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2 智音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2       智音

十一、入一乘之閫域,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分明看取。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史傳部〕,建中靖國續燈錄。

經文杭州西湖妙慧文義禪師,上堂曰,隨機設化,大闡宗風,截斷眾流,不留朕跡,入一乘之閫域,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分明看取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記載:杭州西湖妙慧院文義禪師悟道的心路歷程,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印證,舉例如下:「上堂云:隨機設化,大闡宗風,截斷眾流,不留朕跡」:有一天,妙慧院文義禪師上法堂,隨機開示道義,教化群生,大闡祖師傳承下來的上乘心法----祖師禪宗風。祖師禪宗風是最上一佛乘的圓頓法門,他將所有的支流----旁門左道截斷,不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跡,乾乾淨淨,清潔溜溜。「入一乘之閫域」:祖師禪的宗風是圓頓之教,傳授進入一佛乘的心法,令眾生即刻開悟,一世解脫,直達聖域的境界。「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一佛乘最殊勝的心法就是,恭請天命明師,實踐開啟玄關一竅,由末進於本,由下往上提昇的最上乘心法,讓求道之人,靠自力修持與佛力的加被,方便的將生死門戶打開,會見本來面目。分明看取」: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洒洒陀陀的通天大道現在眼前,當下見性,當下會見自家菩薩,分明當下受用

【延伸演義】:

杭州西湖妙慧院文義禪師說:「隨機設化,大闡宗風」:菩薩道的修行人,一定要上求佛智,下渡眾生,不但自己希望修成正果,也希望六親眷屬,一切眾生,都能夠修成正果,離苦得樂。歷代以來,修持上乘心印大法的高僧大德,大善知識,無不是隨緣渡化眾生為己任。太上老子傳道祖寶誥說:隨方設教,歷刼度人」。佛世尊悟道以後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廣渡無邊人天眾生;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列國,將聖道推行於天下;觀世音菩薩發願渡化娑婆世界眾生,地藏王菩薩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隨機渡化眾生是立己達人,最偉大與神聖的願力也。宗風就是歷代以來,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它是最上上乘,萬萬人修,萬萬人成的心印大法。這個最上乘的心印大法,文義禪師說:「截斷眾流,不留朕跡」。也就是將旁門左道截斷是屬於無住、無念、無相,不留痕跡最上乘的無為大道。修道最怕誤入術流動靜等左道旁門,因為術流動靜四果旁門,都是有形有相的雜法,都不能超生了死,所以修行之人,都不可以學左道旁門。什麼才是最穩當與最上乘的宗風呢?文義禪師指出:入一乘之閫域,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分明看取。」也就是一佛乘的玄關修持,這是最尊貴與殊勝的圓頓宗門心法。佛學大辭典解釋玄關是這樣的:「玄關是出入玄旨之關門」。頭陀寺碑曰:「玄關幽鍵,感而遂通。」白居易詩曰:「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碧巖錄第八十八則垂示曰:「當機敲點,擊碎金鎖玄關。」普燈錄第十七章曰:「玄關大啟,正眼流通。」可見玄關竅是靈性出入的門戶,是人身之中最重要的關鍵,感而遂通的地方。修行人不要再盲修瞎煉,趕快找到玄關竅修持最為重要。所以要訪求天命明師,將玄關金鎖擊碎,才能見到本來面目。玄關金鎖一旦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正法眼藏就可以流通,而明心見性,肯定玄關是一佛乘最殊勝的圓頓法門。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當下會見自家菩薩,當下明心見性,大道分明在眼前,這是向上一路,最尊貴與殊勝的通天大道----般若正法。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杭州西湖妙慧院文義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修行人要隨機渡化有緣眾生,大闡最上乘的佛法,截斷一切的旁門左道,修持最上乘的真宗法門,真宗法門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留下一點點的痕跡,這就是已經進入一佛乘的門檻了。但是如何進入一佛乘的門檻呢?這個方法就是要:「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的心地法門,大意就是要恭請天命明師,履行實踐向上一路的一佛乘心法,其重點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玄關竅的門戶一旦打開,本性現前,了了分明,當下即是。在如是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無所住,煩惱塵勞皆不能染,此謂見性的功夫也。文義禪師得道以後,登上法王座,問大家最上乘的一佛乘法門,你們領悟了嗎金剛經記載:須菩提經過佛世尊的開示,對心性已經有所了悟,就請示佛說:「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須菩提已經得到自性三寶,唯恐後人不相信,故有此一問,何謂自性三寶呢?「如是」即是靈山或稱菩提自性,即是文義禪師所傳的第一寶佛寶:是要:「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指出玄關竅」的開啟,當下就可以頓悟自性,顯露善美德行,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六祖壇經說:「思維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修行之人,只要二六時中,不離這個,所以吃飯睡覺無不是道。文義禪師早上起床,無教可說,因為已經得授心法了,接著下床穿鞋,後臺洗面,堂內持缽喫粥,一天過了,就寢睡覺,睡醒起床,喝茶做功課,見有客人來了就互相呼喚,時間到了又喫飯,日日相似,有什麼過呢?在一般人看來,實在好笑,這樣算是修道嗎?其實道就在最簡單的日用尋常,道就在我們的身上,身外無道。得道以後,只要以本性良心作主,行住坐臥,吃喝拉撒都是道。六祖壇經曰:「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得道以後,能夠自自然然,由本性顯露善美德行,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降伏所有的煩惱妄想,心性清靜,無相、無住、無念,靜則修己,動則渡人,這就是菩薩的境界。六祖壇經般若品曰: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蓋本性是真空,能生萬法,但是被外境塵緣所染,如烏雲蔽日,故不見光明,今日得這千古不輕傳的頓悟法門,實踐文義禪師所說:「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時時以覺為師,不執著名聞利養,四果旁門,等有形有象的法門,胸懷大中至正,常起正念,念念無所住,達到無我忘我的境界,心中就部會被外物所束縛。

【修持心得】:

從以上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妙慧院文義禪師語錄的記載,證明歷代的禪宗大師,也是得到玄關一竅,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末後三曹普渡,得道原子,只要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依照規矩修道、行道的典型語錄,值得一貫道弟子們的學習與效法。

註:

一、心路歷程:經歷過事情,內心從開始到現在對世界和事情,周圍的人的認知變化過程。

圓頓法門圓滿頓足之意,即一切圓滿無缺。以圓滿具足之心,立地可達悟界,即可頓速成佛。故有「圓頓一乘」、「圓頓止觀」等名稱出現,此為天台教義所言。又其圓頓之觀法則稱圓觀。此外,諸宗派中,究極之教或修行,亦稱為圓頓修行法門

三、蛛絲馬跡:比喻有線索跡象可以尋查推求。

四、一乘:即指佛乘。乘,載運之義。佛說一乘之法,為令眾生依此修行,出離生死苦海,運至涅槃彼岸。喻以七寶大車而導之以大白牛。佛之出世,意欲直說法華,蓋因眾生根機不等,于是先說三乘之法而調熟之。法華經載,于一乘道分別說三,後至法華時,會三乘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

五、閫域:閫讀音同「綑」,門檻聖域賢關的境界

六、本來面目:禪林用語。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又作本地風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即身心自然脫落而現前之人人本具之心性。

七、正果:學佛人精修有得,叫做證果,因與外道的證果有別,所以叫做正果。果是形容好像果子一樣的成熟。

八、周遊列國拜訪各個國家的意思。

九、聖道:1、聖正之道。與俗道相對。即無漏智所行之正道,與出世道同義。2、指聖道。又作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截斷眾流:去掉左道旁門

十一、眹跡:眹音鎮,痕跡的意思。

十二、無住:指無固定之實體;或指心不執著于一定之對象,不失其自由無礙之作用者。又稱不住。將無住引申為否定固定狀態之用語,故謂一切諸法無自性,故為無所住。蓋事物不會凝住于自身不變之性質,人之認識亦不應以固定概念作為其固有本質。般若理論據此作為諸法性空之重要內容。摩訶般若波羅蜜序品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應色中住,不應受、想、行、識中住。此因諸法均處于因緣聯系與生滅無常中,故不應住。

十三、無念:無有妄念,正念的別名。

十四、無相:1、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2、涅槃的別名,因涅槃離一切虛妄之相。

十五、術流動靜

法術也--命理、卜卦,凡書符念咒,駕霧騰雲,飛空步虛,步罡踏斗,呼雷遣將,撒豆成兵,五遁變化,降象走陰,七十二般法術,俱不能超生了死。

遇流也--雲遊天涯,朝山禮像,募化十方,修寺建造,醫卜星相,算數推測,能知過去未來,吉凶禍福,應驗如神,九流三教,諸子百家,口頭三昧,俱不能超生了死。

--動者--行動也。凡習八段錦及搬運吐納,擦掌撫拳,晒背反晴,飧霧服氣,採藥練丹,服乳嚥精,站立坐跪,運氣之功,一切有作有為,有像有形之道,俱不能超生了死。

--靜者--寂靜也。凡隱菴入洞,靜坐觀空,數息止念,避穀煉形,有守泥丸,守尾閭,守穀道,守臍輪,有眼觀鼻,鼻觀心,以血心作黃庭,以肝肺為龍虎,以心腎作坎離,有守兩乳之中,有修性不修命,有修命不修性,一切陽寡陰孤,盲修瞎煉之道,俱不能超生了死。

十六、心地法門:指歷代禪宗祖師所傳承下來的宗門心法。

十七、三曹普渡:指三期末劫,天地人三曹,神鬼人都有得渡的機會。道有隱有顯,因昔年時機未至,正在隱時,故知者甚少。此時適值三期末會,故而大開普渡。三曹普渡,一渡河漢星斗,二渡芸芸眾生,三渡幽冥鬼魂,離苦得樂,達本還源。

十八、正念正確的念頭,亦即時常憶念正道,不使思想行為有錯誤,是八正道之一。

向上玄關不二法門傳聖道

方便門開慧生見性貫人天

十二、玄關已剖人皆聳,物外高奇鳥道分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

經文:郡僚僉請師登座,為人一句望宣揚。師云:海晏河清。僧曰:玄關已剖人皆聳,物外高奇鳥   道分。師云:四海歌謠賀太平。上堂云:大道不遠,至理非遙,動靜卷舒,無非佛事,恁麼說話,笑殺傍觀,且道如何得相應去。良久,云: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記載潭州龍興禹禪師,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簡捷扼要的記載,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郡僚僉請師登座,為人一句望宣揚」:有一天郡僚僉居士,恭請潭州龍興禹禪師登上法王座,為信眾慈悲開示一句妙法,萬劫難遇的道理,希望將這個道理,廣為宣揚。「師云:海晏河清」:龍興禹禪師慈悲說:要達到海晏河清的時候,也就是黃河水清了,大海沒有波浪了,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在人身上已經沒有生死輪迴,超生了死的時候。「僧曰:玄關已剖人皆聳,物外高奇鳥道分」:禪師說這要恭請天命明師,打開我們的玄關竅,讓本性高聳透出,就可以逍遙自在;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以本性良心當家作主,放棄所有的名相與執著,本性不被塵緣所染,超出萬物之外,好像高空的鳥道一樣,小鳥飛過去,不留下一點點的痕跡。師云:四海歌謠賀太平龍興禹禪師又說:當天下四海昇平,人人歌頌慶賀太平年的時候。「上堂云:大道不遠,至理非遙,動靜卷舒,無非佛事,恁麼說話,笑殺傍觀,且道如何得相應去」:經過幾天,龍興禹禪師又上法堂開示大眾說:在人人歌頌天下太平的時侯,也就是大道大開普渡的時機來臨,佛堂遍佈大街小巷,要得聞一佛乘的佛法,不會很遠,就在我們的左鄰右舍;投入修辦的有緣佛子,動則渡人,靜則修己,無非是在辦理佛家的大事,任別人怎麼說,在門外漢看來,一頭霧水,笑煞旁觀之人也,不知道他們在招待對應,忙來忙去,是在忙什麼呢?「良久,云: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經過良久的時間,龍興禹禪師又說:我所說以上千言萬語的這一番話,也許會有人當作馬耳東風,無人理會,好像流鶯遇到短牆,無法高飛一樣,但是時間一到,自然應驗本禪師所說的話,真實不虛也。

