輪迴之苦,超凡入聖,以證得無餘涅槃的果位。因此天聖廣燈錄說:「更待要第二杓惡水潑作什麼?珍重!」此句禪語,其語有二重:()配合原先洗腳動作,洗腳之後即應馬上潑棄洗腳水而洗腳與棄水皆屬日常事務,是平無奇,然又真實生動佛法禪旨是如此,於真實親切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中,當下把握、契入所謂祖師西來意」。 ()第二杓惡水,本指第二次之嚴厲機法,即接學人時,第二次所用之方式所說之語鋒,遠比第一次更為激烈,故禪宗以極為峻厲的手段,開啟新求道人的玄關金鎖,令新求道人,即刻開悟,一世解脫,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殊勝法門。金剛經第十五分曰: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佛世尊第四次提到持經成就的功德,所以各宗教就是根據佛所說,渡人求道修道,以達超生了死,離苦得樂的功德,是為最大的。因為有大根器的人,已經受明師的指點,深入修持般若正法,又存有利己渡人的心,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廣渡有緣,是契合佛世尊渡化眾生的慈悲心,又能符合上天普渡三曹的旨意,故天龍八部、諸天神人都前來護法,這種人,既然成就無邊無量的功德,就足以擔任如來無上菩提正法的傳人,這是弘揚祖師西來意最大的要點。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卍續藏第一三五冊,天聖廣燈錄的記載:「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青山無異色,鳥道有玄關。師上堂,示眾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隨緣蕩蕩,更莫沈吟。儞等諸人,纔上階道,便好迴去,更待要第二杓惡水潑作什麼?珍重!」指示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殊勝。般若正法就是祖師禪,以祖師西來,傳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令眾生明心見性的一佛乘心法及密法,讓眾生明白本心,見自本性,會見本來真面目,不必走冤枉路或迂迴路。祖師西來,祖師禪的傳承,跟一般宗教不一樣,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所以沒有術流動靜一樣的有形有相,多彩多姿,好像青山無異色,小鳥飛過的道路一樣,不留下一點點的痕跡。但是天命之流行,恰如置郵之傳命,一切都是上天冥冥中的主宰、安排。如今般若正法已經傳佈到世界各地,肯定道真、理真、天命真的尊貴與殊勝,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我們要依照道場的規矩修辦,隨緣自在,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直接在玄關本性的地方用功夫,把握當下,積極修辦,立己達人,犧牲奉獻,追隨前賢大德,到處去開荒闡道,把沈淪在六道的眾生,一起救起,同聞大道,共返先天,是諸佛菩薩,以及歷代禪師祖師大德,遺留萬卷大藏經,都是為了渡化眾生,求道修道,共同得救,共返天堂的偉大願力也。

註:

一、勗:讀音同「序」,勉勵的意思。例如:長官對他捨己救人的英勇事蹟勗勉有加。

二、西來意禪宗行者問及「祖師西來意」,即是詢問祖師從西天東來所弘傳之法,也就是在詢問本來面目的意思。參禪即是在參究自己之本來面目也。

三、心外無法心外沒有成仙作佛的方法

四、法外無心心外成佛的方法,沒有真心。

五、隨緣蕩蕩修辦道要隨順因緣,心胸坦坦蕩蕩,光明磊落。

六、更莫沈吟不要沈迷不省,唉聲嘆氣。

七、你,是「你」的異體字。第二人稱,亦指對方。如:「你好嗎?」、「你死我活」。

八、讀音同「才」,1、方,始,昨天~來。現在懂得這個道理。2、僅僅:用了兩元。來了十天。

九、階道階梯與道路,指返回理天的道路。

十、音同「標」,是指北斗七星的柄,即第五到第七顆星斗杓是指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顆星,形如酒斗之柄。

十一、節度使:中國古代軍事將領,後來成為地方官代駐守於各道的武將稱為都督,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為節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十二、般若多羅禪宗所立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二十七祖。又稱瓔珞童子。東天竺人,婆羅門種。幼喪父母,常遊于閭裡,行誼近似,常不輕菩薩。約二十歲遇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受付囑而成為西天第二十七祖。得法後,至南天竺香至國,度王之第三子菩提多羅(即菩提達磨)並付其法,未久即自焚其身而寂,年壽不詳。後菩提達磨東渡中國,為我國禪宗之初祖。

十三、慧命:法身以智慧為壽命。智慧之命夭傷,則法身之體亡失。蓋慧為法身之壽命,故曰慧命

十四、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這句話是說,法身與翠竹一體,都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般若與黃花一類,也都沒有見、聞、覺、知。

十五、森羅萬象謂宇宙間存在之各種現象。森然羅列于前也。

  十六、如來藏藏即含藏也。謂真如法性之體,不離一切眾生色心,具足圓滿染淨諸法,是名如來藏

十七、阿賴耶識為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之一,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

十八、三不離:不離經典、不離道場、不離善知識。

十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指佛教修行上的最高覺悟、最高感受境界。「無上正等正覺」一詞已是依據原意進行漢譯後的稱詞,若依據梵語的諧音直譯則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也就是「成佛」,其中「阿」即「無、沒有、無盡、無量」的意思,而「耨多羅」則為「更高、更上」的意思,「三」為「完全,合一」的意思,「藐」則為「轉向,彎曲」,即「寰宇」之意。「菩提」則是「覺知、感覺、感受、道統、智慧」。舊譯是「無上正遍知」或「無上正道」。所謂「無上」就是「沒有更高、更上」的意思,即是指「最高」。

二十、根器:植物之根能生長枝幹花葉,器物能容物,然所生所容,有大小、多寡之不同;修道者能力亦有高下,故以根器喻之,俗謂學道者為有根器即此義。大日經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一中):「觀眾生,量其根器而後與之。」

二十一、天龍八部佛教概念,指佛教護法隊伍中以天、龍為首的八種神話種族,包含天眾、龍眾、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此八種神話種族以「天眾」和「龍眾」為首,故稱「天龍八部」,又稱龍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眾

正法眼藏鳥道玄關宣聖諦

明心見性青山異色見如來

二十二、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  破一春陽。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三十九冊、五燈全書卷八十八,空谷道澄禪師語錄。

經文一生衣食不倉忙,為僧的自參詳,穿衣喫飯靠施主,栽田種地少差糧,方前僧道來投宿,閉 戶掩門裏面藏,為僧失了慈悲念,怎教檀那信力強,雖貧衲僧朝清涼,蓋為文殊七佛師,佛法流通祖道場,孔聖書成化列國,老君丹熟度藩王,吾們行道報君王,每日三餐水土德,一年四季荷陰陽,木本水源無可答,五戒流傳表五常,王法顯佛法藏,體用雙彰化善惡,三教同宗分弱強,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頌曰:浮生如夢亦如花,春過蕭條安再奢,大事不明空一轉,未知掉面在誰家。

【經文釋義】:

空谷道澄禪師,是臨濟宗的僧人,遇到敏樹如相來山禪師傳授正法眼藏,福慧雙修,明心見性,是一代的高僧,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非常深厚的體認,遺留空谷道澄禪師語錄,是修辦道重要的參考資料,非常尊貴,舉例如下:「一生衣食不倉忙,為僧的自參詳」:修行之人,四大皆空,六根清靜,一生之中,不必為衣食而倉促繁忙;所以出家的僧人,自己打點,不必勞心費神。「穿衣喫飯靠施主,栽田種地少差糧」:一般出家眾,穿衣以及三餐,都是依靠施主佈施供養;自從百丈懷海禪師以後,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改革,因此加入耕田種地的生活,經濟有著落,就不怕糧食會缺乏。「方前僧道來投宿,閉戶掩門裏面藏」:假如沒有自給自足,遇到遊方的僧人前來掛單投宿,就閉門謝客,或是將大門關上,藏身在裡面,說主人不在家。「為僧失了慈悲念,怎教檀那信力強」:就失去出家為僧人的慈悲心,因為沒有履行佈施,方便眾生,怎能讓信徒增強信心呢?「雖貧衲僧朝清涼,蓋為文殊七佛師」:雖然修行的僧人,兩袖清風,一身清涼,沒有很多的財富,但是要學習七佛之師文殊菩薩的大智慧。「佛法流通祖道場」:不重視身外之物,以宏揚般若正法為重任,將佛法傳佈到四方,更將祖師傳承下來的道場,發揚光大。「孔聖書成化列國,老君丹熟度藩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集儒學之大成,周遊列國,將聖道推行於天下;太上老君的九轉大還丹練成以後,遺留道德經五千餘言,然後騎青牛,出函谷關,渡藩王去了。「吾們行道報君王,每日三餐水土德」:我們修行人,要趕快行道,以報答君王護衛恩;還要報答土地養育恩,提供我們三餐的溫飽。「一年四季荷陰陽,木本水源無可答」:上天讓一年四季陰陽調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木有本,水有源,如果不會飲水思源,就無法報答天地君親師五恩。「五戒流傳表五常,王法顯佛法藏」:修行之人,能夠遵守並傳揚五戒:殺、盜、淫、妄、酒。表示五常:仁、義、禮、智、信有遵守。就可以讓王法彰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佛法,也能夠好好珍藏,以便信受奉行。「體用雙彰化善惡,三教同宗分弱強」:修行人,瞭解本體,再顯露善美德行,體用兼備,就可以化惡為善。儒釋道三教同一源頭,都是領受上帝的天命,各化一方,雖然渡化眾生的方式有強弱的不同,但是利益眾生的功效是一致的。「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修行人對於剛強與柔和,要互相調和,渡化眾生會比較容易。得授正法眼藏,明白本心,見到本性以後,要抱元守一,二六時中,守住這一點真陽,不可須臾離也。「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修行下手功夫與諸佛菩薩一樣,沒有差別;都是恭請天命明師,將玄關金鎖打破,會見自家菩薩,讓一點真陽顯露出來,才能返本歸鄉。「頌曰:浮生如夢亦如花,春過蕭條安再奢」:前賢讚頌說:人生來到人間,好像大夢一場,又好像花開花謝一樣;春天瞬間就消逝,景象非常寂寥冷清,我們怎麼可以再奢侈,浪費光陰呢?「大事不明空一轉,未知掉面在誰家」:如果生死的大事還不明白,豈不是空來人間走一回?修道如果沒有成功,沒有回到天堂故家鄉,未來再度輪迴六道,不知道要再投胎到那一家,改頭換面,實在非常可惜。

【延伸演義】:

空谷道澄禪師,是明末清初臨濟宗人,祖籍四川,俗姓楊號空谷二十六歲,投四川熊家寺靜主悟修禪師處出家於四川十方堂鐵受沙彌戒,再於梁山龍潭雪受具足戒。後遇蜀之兵亂,隱於七星山八年家鄉,遇敏樹如相來山禪師,機緣契合,傳授予正法眼藏。歷住四川成都內江縣三聖寺等諸剎,著有空谷道澄禪師語錄二十卷,收錄於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五燈全書八十八卷。中國佛教史上有三武一宗法難。這是中國歷史上皇帝迫害佛教最嚴重的四次事蹟,這四次的歷史如下: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原因為佛教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上,或政治、經濟上的矛盾。所以歷代以來的高僧大德,都倡導佛教僧人要自給自足。到了百丈懷海禪師,才提倡出出家眾,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讓執政單位不再認為出家修行,不事生產的弊端。所以空谷道澄禪師才說:「一生衣食不倉忙,為僧的自參詳,穿衣喫飯靠施主,栽田種地少差糧」。出家修行之人要學習順治皇帝出家詩: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明朝的詩人畫家唐寅曾說:「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可見出家眾不必為三餐而勞心勞神也。如果出家眾,能夠耕田種地,就不會全部靠施主佈施,在經濟上也不會有困難。如果真的經濟產生困難,不能廣種福田,對信徒的相信力也會有所影響,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方前僧道來投宿,閉戶掩門裏面藏,為僧失了慈悲念,怎教檀那信力強」。古時候修行之人,稱為貧道或貧僧,修行人必須兩袖清風,一心修道,涵養菩提自性,以免受到身外之物所牽累。我們要學習歷代的聖賢仙佛,他們修行的典範,所以空谷道澄禪師慈悲指出:「雖貧衲僧朝清涼,蓋為文殊七佛師,佛法流通祖道場」。修行的貧僧雖然兩袖清風,淡泊名利,一身清涼,一無所有。但是他們修行高深,智慧如海,好像文殊菩薩一樣,履行深般若,有無邊的大智慧,身為七佛之師,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受到億萬眾生的膜拜,宏揚佛法,讓佛法流通於天下,也使祖師禪宗風,永垂不朽,廣渡無數無邊眾生,共歸覺路。反觀遺留億萬財產給子孫的有錢人,沒有一個成道,讓眾生學習效法。禪宗是三教甚至五教合一的大道,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孔聖書成化列國,老君丹熟度藩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集儒學之大成,周遊列國,將聖道推行於天下,遺留四書五經,為萬世師表;太上老君老子,曾當過周朝的守藏吏,道德高深,當九轉大還丹鍛鍊成熟以後,遺留道德經五千餘言,然後騎青牛通過函谷關,到西域渡化胡王去了。所以道經上有老子東渡孔子,西化胡王的記載。修行者一定要求道、學道、修道,再行道,才可以了道、成道。其中行道非常重要,如果修小乘佛法,只顧自己的生死,不管他人的死活,佛世尊稱為焦芽敗種,難以成就大菩薩的果位。一定要行道於天下,修己以渡人,福慧雙修,內外並進,功德圓滿,才能夠成就無餘涅槃的果位。每日三餐,要飲水思源,感謝皇王以及大地水土保護養育之恩,要愛惜五穀,精忠報國也。更要感謝上天的無量鴻恩,讓四季如春,陰陽調和,五穀豐收,天下清平,國泰民安。所謂吃水果,拜樹頭,木本水源的大恩大德,都要報答。最具體的方法,就是要遵守五戒,這五戒是:戒殺守仁、戒盜有義、戒淫守禮、戒妄有信、戒酒有智,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吾們行道報君王,每日三餐水土德,一年四季荷陰陽,木本水源無可答,五戒流傳表五常」。禮運大同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指的是般若正法----正法眼藏也。當般若正法宏揚於天下的時候,人人佛面佛心,各個遵守倫理道德,王道就可以彰顯於天下;般若正法人人修持,各個珍藏,就可以化天下為一家,天下就變成公器,大同世界才可以真正的實現也。要達到這種境界,一定要人人求道修道,知道本性為體,善美德行為用,體用合一,才能化惡為善,履行中庸之道。雖然三教都是奉上天的天命所創立,各化一方,雖然有強弱的不同,因為有道運時節的差別也,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王法顯佛法藏,體用雙彰化善惡,三教同宗分弱強。」修行人,要運用妙智慧,福慧雙修,內外並進。如果在修己渡人上,能夠剛柔兼濟,恩威並施,對於渡化眾生,會比較容易。易經告訴我們,宇宙的原則是天尊地卑,修行之人要效法天地,樂天知命,敦品崇禮,謹言慎行,恩威並施,靈活變通,陰陽相推,剛柔相濟,居安思危等,對修己渡人上,才會進步。最重要的,就是要明心見性,抱元守一,涵養一點元陽,終日煉神光,才能明善復初,返本還源。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大藏經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指出:「聖教玄關,深奧難測,諸佛莫不皆由此生。所以一切諸佛菩薩,得道修道的功夫,都沒有什麼差別,都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非常深奧難測,但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以後,都可以會見本來面目,明白本心,見到本性,一旦明心見性,再加以觀照轉念,存養省察,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都可以證得無餘涅槃的聖位。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人生在世,百年三萬六千日,一瞬間就消失,所以人生猶如大夢一場,又好像花開花謝一樣的短暫,一朵鮮花要開,時間到了自然開,時間到了,自然凋謝,用任何辦法都無法阻止,這是自然的定律,誰都沒有辦法改變。所以春天過了以後,秋天就會來臨,萬物蕭條,我們不可以再奢侈,浪費光陰,要趕快積極修辦,立己達人,才不枉來人間空走一遭,如入寶山空守回也。所以修辦道要好好把握佳期良辰,好好修己渡人,打破我執我相,才能了愿還鄉。佛世尊提出眾生必須要破除我執以及法執的方法,還要靠自性自渡,以達到究竟無我,明心見性的目的,這個方法是:不存我之能滅渡想、重提必須除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於法實無所得,即強調自性必須自渡、佛說一切法,皆是權立之假名,故應捨棄一切法,了悟真空、譬如人身長大,四大假合終歸於壞滅,只有無我,法身才能常存、度生救苦,乃是我分內之事,不可以執著功德相。須從清靜無我中修持、我當滅度之心不可以存,證果之心亦不可以生、我當滅度之心不可以存,證果之心亦不可以生、不存莊嚴佛土相。以上是佛世尊提出破除法執、我執的要訣,這是降伏妄心,達到究竟無我,成就佛菩薩的要訣。佛世尊認為,眾生的本性與佛菩薩都是一樣,並無差別,只是在迷與悟之間而已,所以佛世尊以一體同觀的大慈悲心,啟導眾生破迷生覺,才能明心見性,離苦得樂。如果對於自己未來生來死去的大事,還不明瞭,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豈不是空來人間走一回嗎?如果沒有修道,沒有建功立德,甚至為非作歹,最後墮入四生六道,輪迴轉世到那一家,投張姓李,或改頭換面,豈不更冤枉。所以空谷道澄禪師說:「浮生如夢亦如花,春過蕭條安再奢,大事不明空一轉,未知掉面在誰家。」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五燈全書卷八十八,空谷道澄禪師語錄的記載,其重點是:「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金剛經依法出生第八分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此經指的就是本性中的般若正法----正法眼藏也。歷代以來,諸佛菩薩都沒有差別,都是得到這個般若正法----玄關金鎖而修煉成正果的。禮囑詞云:「你今得一指,飄飄在天堂,無有生合死,終日煉神光。」修行人,恭請天命明師,打破玄關金鎖,藉天命明師一指,依靠天命的加被,自力的修持,開啟吾人的智慧竅,當下契入真空,再顯露善美德行,猶如飄飄在天堂一樣,清靜解脫,會見自家菩薩,超生了死大事已經完畢,以後只要終日煉神光,不離本性,一方面渡眾生,一方面了業障,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印證普渡收圓,真實不虛這是祖師禪殊勝於一般宗教的地方。

註:

一、檀那梵語檀那,華言施。施有二種:一者財施,謂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及一切資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謂從諸佛及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以清淨心轉為他說也。

二、四大皆空:佛教主張世界萬物與人之身體皆由地、水、火、風之四大和合而成,皆為妄相,若能了悟此四大本質亦為空假,終將歸於空寂,而非「恆常不變」者,則亦可體悟萬物皆無實體之諦理。又一般世人形容看破名利、世事,亦稱四大皆空

三、六根清靜:佛家語,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靜。比喻已沒有任何欲念。

四、藩王藩王就是有封地或封國的親王郡王,通稱諸侯王中國歷史中,擁有王爵者都可以稱作藩王,不管是宗室或是外姓,亦不管親王或郡王。藩王可能擁有兵權,鎮守一方。

五、九轉大還丹周易參同契內含中國道家內丹養生學具體修煉下手功夫。共分九階,即俗謂之九品,古稱九轉還丹。此九品之功法,內蘊性命雙修之大法。後學今擬用白話,不帶冗繁之論,將其功法真諦綱要概述如下,正可謂大道不遠矣,內容如下:
一品:煉己:性如灰,心掃雜念。
二品:築爐:采大藥,文烹武煉。
四品:結丹:在柢樹,兩大中懸。
五品:還丹:過昆崙,降落會晏。
六品:溫養:玉靈胚,也得三千。

七品:脫胎:須眉頂,嬰兒出現。
八品:懸珠:并六道,妙哉難言。
九品:還虛:九載功,丹成九轉。

六、道德經原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八十一章。是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七、水土德:報答上天降下甘露雨水,滋潤萬物之恩;以及土地生長萬物養育之恩。

  八、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是不殺傷生命;不偷盜是不盜取別人的財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婦以外的淫事;不妄語是不說欺誑騙人的話;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九、五常:指

十、體用雙彰:本性是體,行為是用,福慧雙修的意思。

十一、三教同宗:三教一理,內容如下:儒教:存心養性,執中貫一,講忠恕。道教:修心煉性,抱元守一,講善良。佛教:明心見性,萬法歸一,講慈悲。

十二、剛柔兼濟:修行人對於剛強與柔和,要互相調和,履行中庸之道也。

十三、抱元守一抱元守一是道家共通的術語,是道家傳統修煉之法。其修法為融先後天之一氣,抱道法自然之宗旨,神與氣合,渾然歸一,返歸本始。

十四、大事不明:指不明真理,昏昏沉沉,糊裏糊塗,得過且過,沒有意志與目標。

十五、三武一宗法難: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是中國歷史上四位滅佛的皇帝。這三武一宗之厄中的北魏太武帝是要消滅佛教,包括肉體消滅僧尼,因此流了血,殺了一些僧尼;北周武帝是既要禁絕佛教,也要禁絕道教;唐武宗是佞道廢佛,毀壞了許多寺廟;後周世宗則是大舉限佛、毀佛,將「諸道銅鑄佛像,悉輦赴京毀之」,以鑄銅錢。不過,這四位皇帝都天不假壽,中年早逝。公元四五二年三月,北魏太武帝被宦官宗愛所殺,時年四十五歲。公元五七八年六月,周武帝身染惡疾,遍體糜爛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公元八四六年三月,唐武宗因服用道士長生仙丹過量藥物中毒而死,時年三十三歲。公元九五九年六月,周世宗柴榮病死,時年三十九歲,後周也隨之滅亡。 

十六、百丈懷海禪師:百丈懷海(七四九年~八一四年),俗姓王,名懷海福州長樂人,唐朝禪宗禪師,為馬祖道一門下,承繼洪州宗禪法。因居洪州大雄山百丈巖(位於今之江西宜春市奉新縣),人稱百丈懷海唐穆宗長慶元年(八二一),敕諡「大智禪師」。力行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把佛教僧侶乞食的傳統改為中國式的自食其力。

十七、萬世師表對至聖先師孔子的尊稱。

十八、一體同觀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也。離眾生無佛,離佛無眾生,離心也無眾生,也無佛。佛之性海中,本有眾生,而包羅萬有,隨緣不變。名雖有凡聖,其體則一也。

十九、究竟無我:無我就是佛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所以無我,就是沒有我執,沒有四相,能夠如是通達,才是真正的菩薩修行者

玄關打破廣渡十方登彼岸

借假修真恩霑三界見如來

二十三、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四十冊、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七冊、祖庭指南、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增集續傳燈錄,萬峰和尚語錄。

經文師云:觀外如幻,觀內亦然,去此二途,汝作麼生觀?僧無對師乃云:只如老子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個甚麼。

【經文釋義】:

萬峰和尚,是得道的高僧,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萬峰和尚語錄,非常尊貴,是修辦道重要的參考資料,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師云:觀外如幻,觀內亦然」:萬峰和尚說,觀看外面世界上的山河大地如幻象,因為萬物隨時都在改變;觀看身內也是一樣,因為四大假合水火風土一旦分散,假我何在?「去此二途,汝作麼生觀」:如果去掉以上外觀內觀二種途徑,你還可以觀看到什麼呢?「僧無對師乃云:只如老子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聽講的眾僧人,無言以對,萬峰和尚再慈悲開示說,以上所說觀內與觀外,好像老子所說的,只要向內迴光返照,則後天的血心、肉心沒有了。「外觀其形,形無其形」:此時向外觀看有形有象的物質,則有形的物質也不執著它的存在。「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向遠處眺望一切萬物,則一切萬物的景象也不執著於心,看到天下萬物好像沒有看到一樣。「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看人心,外在的萬物,遠處的形象,了悟以上這三者都是虛妄不實在的假景幻象,心、形、物三者都沒有,能夠顯露出來的,只有自己的真空本性了。「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因為道體是無形無象,依靠經驗與體會,這就是我們心宗法門金鎖玄關難以體會的地方。何況觀看外面的山峰、流水;觀看內在的佛性、法性,都不可以執著於心。「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個甚麼」:所以應當體會到道體是一團真理、磁場、能量,外相隨時會變動。當觀外面的種種景象時,不要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觀看內在的佛性、法性時,也不要被目前的血心、肉心所左右,那麼是要安住什麼樣的道心呢?他就是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也。