【延伸演義】:

潭州龍興禹禪師是得道的高僧,福慧雙修,弘揚般若正法,不餘遺力,對玄關修持的尊貴與殊勝,有很深的體會,同時預言未來大道普傳概況,非常難得。潭州龍興禹禪師說:「海晏河清來臨時,也就是大海沒有波浪,黃河澄清的時候。清光緒十五年己丑七月十九日,師尊天然古佛倒裝降世,生於一書香世家,降生時,因為北京天壇失火,所以黃河以北半天空紅光四射,而且一向混濁的黃河,當天突然清可見底,千百年來黃河每次澄清,便有聖人降誕。民國十九年師尊、師母於八卦爐考時領授天命。隨著戰火的蔓延,大道也普傳至中國大江南北,之後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民國一百年,世界已趨和平,世界大同可期,已經是海晏河清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一貫道也傳佈到世界近百個國家,應驗了潭州龍興禹禪師的預言:「四海歌謠賀太平。」般若正法是如何傳授呢?潭州龍興禹禪師很明確的慈悲說:「玄關已剖人皆聳,物外高奇鳥道分」。玄關金鎖,恭請天命明師開啟,天命明師將禪門漫長的修行過程,濃縮在一個多小時之中,令新求道人由散亂心到專心,由專心到一心,一心再直下無心。獻供及請壇禮,讓求道人暫時離開了聲色犬馬,平心靜氣看佛燈時,心便完全攝在佛燈之中,達到一心,而點玄關時,連一心也沒有,契入直下無心,這就是玄關已人皆聳,讓求道人會見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本性超出物外,高聳透出,不再受六根六塵的牽纏,又好像高空的飛鳥一樣,小鳥飛過的道路,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所以修持一佛乘的頓法,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並不是學一切有為法,這是最殊勝的無為法門。潭州龍興禹禪師已經預言未來大道普傳的盛況,他說大道不遠,至理非遙,動靜卷舒,無非佛事,恁麼說話,笑殺傍觀,且道如何得相應去。三期末劫,道劫並降,慈舟遍佈世界各地,大街小巷,大道就在眼前,佛堂裡面都在傳授般若正法,而且開研究班,讓求道之人方便接近佛堂,研究各種道理。修辦道的人,舉止行為,動靜配合的很好,舒暢自然,中規中矩,忙進忙出,無非辦理三天佛事。外行人盡說一些閒言閒語,為旁觀之人所取笑。看到這般人,送往迎來,忙得不亦樂乎!這是般若正法大開普渡,令一般修辦道之人,參與辦理三天佛事,才有如此殊勝的因緣也。末後一著,般若正法大開普渡,雖然龍興禹禪師以及無數的祖師大德,禪宗禪師大德們,演說千言萬語的道理,苦口婆心慈悲的叮嚀,當時雖然無人理會,好像流鶯遇到短牆一樣,無法高飛。但是一旦時節因緣來到,般若正法普傳到世界各地,就會看見大藏經所遺留下來的經典語錄,都會應驗,真實不虛也,所以龍興禹禪師說:「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

【修持心得】:

以上新纂續藏經,建中靖國續燈錄第七十八冊的記載,確信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玄關已剖人皆聳,物外高奇鳥道分,這是般若正法修持的心法,跟釋迦牟尼佛於法華會上授記是一樣的,也就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讓修道之人頓悟本來真面目,會見自家菩薩,是授記得道的印證與現今一貫道點傳師點開新求道人的玄關竅是一樣的,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所傳授下來的正法眼藏,歷經西方二十八代祖師,展轉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成為今日的一貫道,在點傳師點玄關竅部份,我們可以在浩瀚如海的大藏經裏面,尋到很多記載,證明一貫道所傳授的心法----三寶心法,跟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正法眼藏----密言密意、授記、一佛乘是一樣的。此時三期難遇,希望大家好好把握佳期,積極修辦,是所厚望也。

註:

一、聳:讀音同「慫」,高起,直立;高入雲。比喻出眾不凡。

二、法王座:佛為法門之主,以自在化眾生,故稱法王,座即是講經說法的地方。

三、妙法第一最勝之法不可思議,曰妙法

四、海晏河清:晏讀音同「驗」黃河的水清澈,大海平靜沒有風浪。比喻太平盛世

五、鳥道:小鳥飛過的道路。

六、名相為五法之一。名,指事物之名稱,能詮顯事物之本體;相,指事物之相狀。以名能詮顯事物之相狀,故稱名相

七、四海昇平:天下太平。

八、大道不遠:大道大開普渡的時候快要來臨了。

九、至理非遙:要聞到至高無上的無上法,就在眼前。

十、動靜卷舒:動則渡人,靜則修己,都配合得很好,很舒服。

十一、佛堂:安置佛、菩薩像之堂宇。又作佛殿、大雄寶殿、大殿等。是渡化眾生求道,得授三寶心法的聖地。

十二、佛家的大事:指渡化眾生,求道、修道的事。

十三、一頭霧水:比喻思緒朦朧不清,無法明白。

十四、千言萬語:說很多的話。

十五、流鶯遇短牆:好像流鶯遇到短牆,無法高飛一樣。

十六、馬耳東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

十七、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

十八、天命:明明上帝的明命,讓領授天命的一代明師,有普渡眾生,脫離六道輪迴的職權。

十九、一貫道:以一理貫通萬事萬物,繼承中華文化,一代傳一代道統的真理信仰。

二十、專心:即一心、無二心之意。亦即指集中心思,不雜餘念。

二十一、一心指心意專一,毫無他念。

二十二、直下無心遠離凡聖、粗妙、善惡、美醜、大小等之分別情識,處於不執著、不滯礙之自由境界。

二十三、中規中矩:言行舉止合乎禮節、法度。

二十四、三天佛事:上渡氣天諸仙,河漢星斗成大羅,中渡人間芸芸眾生脫輪迴,下渡地府幽魂惡鬼畜生可超生的佛家大事。

二十五、三期難遇:如今三期運轉白陽,天道降世,大開普渡,庶民人人皆可以得道、修道、辦道、成道,在天地一元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中,才有這一次機會,是多麼的難得。

玄關已剖返本歸根傳妙道

物外高奇佛門心法沐慈恩

十三、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

經文:淨慈今日不著便,上堂云:雲門餬餅,非麵所成,趙州喫茶,口行人事,諸人還相委悉麼?   若也委悉,方信古人是截鐵之言,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上堂云:若論此事,得之則絕毫絕氂,用之則如山如嶽,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如斯語話,諸人還委悉麼?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五記載: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精闢的見解,舉例如下:「淨慈今日不著便」:淨慈要語一書指出,修行之人不可以每日的修行太過鬆懈隨便。「上堂云:雲門餬餅,非麵所成,趙州喫茶,口行人事,諸人還相委悉麼?」:有一天,傳法佛國禪師上法堂,慈悲開示說: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多前的黃帝時代,舞曲舞步雖然已經失傳,但是後來的人模仿雲門所編織出來的餬餅(舞曲),已經失去原來的模樣,並不是用一般的麵粉做材料,就可以還原原來的雲門舞曲;趙州和尚去喫茶,是去體悟道的實相。一般的人看到了,與行人閒聊時,那裡知道趙州和尚在做什麼事呢?「若也委悉,方信古人是截鐵之言」:如果熟悉雲門舞蹈已經失傳,後人所編造出來的舞蹈不是原來的樣子,趙州和尚,表面上是在喝茶,其實是在修道、悟道,就相信古代聖賢仙佛,傳下來的心地法門,是真實不虛,是斬釘截鐵之言。「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如果還沒有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還沒有找到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主人翁還是住在荊棘叢林裡面,無法跳脫樊籠。「上堂云:若論此事,得之則絕毫絕氂」:傳法佛國禪師上法堂又說:若論修道悟道這件事情,如果得到正法眼藏,明心見性的人,他心裡面非常清楚,完全沒有毫釐的疑問。「用之則如山如嶽,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本性的作用猶如山嶽一般的大,向前迎去,看不到它的背部以及顏面,跟隨在後面,也見不著它的厚薄。「如斯語話,諸人還委悉麼?」:傳法佛國禪師所說以上的這些話,你們是否已經瞭解,還有什麼疑問嗎?

【延伸演義】:

雲門舞蹈是上古時候的舞蹈,可惜已經失傳了。後來的人無論如何模仿,終究不是他的原始面貌;而趙州和尚喫茶去,這是他修道、悟道的功夫,豈是一般的眾生所能了解的。一個人穿在自己腳上的鞋子是否適合,只有他本人最清楚,所以必須要自己親身去實際體會,才能弄清楚講明白其中的道理。佛法之大意如此,禪的真意也是如此。這也就是有名的趙州和尚禪林法語:「喫茶去」的道理之所在。什麼是:「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呢?玄關竅是靈性所居住的地方。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認為玄關竅,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打開,好像還在荊棘叢林裏面,無法跳脫出來。蓋眾生靈性出入的門戶----玄關竅,如果沒有開啟,則無法受用,有而不知其有也。有一次,青原行思禪師告訴慧藏禪師,他希望到六祖惠能大師的地方求法。慧藏禪師答應了,當青原行思禪師到了惠能大師的地方,得授心法回來以後,慧藏禪師問青原行思禪師說:「你到六祖惠能大師那裡,有沒有得到什麼」青原行思禪師回答說:沒有得到什麼」慧藏禪師問:「既然你沒有得到什麼,那麼你到惠能大師的地方做什麼呢?」:青原行思禪師說:我如果沒有到惠能大師那裡求道,我就不知道我失去什麼」從以上慧藏禪師與青原行思禪師的對話中,讓我們知道求道的真諦與意義。本性是自家珍寶,如果沒有求道,有而不知其有,整天都在東奔西跑,不知道都是自性的作用,好像在荊棘裏面,無法跳出荊棘叢林的範圍一樣。一般人都說七孔八竅,七孔就是就是眼睛兩孔,鼻子兩孔、耳朵兩孔、嘴巴一孔,稱為七孔;那八竅在那裡呢?再加玄關竅,才稱為第八竅。所以得道之人,七孔八竅才算完整。傳法佛國禪師指出,本性雖然無形無相,但是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所以說:「得之則絕毫絕氂,用之則如山如嶽,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所以六祖壇經說:「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是諸佛之本源」道德經說:「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可見本性是一團真理、磁場、能量,肉眼是沒有辦法看到,也不可以用觸覺摸得到,但是確實存在,它是諸佛的本體也。而我們的視、聽、言、動,行、住、坐、臥,思想行為‥‥等,無不是本性的作用。如果沒有找到本性的源頭,訪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妙竅,則永遠在荊棘叢林裡面,輪迴六道,難以逃脫也。上天的九品蓮臺,都是留給有功德的人坐的。金剛經說:「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佛世尊告訴須菩提,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等來行佈施,他的功德不及開悟本性中本有的般若正法,以及用四句偈(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來求道,或求道以後講給別人聽,以宏道渡人,他的功德更加多多矣!可見渡人求道功德之浩大,並不是世間任何珍寶所能勝過的。因為渡化眾生,得授般若正法,可以讓眾生明心見性,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回到理天,永享逍遙,極樂無邊,不生不滅,豈是世間任何榮華富貴所可以比擬的。所以說行功立德,以渡化眾生求道為第一、最殊勝、最偉大的奇功也。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五的記載:「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傳法佛國禪師肯定修道,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就無法會見本來面目,還是在六道輪迴的荊棘裏面,難以離苦得樂,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所以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現今適逢三曹普渡,人神共忙之際,三會龍華,全靠功德為重。無功內果難修,功多果自強。自古以來修道,大道單傳或寡傳之時,先把內果修成,再立外功,普渡眾生;如今普渡的時期,辦功要為先,修果次之。現在一貫道各組線前賢,知道以上這些道理,所以都到世界各國去開荒闡道,立天下第一奇功,就是渡化有緣眾生,求道修道,回鄉面母-18級。如果大家得道以後,只圖眼前的清閒自在,不顧他人,不代天宣化,渡化眾生,便是自私自利,不積功累德,如何能夠消冤解孽,如何能夠功德圓滿?達本還源呢?

註:

一、淨慈要語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賢撰。收於卍續藏第一○八冊。收集有關念佛、放生之要語而成。「淨慈」係取自其師聞谷廣印之菴號。此書依之而立淨、慈二門,前者闡明念佛三昧之解行,後者則戒殺生,勸放生。元賢參謁廣印,受雲棲袾宏之戒本,稟其禪、淨、戒一致之說,唱導以念佛三昧總攝萬行,以殺生一戒為眾善之首。

二、餬餅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雲門禪師云:餬餅。雲門禪師要以餬餅塞住他的嘴亦不悟。此處解釋為雲門舞曲。

三、悟道:又作得悟。即了見心性,徹悟大道。專心修習佛道,以期達到悟道之妙處,此乃各宗修道之共同究極目的。然悟道一語,多為禪宗用於得法開悟者,稱為見性悟道

四、截鐵之言斬釘截鐵之言

五、荊棘:有刺的蔓藤。

六、樊籠鳥籠,比喻不自由的境地。飛鳥進了籠子。

七、絕毫絕氂讀音同「離」--不失沒有毫釐的疑問

八、佛法:佛所說之法,八萬四千之法藏是也。

九、禪林法語禪門中修行的一句座右銘。

十、青原行思:(七六一年~七八三年),俗姓劉,名行思,法號靖居,又稱靖居和尚,唐朝吉州安城(位於今江西)人,佛教禪宗大師,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座下之五大弟子之一。唐僖宗時追謚為弘濟禪師。住江西青原山靜居寺。行思門下石頭希遷一系,稱為石頭宗。數傳至洞山良曹山本寂,創禪宗曹洞宗

十一、慧藏禪師又名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在廚房工作,馬祖問:「你在做什麼?」石鞏答:「牧牛。」馬祖再問:「怎麼牧?」石鞏說:「一迴入草去,便把鼻孔拽來。」馬祖曰:「子真牧牛。」

十二、如山如嶽:形容猶如山嶽一樣的穩重。

十三、迎之則無背無面,隨之則無厚無薄:與道德經說:「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是一樣的。是無生無死、亙古長存的,因此我們無法了解它是何時開始、何時結束的。

十四、真理:永真實不變的道理。

十五、肉眼:人間肉身之眼,為五眼之一。

十六、本體:諸法的根本自體,在應身叫真身為本體

十七、深海珍寶有機寶石~硨讀音同車;磲讀音同源自於深海稀有的硨磲貝五爪貝帝王之貝,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是珊瑚礁區的大型雙殼貝是全世界最大的雙殼貝,殼長可達一、公尺以上,重量可達四○○公斤

十八、琉璃琉璃,又稱流離瑠璃瑠瓈璧流離中國古代對來自西域的一種寶石的稱呼。美國漢學家貝特霍爾德·勞費爾認為,在中國古代琉璃絕不可能指玻璃,琉璃是寶石,不是玻璃,「連兒童都會區分寶石珠和玻璃珠。

十九、珊瑚為珊瑚蟲群體或骨骼化石。珊瑚蟲刺絲胞動物,身體 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石或簡稱珊瑚。

二十、琥珀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因為琥珀來自松樹脂,而松樹在中國又象徵長壽。中國人更把琥珀選為ㄧ昧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療蠱毒,破結痂,生血生肌,安胎…」說的就是琥珀的療效。

二十一、瑪瑙:瑪瑙也作碼瑙馬瑙馬腦等,是玉髓礦物的一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常用做飾物或玩賞用。但使用人工方法可以將瑪瑙變成綠色。加工完成的瑪瑙很是好看,富有光澤。

二十二、明心見性:明心是發現自己的真心;見性是見到自己本來的真性。

未入玄關見性難 荊棘裏-1面苦牽纏

求師指授真明路 共脫沈淪返理天

 

 

十四、千丈瀑布,舉世皆知,華藏玄關,何人會得。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

原文:春雨微微,百事皆宜,禾苗發秀,蔬菜得時;阿難如合掌,迦葉亦攢眉,直饒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筭來猶涉離微,爭似三家村裏老翁深耕淺種,各知其時。有事當面便說,誰管瞬目揚眉。更有一般奇特事,末後一著更須知,擊拂子,下座。上堂云:雲生嶺上,為瑞為祥,月落寒潭,有明有暗,千丈瀑布,舉世皆知,華藏玄關,何人會得。良久云:善財不彈指,彌勒自門開。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語錄的記載指出:春雨微微,百事皆宜,禾苗發秀,蔬菜得時」:適逢春天,細雨綿綿,天氣清和,做任何事情都得心應手;萬物欣欣向榮,草木長出新芽,種植蔬果,正是時候。「阿難如合掌,迦葉亦攢眉,直饒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筭來猶涉離微」:佛世尊的時候,阿難尊者,得到心印大法以後,頓悟自性而合掌恭敬;迦葉尊者領悟正法眼藏,也揚眉吐氣。這可以直接追溯到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微笑,傳法的經過。以上的典故,雖然事過境遷,但是還涉及微妙心法的傳承。「爭似三家村裏老翁深耕淺種,各知其時」:此段禪門公案,類似三家村裡的老翁種植蔬菜,只要深耕土地,再將禾苗淺種在地面上,就會有很好的收穫。因為他知道種植蔬果的時機。「更有一般奇特事,末後一著更須知,擊拂子,下座」:更有一般世人難以瞭解的奇特事情,那就是以後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大事,大家更要知道。傳法佛國禪師說完,手中揮動拂塵,下法堂,結束此次的說法。「上堂云:雲生嶺上,為瑞為祥,月落寒潭,有明有暗」:過了一段時間,佛國禪師又上法堂慈悲說:水氣生成雲朵,飄浮在山嶺上,形成彩雲,這是祥瑞的好天氣。月出月落,影子暉映在寒潭上,有明有暗,顯示人生在世,好像月亮升降一般的明暗盈虧。「千丈瀑布,舉世皆知,華藏玄關,何人會得?」:千丈的瀑布,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華藏玄關,世界上有幾個人知道呢?良久云:善財不彈指,彌勒自門開。」過了一會兒,佛國禪師又說:善財童子歷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後來在彌勒閣,於第二十八參時,遇到觀世音菩薩傳授心法,在一剎那間,開悟自性。只要等待不久的將來,因緣成熟,彌勒祖師應運,普渡收圓的大門就要開了,到時候,華藏玄關,就可以大普天下,讓人人都可以得道,要返回理天故家鄉的時間已經到了。

【延伸演義】:

宋朝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編,總共三十卷,書成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於卍續藏第一三六冊傳法佛國禪師惟白編第一章指出:爾時,佛世尊薰修至三身四智圓成,慈悲心深厚,願力廣大,應機現身說法,普渡眾生。佛世尊性光皎潔光明,他在雪山修行六年,夜睹明星而悟道,頓成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他到菩提樹下,敷吉祥草,陞金剛座,自此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乘顯著,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只有迦葉尊者會心微笑,初傳般若正法。爾時在大眾前,傳授正法眼藏,囑付迦葉尊者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最殊勝法門,傳授給有上根器的眾生。此正法眼藏,展轉傳承,綿延不絕。惟白集記載:正法眼藏的傳承,從佛世尊開始,傳承西方二十八代祖師後東方二祖慧可正宗普覺禪師、三祖僧璨鏡智禪師、四祖道信大醫禪師、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六祖惠能大鑑禪師、白馬二祖、南嶽懷讓禪師‥‥傳承到慈雲重謚禪師‥‥等。當時傳了四十八世,得法者一千七百餘人,接受法雨滋潤者不計其數。從以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早期,正法眼藏傳承的典故。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語錄的記載指出:「春雨微微,百事皆宜,禾苗發秀,蔬菜得時」。以上語錄說明要種植蔬菜水果,等待季節來到,只要以深耕淺種的方式耕耘種植,都會有很好的收穫。修道也是一樣,只要遇到明師降世,得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都可以明心見性,直了成佛。所以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說:「阿難如合掌,迦葉亦攢眉,直饒靈山會上拈花微笑」。末後一著,普渡收圓大事,傳法佛國禪師在惟白集語錄,也有預言,該書說:「更有一般奇特事,末後一著更須知。所謂奇特的事情,就是指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大事也。末後一著,早在大藏經續燈錄,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語錄,就有很明確的記載,因為時期未到,所以還沒有說清楚講明白。現在正逢三曹普渡,所以明人(師尊、師母)在此訴述說一番,將末後一著,普渡收圓大事講述清楚,讓眾生明白,又很清楚的指出:「善財不彈指,彌勒自門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時,在彌勒閣遇到南海觀世音菩薩,傳授大道,在很短一彈指的時間之內,證道成佛。所以只要時節因緣來到彌勒祖師應運,辦理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大時機因緣就會來臨。關於末後一著,龍華三會之說,佛經也有說明,菩薩處胎經說:龍華三會所度之眾分別為:初會:戒眾九十六億,凡有出家僧眾能持戒者,當先度之。二會:度眾九十四億,雖未出家,但已皈依三寶,且能依戒奉持,恭敬供養者,皆當得度。三會:度眾九十二億,雖未持戒,而能敬香禮佛,乃至一念稱名,少分供養,生正信者,亦皆度之。」佛說彌勒下生經云:「爾時彌勒佛於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梵語arhan);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這就是:「龍華三會」之由來。龍華寶經曰:初會龍華是燃燈,二會龍華釋迦尊,三會龍華彌勒佛,龍華三會願相逢。所以因緣成熟,末後一著,普渡收圓,彌勒祖師開龍華三會,是上天所定的法則,並不是人為的因素所舉辦的。禮囑詞曰: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愚夫識得還鄉道,生來死去見當前‥‥又申請三期應運,彌勒古佛,三千弟子,諸般星宿,同助三佛,普收蘊數,末後大事明白,通報中。末後一著,傳授玄關竅,普渡眾生,往生兜率淨土在兜率天(天佛院),經過彌勒祖師的調教,等待功德圓滿,再往生理天,或隨彌勒祖師下世,完成龍華三會,見佛、聞法、証果。這是最後一次,普渡收圓的佳期良辰。如果錯過此次的機會,要再等待下一元會的普渡收圓。所以末後一著,是眾生離苦得樂,了脫輪迴,得登彼岸的一條光明大道,我們只有遵照上天的意思,認真修辦,才是最明智的抉擇。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語錄的記載,讓我們體會到:千丈瀑布,舉世皆知,華藏玄關,何人會得?‥‥善財不彈指,彌勒自門開。」只有遇到末後一著,三期末劫,普渡收圓的時機來到,彌勒祖師應運掌天盤,濟公活佛、月慧菩薩掌道盤,三佛共辦三曹普渡,大道普傳,才能夠得到玄關寶竅,明心見性,修道辦道,等待功德圓滿,一定可以超凡入聖,離苦得樂。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一貫道,彌勒祖師掌天盤,籌開普渡收圓,是領受上帝之天命所開辦的,世界上五大宗教的信徒,修道成道回天的三千弟子,諸天神聖,萬仙菩薩,都要前來顯化,搭幫助道,在這次大開普渡收圓的因緣時節裏,彌勒祖師的千百億化身,分佈在世界各地,普渡三曹,慈舟遍佈大街小巷,要得到華藏玄關,易如反掌,印證普渡收圓,的確真實不虛。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時節因緣的殊勝,機會之難得,趕快修辦,才能共赴龍華大會,與三佛會面之千古奇緣。

註:

一、阿難:又稱阿難陀王舍城人,梵語「阿難」,有「喜慶」和「歡喜」的含義。阿難是的堂弟,也是佛的侍者,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人稱「多聞第一」。阿難在佛入滅後証阿羅漢果,曾經參與第一次集結。據說阿難繼承摩訶迦葉之後,成為僧團的領導者。

二、迦葉又稱摩訶迦葉,釋迦牟尼佛的著名弟子,以苦行修道見長,號稱頭陀第一。被中國禪宗視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三、攢眉揚眉吐氣

四、拈花微笑佛祖後記裡記載了一側釋迦牟尼傳授心經的故事。「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墊,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