【延伸演義】:

萬峰和尚語錄,收錄於嘉興大藏經第四十冊,是由門人普壽禪師所編輯而成,裡面記載萬峰和尚的修辦道歷程,對玄關修持,有獨到的見解,是現今白陽修道士的重要參考資料。何以萬峰和尚說:「觀外如幻,觀內亦然,去此二途,汝作麼生觀」蓋身外如幻,萬物都是無常的,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例如我們所看到的房子、車子、椅子、桌子、電視、冰箱、書本、鋼筆、手錶‥‥甚至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宇宙森羅萬象‥‥等,都是暫時存在,經過歲月的摧殘,萬物隨時都在變動,終有毀壞的一天。觀內就是觀看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水火風土等四大所假合而成,終有一天,肉體不能用了,水分消散,溫度沒有了,呼吸的空氣歸還給大氣,筋骨皮肉歸給大地,四大消散,真我在何處?我們內在的假體,也是虛幻不實在也。因此外在的萬物,與內在的假我,都是無常,虛幻不實在的。所以我們對於萬物的一切,都不可以執著。萬峰和尚開悟到宇宙的實相,因此引例老子的清靜經說:「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萬峰和尚引例清靜經老子的話,來闡明以上觀內觀外的道理。內觀其心,心無其心,這是迴光返照的功夫。四十二章經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迴光返照時,就是制心一處,這是意守玄關,久之,本性自然大放光明。後天的人心、血心沒了,此時,猶如太陽光明普照大地一樣,令一切陰霾盡消。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物質,都是因緣結合而成,經過歲月的摧殘,終有毀壞的一天。修行之人,內心既然已經清除乾淨,對於外界的一切形象,應該認為都是假象而不可以執著。內觀其心,本性清靜,良心沒有受到人心、血心的污染;外觀其形、往遠處觀看萬物,所看到的物境,都是虛妄而不實在的幻境,本心沒有執著,不被污染,如此自性佛才能顯露出來,就可以明善復初,返本還源也。三者指的是:「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以上三種的空境,這是對真空妙有實相的真意。因為心、形、物三者,是六道輪迴的根源,有「」就有慾望;有「」就有煩惱;有「」就有貪求,修道之人能夠破除以上三種的假相,心靈清靜,不被物慾所干擾,真空自性就可以顯露出來。因為修道要靠體會與經驗,在心、形、物三者之中去參悟,但是其總機關是在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作主,如果沒有得授般若正法的人,很難以去體會。所以萬峰和尚說:「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所以道不是目前法亦非目前事,且道是個甚麼」。六祖壇經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每個人都有般若之智,因為被六根六塵所迷惑,所以必須要接受天命明師的示導,才能見到自己的本性。以前般若正法的傳承,不論出家一脈或是在家一脈,都還在單傳或是寡傳寡授期,所以得授般若正法的人並不是很多,因此萬峰和尚說這是眾生難以開悟見性,困難的地方。又外觀山水,內觀佛法,不執著於物境,不隨境轉的人更少,因為沒有開啟玄關金鎖,沒有見到自性的主人翁,而被目前事,目前法所左右,所以離道愈遠矣。金剛經記載須菩提經過佛世尊的開示,已經徹悟般若妙法,乃是自家的寶物,原來無失,從何有得,但是尚有細惑,所以再問佛世尊曰: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世尊再次強調,此無上般若正法中,本來就是無得,而且連絲毫少法亦無所得,因為若有所得即有所失,有得有失,皆是身外之物,而自性本是我之真體,本來無失,那麼何有所得,只是恢復清淨的本來面目而已,所以才稱作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也。今時一貫道應運普傳,明師一指,讓我們契入真空,會見自家菩薩,解脫生死輪迴,當下清淨解脫,正是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故借此非說非得,無法可得的心傳,讓我們圓滿心性,得到清淨解脫。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四十冊、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七冊、祖庭指南、新纂續藏經第83冊、增集續傳燈錄,萬峰和尚語錄的記載,讓我們看到以前修行高僧大德者的用心與付出,他們用一生的心血,出家修行,放棄家庭與事業,一心一意研究佛法,渡化眾生,留下寶貴的修行語錄,讓我們有規矩可尋以遵循,真是慈悲無量。萬峰和尚指出身外、身內的萬象,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我們不要執著於有形的萬物。又引例清靜經心、形、物三者的密切關係,讓我們不要被物欲所迷惑、干擾。最後強調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的重要,起心動念都以自家菩薩當家作主,時時迴光返照,由自性流露慈悲喜捨,立己達人,才能圓滿心性,返本歸鄉,印證普渡收圓,千真萬確。

註:

一、祖庭指南清代徐昌治編述。二卷。略稱祖庭指南。清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刊行。主要記述過去七佛、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及自南嶽懷讓禪師相傳至三十五世明末費隱通容禪師等佛祖嫡傳諸師之事略、師資機緣語要。卷首有編者自序,卷末附有金粟百癡禪師跋、附刻本師費老人付法語偈、昌治和韻呈偈等。今收錄於嘉興藏第二十三冊、卍續藏第一四八冊。

二、觀外如幻:觀看外面世界上的山河大地如幻象,因為萬物隨時都在改變

三、觀內亦然:觀看身內也是一樣,因為四大假合水火風土一旦分散,真我何在?

四、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心是虛靈一團,無形無相,並不是肉眼所看到的血肉之心。內觀其心,就是要我們認識本來清靜的佛心,佛心無形無相,虛靈一團,要覺無、覺空、覺虛,良心沒有受到人心、血心的污染,自性佛才能夠顯露出來,就可以明善復初,達本還源

  五、外觀其形,形無其形:向外觀看有形有象的物質,則有形的物質也不執著他的存在,蓋外面世界萬物,雖有其形,但是都是虛妄不實在的,因為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物質,都是因緣結合而成,經過歲月的摧殘,終有毀壞的一天,所以宇宙萬象都非實相。

  六、法性指諸法之真實體性。亦即宇宙一切現象所具有之真實不變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為真如之異稱。

  七、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以上三種的空境,這是對真空妙有實相的 真意。因為心、形、物三者,是六道輪迴的根源,有「心」就有慾望;有「形」就有煩惱;有「物」就有貪求,修道之人能夠破除以上三種的假相,心靈清靜,不被物慾所干擾,真空自性就可以顯露出來。

  八、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將真心本性凝聚在一指點本性的地方,沒有事情辦不成的。

九、陰霾:霾讀音同「埋」,形容天氣陰沉﹑晦暗。

十、明善復初回復到嬰兒赤子無知無欲的初生本來面目。

十一、般若正法以妙智慧到達彼岸,最正確的方法。

十二、主人翁擁有主權的人指自己的自性、自己本來面目也。

十三、高僧大德指德行崇高之人。亦為對行滿位高之修行人之尊稱。一貫道道場,四處開荒,道務鴻展,內聖外王浩大者,稱為前賢大德

十四、迷惑不明事理,胸無所主。例如被他所迷惑,心不但亂,身體也跟著他走了

十五、干擾對本性有所妨害,或影響。

十六起心動念一心變成二念,就是起心動念,會擾亂清靜的本性。

十七、清靜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常清靜經道教經典,篇幅雖短(只有三九○餘字),內容卻很豐富。此經教人靜心清神、遣欲入靜、得性悟道,為很多道士們日常誦習的功課之一。

十八、迴光返照:1、指太陽剛落山時,由於光線反射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發亮的現象。2、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精神大振。3、指修行人的六根六塵內斂,不被外物所惑,精神內守,讓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金鎖玄關正法眼藏揚聖諦

真空妙有師傳心印渡蒼生

二十四、孤村陋店,莫挂瓶杯,祖佛玄關,橫身直過。

出處:新纂續藏經大正藏、卍續藏、漢文電子佛典,五燈會元、列祖提綱錄、續古尊宿語要、五燈嚴統等語錄,義青禪師語錄。

經文孤村陋店,莫挂瓶杯,祖佛玄關,橫身直過。早是蘇秦觸塞,求路難回,項主臨江,何逃困命。諸禪德到這裡,進則落於天魔,退則沉於鬼趣,不進不退,正在死水中。諸仁者,作么生得平穩去?」良久曰︰「任從三尺雪,難壓寸靈松。」

【經文釋義】:

大藏經五燈會元、列祖提綱錄、續古尊宿語要、五燈嚴統等語錄,都記載了義青禪師的悟道語錄,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記載,舉例如下:「孤村陋店,莫挂瓶杯」:人生來在世上,只是暫時借我們居住,猶如在荒郊野外,遇到少許的村莊旅店,所以千萬不要留戀不去,將行李放在旅店裡面,捨不得離開。祖佛玄關,橫身直過」:自性佛所居住的玄關竅,如果沒有遇到天命明師開啟,會從你的身旁經過,錯失得道機會。「早是蘇秦觸塞,求路難回,項主臨江,何逃困命:根據歷史記載,蘇秦是戰國時期有名的縱橫家,曾經身佩六國的相印受到齊宣王的重用,但是齊宣王死了以後,齊湣王即位,蘇秦承擔反間計的罪名,最後走投無路,遂被殺死;項羽有力拔山河的力量,最後於烏江自刎而死,以上說明無論才華有多高、力量有多大,最後都難逃一死。「諸禪德到這裡,進則落於天魔,退則沉於鬼趣,不進不退,正在死水中」:修行的禪師大德們,在這裡參禪修行,如果對於佛祖玄關無法突破,就會和蘇秦與項羽一樣,都難逃此困命。如果沒有認得玄關這一竅,否則前進則落入天魔,後退則沉入餓鬼道,不進不退,就會沈逆於死水當中。「諸仁者,作么生得平穩去?」良久曰︰「任從三尺雪,難壓寸靈松:諸位同仁,要如何修行,才能夠很平穩的回到西方去呢?義青禪師經過很久的時候才說:要開悟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並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明白的,很多修行人雖然學了很多的道理,累積得好像下雪三尺的高度,還是無法降伏妄想心;如果能夠開啟玄關金鎖,縱使遇到三尺高的障礙物,也難掩三寸的真性。

【延伸演繹】:

義青禪師,俗姓李,安徽舒州境內的人,七歲時在妙相寺出家,得太陽玄禪師傳授玄關妙竅,知道玄關竅是修行的重點,所以對玄關修持體悟特別深入。天堂是我們原來的故家鄉;地獄好像監獄一樣,是關犯人的地方;凡間猶如旅社,是讓我們暫時居住的地方。所以義青禪師說:「孤村陋店,莫挂瓶杯。以上勉勵我們不要執著,趕快修道,才能脫離紅塵的束縛。佛祖玄關,是靈性所居住或出入的門戶,諸佛菩薩也是傳授此佛祖玄關,在佛教禪宗語錄中,有很詳細的描述,義青禪師說沒有得授心法的眾生,會遇到祖佛玄關,橫身直過,錯失求道良機。頭陀寺碑曰:「玄關幽鍵,感而遂通。」白居易詩曰:「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普燈錄十七卷曰:「玄關大啟,正眼流通。」法昌倚遇禪師說:「擊玄關,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碧巖錄曰:「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人天眼目曰:「金鎖玄關輕掣斷,故鄉歸去疾如風。」從以上的記載,證明玄關竅就是正法眼藏,是佛世尊以及禪師大德們得道的印證,非常尊貴,是超生了死,返本還源的一條明路。玄關竅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的開啟,縱然有蘇秦的智慧,項羽的力量,依然無法躲脫死亡的來臨。義青禪師慈悲指出,雖然出家修行,但是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依然無法見性成佛,所以義青禪師才說:「諸禪德到這裡,進則落於天魔,退則沉於鬼趣,不進不退,正在死水中,這是禪師的肺腑之言,值得世人深思。佛祖玄關是諸佛菩薩的心印大法,是修道得道的印證,更是歷代祖師的真傳本體,涅槃妙心,得者超生,修者證果。如果沒有得到佛祖玄關,錯失得道機會,還是無法明心見性。所以義青禪師說:任從三尺雪,難壓寸靈松」。雖然你學富五車,累積很高的學問,還是沒有辦法開悟見性;如果能夠接受天命明師的點傳,開啟佛祖玄關,就是遇到任何障礙物,也可以見到自性,肯定開啟佛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大正藏、卍續藏、漢文電子佛典的記載:孤村陋店,莫挂瓶杯,祖佛玄關,橫身直過。早是蘇秦觸塞,求路難回,項主臨江,何逃困命。諸禪德到這裡,進則落於天魔,退則沉於鬼趣,不進不退,正在死水中。諸仁者,作么生得平穩去?」良久曰︰「任從三尺雪,難壓寸靈松。」說明佛祖玄關是佛世尊,以及歷代祖師、禪師大德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它是明心見性的一條光明大道,是直啟眾生佛心,見到自性,當下頓悟自性的上乘心法,得者超生,修者證果,令新求道人會見自家菩薩的最方便微妙法門,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值此末法時期,天開科選,萬教齊發之際,真正應時應運,傳承歷代以來的祖師心法,就是大藏經所記載的玄關寶藏,令眾生悟性窮源,覺醒迷津的玄關真傳----般若正法,讓我們超凡入聖,得登彼岸的真宗大道---佛祖玄關。

註:

一、列祖提綱錄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悅(一六一九~一六八四)編。收于續藏經第一一二冊。系行悅二十年間雲遊四方,廣收博錄諸祖師耆宿之殊言異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隨見隨記,而無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錄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等五家之前的諸正傳、旁出,計四百餘人之法語

二、續古尊宿語錄宋師明集總共有四十八卷,續古尊宿語要一書,匯集了曹山本寂禪師語錄,內容大致網羅了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和禪林僧寶傳中的文獻,又增補了十一條新的資料,對祖師禪的傳承,玄關修持,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三、義青禪師義青禪師,俗姓李,安徽舒州境內的人,七歲時在妙相寺出家,得太陽玄禪師傳授玄關妙竅,在本性的地方下一番功夫,知道玄關竅是修行的重點,所以對玄關修持體悟特別深入。

四、挂瓶杯:~讀音此字由於為掛之異體字,因此它可以通「掛」字。謂之放置,或留戀不去。瓶杯~行李的意思。

五、觸塞:遇到困難。

六、何逃困命如何逃脫困難與生命的威脅。

七、蘇秦:蘇秦(西元前二八四年),字季子東周雒邑(今河南洛陽東)乘軒里人,相傳為鬼谷子徒弟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提倡合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秦國)。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八、縱橫家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期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先秦典籍韓非子說: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九、:讀音同「敏」。

十、禪德:禪宗大德的簡稱,用以尊稱禪師。

十一、天魔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勝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也。)謂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為魔也。蓋此天為欲界之主,見人修道,以為失我眷屬,空我宮殿,即興魔事,惱亂修行者,令人障蔽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天魔

十二、鬼趣又名鬼道,即鬼神所居住的境土。

十三、參禪禪林用語。參入禪道之意。指于師家之下坐禪修行,引申為于禪定中參究真理。

十四、難壓寸靈松到障礙物,也難掩三寸的真性。

十五、玄關幽鍵玄關幽鍵,喻法藏也。金剛般若經注曰:玄關難啟,善鍵易開。戴逵棲林賦曰:幽關忽其離鍵,玄風暖以雲頹。字林曰:鍵,門距。周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孰能與於此!

十六、見性成佛:禪宗基本思想之一。提倡成佛作祖或求生淨土,應不執外修、不假外求,而以般若智慧,覺知自心真性即可達到目的之一種修行教義。即當下衝破煩惱生死之疑團迷雲,獨露一己本來面目,悟得覺體圓明之本源。

十七、真傳本體:歷代諸佛諸祖傳承下來的心法及秘法,是恢復、得到本來面目的方法。

十八、末法時期佛陀涅槃後至佛法滅盡前,大致分為:1、正法時期。2、像法時期。3、末法時期。一般認為正法時期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末法時期一萬年。

十九、天開科選:指大道普渡時期,上天暗中挑選有緣者,天事人辦,上天在各地佛堂選拔人才,分門別類,分科取士,暗釣賢良也。真心修道辦道,只要有真功實善,則列入選聖封神的候選人,亦即天開科選。

佛祖玄關寶鐸玄音傳妙諦

光明大道超凡入聖顯真宗

二十五、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三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景德傳燈錄、頓悟入道要門論。

經文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對稠人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三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景德傳燈錄、頓悟入道要門論,記載了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該書是求道、學道、修道、悟道,非常重要的的一本著作。大珠慧海禪師是浙江省紹興縣人,在大雲寺跟隨道智法師出家。有一天,有一位信徒問大珠禪師,到底律師、法師、禪師那一種最殊勝?大珠禪師回答說:「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對稠人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大珠禪師回答說:要當一個宏揚般若正法的法師,所具備的條件是:「踞師子之座」:謂登上法王座,宏揚如來心印大法的得道高僧,他的道德要高尚,智慧要通達,所弘揚的般若正法,好像森林裏面萬獸之王的獅子,只要獅子一出林,一聲獅子吼,就可以震憾萬獸。因此弘揚般若正法的法師,在弘法時,很有震憾力,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要前來護法、護道。「瀉懸河之辯」:瀉者一瀉千里,永無止境的意思。弘揚般若正法的法師,智慧高超,心性圓融,辯才無礙,好比一條滔滔不絕的水流直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等待時節因緣成熟,在很多人聚會的地方,只要是奉天命傳道的法師,在弘法時,好像磁石吸鐵一樣,眾生自然來歸,前來求道。但是法師是如何的渡化眾生呢?就是要:「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具備傳授心印大法的法師,他傳授正法眼藏,是開啟眾生的玄關竅,指出自家菩薩,讓眾生明心見性,直了成佛。玄關竅一名般若妙門,般若妙門一旦開啟,就可以讓眾生頓悟本來真面目,會見自家菩薩,開悟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只有玄關竅裏面的主人翁,才是真實不虛;更體會到三輪施空的道理,所謂三輪施空就是無能施之人、無受施之對象、無所施之物。明白以上三輪施空,了不可得的道理,稱為無住相佈施,才能達到真正清靜圓滿的佈施。「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具備以上條件的法師,智慧通達,心性圓滿,辯才無礙,所以能夠替無邊無數的眾生,開啟生死之門---玄關竅。因為有非常神聖的使命與因緣,有龍象一般的大能力,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之下,都能夠以大無畏的精神,蹴踏過去,到處去開荒傳道,闡揚上天的福音---般若正法。因此,只有身擔天命,胸懷大中至正,智慧通達,辯才無礙,發出洪誓大願的人,才敢擔當,堪稱為名符其實的法師。

【延伸演義】:

傳授諸佛菩薩心印大法的人稱為法師,在大藏經景德傳燈錄、頓悟入道要門就有詳細的解說。傳授正法眼藏,開啟玄關竅的傳道者,在一貫道道場稱為點傳師,是傳承自六祖惠能大師在家一脈的道統。出家一脈般若正法的傳承,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分為五家七宗,此後道統的傳承分化無數,繼續渡化有緣眾生的神聖使命,部份階段任務已經完成。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一貫道的道統有明顯的記載,脈絡分明,應時應運。從以上的記載,印證出家一脈在傳授正法眼藏,開啟眾生的玄關竅,跟現今一貫道點傳師點玄關傳三寶,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貫道的傳法精粹在於傳授三寶心法,而傳授三寶心法,其中的開啟玄關竅,是傳法的重心所在。金剛經指出,明心見性之道,要啟鑿玄關,再破除形相,心、念頭、自我、你我、他我、法、色聲、貪、受、福德‥‥等的執著,才能顯露清淨真如的法身,最重要的是,佛世尊在金剛經裏面總共提出九次,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行善的福德,不及: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為什麼有那麼大的福德呢?因為關係到般若正法的普傳,也是自覺覺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使大地眾生都能夠得救的福音,也能使聖聖一脈以心傳心的真傳,慧命淵源流長的普傳下去,讓所有原靈都能齊出苦海,超凡入聖。六祖惠能大師無相頌所言的: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就是傳授正法眼藏的見性法門。禮囑詞曰:「二目瞳神來發現,洒洒陀陀大路坦,西方雖遠頃刻到,渾含長生不老天。因此點傳師在開啟我們的玄關竅,就是讓我們洒洒陀陀的通天大道現在眼前,玄關竅裏面的主人翁,就是我們的長生不老天,所以一貫道弟子不需要向外去求法,只要親證本自俱有的自性寶藏~玄關本性」就可以。而「玄關」這個名詞,在禪門歷史典籍中很早就出現了,後學在研讀大藏經無數的典籍中,發現有很多大禪師傳授正法眼藏---玄關竅的記載,所以用心研究,並將傳法過程,整理出來,但願與諸位前賢大德分享,印證一貫道應運普傳的尊貴與殊勝。更加認識心法的尊貴與殊勝,讓我們破除所有的執著,在昏睡中的自性覺醒,使我們的心性更加靈明,對福報有更深的認識,了達真空妙有的奧義,以及一切希有功德的成就,還有應如是住,如是降伏身心的四句偈,更印證希有尊貴的無上心法,希望末得聞如來般若正法之諸位前賢大德,趕快訪求明師指點本性的所在,再與本普渡收圓驗證一書,互相輝映,將是開啟你的妙智慧,以達到明心見性,直了成佛的一條通天大道。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三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景德傳燈錄、頓悟入道要門論經文的記載:「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對稠人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讓我們體會到古代禪師大德,傳授般若正法的蛛絲馬跡。六祖壇經曰:「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為丈夫、天人師、佛。」可見要當一位傳道的法師,一定要得到般若正法,才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更需要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啟鑿玄關----開啟眾生的正法眼藏,跟現今一貫道點傳師傳三寶,點玄關是一樣的,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更指出修辦道要行無住相佈施,達到三輪體空,才能達到清靜圓滿的佈施。還要學習龍象一樣的大能力,以大無畏的精神,到世界各國去開荒闡道,才能將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正法眼藏,發揚光大,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

註:

一、頓悟入道要門論凡二卷。唐代大珠慧海撰。收于續藏第一一○冊。原為一卷,現存本則有上、下二卷。下卷又稱諸方門人參問語錄,或稱諸宗所問語錄。

二、大珠慧海禪師越州(今浙江紹興)大珠慧海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俗姓朱,  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宋高僧傳不見記錄。初依越州大雲寺道智和尚受業,後到江西參馬祖,發明心要。關於他開悟的因緣,景德傳燈錄卷六和五燈會元卷三均有記載。

三、律師專門研究佛教戒律的師父。

四、法師能精通佛法為人之師者,又謂行法之師也。

五、禪師專意坐禪,通曉禪定者,稱禪師。

六、踞師子之座踞讀音同「具」是蹲的意思指像龍一樣的盤繞,像虎一樣的蹲坐,指登上法王坐,講經說法。

七、瀉懸河之辯弘揚般若正法的法師,智慧高超,心性圓融,辯才無礙,好比一條倒懸的河流,滔滔不絕的水流直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

八、天人:又作天眾。即住於欲界六天及色界諸天之有情。亦指住於天界或人界之眾生。

九、阿修羅:阿修羅為印度最古諸神之一,係屬於戰鬥一類之鬼神,經常被視為惡神,而與帝釋天(因陀羅神)爭鬥不休,以致出現了修羅場、修羅戰等名詞。

十、護法謂保護、維持正法。傳說佛陀派請四大聲聞、十六阿羅漢等護持佛法。又梵天、帝釋天、四天王、十二神將、二十八部眾等善神聽聞佛陀說法後,皆誓願護持正法,此等諸神總稱為護法神,或稱護法善神。