五、傳法:廣義上指傳授佛法;狹義上特指傳承法脈,或傳付正法之儀式。

六、深耕淺種深耕土地,再將禾苗淺種在地面上,就會有很好的收穫。

七、末後一著:末後者,最後也!即指本元會「天定十佛掌教,業已過了九佛!現在只剩下第十佛彌勒佛之龍華收圓」了。現在天地之氣數,已至「午未」交替,午會氣數將盡,而收束收圓之時節(秋收)已迫在眼前。故上天敕令諸天神聖倒裝下凡,各處奔忙、各顯神通,挽救原人,齊登法船,待機開往「龍華會」,見佛聞法證果也。

八、說法:即宣說佛法,以化導利益眾生。

九、雲生嶺上水氣生成雲朵,飄浮在山嶺上,形成彩雲

十、月落寒潭月出月落,影子暉映在寒潭上

十一、善財童子:善財童子為福城長者之子,於入胎及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現,故稱之為善財。其後受文殊師利菩薩之教誨,遍遊南方諸國。先至可樂國參訪功德雲比丘,受念佛三昧門。繼之,歷訪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羅門、長者、醫師、船師、國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樹神等,聽受種種法門,終至普賢菩薩道場,證入無生法界。

十二、彌勒祖師:彌勒祖師,又稱為彌勒尊佛,姓阿逸多(或曰彌勒其姓,阿逸多名),生於南天竺(天竺為印度之古稱),係一貴族階之世家子弟。彌勒二字是梵語,在佛教界尊稱為三世佛之一佛,即釋迦牟尼佛為過去佛,阿彌陀佛為現在佛,彌勒佛為未來佛。每年的正月一日為彌勒佛尊佛聖誕日。彌勒祖師於一八四九十八(清道光二十九年,夏曆四月二十四日)生於中國山東濟寧。據說他是一位文盲,早年喪父,與妹妹路中節過活。一九○五(清光緒三十一年),路中一在青州自稱受天命,為一貫道第十七代祖。一貫道道親尊稱他為白陽初祖,相信他就是彌勒菩薩布袋和尚的化身。

十三、無上正等正覺:意思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覺悟,亦即究竟圓滿的佛果。

十四、吉祥草:譯言上茆、茆草,或犧牲草。吉祥童子所奉之草,故曰吉祥草

十五、金剛座:指佛陀成道時所坐之座,位於中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之菩提樹下。以其猶如金剛一般堅固不壞,故稱金剛座

十六、三祖僧璨:三祖僧璨大師,為感念二祖慧可大師的恩德,從此隨侍二祖,執弟子禮。兩年之後,二祖告訴僧璨大師:「菩提達磨祖師將正法眼藏攜至中土,付囑於我,今天我將此衣法傳授予你,你要盡心守護,不要令此心法斷絕。

十七、龍華三會:彌勒佛將來在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道,開三番法會,度盡上中下三根的眾生,叫做龍華三會

十八、菩薩處胎經(經名)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之異名。

十九、皈依:皈向、依靠、救度之義。皈依皈依皈依僧,叫做皈依三寶,也叫做皈依。求道,得授三寶心法,是皈依自性三寶,內容如下:皈依佛者:應顯佛之良心,作佛之事,此皈依自性佛也。皈依法者:是離一切語言形象的無極真理,當不著相,無為而為,此皈依自性法也。皈依僧者:不離規戒,當永保赤子之心,此皈依自性僧也。

二十、供養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

二十一、一百由旬由旬有大中小三種,大由旬約八十里,中由旬約六十里,小由句約四十里,有的一千由旬。

二十二、阿羅漢:聲聞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

二十三、兜率淨土兜率天佛經記載乃「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之第四天。這裡的一晝夜,相當於人間四百年,其一年三百六十天相當於於人間十四萬四千年,此天人壽命四千歲,相當於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此天有內外兩院,外院是凡夫果報天宮,只管享樂,直到福報用盡,屬於天界;內院是彌勒的淨土,菩薩功德圓滿,盡此一生,便可成佛。

二十四、見佛:依觀佛三昧或口稱三昧,得見佛之相好色身。

二十五、聞法:又作聽法、聞經。謂聽聞佛之教法。

二十六、証果:證得無餘涅槃的果位。

彌勒真詮笑口常開揚一貫 

玄關藏性明師指點證根源

十五、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續傳燈錄第五十一冊、五燈全書卷第七,寶印禪師語錄。

經文苟聖種而捨妄歸真,頓超彼岸。所以菩提達磨遠屆此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少林九年冷坐,不措一言,唯有座主神光,俄然瞥地,便乃求安心之旨,了不可尋,即於言下承當,從此紹隆祖位。末後門庭大啟,枝派遙分,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如斯舉唱,已徇機緣。後學初心,直須薦取,久參高德,同為證明。

【經文釋義】:

臨安府淨慈楚明寶印禪師,自幼出家,在寶林大通禪師處,得到般若正法,知道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遺留寶印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苟聖種而捨妄歸真,頓超彼岸」:寶印禪師說如果能夠得授諸聖賢仙佛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種下菩提種子,捨棄虛妄不實的假相,歸向一真法界,頓悟自性,一定可以超凡入聖,到達清靜光明的彼岸。「所以菩提達磨遠屆此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要讓眾生捨妄歸真,頓超彼岸,所以菩提達摩祖師,遠從印度,乘船抵達中土,傳授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祖師禪,是要拯救眾生,躲脫六道輪迴,離苦得樂的不二法門。「少林九年冷坐,不措一言」:達摩祖師因為渡化梁武帝沒有成功,所以從南京長江邊上的幕府山下的達摩洞,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沒有說一句話。「唯有座主神光,俄然瞥地,便乃求安心之旨,了不可尋,即於言下承當,從此紹隆祖位」:只有神光大師,專程前來少林寺,請求達摩祖師傳他安心的方法,達摩祖師說三心不可得,遂將佛門心印大法,正法眼藏,至善之道,傳授予他。神光大師言下大悟,當下承當,承接二祖聖位,號慧可大師。「末後門庭大啟,枝派遙分」:後來慧可大師,在南京大大的弘揚祖師禪宗風。祖師禪的傳承,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分為出家與在家兩脈,出家一脈分為五家七宗;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祖師禪的傳承,是如何傳授的呢?他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宗風的普化,能夠讓無情的石人點頭;傳授般若正法,是人天共喜的大事,純潔的玉女,也會吹出美妙的歌曲,歡喜讚嘆。「如斯舉唱,已徇機緣。後學初心,直須薦取,久參高德,同為證明」:如此傳授般若正法,開啟玄關金鎖,是人天共辦的大事,人天共同稱頌讚嘆,因為機緣已經來到。開啟玄關金鎖,後學們能夠保持初發心,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再參訪前賢大德,慈悲修辦方法,更能證明般若正法,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

【延伸演義】:

寶印禪師諱果昌,姓時氏,安州人也。自幼出家,精通貝葉經。早期羨慕南宗性命雙修的方法,後來參訪寶林大通禪師學道,因緣成熟,承蒙寶林大通禪師傳授至尊至貴的正法眼藏,豁然大悟,遺留寶印禪師語錄,非常尊貴。修道要立志向,再付之實行,才能達願,所以寶印禪師說:「苟聖種而捨妄歸真,頓超彼岸」。蓋你學習聖賢仙佛,依法修持,以後也可以成為聖賢仙佛也。唯要找到正確的方向,捨掉虛妄不實的假象,找到真實的根本,才能夠直超三界,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正確的方向在那裡呢?寶印禪師指出明路,所以說:「所以菩提達磨遠屆此方,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心印大法的傳承,是從西方第二十八代道統祖師菩提達摩大師,從印度坐船到達廣州,前來東土,傳授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正法眼藏,得者超生,修者證果的最殊勝與最尊貴的無上心法。現今世界上雖然有千門萬教,但是沒有一個教門敢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最上乘頓悟法門,只有祖師禪才敢這樣講。達摩祖師遠從印度,千里迢迢來到中國,但是無緣的把心印大法傳授給梁武帝,所以講了一句話說:「提起須彌第一鎚,玉關金鎖擊難開,重施背踏空勞力,應悔迢迢萬里來。」這是達摩祖師的感歎,因為無緣將須彌山這樣重大的第一棒心法傳授給梁武帝,無法開啟梁武帝的玄關金鎖,所以才有這一句感嘆的話。達摩祖師早期發出很大的願力,希望將大乘佛法傳來中國,所以背上駝著行李,踏著沉重的腳步,東渡來到中國,因為無緣渡到梁武帝,所以有空乏無力的感覺。因此一葦渡江,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寶印禪師說:「少林九年冷坐,不措一言」。達摩祖師知道因緣未到,所以在嵩山少林寺,等待機緣渡化有緣人,因此寶印禪師說:「唯有座主神光,俄然瞥地,便乃求安心之旨,了不可尋,即於言下承當,從此紹隆祖位」。果然神光大師,因緣成熟,前來斷臂求法,是多麼的有志氣呀!神光大師因為心有不安,無法入睡,於是接受師父的建議,往南之行必有收穫,最後來到熊耳山,拜見達摩祖師,在雪地中跪了幾天幾夜之後,達摩祖師起身,問神光說你跪在雪地有何所求?神光回答請大師為我安心,達摩祖師回答:把心拿來,我為你安心。神光回答:我怎麼樣也找不出那顆不安的心呢?達摩祖師回答: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神光回答:求大師收我為徒,達摩大師回答:你向我求法,為何不先省悟你自己,接著說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欲求心印大法,必須先去左旁(達摩祖師的意思是去掉左道旁門)神光聽完,便拿起刀子,把自己的左臂切斷(誤以為左邊的肩膀)。達摩大師回答:你既然有斷臂求法之決心,收你為徒,就把心印大法傳授給神光,賜法號為慧可。神光大師得法以後,當下承擔,承接後東方第二代道統祖師。祖師宗風,自從神光得法以後,心法真傳傳承到了六祖惠能大師之後,法脈繼續傳承下來,所以寶印禪師說:「末後門庭大啟,枝派遙分」。也就是祖風門庭從此大開,出家一脈分出五宗七家,這五宗七家是: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也。七家者:於此加上黃龍派與楊岐派也。在家一脈傳承到現在,就是一貫道。心法的傳承,在家與出家兩脈,傳承的心法,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這就是:「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玄關寶藏,就是正法眼藏,這是靈性出入的門戶,也是靈性所居住的地方,得道就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開啟,自性顯露出來,春風化雨,雨露均霑,就是無情的金石也會點頭;純潔的玉女都會歌舞讚嘆。因為萬靈可以超凡入聖,離苦得樂,了愿還鄉也。得道是有根據,有驗證的寶貴心法,所以寶印禪師說:「如斯舉唱,已徇機緣。後學初心,直須薦取,久參高德,同為證明」。既然般若正法有如此的尊貴與殊勝,有情萬靈,無情的金石都會共同讚嘆。因為因緣已經成熟,眾生返本歸鄉的時機已經來到。所以後學們要保持初發心,讓道心不退轉,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參與道場運作,聆聽前賢大德的慈悲教誨,共同修辦,證明心法真傳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一切諸佛諸祖都是得到這個般若正法,修道行道,而證果成真的,真實不虛也。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續傳燈錄第五十一冊,五燈全書卷第七,寶印禪師語錄的記載,印證玄關金鎖為修道、得道、行道、成道的重要關鍵。自古以來,修道者無數,但是能夠成為一代高僧,得到般若正法,又能夠印證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者無數,肯定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玄關金鎖,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無上大法。從歷代祖師的求法典故,神光大師斷臂求法,確信歷代祖師為祈求心印大法的志節與願力,是多麼的崇高與偉大。雖然般若正法的傳承分為出家一脈與在家一脈,都是在弘揚祖師宗風,出家一脈傳承到現在,即大乘之五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律宗。還有禪宗的五宗七家。但是要找到傳授般若正法傳承的天命,到目前為止,後學還是沒有找到。而一貫道的傳承,從祖師歷史典故,天命傳承,脈絡分明。如今天命道統已經傳承到後東方第十八代祖師,而且已經將般若正法傳佈到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在中華民國成立一貫道總會,於美國成立一貫道世界總會,世界十四個國家也成立一貫道總會,道務如日中天,更加鴻展,確定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玄關寶藏,是淨化人心,安定社會,光明自性,返本歸鄉的一條光明大道,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聖種得授諸聖賢仙佛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種下菩提種子。

二、捨妄歸真捨棄虛妄不實的假相,歸向一真法界

三、不措一言沒有說一句話

四、讀音同「訓」,遵循的意思。

五、貝葉經:貝葉經是流傳於中國西雙版納傣族以及東南亞南亞諸國常見的佛經裝訂模式。過程是取用一種名為貝葉樹的棕櫚樹葉,煮過再曬乾風化,並刻上文字又用顏料使字明顯,再組作書頁,頁邊並塗以金漆,配有具保護性的硬底封面。

六、性命雙修內丹學術語,分性功命功兩種,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鍊。

七、豁然大悟徹底曉悟。

八、三界欲界: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四禪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四天。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天。仙學辭典所謂三界:一為欲界,二為色界,三為無色界,三界在人身中,煉精者可超欲界,煉炁者可超色界,煉神者可超無色界。

九、嵩山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是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少林寺」的現任住持釋永信。這裡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由於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十、熊耳山位於中國河南省境內,為秦嶺東段的支脈,為東北西南走向。熊耳山海拔在七○○米至一六○○米之間,其中主峰為全寶山,海拔二○五四米。

十一、安心:即由於修道之體驗或對教法之理解,而將心安住於一處,並達到安定不動之境界。

十二、求法:又作求道。指遊方他地或他國,而冀望能求得佛法,或請回佛像、經卷等。高僧法顯傳、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大唐西域記、往五天竺國傳等皆為著名之求法記。

十三、春風化雨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十四、雨露均霑大家一起共同分享恩惠利益的意思。

十五、了愿還鄉:立愿了愿做得圓滿,回到無極故家鄉。

十六、薦取:推薦錄取

十七、初發心初發求菩提之心也。

十八、道心又作道念。立志修行佛道之心,稱為道心。與「菩提心」同義。

十九、高僧對佛法的修行造詣非常高深。

二十、天臺宗:中國佛教宗派。因創始人智顗(以,安靜,莊重恭謹的樣子。)住浙江天臺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二十一、華嚴宗又稱賢首宗漢傳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華嚴經為所依,故稱為華嚴宗。以唐之帝心杜順和尚為始祖,雲華智儼法師為二祖,賢首法藏法師為三祖,清涼澄觀法師為四祖,圭峰宗密禪師為五祖。宋朝加入馬鳴龍樹而為七祖。實際創始人是法藏,但傳統上以龍樹菩薩為初祖。因法藏受封賢首國師,故此宗或稱為賢首宗

二十二、法相宗:又名唯識宗慈恩宗,屬於瑜伽行唯識學派,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

二十三、三論宗:又作空宗、無相宗、中觀宗、無相大乘宗、無得正觀宗、嘉祥宗、提婆宗、般若宗、破相宗。以著重闡揚諸法性空,故又稱法性宗。

二十四、律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因著重研習佛教戒律,嚴肅佛教戒規而得名,為唐朝高僧道宣所創,因其理論依據四分律,也稱四分律宗。也因道宣最後在終南山修行,律宗也稱南山律宗南山宗

二十四、禪宗:始自釋迦牟尼佛,傳至達摩祖師----六祖惠能大師,之後傳承五宗七家: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等五家,史稱「一花開五葉」。到了宋朝,又從臨濟宗產生了黃龍派與楊岐派,合稱七宗,從此盛行通稱為「五家七宗」的新禪風。主張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宗旨,傳承在家一脈為一貫道。

直指人心舞出玄關傳至道

吹成妙曲人天讚嘆上慈航

十六、今日人天一會不異靈山,若也未明,玄關從此更重遊。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十二,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

經文:今日人天一會,不異靈山,若也未明,玄關從此更重遊。

【經文釋義】:

宋朝時禪宗日益昌盛,天童寺也成為禪宗的名剎之一。景德四年(一○○七年),宋真宗賜「天童景德禪寺」匾額。此後,神宗與徽宗皇帝多次召見天童寺僧人惟白禪師詢問佛法,惟白禪師遂被皇帝敕賜號為「傳法佛國禪師」的聖號。傳法佛國禪師,是得道的高僧,對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的見解,留下佛國禪師惟白集,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列舉如下:「今日人天一會,不異靈山」:有緣佛子,在佛堂聖地,接授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會見自家菩薩,好像佛世尊於靈山會上,將正法眼藏傳授給迦葉尊者一樣。「若也未明,玄關從此更重遊」:如果還有不明白自性玄關的體用,可以恭請前賢大德,將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再次講解,復習一下,就可以明瞭。

【延伸演義】:

禪門寶藏錄云:「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罔措,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告大迦葉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付囑與汝汝當流布勿令斷絕」。禪宗稱為教外別傳之心印大法,即所謂以心印心,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這是佛世尊傳授最上乘心法的起源。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指出:「佛世尊乃告人天大眾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摩訶迦葉。」正法眼藏傳承到西天二十八祖,再從唐東土慧可大師傳至五祖弘忍大師以後,續傳心法,佛佛相授,祖祖傳燈。傳到六祖惠能大師曹溪法脈以後,一指禪大為盛行,遂有五宗七家的流傳。禪門五宗就是:臨濟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曹洞宗‥‥等,乃至於後來的楊歧派與黃龍派,統稱為五宗七家。以上是出家一脈傳承佛世尊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涅槃妙心,實相非相的正法眼藏。傳法佛國禪師知道正法眼藏的尊貴與殊勝,所以他說:「今日人天一會,不異靈山,因為只有領有天命的明師,才可以傳授正法眼藏----金鎖玄關,所傳授的心印大法,他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最上乘法門。跟佛世尊在靈山會上,將正法眼藏傳授給迦葉尊者,是一樣的。所以傳法佛國禪師說,在佛堂裏傳法相會,不異靈山。天命明師傳授金鎖玄關,是打開自性寶藏,更是度脫一切苦厄,得登彼岸的心法及密法。點傳師代替師尊、師母傳授給我們的三寶心法,雖得得真,也要修得真,方能開悟見性,相輔相成,即得解脫自在;否則得之真,修之假,仍然落在六道輪迴之中。如果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還是不大瞭解,傳法佛國禪師說:若也未明,玄關從此更重遊,也就是再復習玄關竅的意思。玄關竅乃是靈性居住之所在,明師一指點,乃是借指見月的方便導引,要藉天命明師一指的當下,契悟玄關竅內的自家菩薩,日後起心動念,要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時刻意念守護自家珍,二六時中,迴光返照,久久功純,自然養成高尚的品格,成為一位正氣凜然,文質彬彬的正人君子。師尊說:「玄關是個門,是下手處,開了正門,往裡走才能找到主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由此可知,傳授玄關,是入門的功夫,往裡面走,才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金剛經佛告訴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這段話的重點,是佛世尊告訴須菩提,他蒙燃燈佛之指點本性,只是開導性質而已,還是要靠自性自度,自悟自修,以明本來面目。因為自性菩提乃是自家物,本來無得,然因無得,始生大覺悟,大解脫,正是於法實無所得。又一般人執著於佛像,廟宇的莊嚴,這都是塵相的俗見,非法相真正的莊嚴。悟道的人,要應該無所住,以息其妄心,才能一心不亂,則本性自然清淨,在肉身裏面,那個形而上的法身自然莊嚴,這樣的法身,才是真正的大身。活佛師尊云:「明師一指已然超生,但是接著就要破除累世的宿習,去煩惱障,否則還是不能超生了死,仍在輪迴當中流轉。」可見明師打開玄關竅以後,如果還是痴迷不悟,寸功不立,片德不行,甚至敗德亂道,縱使再點上十次、百次,敲破了你的腦袋,還是枉然。需要再以觀照轉念的功夫,內聖外王並行,體用合一,才能圓融無礙,止於至善。玄關一竅為靈性居住之所在,點開玄關竅,為返本還源的唯一法門。五教均同此說法,但是得道以後,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存養省察,終日煉神光,以自強不息的觀照修持,才能達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明師一指點,既是點出吾人之自性佛,本來清淨,空寂靈明,無形無相;此竅一開,要放下所有的牽纏與執著,本性自然清淨,契入真空的境界,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直接展現妙有,也就是顯露善美德行。是故上根之人,眼見點玄,以眼根悟入實相般若,證悟自家菩薩,原不離我身,自此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體用合一,流露出慈悲與智慧,興慈佈化,當下你就是活佛、活菩薩。中根之人,藉由玄關一點,觀想全身是四大假合,進而觀想身外萬事萬物全都是虛幻不實,破除三心四相,久久功純,必能讓六根清淨,而得解脫自在,免受四生六道輪迴之苦。一般道親,若能一念不生,萬緣放下,全神貫注於玄關一點上,迴光返照,久之,智慧自然開通,妄念自息,可以得到清淨解脫之境界,這是天命明師開啟玄關一竅的尊貴與殊勝。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十二,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的記載:「今日人天一會,不異靈山,若也未明,玄關從此更重遊」。讓我們更加肯定玄關一竅就是佛世尊所傳承下來最尊貴的正法眼藏,這是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微妙法門。是萬萬人修,萬萬人成,最上乘的慈航寶筏,更是解救世界人類,脫離六道輪迴,遠離一切苦厄的大明燈,印證普渡收圓,絕對千真萬確,希望大家共同邁進,依照三綱領,八條目,五步功夫,循序漸進,就可以航向清靜光明的彼岸。

註:

一、佛堂聖地:供奉聖賢仙佛神靈聖像,傳授心印大法的道場。

二、禪門寶藏錄:凡三卷。朝鮮僧天撰,成書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一二九三)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與禪門綱要集合並刊行。收于續藏經一一三冊及禪門撮要卷下。系僧天摘錄景德傳燈錄、嘉泰普燈錄、傳法正宗記等諸燈錄中之宗乘質疑問答語要。內容包括禪教對辨門二十五則、諸講歸伏門二十五則、君臣崇信門三十九則等。又據朝鮮僧幻如覺岸(一八二○~一八九四)所撰之東師列傳卷一載,由年代與思想方面考證,本書作者應為真靜法庵。

三、傳法:廣義上指傳授佛法;狹義上特指傳承法脈,或傳付正法之儀式。

四、曹溪法脈:惠能大師住在曹溪,承繼其禪法,稱為南宗,曹溪宗,從曹溪傳承下來的心法,稱為曹溪法脈,為禪門正宗。

五、苦厄苦患災厄。三界皆然。

六、密法真言秘密之法也。

七、一指禪:禪宗公案名。又作俱胝一指、俱胝豎指、一指頭禪。宋代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以豎立一指作為化導學人之機法,世稱之一指禪。俱胝和尚初住庵時,因一尼之三問而不知應答,遂立志棄庵,往諸方參尋,後逢山神告示,得遇天龍和尚,天龍以一指示之,師當下大悟。從此,凡有參學僧到,師皆豎一指以對。當其臨終時,謂眾: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

八、點傳師點者指點眾生累劫以來的迷癡,傳者傳授諸佛菩薩的心印大法,師者世傳道解惑授業的大善知識。

九、內聖外王內聖外王儒家思想觀點。最早出現自道家典籍莊子天下第三十三「是故內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後被儒家所繼承,其含義指的是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內聖」,即將藏於內心自然無為;「外王」,即將道顯示於外,推行王道。「內聖外王」,意謂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兩者的結合。其中,「內聖」是基礎,外王則是目的。

十、體用合一:體是本體,用是作用,明師一指點,即是點出吾人之自性佛,本體也。本體本來清淨,空寂靈明,無形無相;此竅一開,要放下所有牽纏執著,本性自然清淨,契入真空境界,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直接展現妙有,也就是顯露善美德行,是用也。此福慧雙修,內外並進的意思。

十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十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用大智慧從此岸到達彼岸,要用行深的功夫,才能做到。四書大學篇曰:「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修辦道者,等到盡心盡力付出的時間一久,有一天心竅自然融會貫通,萬事萬物的道理,自然明白,對於事物的精微、粗淺、大綱,沒有一樣事物不知道,到了這種境界,我心的全部體制和最大的作用,沒有不清楚的瞭如指掌,這就是對萬物的格物窮理後所產生的功效,乃真正明理,一切智慧全顯現到極點,「用力之久」,即是行深的功夫也。

十三、真空:1、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的境界,亦即小乘的涅槃。2、非空之空,叫做真空,這是大乘至極的真空