十一、護道:保護道場的安寧,不受干擾與毀謗。

十二、傳道:傳揚回天的大道。

十三、啟鑿玄關開啟或鑿開玄關竅。

十四、開般若妙門開啟充滿智慧,充滿玄妙的門戶。

十五、三輪施空履行三施以後,內心無能施之人、無受施之對象、無所施之物。

十六、龍象蹴踏蹴音是踏、踩的意思。好像飛龍、大象一樣的大能力,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都能夠以大無畏的精神,蹴踏過去,到處去開荒傳道,闡揚上天的福音---般若正法。

十七、胸懷大中至正心胸念不生,思想行為端正浩然正氣充滿。

十八、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將見性之法,傳於後人,開佛知見,破除眾生妄執、外道二乘、不了義之法。

十九、二目瞳神來發現求道的時候,目之瞳神向內觀照,可以見到自性就在眼前。

二十、洒洒陀陀大路坦連綿不絕,廣大無邊,非常明亮的通天大道,現在眼

二十一、西天雖遠頃刻到西天雖遠而頃刻之間即可到達。

二十二、渾含長生不老天陰陽二氣混和成為中道之氣,即成生生不息之道。

二十三、自性寶藏就是內心充滿智慧,降伏煩惱妄想,光明自在,清靜解脫。

二十四丈夫、天人師、佛無上調御丈夫佛陀具有透徹眾生性格、習性的能力,因而知道什麼修行方式最適合他們。在佛陀四十九年的教化裡,成功教導了許許多多個性、學習能力都不同的眾生,使他們都證得解脫。因此,佛陀被稱為「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又譯作人天導師。佛教相信,佛陀不止是人類的導師,也是天人的導師。在佛教經典裡常常可以見到有關天人向佛陀請益的描述。佛即「覺者」,也就是了悟真理(聖諦)之人,此外,佛也能教導其他人覺悟。

啟鑿玄關般若妙門輕掣斷

開通智慧轉迷為悟契真機

二十六、萬里南來川若,奔流度刃叩玄關,頂門戳瞎金剛眼,去住還同珠走盤。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三、五燈全書卷四十八、臨濟宗臥龍破庵祖先禪師語錄。

經文:萬里南來川若,奔流度刃叩玄關,頂門戳瞎金剛眼,去住還同珠走盤。

【經文釋義】:

 四川省夔州臥龍山(破庵)祖先禪師,年少時在德山涓禪師處剃度出家,受具足戒,後來跟隨臨濟宗第十四世(密庵)咸傑禪師學道五年,(密庵)咸傑禪師將心法傳授給(破庵)祖先禪師,龍山(破庵)祖先禪師得授心印大法以後,智慧大開,成一代的高僧,渡人無數,肯定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舉例如下:萬里南來川若苴」:為求得明心見性的頓法,不惜千萬里遙遠,南來北往,到處訪求天命明師,如今已經得到好的結果,找到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奔流度刃叩玄關」:訪求天命明師的過程,遇到很多的考驗與挫折,在萬丈的洪流之中,適應各種環境,巧逢因緣會合,遇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會見本來面目。「頂門戳瞎金剛眼」:得遇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在點傳的剎那,令求道人二目耀迴光,一點真太陽,這是真明路,了結返故鄉。將頂門的第三隻眼睛打開,藉二目耀迴光的功夫,顯露善美德行,會見自家菩薩。「去住還同珠走盤」:開啟玄關金鎖以後,本性顯露出來,一切視聽言動,吃喝拉撒,都是本性的作用,好像玉珠走盤一樣,自在解脫。

【延伸演義】:

(破庵)祖先禪師得道以後,修辦道有成,承接臨濟宗第十五代傳人,弘揚般若正法,不餘遺力。禪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心地法門,不盲目的崇拜權威、偶像。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創新行禪方式,應機說法,啓發智慧,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爲中華文化帶來非常深刻的影響,以及活潑自由的生機。從唐宋以來,在禪宗發展的久遠時期,出家與在家兩派,高度發揮了文字語言和禪宗藝術的功能,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自古以來,天命明師最難逢,所以古時候的修行者,不畏艱苦,都要忍受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之苦,南來北往,到處去訪求得道高僧,得授心法,才能頓悟本來面目,達本還原。(破庵)祖先禪師不辭辛苦,遠從四川臥龍跋涉千萬里的道路來求道,至現在已經得到好的結果了(苴:大麻的雌珠,開花後能結果實。)這個好結果是什麼呢就是:「奔流度刃叩玄關。」奔流,就好像水流一樣,適應環境,該轉則轉,該彎則彎,並且始終保持奔流不息的韌性;「度刃」,指角度與規格,意思是說修道修到因緣成熟,福德具足了,巧遇明師的指點,指點什麼呢就是「叩玄關也。佛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皆是慈悲方便,予藥治病,但是並非究竟,只是黃葉止啼而已,始終未能顯出上乘心法,故才有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傳授離開一切言說文字的一佛乘心法,謂之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法及秘法。今日一貫道天命明師所傳授的一指禪妙道,是離一切言說文字的無極真理,與拈花微笑,同一慧諦。所以叩玄關,就是點開玄關竅也。玄關竅內之真主人,就是自性,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身體是假的,唯有玄關竅內之佛性才是真實的。玄關竅名為正門,眼耳鼻口皆是生滅之旁門,唯有此玄關一點,是不生不滅之門----正法眼藏也。人在世壽結束以後,倘若靈性,不從正門出去,就不能了脫生死,證得無生法忍;人的全身,唯獨自性是真實不虛,身外之物皆是虛妄不實。因此,我們要時時觀想此一真實,而不讓靈性走旁門,心不隨外境所轉,守玄之妙,要達到守無所守之境界,則久久功純,觀而無觀,想而非想,一切隨心所欲皆不踰矩,應緣不變,則六根常靜常應,常應常靜,而超脫六道之輪迴,已操之在自己之手中矣。頂門又稱為囟門、腦門,位於頭頂的前方正中央,額骨和左右頂骨聯結的部份。明師點開正法眼藏的玄關竅,打開第三隻眼睛,頂門裡面的視神經,已經被戳瞎,見山已經不是山了,稱為戳瞎凡胎肉眼;而顯露出金剛眼,也就是現出三隻眼睛,斯時見山又是山了,至此境界,則好像:「去住還同珠走盤,就是本性自由自在,沒有煩惱與罣礙,清清靜靜,如珠走盤一般的自在、自然。祖師禪的修道方法,無論行住坐臥,講話、吃飯、走路、上班、開車、洗衣、煮菜、工作、睡覺‥‥等行住坐臥,都可以意守玄關,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讓身心清靜,沒有煩惱與妄想,達到守而無守(守玄),念而無念(口訣),叩而無叩(合同)的最高境界,久久功純,默默綿綿,若亡若存,多多益善,至道必凝矣。我們求道以後,若能二六時中,不離清靜自性,念念都是善美德行的流露,付諸於言行舉止,善發菩提心,立愿了愿,代天宣化,救世渡人,使身、心、性一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必可超凡入聖,離苦得樂,達本還源,步聖賢的後塵,直登聖域。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三五燈全書卷四十八,臨濟宗臥龍破庵祖先禪師開悟詩的記載,讓我們更體悟到一指禪,點開玄關竅,就可以天榜掛號,地府抽丁,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只要我們繼續接進道場,積極修辦,胸懷大中至正,放棄所有的執著與名相,一定可以圓滿心性,返本歸鄉。

註:

一、夔州夔讀音同「揆」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夔州今重慶市奉節、雲陽、巫山、巫溪等縣地。

  二、臥龍山浙江上虞是屬臥龍山景區,座落於蒿壩鎮。建築門類齊全,環境幽

      靜,現已成為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

三、讀音同「居」,大麻的雌株,開花後能結果實。

四、奔流奔流,就好像水流一樣,適應環境,該轉則轉,該彎則彎,並始終保

    持奔流不息

五、度刃指角度與規格始終保持奔流不息的韌性

六、頂門又稱腦門,詞語:囟門,囟讀音同「信」,初生嬰兒的頭頂前部位於頭頂的前方正中央,額骨和左右頂骨聯結的部份。因為嬰兒顱骨尚未長成,用手觸摸可以感覺腦部血脈的跳動,十八個月大時才閉合。囟門及骨縫對寶寶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有舉足輕重的功能。

七、戳瞎戳讀用硬物尖端觸擊,刺~穿。~看不見。

八、去住來來去去。

九、珠走盤:好像珠子在算盤上面滾動,非常順暢,沒有障礙物。

十、自在又作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做任何事均無障礙。此為諸佛及上位菩薩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稱為自在人。

十一、解脫:脫離束縛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別名。

十二、權威最簡單地定義為「正當的權力」。權力是影響他人行為的能力,而權威則是發揮此影響的權利。

十三、偶像信仰者處於身心發展的時期,求知慾強、好奇心重、愛模仿,他們因此會有崇拜偶像的傾向,視偶像為效法及學習的對象更希望有偶像相似的成就。

十四、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中國文化,也被理解為狹義的所有中國公民的文化,是指華人社會繼承自中國文化後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特有文化。在先秦以前以華夏為代表,從漢代以後主要由漢族傳承其文化,歷史上漢族經歷多次的民族融合過程,以漢文化為主體並多次融入其他週遭民族的文化與西域文化。

十五、福德謂佛說經,為令眾生修習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行,調伏諸根,無所放逸,則得天人果報,長樂無窮,是為福德

十六、黃葉止啼:有一箇頑皮的小孩子,只歡喜吃喝玩耍,稍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哭叫得一家不安。有一天要想吃糖,又發了脾氣,正鬧的不可開交,老年人只得方便去哄他,從樹根前,拾了一片黃葉子,說不要哭了,給你這金子;去買糖果吃吧。小孩聽了,止住哭聲,接過來不辨真假,就歡喜的去了。這是譬喻眾生,也想著離苦得樂,求得最後的歸宿。可惜不懂究竟道理只有佛法,卻誤認升到天上去,便是到了極處。佛也只好隨順他的見識,暫且說些升天的小道,那裡曉得升天;並不究竟。好比得了一片黃葉,並不是真金,也不過是哄著小孩子,暫且不哭罷了。

十七、無生法忍第一叫「生忍」,意思是辱境現前,就是有侮辱我的眾生現前了,那時你就要忍,這叫做「生忍」。第二種叫「法忍」,就是對寒、熱、飢、渴等無情之法,都能忍,叫「法忍」。第三個叫做「無生法忍」,這是深的功夫。「無生法忍」,即觀諸法無生無滅之真理而諦認之,且安住不動心;又稱無生忍、無生忍法、修習無生忍。謂菩薩觀諸法空,入見道初地,始見一切法畢竟不生之理,名無生法忍。為三法忍(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之一。

 十八、煩惱煩是擾義,惱是亂義,能擾亂眾生身心,令使心煩意亂的見思惑,叫做煩惱

十九、妄想又作分別、妄想分別、虛妄分別、妄想顛倒。與「妄念」、「妄執」等語同義。即以虛妄顛倒之心,分別諸法之相。亦即由於心之執著,而無法如實知見事物,遂產生謬誤之分別。

二十、大中至正中正不偏不倚,至公無私,至大無極,純全而純美。

二十一、天榜掛號,地府抽丁:求道人自龍天表一伸,求道人在地府的名字被註銷,重新登記到理天,自那時起,求道人不再受到君所管轄。求道以後,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勤修勤練,將來一定可以功德圓滿,返回理天。

二十二聖域:達到聖賢仙佛的境界。

 

祖開普渡聖道弘揚傳妙諦

師辦收圓宗風大振啟玄機

 

二十七、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曹溪一滴卷之四、新纂續藏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十一,古庭禪師語錄。

經文: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遂將正法眼,付囑于子,先師慧命,無令斷絕,付汝為臨濟正眼,寶重寶重,我以兩手掩耳,震聲一喝而出,老和尚云:吾道至子大興于世‥‥‥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

【經文釋義】:

古庭禪師,在無際和尚的地方,得到正法眼藏,對普渡收圓,有很深的體悟,是一代的高僧。在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古庭禪師語錄輯略,曹溪一滴卷之四,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第十一,都有詳細的記載,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佛法講萬法歸一,那麼一在那裡呢?遂將正法眼,付囑于子,先師慧命,無令斷絕」:無際大師便將正法眼藏,傳授給古庭禪師,並且付囑說正法眼藏是歷代以來的祖師大德,所傳承下來的寶貴心法,你要繼續傳承下去,不要令它斷絕。今將袈裟拂子,付汝為臨濟正眼,寶重寶重」:無際大師將佛門袈裟以及拂塵,傳授給古庭禪師,並且傳授臨濟宗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傳授給他,並且付囑說這是無價之寶,希望你要好好的珍重護持。我以兩手掩耳,震聲一喝而出」:古庭禪師得法以後,高興的以兩手掩耳,驚叫一聲的走出佛堂。「老和尚云:吾道至子大興于世」:無際老和尚說,佛世尊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正法眼藏,傳承到你的身上,日後的般若正法,一定會大大的鴻展,普傳到世上很廣闊的地方。古庭禪師得授心法以後,囑付弟子說:「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玄關金鎖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得到它不可以匿道不現,私自掩藏。明心見性的方法,就是在天命明師點傳玄關金鎖的地方,以心細如蟭螟一樣小,往玄關竅裡面用功夫,就可以找到我們的主人翁----本來面目。

【延伸演義】:

古庭禪師得道以後,知道玄關寶藏的尊貴與殊勝,所以在古庭禪師語錄中指出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古今修行人少有人知道。五教真傳都講一,例如:儒講執中貫一,道講抱元守一,佛說萬法歸一,耶講默禱親一,回講清真返一。一就是菩提本性、本體、道、源頭、本來面目、真如、般若、真心、佛性、絕對、根本也。六祖壇經講:「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就是傳授這一點本性佛心。歷代祖師大德,傳授心法,也就是傳此本體、本心,就是萬法歸一也。自諸佛出世以來,說法度人,而不傳所說。迨至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說法四十九年,也未嘗說一字,蓋說法有平等法與無上法之分。無上法是以心傳心的最殊勝法門,所以才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的傳法典故。佛世尊告訴迦葉尊者說:「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護持,並敕阿難,副二傳化,無令斷絕,付偈付衣」從此開始,在天竺國,遞遞相傳了二十八代道統祖師,到了達摩祖師之時,看到中國有大乘氣象,所以在西元五二○年九月,菩提達摩祖師(中國禪宗初祖)從印度乘船來到中國,抵達廣州豋岸,來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問答之間,因為不契機,所以離開金陵,一葦渡江,來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再將正法眼藏傳授給神光慧可大師,神光慧可成為禪宗第二代祖師。後來神光大師再將衣缽心法傳授給三祖僧璨大師,僧璨大師又傳給四祖道信大師,道信大師再傳授於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又傳授於六祖惠能大師。此時,禪宗分為兩派。北宗以神秀為代表,主張「拂塵看淨,成為漸悟」,他的偈頌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南宗以惠能為代表,主張:「立即開悟,成為頓悟」,他的偈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來分為五宗,就是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達摩祖師的偈頌:「吾本來玆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果然到了六祖之時,分為五宗。這種心法在中國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在家一脈傳承到現在的,就是一貫道。古庭禪師已經得到玄關金鎖,已經明心見性了,所以無際和尚說:「吾道至子大典于世」。也只有得道的修行大德,才能夠將般若正法弘揚於世界上,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天命明師點開玄關,還要內外雙修,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所以說指開玄關見真佛,執著玄關跟人走,忘了玄關已成佛。玄關是個門,是下手處,開了正門,往裡走才能找到主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以古庭禪師說:「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這是指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一定可以成就佛道。佛家常講:「是真佛只論家常」。所以道本平常,並沒有什麼神奇靈異,今天,我們已經受明師指點明路,知道自家菩薩之所在,人人本自俱足,故應該善護念良心本性,反觀自省,反求諸己,持平常心,力行常德,才是修道立德的正途。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古庭禪師語錄輯略,曹溪一滴卷之四,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十一的記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遂將正法眼,付囑于子,先師慧命,無令斷絕,今將袈裟拂子,付汝為臨濟正眼,寶重寶重,我以兩手掩耳,震聲一喝而出,老和尚云:吾道至子大興于世‥‥‥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肯定佛世尊以及歷代禪宗大德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就是萬法歸一----玄關金鎖。記得圓如佛堂的佛匾寫著:「執中貫一究明真,萬法歸一注元神,清真返一綿密近,默禱親一樂歸根」。歸一就是歸於本體,歸於自性,這是五教真傳的核心,諸佛菩薩傳授心法的精髓,是人天共同護持的無上大法,印證普渡收圓,的確真實不虛。得道以後,不可以匿道不現、獨自享受,一定要將般若正法發揚光大,廣渡天下有緣眾生,讓救世的大寶筏傳佈於全世界,讓無數無邊的眾生,都能夠蒙霑天恩師德的加被,共霑無上的妙法,積極修辦,才能離苦得樂,了愿還鄉。

註:

一、曹溪一滴凡九卷。明代僧一徹週理編。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刊行。卷一之首有無學居士陶珙之序、戈允禮之引,內分禪宗、應化二項,收錄禪師、耆宿四十餘人之機緣語要。卷二至卷五為古庭善堅所撰之山雲水石集,卷六為大巍淨倫所撰之竹室集,卷七為朗目本智所撰之浮山法句,卷八為響谷徹庸所撰之谷響集,卷九名為雲山夢語摘要,內分元起章、唯識章等四章,卷末附錄週理所撰之紀業。

二、無際和尚據宋高僧傳載,無際大師俗姓陳,是廣東端州人,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在羅浮山受戒,法名希遷。天寶初年到南嶽衡山,結庵於南台寺東大石上,因此被稱為「石頭和尚」。唐德宗貞元六年去世,賜諡無際大師。無際大師一生雲遊天下,閱歷深廣,精通佛學,著有參同契、草庵歌等著作。他傳闡佛法,和解南北兩派,聲名遠播。

三、萬法歸一: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稱為萬法,萬法都是一理所生,所以一是源頭、本性、道體、老母-18級.jpg佛性也。歸一就是歸於道體,人之求道則求於此,使吾人明心見性,認識真我,導我們萬法歸一,認一歸真,能超凡入聖,能超生了死,斷輪迴了生死,此乃是真道上乘之真法也。

四、臨濟正眼臨濟宗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

五、寶重寶重這是無價之寶,希望你們要好好的珍重護持

六、蟭螟蟭讀音同「焦」,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極小的蟲子。螟讀音同「名」,一種綠色小蟲。

七、匿道不現道以後不渡人、不講述,將道隱藏起來,只修自己,做個自了漢,叫做「匿道不現」。

八、本性:指固有之性德。即常住不變之絕對真實性。

九、本體諸法的根本自體,在應身叫真身為本體

十、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軌路)。

十一、真如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合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二義,謂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

十二、般若:作波若、般羅若、况刺若。意譯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蜜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

十三、真心真實心,或意謂心的本性之理。

十四、佛性又作如來性、覺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種子、佛之菩提之本來性質。

十五、金陵金陵是南京的别稱。

十六、一葦渡江菩提達摩在南朝年間,乘商船到達廣州。及後達摩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與其談法。雙方終因會晤不契,不歡而散。傳說達摩在繼續上北方傳揚佛法時途經長江,他用蘆葦紮成渡具過了長江,成為成語的典故。

十七、神光慧可魏孝明帝時,達摩遊嵩山少林。有洛陽僧人號「神光」,博覽群書善談玄理,乃居少林供養達摩。大師悲憫問道:「久立雪中,何事相求?」神光應曰:「願和尚慈悲,並甘露法門,廣度眾生。」達摩說:「佛法乃無上妙道,如此微旁小教,就想輒取大法?」神光取刀自斷左臂,達摩乃取名「慧可」,授法衣是為「禪宗二祖」。

十八、五祖弘忍大師唐代僧,為我國禪宗第五祖。江西九江人,黃梅人,俗姓周。七歲,從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在道信門下,永徽三年道信付法傳衣,遂得其心傳。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世稱「五祖黃梅」,或僅稱「黃梅」。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咸亨二年(六七一),傳法於六祖惠能

十九、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二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二十一、漸悟:指須經順序修習,而漸入徹悟境地。又作漸了。

玄關金鎖追本溯源明佛性

正法眼藏菩提無樹證金仙

二十八、自結玄關自活埋,自吾閉也自吾開,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這漢來。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無趣老人語錄。

經文:自結玄關自活埋,自吾閉也自吾開,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這漢來。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與嘉興大藏經,記載了無趣老人的悟道語錄,對於修行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有深入淺出的印證,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自結玄關自活埋」:上天創造人類,人類身上自然結成玄關竅,靈性就是居住在玄關竅裡面,如果沒有經過天命明師的指點,有而不知其有,好像被活埋一樣。「自吾閉也自吾開」:既然靈性居住在玄關竅裡面,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終其一生,靈性將閉塞在玄關竅裡面;如果能夠立下沖天大志修行,遇到天命明師,自然可以將玄關金鎖打開,會見本來面目;所以要閉塞或是開啟,都由自己來做決定。「一拳打破玄關竅」:一旦因緣時機成熟,恭請天命明師,藉天命無上威神力的一指點將玄關金鎖打破。「放出從前這漢來」: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作石破天驚的一擊,將牢籠打破,居住在玄關竅裡面的男子漢,大丈夫,就可以跳脫出來,從此解脫自在,以主人翁當家作主,不再輪迴六道,永不停止。

【延伸演義】:

眾生降生來到人間,靈性就駐進玄關竅裡面。玄關竅在醫學稱為松果體或松果腺,我們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氣氛,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及自然科學家笛卡兒,將它稱之為「靈魂的寶座」,有些人則認為它是人體儲存「生命的密碼、傳達指令的中樞」。近年來,一些學者更在松果體內發現類似視網膜的感光細胞,證明了松果體也有「視覺」的功能。因此,他們又為它冠上「第三眼」的別名。由於現代醫學家對松果體所分泌的褪黑激素的功能日益瞭解,我們得以進一步窺知松果體的奧秘。松果腺細胞們是由一種有着四到六個突起浮現著的細胞體所組成的。它們製造並分泌褪黑。自古以來,禪宗、一貫道,求道者和靈修人士早已知道第三眼(即智慧眼)的重要性。然而,現代科學直到最近才正式承認它的存在。例如,俄國科學家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在受測者的前額放置不透光封裝的攝影底片,結果顯示出底片開始形成影像。主持這項研究的斐多利培迪斯德夫表示:「這項實驗顯示,有些人能夠從額頭內邊的某個部位放射出所謂的腦中影像。」所以靈性居住在玄關竅裡面,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根據的。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一名玄關竅,是修行人的入門功夫,也是明心見性的秘傳。在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無趣老人語錄,以及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都提到嘉興縣無趣如空禪師(無趣老人)對玄關修持的記載,說明無趣禪師講經說法三十多年,每個人的自性都是藏在玄關竅裏面,行住坐臥都是自性主人翁的作用。沒有得道的人,都將自己的自性埋藏掉了,有而不知其有;自性自己將他埋藏,也要自己打開(自悟自解),或恭請天命明師打開,但是也需要有明師的印證。一般人在迷茫的時候,必須要依靠奉有天命的明師,一指()打開玄關竅,放出從前者漢來,也就是會見自性的主人翁,日後起心動念,以自性良心當家作主,顯露善美德行,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功夫。平常在玄關一竅的地方下功夫,加以存養省察,等待心性圓滿,功德圓滿,都可以達到圓覺的境界。所以玄關竅,在佛教界歷代的祖師禪、如來禪的修持上,閉關禪定、啟關修持,都有很明確的記載。所以玄關竅確為開啟自性,明心見性的般若正法。修行的過程。要以真空實相,修行覺悟的深智慧,觀照出世間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不實在的道理,從一叨切苦厄中,找到解脫之道。禮囑詞曰:「你今受一指,跳出苦海淵,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宗門弟子,在點道的剎那,已經打破生死枷鎖,跳出苦海深淵,只要繼續修行,實踐深遠難見的般若妙智,必能用妙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如何修持深廣的波羅蜜多妙法呢?白陽弟子迴光返照自家菩薩,強調以良心作主,茹素清口以了斷因果,唸愿懺文來改過自新,以叩首禮佛來修身養性,遵守綱常倫理道德來圓滿人道以達天道,時時履行三省四勿,克己復禮,福慧雙修,自然五蘊皆空,由內心透出喜悅,煩惱妄想自然遠離,已經跳出苦海深淵,這是。「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這漢來。度一切苦厄的最佳寫照。