十四、妙有:非有之有曰妙有。以對于非空之空而曰真空也。

十五、慈悲與樂曰慈,拔苦曰悲。四無量心中之二無量也。

十六、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十七、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

十八、五步功夫:大學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五步功夫總論:知止|大學之門。定|大學之方向。靜|大學之造詣。安|大學之入室。慮|大學之效驗。得|大學之成就。

十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夠真誠,確實的洗除本身一切不應該有的舊染或惡習污垢,使之潔淨,而且能夠天天去留意,時時刻刻不間斷的將污垢及不良惡習洗盡,使之保持潔淨,更當持之以恆,勤勉去垢自新。不但身體要洗得乾淨,而且心地也要洗得乾乾淨淨,使之完美無缺,圓融靈明。

人天一會聖地靈山開妙竅

直指人心法降東土授真詮

十七、君看枝上紅桃子,顆顆元來祇混成,透出玄關遮不得,卻來深

處泛漁船。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九。東京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通玄頌。

經文:君看枝上紅桃子,顆顆元來祇混成,透出玄關遮不得,卻來深處泛漁船。

【經文釋義】:

東京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是有道的高僧,在本性的地方下過很多的功夫,肯定普渡收圓的重要,遺留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通玄頌,說明玄關修持的方法,非常殊勝,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君看枝上紅桃子」:諸位前賢,請看桃枝上的紅桃子,每粒都已經成熟了,採食正是時候。「顆顆元來祇混成」:每一顆桃子,都是混然天成,並不是依靠人為的造作所長成。透出玄關遮不得」:桃子成熟時,正好可以採收;因緣一旦成熟,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順理成章的接受點傳,告老還鄉,要擋也擋不住。「卻來深處泛漁船」: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以後,在自性主人翁的地方下功夫,除了可以自渡,也可以渡化眾生。

【延伸演義】:

東京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指出:「君看枝上紅桃子」,蓋紅色的桃子已經成熟,正是採收的時候。如果桃子尚未成熟,是無法採收,也不能食用。本句傳法佛國禪師的意思指出,我們來到東土,已經有無數歲月,輪迴六道,不知道返回無極故家鄉,已經有幾千萬年了。如今因緣已經成熟,正是修道、得道、成道的最好時期。天堂是我們原來的故家鄉,凡間是暫時借我們居住的地方,好像旅社一樣,所以修道回到天堂,是天經地義的事。家有凡間的家,也有天堂永遠的家。例如我們要到某地方去辦事或是去遊山玩水,無論該地方的環境有多麼好!多麼美麗、舒適,你的心理上還是不自在,還是要回到原來的故家鄉,才會覺得溫暖與舒適,道理也是一樣。在凡間無論你的財產、金錢、名利、地位、勢力‥‥等,有多高?有多大?百年只有三萬六千日,瞬間就到,難免要輪迴六道或改頭換面,投張姓李。所以還是回到原來的故家鄉----無極理天,才是最究竟。每顆桃子,都是上天所孕育而成,所以傳法佛國禪師說:「顆顆元來祇混成」。現在科學雖然很昌明、發達,有人說科學萬能,但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辦法製造出一片人工樹葉,也沒有辦法製造出一顆人工細胞,或是一隻螞蟻,所以說桃子,是上天老母-18級娘所製造,是混然天成的,一點都不虛假。既然一顆桃子,是上天所製造而成,那麼人類的靈性,當然也是上天老母-18級所分靈而來的。有人說生物的產生如達爾文進化論那樣,從一種簡單低等生物進化到另一種複雜較高等的生物,中間必須經過無數代具有微小差異的不同形態的生物,但是,迄今為止,考古學家並沒有發現,任何種類的生物,都找不到任何中間生物。進化論說動物演化過程是這樣的:原始的單細胞微生物、多細胞微生物、海中低等生物、有殼生物、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靈長類、猿、人類。考古學家從來就沒有發現介於兩類之間的生物,那麼從一類進化到高的另一類,是如何慢慢進化的?如何解釋這些「失落的環節」?又說人類是由猿猴所進化演變而來的,但是現在的猿猴為何不能演變成為人類呢?可見人各有天性,絕對不是低等動物所演變而來的。吾們是由上帝而生,上帝是我們的始祖,當無疑慮矣。既然人類的靈性是由上天而來,當然要回到上天而去,所以傳法佛國禪師說:「透出玄關遮不得,也就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才能識得還鄉道,返本還源。得道以後,玄關遮不得,也就是不可以匿道不現,將回天的玄關大道遮住,不去弘道渡人,這是歷代禪宗大德們所慈悲叮嚀的。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要在玄關竅的地方下功夫,二六時中,觀照轉念,以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作主,流露出慈悲與智慧。泛漁船,就是駕慈舟,到處去代天宣化,弘道渡人,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所以傳法佛國禪師說:「卻來深處泛漁船」。泛魚船,就是駕慈舟,到處去渡化眾生,因為渡化眾生,事積功累德最有效的方法,金剛經記載:佛世尊再問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問所有世界上不管男的女的,用人世間最尊貴的七寶,裝滿了恆河沙數之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拿來布施給人家,這樣大的福報多不多?須菩提回答,這個人做了這麼多的善事,福報實在太大了。但是還有更大的福德,是為什麼呢?是這樣的: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佛再次的強調,凡是已經明白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得道佛子,能夠真正領悟真理,保持境界,再來教導別人,為他人解說,這種功德,無邊無量也,比用全世界的財寶來行布施的福報還要大,因為這個福報是無為清靜之福,而非世間上的鴻福。此段一再強調度化眾生的功德,無邊無量也。因此般若正法,有如此殊勝的功德,諸佛菩薩都是得聞此般若正法,而修持成就的。,。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第二十九,東京法雲禪寺住持傳法佛國禪師()惟白集通玄頌的記載:「君看枝上紅桃子,顆顆元來祇混成,透出玄關遮不得,卻來深處泛漁船。」肯定玄關修持的尊貴與殊勝。前賢常說:「得道不修道,修久沒味道;辦道不修道,久了考魔就到」。有緣的佛子,知道修辦道的因緣時節已經來到,時機已經成熟,所以上天大開普渡,眾生得道、修道、辦道、行道者,不計其數。因為時逢上天大開普渡,桃子已經成熟,眾生得道歸鄉的佳期良辰已經來到,此乃因緣所造就,時勢所趨的瑞象,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所以玄關遮不得,得道眾生都非常積極的四處去弘道渡人,用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將寶貴的心法,傳佈到世界萬國九州,渡化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有如此寶貴的大道,以及時機因緣已經成熟,希望大家要好好的把握機會,急速修辦,才能功愿成就,返本歸鄉,離苦得樂,未來龍華會上,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也有你的份也。

註:

一、泛漁船:駕法船普渡眾生。

二、順理成章比喻言行皆自然而然,合乎情理。

三、修道:綜觀修道歷史,上千年前自然衍生,修道源於對生命真理的渴望,是一種通過修正自己行為的方式,來達到提升精神或神識力量的目的。古代道家通過修道方式,追求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在;佛家中,通過修道,實現了生脫死,斷除使眾生痛苦的輪迴,最終實現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最終升天變為虛無。儒、釋、道名為三家,其養生修道的功夫,則互有傳授,互相吸收。

四、成道:成佛得道之略稱。即完成佛道之意。又作成佛、得佛、得道、成正覺謂菩薩完成修行,成就佛果。

五、進化論: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論。從古希臘時期直到十九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而當今進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主軸,已為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六、上帝:上帝,又稱天帝昊天上帝,亦稱天神天主天皇大帝、皇天上帝皇皇帝天等,具有擬人化的的概念。說文解字:「神:引出萬物者也」。上帝是生天、生地、生萬物的總主宰,儒家稱上帝、道家稱玄玄上人、佛家稱大日如來、耶教稱真神、回教稱阿拉,所以上帝是萬靈的總主宰

七、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德或性情。

八、返本還源:返回原來清靜的本性,回到原來的故家鄉。

九、匿道不現:得道以後不渡人、不講述,將道隱藏起來,只修自己,做個自了漢,叫做「匿道不現」。另一種說法就是,得道以後還是人心用事,不能將道表現出來,還是沉迷在凡情俗事上,不能修性了命,往心性上下工夫,也叫做「匿道不現」。

十、行道:行其所知之道也。無量壽經曰:行道進德。

十一、功愿成就:功德與愿力已經完成,也就是已經覺行圓滿了。

十二、離苦得樂:不必再受到六道輪迴之苦,已經回到無極理天,永享極

      樂,自在逍遙。

十三、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白陽期,上帝點將封神,三千六百聖,四萬八千賢。指上天將挑選真心修道的人,只要內功外果有真實功夫者,上天則按其功果,封為聖賢仙佛的果位。

透出玄關共沐鴻恩傳依缽

普渡同霑聖德護法航

十八、直須打透金鎖玄關,一任縱橫妙用。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十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續傳燈錄卷十一。

經文:杭州臨平勝因資禪師,僧問: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師云:方圓無內外,醜拙君嫌。僧曰:心月孤圓,光含萬象。師云:莫將黃葉作真金。問。菩提不可以心得,未審和尚從何而得?師云:齪漢。師云:若論此事,譬如日月麗天,八方普照,盲者不見,盆下不知,非日月不明,乃當人障隔,若據祖師正令,擬議千差,直須打透金鎖玄關,一任縱橫妙用。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十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續傳燈錄卷十一,記載了杭州臨平的勝因資禪師的悟道語錄,對普渡收圓,有很深的體會,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非常尊貴與殊勝,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杭州臨平勝因資禪師,僧問: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杭州臨平地方的勝因資禪師,是得道的高僧,有一天,有一位僧人問勝因資禪師說:很久就聽說禪師身中懷有無價的寶藏,今天是否可以當場拿出來,借看一下,也好開開眼界。師云:方圓無內外,醜拙君嫌。僧曰:心月孤圓,光含萬象」:勝因資禪師回答說:此寶物方圓沒有內外,我實在很慚愧、很笨拙,沒有辦法將寶物呈現在你的面前,可能會讓你嫌棄失望。僧曰:心月孤圓,光含萬象」:僧人問:難道本性好像月圓一樣,光芒可以照遍大地萬物嗎師云:莫將黃葉作真金勝因資禪師回答說:本性乃是自家的寶藏,不可以將黃色的樹葉當作是黃金。問:菩提不可以心得,未審和尚從何而得?」:僧人又問:菩提自性,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以得,不知道你所說的心是要從那裡得?「師云:齪漢」:勝因資禪師說:你有這麼崇高的見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丈夫。「師云:若論此事,譬如日月麗天,八方普照,盲者不見,盆下不知,非日月不明,乃當人障隔」:禪師又說:若論本性的東西,好像日月的光明,普照大地,遍及四方八達,但是對一個眼睛看不到的人,或是在臉盆的下方,因為光線被東西遮住,所以也沒有辦法看到他的光明,並不是日月無光,而是受到東西阻隔的原因也。「若據祖師正令,擬議千差」:要見到自性的風光,也就是要明心見性,根據祖師傳承下來的正確明路,所研擬的議題,就是千差萬差,就差那麼一點。「直須打透金鎖玄關,一任縱橫妙用」:那一點在哪裡呢?就是遍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將玄關金鎖開透,就是這一點,天命明師傳授自古以來,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的正法眼藏,就可以見到自身的主人翁,一旦見到自性以後,本性顯露出來,就可以縱橫自在,妙用無窮。

【延伸演義】:

臨平勝因資禪師語錄記載:「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師云:方圓無內外,醜拙君嫌」。蓋自家寶藏每個人都有,它是一團磁場,一團能量,眾生每日都在用它,但是沒有天命明師的指點,有而不知其有,難以找到它藏身的地方,故每日相逢,但是不互相認識也。又自家寶藏是:「方圓無內外、心月孤圓、光含萬象,菩提不可以心得。」勝因資禪師又說自性寶藏,光明無量,好像日月的光明一樣,可以照耀山河大地,但是並非用現在心、過去心、未來心就可以找到。自性寶藏就在自己的身上,法華經裡有這樣的形容:有一個富翁,害怕家道中落,就在愛兒的衣服裡縫了一顆明珠,估量著將來家產沒有了,也可以變賣這顆明珠,維持生活。萬萬想不到兒子後來,竟淪落為乞丐,不知道衣服裡藏有價值連城的明珠,就把衣服賤賣典當了,依然流落街頭。梓中寶藏是說:主人在屋裡藏了寶藏,預防家道中落時,地窖藏的寶藏可以度日,但是天火一燒,屋毀樑傾,子孫根本不知道灰燼中藏有財寶!我們的佛性就是梓中寶藏、衣裡明珠,自己不知道,非常可惜!所以我們要早一日求明師指點明路,早一點知道自家的無盡寶藏,不要等到身壞屍腐了,還不知道自家的寶藏在那裡?如何找到自家的寶藏呢?杭州臨平勝因資禪師非常明確的指出:直須打透金鎖玄關,一任縱橫妙用。」也就是尋求天命明師,打開金鎖,透脫玄關,跳出金鎖牢籠,是會見自家寶藏的一條真明路。在歷代的禪宗語錄,有很多高僧大德,也有在傳授玄關竅,例如宋代著名的無門慧開禪師也說:「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及此關,乾坤獨步。」可見明師打開玄關竅,與修道,開悟見性,是多麼的重要。一貫道弟子,接受天命明師一指,點開玄關竅,將來百年以後,靈性從玄關竅出去,走上通天的大路,直返理天聖域。佛經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自古以來的聖賢仙佛,雖然得此妙竅,但是天機不可以洩漏,都是藏在經典之中暗示,令求道者參悟,或是作為以後得道者的印證。修行之人,得授明師一指,打透金鎖玄關,完全與佛世尊以及歷代的善知識,所傳授的正法眼藏是一樣的。此自性寶藏,妙用無窮,要什麼就有什麼,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開悟見性以後說:「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有體(清靜、具足、不生滅、無動搖)、有用(能生萬法),所以說要什麼,就有什麼,故曰:「直須打透金鎖玄關,一任縱橫妙用,可見受明師打開金鎖玄關,有多麼重要呀!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八冊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十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續傳燈錄卷十一,杭州臨平勝因資禪師語錄的記載確信恭請天命明師,打透金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蓋自家的無盡寶藏,光明剔透,歷劫而長存,亙古而永不滅。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的指點,開啟玄關金鎖,則輪迴六道,投張姓李,改頭換面,苦無窮盡。今時因緣已經成熟,般若正法大普天下,有大藏經無數經典、禪宗語錄、五教經典的印證,更有諸天神聖,萬仙菩薩的顯化,搭幫助道,以及所有前賢大德的推動之下,般若正法要渡盡天下億萬眾生,達本返源,離苦得樂,指日可待矣,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不遺餘力:把全部的力量都使出來,一點都不保留。

二、久蘊很久就蘊藏在裡面。

三、囊中寶--口袋。指身中的寶貝。

四、寶藏謂貯藏珍寶之庫藏。有二喻:1、比喻能濟度眾生苦厄之妙法。又稱法藏。2、比喻本來之自性,亦即佛性。

五、方圓地方的範圍。所以方圓百里就等於以一個目標為中心點,假想一個半徑為二十五公里(華里為五○里)的圓,並在這個圓找出四點做一個方為五十公里(華里一百里)的正方形,這個方形和圓形之範圍內,都稱方圓百里。

六、醜拙形貌非常難看,又很笨拙。

七、心月孤圓心性好像月亮一樣,特別的圓。

八、光含萬象光明可以照遍大地萬物

九、菩提本性、覺悟、智慧、先知也。一般大乘修行者上求佛智,下渡眾生,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又一名--菩提樹

十、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心就是前念妄心,瞥然已過,追尋無有處所

十一、現在心不可得真心無相,憑何得見?

十二、未來心不可得本無可得,習氣已盡,更不復生。

十三、大丈夫指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男子:敢做敢當。

十四、齪漢齪讀音同「綽」,指你這個人。漢男子漢大丈夫。

十五、麗天亮麗的陽光,照耀整個天空。

十六、障隔阻礙隔離。

十七、正令正當的指令。子曰:「其身,不而行;其身不正,雖不從。又稱他人妻。古代稱「嫡妻」為「正室」(也就是大老婆的意思),故尊稱他人的妻子為「令正」(也就是您的正室)

十八、擬議擬訂或提議、研擬的議題。

十九、縱橫妙用本性顯露出來,就可以縱橫自在,妙用無窮。

二十、法華經(經名)妙法蓮華經之略名。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于諸經中最在其上。

二十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每個人的本性,都具足,圓滿無缺,例如要視聽言動,吃喝拉撒都自己來,不假他人。

金鎖玄關繼西竺千秋聖業

明師授記開南屏一脈正宗

十九、金鎖玄關留不住,行於異類且輪迴。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景德傳燈錄、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原文:披毛戴角入廛來,優缽羅華火裏開,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鑊湯爐炭吹教滅,劍樹刀山喝使摧,金鎖玄關留不住,行於異類且輪迴。

【經文釋義】: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以及景德傳燈錄,都記載了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語錄的悟道詩,內容對於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金鎖玄關----正法眼藏,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精闢的見解,舉例如下:「披毛戴角入廛來:有仙佛菩薩一樣心腸,慈心悲願的人,即使披毛戴角,也要來到世間,做普渡眾生的工作。「優缽羅華火裏開」:他們的慈心悲願,好像優缽羅花一樣,不懼身陷火燄裡,忍受世間各種的痛苦與折磨,普渡眾生。好像在火裏栽蓮,讓蓮花朵朵開,眾生都能夠得救。「煩惱海中為雨露」:在煩惱的大海之中,為眾生灑下甘露法水,讓眾生枯竭的心靈,得到滋潤。「無明山上作雲雷在無明的山上,也就是在芸芸眾生之中,好像雲雷一般,震醒眾生,讓眾生早日回頭,覺悟迷津。「鑊湯爐炭吹教滅」:聖賢仙佛,以及代天宣化的大覺者,在人世間,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希望在水深火熱中的眾生,普施法雨,讓眾生滅除三災八難,以及生死輪迴之苦。「劍樹刀山喝使摧」:更希望墮落到地獄去的眾生,受到刀山劍樹之苦的地獄,能夠摧毀消滅。「金鎖玄關留不住」:金鎖玄關如果留不住,沒有接受天命明師一指,止於本性應該知止的地方。「行於異類且輪迴」:其後果將是前往六道輪迴的道路上,墮入異類,改頭換面,輪迴不止。

【延伸演義】:

萬松俗姓蔡,法號行秀,萬松是其自稱。15歲在荊州出家,受戒後雲遊天下,尋師訪友,參究禪宗修行之道,在機緣成熟之下,得授正法眼藏,徹悟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據五燈嚴統本傳記載,行秀於華嚴經用功最著,對諸子百家之學亦無不會通。他精通佛理,又長於機辯,堪稱熟諳世情,徹悟三界,睿智哲思,朝野欽敬。金章宗皇帝曾召見以詢佛理,並賜錦綺僧衣一件。耶律楚材出仕蒙古後,曾經慕名造訪,請教治國之道。萬松老人以「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答之。耶律楚材稱道不已,以為至理名言,即拜之為師。後來每遇疑難,多有討教,且和詩贈琴,過從甚密。萬松老人圓寂前留下一偈:「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且莫錯舉。」圓寂以後,弟子們於大都城內建塔以埋其遺骨,即今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衚衕東口的萬松老人塔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對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有獨到的見解,我們可以在他遺留的語錄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也可以發現古代修行人的慈心悲願,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萬松老人說:「披毛戴角入廛來,優缽羅華火裏開」。有慈悲心腸的修行人,就是披毛戴角,轉世做畜生,也願意來到世間,做渡化眾生的工作,例如鳥巢禪師渡白侍郎,就是一例。他們來到世間,犧牲奉獻,弘法利生,好像優缽羅花一樣,不懼怕身陷火海中,行道濟世,讓眾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讓蓮華朵朵開。他們的目的是要讓眾生在煩惱的生死苦海中,灑下甘露法水,滋潤眾生枯竭的心靈,獲得解脫。又頻施法雨,渡化眾生,好像雲雷一樣,喚醒大夢不醒的眾生,能夠覺醒迷津,趕快求道修道,所以說:「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前賢大德們這樣來渡化眾生,希望眾生都能夠修道、辦道,為身陷水深火熱苦海中的眾生,灑下甘露法雨,讓眾生滅除三途六道之苦;更希望眾生都能修辦道,回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再往地獄報到,將地獄中的刀山劍樹摧毀,不再讓眾生去受苦。所以萬松老人說:「鑊湯爐炭吹教滅,劍樹刀山喝使摧」。要達到以上的結果,萬松老人指出最重要的明路,那就是:「金鎖玄關留不住,行於異類且輪迴。」這句話是這部語錄的重點。因為玄關金鎖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百歲年終的時候,靈性從旁門出去,投入四生六道,永遠不會停止,永遠輪迴下去。六道輪迴,對著六個旁門,就是走眼、耳、鼻、口、肚臍、泥丸宮,六個旁門,人到臨終的時候,身體僵硬,臉色、五官呈現恐怖狀態,則靈性已經墮入四生六道,例如:

一、靈性從耳出臨終時,兩耳吊高,來世轉為胎生,如牛、馬、狗‥‥之類,耳通人言,供人使喚,此為凡人在世時,耳朵喜歡聽邪言過甚所致。

二、靈性從眼出臨終時眼球睜大,來世轉為卵生飛禽如:鵲、燕、鸚、雁‥‥之類,眼看四方,任意飛翔,此為在世時,眼睛貪圖花色過甚所致。

三、靈性由口出臨終時,口開不閉,來世轉為濕生,如魚、蝦、龜、鱉、蟹‥‥等水族之類,口嘗惡臭污穢,此為在世時,口好喪人名節,談人是非所致。

四、靈性由鼻出臨終時,鼻孔張大,來世轉為蚊、蠅、蟲、蟻‥‥化生之類,鼻聞臭穢,沾沾自喜,此為鼻聞異香之味太甚,賺污穢錢財以害世所致,凡濕生,化生皆是罪孽深重,魂魄化為散靈。

五、靈性由泥丸宮而出臨終時,泥丸宮之處乃有些餘熱,來世轉為公、侯、將、相之家,此為在世功多過少,故轉世受福報,以享受榮華富貴也。

六、靈性由神闕(肚臍)而出臨終時,全身冷了,肚臍尚存餘熱,來世再為一般平民或較貧賤之家,此為在世過多功少,故轉世受勞碌貧困之報。得道之人,臨終時,靈性由玄關竅而出去,自然不走六道六個旁門,故有面目如生,身體四肢自然,色身軟化,面帶笑容,足證靈性已登極樂的印證。

禮囑詞云:「二目耀迴光,一點真太陽,這是真明路,了結返故鄉。」師尊師母二位老大人,奉 上帝的天命,真傳真授這一點千古不傳,一步直超的回鄉明路,要我們迴光返照,自見那光明普照如太陽般的真如佛性,不用思慮,不假外求,眼前能觀照的,便是真如佛性的妙用。一貫法門,藉點傳師的一指,讓每一位求道者、都能當下頓悟,明自本心,見自本性,但是求道以後,要真修真行,靠迴光轉念的功夫,才能回復本性的圓明,成道以後,靈性從玄關正門出去,就能夠歸根覆命,了愿還鄉。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的記載: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景德傳燈錄,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的記載披毛戴角入廛來,優缽羅華火裏開,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鑊湯爐炭吹教滅,劍樹刀山喝使摧,金鎖玄關留不住,行於異類且輪迴。」讓我們體會到古時候修行人的慈心悲願,他們為了弘法利生,普渡眾生,甘願投入異類,進入水深火熱之中,犧牲奉獻,無怨無悔。更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得救,永遠不再輪迴六道,將陰森恐怖的地獄摧毀,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最重要的,希望所有眾生,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止於至善,才能停止六道輪迴之苦。證明玄關金鎖是無上的妙法,更是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如果沒有得到正法眼藏,打開玄關金鎖,無法知止,則靈性墮入四生六道,輪迴不止,行於異類,真實不虛也。

註:

一、披毛戴角披:覆蓋在肩上。戴:頂著;披:覆蓋在肩上。指獸類或變為牲畜。

二、廛來廛讀音同「禪」古代城市平民一戶人家所居的房地。

三、優缽羅華:即睡蓮。華:花也。缽羅花。意譯作青蓮花。

四、無明:為煩惱之別稱。不如實知見之意;即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亦即不達、不解、不瞭解,而以愚癡為其自相。泛指無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認識。為十二因緣之一。

五、鑊湯爐炭鑊讀音同「貨」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鍋,也是古代一種烹人的刑具。鑊湯:指大鍋裡面的水。爐炭:火爐中的炭火。指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六、火裏栽蓮處此濁惡之世,該如何修持自己?佛家常以蓮花為喻,想來要出污泥而不染,好像火中的蓮花,需要用心下功夫。

七、煩惱:又作惑。使有情之身心發生惱、亂、煩、惑、污等精神作用之總稱。

八、甘露:異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光明文句五曰:「甘露是諸天不死之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注維摩經七:「什曰:諸天以種種名藥,著海中,以寶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藥。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長壽,遂號為不死藥也。

九、法水妙法能洗煩惱之塵垢,故譬以水。

十、三災八難三災:在眾生心中指的是「貪、瞋、癡」三毒。在自然界中所指的是「水、火、風」三種災難。八難,指八種難以入道的狀況,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長壽天、聾盲、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眾生在這八種情況或苦、或樂、或殘廢、或過分聰明和沒機會見佛,都很難修行。

十一、輪迴:謂眾生由惑業之因(貪、瞋、癡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輪轉,恰如車輪之迴轉,永無止盡,故稱輪迴。又作生死、生死輪迴、生死相續、輪迴轉生、輪迴、流轉、輪轉。

十二、地獄譯為不樂,可厭,苦具,苦器,無有等。其依處在地下,因謂之地獄,是譯義也。

十三、劍樹刀山:險惡的情景,謂之「刀山劍樹」。刀山劍樹本是佛家所說的地獄中的慘苦境象之一。經中說︰「淫為穢惡,死入惡道,刀山劍樹,火車爐炭。」謂造邪淫、殺生等惡業的罪人,死受極苦的「報應」,直入阿鼻地獄。那裡有一處,山上以刀為樹,樹上以劍為葉,密密麻麻。罪人穿行刀山劍樹間,忍受剖腹剜心、割截肢解的劇苦。此說源于佛家的因果報應之說。也作「劍樹刀山」。

十四、異類:指四生六道,鬼魂精靈之類。

十五、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之略名。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

十六、諸子百家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家。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墨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許多學派紛呈,眾多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中國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百家爭鳴時期。

金鎖玄關渡化原人開覺路

聖道真詮大振宗風醒迷津

二○、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

出處:嘉興大藏經、中華大藏經等、五燈全書、景德傳燈錄、禪宗全書、指月錄、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原文: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凡之偷心,透徹佛祖之秘旨,何其密乎,後學不知先聖立法之微輒,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

【經文釋義】:

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指月錄第二十七卷,天界覺浪盛禪師遇到先壽昌禪師傳授心印大法,智慧大開,肯定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遺留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玄關金鎖,鳥道玄路」:本性居住在玄關金鎖裏面,如果沒有天命明師打開,不知道本性居住在那裏?蓋本性的作用,無形無象,好像天上小鳥的道路,飛過去沒有留任何痕跡。所以鳥道是一種非常虛無玄奧的道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立下種種修行的綱領宗旨,是要讓眾生以最直捷了當的方法修行,所以傳授正法眼藏,指點本性之所在,讓修行人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成就聖賢仙佛的果位。「凡之偷心,透徹佛祖之秘旨,何其密乎?」:凡是有機緣,得授大善知識密傳玄關金鎖,知道真心本性的地方,透徹了悟諸佛菩薩傳承下來修行的密旨,非常難得,因為這是秘密傳授一佛乘的法門。「後學不知先聖立法之微輒」:天界覺浪盛禪師認為後來的修行人不知道,以前聖賢仙佛所立下來傳授般若心法的種種條件,以及其它不為人知的細微規定。「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或是拘泥在五宗曹洞、雲門、法眼、臨濟、溈仰等五宗的地方,才可以傳授正法眼藏,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有失去諸佛菩薩傳承下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法,來普渡眾生。如果是這樣的話,又何以能夠讓廣大的眾生得道、修道,而達到出世,超生了死,脫離苦海的宗旨呢?

【延伸演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是禪宗的重要文獻之一,收錄於嘉興大藏經、中華大藏經等典籍,在五燈全書、景德傳燈錄、禪宗全書、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等,都記載了他的語錄,非常尊貴。蓋玄關金鎖,是歷代禪宗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早期因為機緣未到,只能以單傳或寡傳等方式傳授,所以以前能得授玄關金鎖的人,並不是很多。何以稱:「玄關金鎖,鳥道玄路呢?因為本性是居住在玄關竅裡面,它是一團真理、磁場、能量,渾然一團,渾渾噩噩,無形無相,無聲無臭,至虛至靈。人的視聽言動,吃喝拉撒,無不是本性的作用。既然本性無形無相,玄關又是全身的總樞紐,一切的作用,好像鳥道玄路一樣,不著一點痕跡。修行之人,事來則應,事去則靜,不可以著相,才能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歷代祖師為何要立下:「種種綱宗,以簡擇聖的規定呢?因為天機雖然玄妙,但是不可以妄洩。如今世界上,惡人無數,誹謗者多,要知道渡化一個人成道,功德無量;如果渡化一個誹謗大道的人,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歷代祖師,立下身家不清白,品性不端正,或為非作歹的人,都不可以求道,故要謹慎為要也。人生在世,苦多樂少,名利富貴難享長久,生老病死,無人能逃脫,一失人身,難以復還,要想脫輪迴,出苦海,昇天堂,只有得道、修道這一條路。所以諸佛菩薩,垂下金舟,傳下正法眼藏,只要得而修之,不讓眾生走迂迴路,就能一步直超理天聖域,而超脫苦海也。「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的真正意義又如何呢?自從惠能大師涅槃以後,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分為出家與在家兩脈,出家一脈傳承分為五宗七家。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天界覺浪盛禪師很早就預言到般若正法的傳承,不一定是在佛門五宗七家的地方傳授,因為如果只有拘泥於出家眾,在五宗七家的地方,才能得到正法眼藏,那麼就不普遍了,有辜負歷代祖師,費盡千辛萬苦,傳承下來至尊至貴的寶貴心法,讓天下眾生,都能聞法,同修大道,共返先天,齊脫苦海。俗語說: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世人如果要報答親恩,救自己出苦海,超拔祖先,共登極樂,一定要立志修行,訪求天命明師,指點明路,打開玄關金鎖,立愿了愿,遵守規戒,修道修心,辦道盡心,積極行功立德,則辦功功成,修果果就也。天界覺浪盛禪師有先見之明,預言般若正法的傳承,不可以拘泥在五宗七家的門庭之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能將寶貴的正法眼藏,普傳給天下有緣的眾生呢?在儒家聖道的普傳,朱子在中庸章句裏,引二程的話,有如下的記載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和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中者不偏不倚,因為中是源頭、原點、核心、本體、在天是大靈源:老母-18級,賦於人謂之性,即玄關、中道、本性、根源;庸者天下之定理,不會改變的原則,所以中庸聖道是人生光明的大道,天下常而不變的真理。所以玄關金鎖在儒家稱為中庸或正道,也稱為一理也。一者中也,本性也,萬法不離自性是一理,所以佛云萬法歸一,道云抱元守一,儒言執中貫一,耶言默禱親一,回言清真返一,中散為萬事,即由一本散萬殊,末復合為一理,最後萬殊歸於一本,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心可以成天堂,心可作地獄也,若將本性收回來,可以退藏於極小的玄關竅,這放與收,一個是體,一個是用,若能明理,信受奉行,躬行實踐,老實修行,則能明體達用,終身應用,無窮無盡也。這就是儒家所傳的孔門心法,與五宗七家所傳的玄關金鎖、正法眼藏是一樣的,若是沒有明師的指授,是無法明其體,達其用的把本性發揮出來。

【修持心得】:

在大藏經天界覺浪盛禪師的語錄: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凡之偷心,透徹佛祖之秘旨,何其密乎,後學不知先聖立法之微輒,或泥五宗之門庭,而失別傳之指歸,此又何足於世出。」讓我們肯定玄關金鎖,是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是眾生得道、修道,超凡入聖,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現今上天大開普渡,千佛萬祖,齊下東林,到處顯化,搭幫助道。我們不可以錯過佳期良辰,要趕快求道修道,趕快修己渡人,接近佛堂,研究道理,參與道場運作,才能報恩了愿,印證普渡收圓,千真萬確。修道不但自己能夠超生了死,更能超拔九玄七祖,共登極樂。如今末後一著,大道普傳,慈舟遍佈世界各地,眾生都能容易聞法得道,輕易修道、辦道,此乃因緣之所造就,時勢所趨的瑞象也。

註:

一、中華大藏經一九八二年,中國大陸發現了大量敦煌佛經手抄本,一九八四年任繼愈先生主持,組織一百多位專家學者,歷時十餘年得以整理完成,收錄在大藏經裏面,並在二○○三年,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稱為中華大藏經,全部有一○六冊,匯集了經典約四二○○種,總共二三○○○餘卷,大約有一億多字,這是目前大藏經集結最完整的版本,價值連城。

二、禪宗全書是由藍吉富教授主編的中文禪宗典籍集成。全書分為史傳、宗義、語錄、清規、雜集等五部。共計一百冊,另附總目索引一冊。內容收輯六世紀迄二十世紀之禪宗典籍共計五七○餘部。其中,以語錄部最多,史傳部居次。全書所收內容主要取自各種大藏經,其餘部分則是散佈于中國以及日本、南韓等國之未入藏的禪宗典籍。迄今為止,禪宗全書仍是中外各國收錄禪宗典籍最多的圖書。堪稱中華禪藏或禪宗大藏經。

三、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這是一部綜合性、全面性的佛學百科全書。全書共計十冊,十六開本。內容,除了包含佛教辭彙的系統性說明文字之外,有不少條目也附有古代的相關文獻,或現代學術界的研究論文。

四、綱宗:綱領與宗旨。

五、以簡擇聖:選擇一條最簡單又殊勝的修行法門來修行,以成就聖賢仙佛的果位。

六、偷心:道德經曰:「建德若偷。」意思是說建功立德,是偷偷摸摸的做,不給人家知道。天命明師傳授大道給新求道人,也是在密室舉行,不是公開傳授。

七、秘旨:諸佛密傳成仙證佛的方法。

八、微輒:輒讀音同「哲」,本為車輪碾過的痕跡,有途徑的意思,引申為辦法、主意。「輒」是總是、每每等意思,不為人知的細微規定

九、功德無量:功德,功能福德之意,亦指行善所獲之果報。

十、生老病死:指眾生一期之四種相。又稱四相、四苦。眾生出生之相稱為生相,老衰之相稱為老相,病患之相稱為病相,死亡之相稱為死相。阿含經卷十九謂,持有、無之見者,不能脫離生老病死、愁憂苦惱。

十一、聞法又作聽法、聞經。謂聽聞佛之教法。凡從佛直接聞法、從高僧聞法、從經典聞法等,均通稱為聞法

十二、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淮南王劉安得道升天,雞犬吃了剩下的仙藥,也隨之升天。見晉˙葛洪˙神仙傳˙卷六˙劉安。後比喻一個人做官得勢,和他有關係的人也跟著沾光。如:「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從他就任董事長以後,他的子女個個都成了公司裡重要的幹部。」以前要得道,必須苦修苦練,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加上無量功德後方有可能可求得大道。要成道就更難了,需三千功滿,八百果圓方可成道。而今日盛逢三曹普渡,彌勒祖師鴻慈大愿加被,只要有緣、有信、有引保師引渡,即可得道。其後只要在道場實修實辦,皆可以有機會成道。機會千載難逢,可要好好把握啊!

十三、立愿了愿:立下渡化眾生的誓言,就要去完成。

十四、搭幫助道代天宣化,渡人行功,為道奔波勞碌,幫助道務鴻展。

天道衣缽東魯千秋傳妙諦

聖人真宗西方六度指迷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