【修持心得】:

一貫道應運普傳,點傳師領受明明上帝的天命,開啟眾生的玄關竅,讓眾生知道本性之所在,當下明白本心,見自本性,明心見性,會見自家菩薩,只要不離道場,不離經典,不離善知識,參與道場運作,都可以圓滿心性,圓滿功德,直了成佛。玄關修持並不是只有道家修道的重點,也並非一貫道點傳師傳道的秘寶,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大藏經無數經典,禪宗語錄的記載,都有詳細的記載,證明恭請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是歷代祖師傳承下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返本還源的頓悟法門,真實不虛,印證未來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自結玄關自活埋上天創造人類,人類身上自然結成玄關竅,靈性就是居住在玄關竅裡面,如果沒有經過天命明師的指點,有而不知其有,好像被活埋一樣。

二、自吾閉也自吾開既然靈性居住在玄關竅裡面,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終其一生,靈性將閉塞在玄關竅裡面;如果能夠立下沖天大志修行,遇到天命明師,自然可以將玄關金鎖打開,會見本來真面目;所以要閉塞或是開啟,都由自己做決定

三、一拳打破玄關竅一旦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藉天命無上威神佛力的一指點將玄關金鎖打破

四、放出從前這漢來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作石破天驚的一擊,將牢籠打破,居住在玄關竅裡面的男子漢,大丈夫,就可以跳脫出來,從此解脫自在,以主人翁當家作主,不再輪迴六道,永不停止。

五、松果體或松果腺自然科學家笛卡兒,將它稱之為「靈魂的寶座」,有些人則認為它是人體儲存「生命的密碼、傳達指令的中樞」。松果體內發現類似視網膜的感光體又為它冠上「第三眼」的別名。所以玄關竅確為開啟自性,明心見性的般若正法。

六、生命的密碼畢達哥拉斯對於人的生日進行分析統計生命密碼應用性是利用命數,天賦靈數,生日數,星座數。以及命盤進行分析。瞭解該生日之特質,提供個人調整之歸納統計學。並可針對不同數字之能量,使用其相關資訊,進行調整。使用上準確性參考:生日數+命數約50%準確度。命盤解盤約有85%準確度。

七、哲學家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羅素認為)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但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八、數學家:是指一群對數學有深入了解的的人士,將其知識運用於其工作上(特別是解決數學問題)。數學家專注於數據集合結構空間變化

九、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的組成和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

十、自然科學家自然科學包括生物學、化學、天文、地理、地質、以及醫藥學所了解的知識;例如李時珍,以一己之力完成本草綱目,這部曠世巨著,堪稱當代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

十一、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一種生長激素,從一出生至十四歲左右是其巔峰期,二十歲就慢慢減少分泌量,到三十五歲就更少量,這種激素在深夜十一時至次日凌晨分泌最旺盛,天亮之後有光源便停止分泌而且藥石很難到達此處,唯有禪坐靜修用能量傳輸,不斷刺激它讓褪黑激素再次分泌,身體細胞老化速度才會趨緩。

十二、主人翁:自己的本性。

十三、存養省察心體光明,則舉止自合仁義,持志定神,而泰山崩前不亂其心,居安可逢源,寧靜以致遠,涵育可養深,渾厚以養大,是以溪河依道而流方匯入海,克己制乎外,必先養其中,故存心養性以端己,修德推己及人也,然若不能時刻自省,分毫察檢,則所思存恐不善,所出行恐失理,守之若失葆之難全,徇物忘真,德難推延,稍縱則近腥羶,任心易趨下流,是以君子依乎中庸,惡念不造於微末,陋習不積平時,善也吾行,不善避,嚴審如履春冰,敬畏之所重存省之,必先言行效古,以成德為志也。

十四、圓覺圓滿之覺性。謂如來所證之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明朗然。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自無始已來常住清淨,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體而言,稱一心;就因而言,稱如來藏;就果而言,則稱圓覺

十五、如來禪達摩來華傳授禪宗,稱的是「如來禪」,不過因為難懂,到了六祖做了一番改革,稱為「祖師禪」,所以六祖以後的禪,幾乎是祖師禪。為四種禪之一,指佛地之禪定。

十六、掩關所有的門都掩閉著。閉關修行的意思。

十七、禪定禪與定皆為令心專注於某一對象,而達於不散亂之狀態。

十八、本心指本性,即自己本來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

十九、本性指固有之性德。即常住不變之絕對真實性。

二十、真實不虛如來之說法無虛妄也。

二十一、閉關閉關是身居密室,集中時間修煉的一種方式。閉關的要求是身居密室或深山巖

洞,斷絕會客,清淨眼耳等六根,集中精力修持瑜珈行觀想、誦咒或念佛等,完成規定

程式,獲得相應成就。從閉關時間分,有七日到二十一日的日關,有一月到五六個月

不等的月關,還有一至三年的年關。在閉關環境分,有在不見光的暗室中修的黑關,

和露天陽光下修的白關;有室內修的內關,和野外鷹葬場、泉頭等處修的外關等等。

打破玄關返本歸根傳聖道

明心見性雙修福慧駕慈航

二十九、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宋高僧傳。

經文:唐汾州開元寺無業傳,釋無業,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聞空中,言曰:寄居得   否,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及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加趺,商於緇徒見皆驚歎,此無上法器,速令出家紹隆三寶,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至年二十,受具足戒於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

【經文釋義】: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宋朝高僧傳記載:無業禪師經過馬祖大寂禪師傳授正法眼藏以後,頓悟自性,智慧大開,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印證,舉例如下:「唐汾州開元寺無業傳,釋無業,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聞空中,言曰: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唐朝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縣)開元寺,有一位無業師父,名為釋無業,俗姓杜,是商州上洛的人,他的母親李氏有一天,突然聽到空中有人呼喊的聲音說:我寄居在這裡是否可以?自此就懷了身孕,十月懷胎以後,無業便誕生了。誕生那一天的晚上,奇異的光彩充滿室內。「及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加趺,商於緇徒見皆驚歎,此無上法器,速令出家紹隆三寶」:到了童年,心性非常安靜,很少與同窗嬉戲,走路的時候,眼睛都向前看,不會左顧右盼,坐的姿勢喜歡用盤坐的方式,跟隨父母到外面做生意時,途中看到的人都讚嘆他的人才,都說他是佛門中很有根基的人,應該早日出家修行,來弘揚佛法,並繼承佛家的三寶。「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到了九歲的時候,就告訴父母,希望到本縣的開元寺,與志本禪師修行,父母答應了他的請求,所以就讓無業到開元寺出家。志本禪師就教授金剛經、法華經、維摩詰經、思益經、華嚴經‥‥等佛經,讓他學習,因為他讀誦經典做到五行俱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所以經典背誦強記得很快。「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到了十二歲的時候,便正式剃髮出家,此後,凡是參班聽講,或是在閒聊之間所聽到的道理,隨即心開悟解,同學之間,學習中有不懂的地方,都會分析其中的內容,如果還是不明瞭,便會告訴同學說一定要求明師打開玄關竅,玄關竅一旦經由天命明師打開,道理必能深入瞭解。「至年二十,受具足戒於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到了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於襄州(今湖北省襄樊縣)幽律師,他對於四分律疏這本經典,只要預習一下,便能上臺演講,還能替僧眾講解涅槃經,是佛門之中,非常傑出的大師。

【延伸演義】:

以上為高僧傳簡介無業禪師的學修講辦過程,可見修行也要本身的根基好,佛緣深厚,更要有祖先的積德,修行才能突飛猛進。無業禪師指出:「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無業禪師有先見之明,他認為學道如果遇到理義不明,或道理無法了悟時,一定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找到自家菩薩,會見本來面目,一切學道的疑難問題,都可以找自家菩薩解答,一點都不會錯誤。為甚麼道義未明,要求明師打開玄關竅呢?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的修持功夫,也是以玄關竅為中心,醫學上也是證明玄關竅是生物磁以及松果體之所在。松果體主宰人體的所有運作,這就是三教的修持,以玄關竅為中心,道理是一樣的。佛世尊,或彌勒菩薩,在講經的時候,眉間常常放出白毫相光,照耀四方,通天徹地。所謂兩眉間,就是指玄關竅的地方,非常神奇。因為佛祖菩薩已經證道了,所以光芒無限,而我們還沒有修證成佛,因此光芒比較小。玄關竅裏面的白毫相光,是智慧的源頭,只要我們在玄關竅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跟宇宙間的磁場互相感應,無所不通,所以四十二章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就是將心念集中於玄關一竅的地方,便能成就所有的事情。道場常講本性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也就是玄關竅雖然非常微小,但是能夠善用,就可以和萬物合而為一。點傳師傳道的時候,禮囑詞告訴我們:一指中央慧,萬八得超然(乾道)林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坤道),之後打開新求道人的玄關竅。以後只要好好修持,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觀照轉念,行功立德,讓心性圓滿,就可以超生了死,達本還源。所以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可以認識到自己生命的主宰,讓自己不再受到任何的災禍。只要在玄關竅的地方用功修持,就可以無事不辦,達到生死了,輪迴止,真正的超生了死。無業禪師學道的過程,他是運用五行俱到的方法,所謂五行俱到的功夫,就是說讀書的時候,要用眼睛看,用嘴巴唸,用耳朵去聽自己唸出來的內容,用手筆記重點或練習,並且要心無旁騖,精神與意志集中,以上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心經指出:無智無得在述說:隨為剖析皆造玄關的意義,要修行人破除三乘法的意義,以及印證最上乘法的殊勝;一無所得,最上乘法,讓我們了解明師一指,是無所得,心無罣礙,為最上乘法,真實不虛,在明師一指的當下,契入無所得的真空,再展現妙有般若智慧。藉玄關悟真性,由一指契入本體,放下一切攀緣與分別對待,無六根六塵的牽纏,照見五蘊皆空,破除十八界,出離生死苦海,除卻十二因緣,滅掉緣覺乘,無有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因無所得,契入真空,即一佛乘之最高境界,悟入實相般若,由真空展現妙有,奉行十條大愿,使心地光明不落邊見,時時以良心當家,展現善美德行,了悟一切真實意義,明曉一切修持理念,隨緣渡化無邊眾生,以成就不生不滅之無上佛道,方不愧得聞聖道,幸遇明師的一大事因緣。

【修持心得】:

從宋高僧傳的記載:「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讓我們體會到玄關竅的重要,所謂得得真,也要修得真,如果得得真,修得不真,依然在六道之中輪迴,此謂有緣無份也。總之玄關金鎖之修持,在大藏經的禪宗語錄、公案,以及五教經典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印證,修行人只要在玄關一竅的地方用功夫,利益無邊,例如可以:開發智慧、降伏煩惱妄想、提昇心性、開發大腦潛能、躲災避難、良心流露、舒解壓力、減輕病痛、身心光明‥‥等等,不勝枚舉。在無業禪師語錄的證明,更加說明玄關一竅,是歷代禪師祖師大德們修持的重點,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目前大道普傳,慈舟遍佈四海,是應時應運的救世大法船,吾人若能得而修之,並且代天宣化,渡化有緣人,讓有緣眾生,得授真傳,共上慈舟,積極修辦,一定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美報也。

註:

一、宋高僧傳或稱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宋代釋贊寧著。本書記載上自續高僧傳,下迄宋朝雍熙年間,列正傳五三二人,附傳一二五人。本書對了解唐宋時期佛教的興盛發展及其對政治、文化諸方面的影響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娠:讀音同「陳」,懷孕。

、行必直視走路的時候,眼睛都向前看,不會左顧右盼

四、坐即加趺加趺~結加趺坐坐的姿勢喜歡用盤坐的方式

五、緇:音資。

六、法器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器。2、法會誦經時所用的器具。

七、紹隆謂承繼正法,並使之光大隆盛。

八、金剛經經名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羅什譯。又稱金剛般若經,或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在舍衛國,為須菩提等,初說境空,次示慧空,後明菩薩空者,蓋此經以空慧為體,說一切法無我之理為詮也,而能說般若之空慧,無有餘蘊,故古來傳持,弘通甚盛。然自如是我聞至果報亦不可思議之前半,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至卷末之後半,語句文意,殆似相同,以此僧肇解之,謂前半說眾生空,後半說法空。

九、法華經妙法蓮華經之略名。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于諸經中最在其上。

十、維摩詰經簡稱「維摩詰經」、「維摩經」,或稱:「不可思議解脫經」、「淨名經」,是大乘佛教佛經。該經共三卷十四品,以維摩詰居士命名。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它以辯論的方式來詳細說明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教義上的分別,集中討論不二。歷代以來維摩詰經備受重視的原因,不僅在於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更有不可或缺的意義價值是,它集眾經要義,其宗旨不僅是在解決人生的疑惑,破除虛妄的偏執,更是出世間法的聖經,是一本成佛之道的修行寶典。

十一、思益經(經名)思益梵天所問經之名鳩摩羅什翻譯,總共有二卷,受祿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五冊

十二、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道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此經漢譯本有三種:1、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2、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3、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十三、涅槃經佛教涅槃經可指:大般若涅槃經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內容主要是敘述佛陀(釋迦牟尼)入涅槃前三個月的最後遊行教化,以及涅槃後八國分得舍利供養的情形。

十四、白毫相光世尊在兩眉之間有柔軟細澤之白毫,引之則長一旬(或謂初時長五尺,成道時長一丈五尺),放之則右旋宛轉,猶如旋螺,鮮白光淨,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稱為白毫光。眾生若遇其光,可消除業障、身心安樂。據無上依經卷下之說,此妙相系佛于因位時,見善眾生修習戒、定、慧三學,而稱揚讚歎之,遂感得此相,表示除卻百億那由佗恒河沙劫生死罪之德。又觀佛三昧海經卷一、卷二觀相品謂,如來有無量之相好,然以此相為諸相中之最殊勝者。

十五、四分律疏凡二十一卷。唐代智首撰。收於卍續藏第六十六冊。為四分律之注釋書,與慧光之四分律疏四卷、法礪四分律疏二十卷,並稱為四分律三要疏。對慧光、法礪之著作,本書又稱廣疏或大疏。智首乃我國律宗傳承之第八祖,南山道宣為其弟子,而道宣之說即承其說。今已散佚,僅存卷九。

十六、大師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堪為眾生之師範,故稱大師

十七、佛緣謂來世成佛之因緣。又作佛因。如以信佛之因緣,願往生淨土者,必乘佛之願力往生。故後世常有「入佛道之因緣」、「結佛緣」等語。

十八、生物磁生物所表現出的磁場現象。每個生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個微型電池,也可以看作一個微型磁極子。有人精確地測定了人體磁性活動認為,生物磁的來源可能有:1、生物電荷運動產生的磁場。2、生物磁性材料產生的感應磁場,即生物活體組織內的某些物質具有一定的磁性,它們在地磁場或外界磁場的作用下產生的感應磁場。3、生物體內強磁場物質產生的磁場。

十九、四十二章經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

開啟玄關圓明自性登覺路

雙修福慧果証菩提返先天

三○、十載志如鐵,玄關皆透徹,跳出荊棘林,踏破澄潭月,好向孤峰頂上行。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七冊,補續高僧傳卷十三、續燈正統卷四十一。

經文:十載志如鐵,玄關皆透徹,跳出荊棘林,踏破澄潭月,好向孤峰頂上行。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補續高僧傳卷十三,續燈正統卷四十一,都記載了順天府潭柘道玄覺宗禪師的悟道語錄,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印證,內容是這樣的:「十載志如鐵」:無論修道十年,或三、五十年,一百年,都要立下如鋼鐵一般的志向,立志要成佛,立志願往理天,立志要渡盡天下的有緣人。「玄關皆透徹」:修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拜訪應運的天命明師,恭請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讓玄關竅開通透徹,才能找到自性的主人翁,會見本來面目。「跳出荊棘林」:打開玄關竅,找到自性真主人,會見自家菩薩,了悟這點本性是真,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虛假,借假修真,才能跳出如荊棘一樣的叢林。「踏破澄潭月」:得道以後,還要學道、修道、行道,才能成道,所以要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四處去弘道渡人,踏破雙腳,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功德才能圓滿,證得如清潭印月一樣圓滿光明的本性。「好向孤峰頂上行」:學修講辦以後,智慧增長,煩惱妄想降伏,功德漸趨圓滿,靈性昇華。所以要天天精進,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向上一路走,好像向孤峰頂上前進,離理天就不會很遠了。

【延伸演義】:

道玄覺宗禪師,順天府潭柘人,別號松溪禪師,是扶風南氏的兒子,年少時在青山寺剃度出家,又在聖因禪師的地方,得到六祖惠能大師傳下來曹溪一脈的心法,悟道以後,留下悟道語錄:「十載志如鐵,玄關皆透徹,跳出荊棘林,踏破澄潭月,好向孤峰頂上行」。以上語錄,明朝華山寺吳郡前賢將語錄編入新纂續藏經內,非常尊貴。何以修道要立志如鋼鐵呢?因為西方是原來的故家鄉,我們當初從那裏來,就要從那裏回去,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雖然修道的路上,非常辛苦,魔考很多,妻恩子愛的牽纏,事業的繁忙,親朋妻友百般的誹謗,又紅塵中的假熱鬧,更為迷人,酒色財氣,貪嗔癡愛,都是累劫以來走過的熟路,要割捨放下,非常困難。所以在六道輪迴中,沒有停止。立志就是立願也,願大力量就大,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放棄榮華富貴的享受,甘願出家修行,而成就無餘涅槃的無上果位。修道最重要的,是要:玄關皆透徹,這就要訪求天命明師,傳授回天的明路----正法眼藏。雖然你知道玄關竅的位置,但是如果沒有透過求道儀式,沒有經過請壇、立愿、焚表、點玄關、傳三寶、謝恩等儀式,依然沒有辦法天榜掛號,地府抽丁。因為沒有註冊,沒有經過讀書、考試,當然沒有辦法畢業,而領到畢業證書。玄關竅為靈性所居住的地方,打開玄關竅為得道的象徵,道家說:玄關為諸竅的總樞紐,此竅開時竅竅開。大藏經嘉泰普燈錄說:玄關大啟,正眼流通大藏經人天眼目說:玄關金鎖輕掣斷,故鄉歸去疾如風。楞嚴經云: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靜。玄關皆透徹,是無所得最上乘的頓法,跟心經所宣說此波羅蜜多神咒的意義是一樣的,心經心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意思是:不可得,不可得,因為不可得使自性圓滿太虛,而登彼岸,非但使自已無所得而圓滿,還要渡化一切眾生地無所得圓滿,如此自渡渡他,達到成佛的圓滿境界,故心經的結語曰: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世音菩薩,最後將心經的一切真諦,濃縮在這句的咒語中,其真義是要我們放下一切根塵,一切執著,一切法門,只要受持這句無上心咒,不假思索,就能契入心經的真空妙有境界,讓我們降伏身心,恢復清靜光明的本來面目。這句心咒,也是符合一貫法門的無字真經,大意是因為無所得,而能圓滿太虛,自渡渡人,達於佛的圓滿境界,並成就彌勒祖師普渡三曹的聖業。以上經典都說明,玄關竅經過天命明師打開,正法眼藏就可以流通,玄關一竅是一身的總樞紐,此竅一通,則竅竅皆通;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開啟,只要功德圓滿,要回到無極理天,好像疾風迅雷一樣的快速,又可以一門深入,收束六根六塵,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修行者,時時刻刻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將萬緣放下,就可以跳出荊棘林,不再被塵緣所縛,情慾所拘,自在逍遙,只要流露出慈悲與智慧,當下你就是活佛、活菩薩。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的記載:「十載志如鐵,玄關皆透徹,跳出荊棘林,好向孤峰頂上行讓我們體會到立愿了愿的重要,立志就是立愿,愿大力量就大,無愿就沒有力量修辦道,要想成道,就遙遙無期了。修道要求明師打開玄關竅,玄關竅一旦開通,智慧通達,道理靈通,才能降伏煩惱妄想,心胸開闊,意志堅定,放眼天下,追隨點傳師,到世界各國去開荒闡道,立己達人,讓天下有緣眾生,都能夠得到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跳出障礙西方道路的所有荊棘,讓大家都往孤峰頂上行,不再輪迴六道,永不投東,這是般若正法渡化眾生,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補續高僧傳總共有二十六,明朝吳郡華山寺山門明河撰,明河,南通州陳氏子,師事一雨潤法師,得其法。潤則雪浪恩公傳人也。河初主吳邑華山寺,後繼席江寧大報恩寺。每講說,聽者恆逾萬人。崇禎中寂於寺。

二、成佛:菩薩因位之萬行究竟而成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為成佛。真言立三種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種之成佛,佔察經說四滿成佛

三、有緣:即有因緣關係之意。一般指於佛道有緣者。亦即指有聞法得解脫機緣之眾生。

四、透徹:指清楚明白的意思。

五、荊棘荊棘林是一種有剌灌木林,通常生長在熱帶乾燥型氣候之環境。東部海岸雖無明顯乾季,但一些迎風地帶、地形突出之處,海風經年吹毀,形成塊狀的有剌灌木林。最具代表性之荊棘林在秀姑巒溪口的奚卜蘭島,該小島不但植物種類多,而且有不少鳥類棲息,是極具研究價值的荊棘林。

六、澄潭月證得如清潭印月一樣的圓滿光明。

七、孤峰頂單獨在山峰的頂上,比喻靈性昇華到無極理天。

八、功德:意指功能福德。亦謂行善所獲之果報。

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修辦道者不但要以身作則,自我激勵,而日新其德;即天天洗去一切污穢,以淨身心,去私息慾,使心性光明,永不停頓。更要即持之以恆,振作精神,時時勤拂拭,二六時中,不離這個⊙,以明德自性來修明自己,也去成全別人,使人人皆能自新。

十、貪嗔癡:貪欲與嗔恚愚癡三種之煩惱也,此三有荼毒人最劇,故稱三毒。

十一、累劫累疊數多之劫量也。世界毀壞之時期曰劫。

十二、果位所證之果的地位。

十三、求道儀式:參加求道,得三寶心法的禮儀。

十四、請壇:辦理佛事之前,天命明師率領各位人才排班,恭請仙佛臨壇護壇、護法、護道的儀式。

十五、一門深入:不要見異思遷,得隴望蜀。既想成為一貫道前賢,又想通曉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學、宗教等各種知識學問,無異是浪費生命。所以在初入門時,可以從概論的書籍及通論和通史性的著作著手,以俾知其大端;而後即應該有所選擇,依據個人的心向、興趣,從事某一部經和某些相關的經,某一部論和某幾部相關的論,某一部律和相關的律書,如此盡一生之力,學習、修持、研究、弘揚,就可以成為一代大師。

 

玄關透徹接引原人超苦海

智慧開通親攜佛子返仙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