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1 智音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1 智音

   

貫大道源遠流長,大藏經文萬古明燈。自古以來,聖聖相傳的大道,代代相承的般若正法,傳授給有緣眾生,讓眾生在混濁的世間,心中有主宰,不再徬徨無依,不再迷失自我,找到了靈性回家的道路。因為得道的原子,已經經由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真宗大道,點燃內在的心燈,找到了本性,開啟吾人的智慧竅,指引人生邁向光明的大道。自此能夠安身立命,充滿法喜,一切起心動念,都是本性善美德行的流露,胸懷大中至正,行為中規中矩,猶如茫海中的燈塔,暗室中的明燈,讓人類由野蠻進入文明,將苦海化為蓮邦,從黑暗邁向光明的慈航寶筏,此大藏經印證般若正法,偉大濟世之功也。

大藏經經文艱深,詞藻華美,字字沈檀,句句珠玉,擲地有聲,意義深遠,內容廣大無邊,是眾生回天的明路,世界上最尊貴的遺產,是佛世尊,以及歷代祖師、禪師大德、大善知識們智慧的結晶,是闡明宇宙間真理,開啟吾人智慧,降伏所有煩惱妄想,明心見性,超凡入聖,淨化人心,挽轉頹風,由黑暗邁向光明,從迷途登上覺路,返本歸鄉的大明燈。

大藏經包括經藏、律藏、論藏等三藏,內容廣大無邊,含攝大乘、中乘、小乘等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不概括在裏面。尤其印證般若正法、正法眼藏的傳承,讓眾生即刻開悟,一世解脫,明心見性,直了成佛,更顯出它的尊貴與殊勝。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十五冊記載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藏外佛教文獻曰:「聖教玄關,深奧難測,諸佛莫不皆由此生。」肯定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無上大法,就是聖教玄關。聖教玄關,非常深奧,難以測量,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是得到聖教玄關,而修成正果的。卍新纂續藏經第二十四冊,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曰:「祇要行人,於行住坐臥,出不隨應,入不居空,外不尋枝,內不住定,撤開金鎖,打破玄關也。」以上指出修行要有一定的儀軌,例如行、住、坐、臥四種威儀,都要遵行,以覺為師,時時覺悟省察,謹言慎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防意如防賊,這是修行最基本的功夫。如果能夠再進一步,得遇天命明師,打破玄關金鎖,顯露善美德行,會見自家菩薩,這是明心見性,直了成佛,是最直捷了當,最殊勝與尊貴的一佛乘法門。乾隆大藏經第二十五冊,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文曰:「歎如來之道甚深廣大,以一心而爲宗,啓多門而無礙,千流之異而同源,萬車之殊而同轍,最勝之法,真實之義,非名言之可窮,豈小機之可解,直須了悟,自心圓信成就,庶可叩真如之玄關,以造空王之寳殿也。」以上經文內容,讚嘆如來佛傳承下來的無上般若正法,非常深廣遠大,他是以真如本心為宗旨,打開真如的玄關竅,傳授正法眼藏,明心見性,積極修辦,行功立德,就可以建造空前未有,最偉大的寶殿,以證得九品蓮臺的無上果位。大藏經四十八冊碧巖錄曰:「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也是印證由天命明師,打開玄關識鎖,是親證本來面目,為最直捷了當的心地法門。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曰:「塵塵聲色了無窮,不離如今日用中,金鎖玄關輕掣斷,故鄉歸去疾如風。」肯定修行人,將金鎖玄關掣斷,可以明心見性,要回到無極故家鄉,好像風馳電掣一樣的快速。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續高僧傳曰:「玄關斯闢大義已通,將事隨方轉相弘教。」玄關金鎖得遇天命明師開啟,才能明心見性,接著要研究道理,才能瞭解,將事隨方是修道的功夫,修持要內方外圓,接著要大家心手相連,共同弘揚聖教玄關,讓有緣人,都能得授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才能明心見性,直了成佛。本書詳述大藏經有無數的記載,強調修道要訪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在玄關自性的地方下功夫,積極修辦,才能功愿成就,了愿還鄉。

現在大藏經總共有二萬三千多卷,如果要全部看完,需要用一百多年的時間,才能達願。眾生那有這麼多的時間呢?彌勒真經曰:「來往造下真言咒,傳下當來大藏經」。可見彌勒祖師已經來往人間無數次,化身千百億,把三藏十二部,兩萬三千多卷大藏經的修持功夫,濃縮成一部彌勒真經,再將彌勒真經,濃縮成----三寶心法,內能降伏煩惱妄想,修身養性;外能躲災避難,降伏所有魔障。讓婦孺老幼都容易修持,此亦諸佛諸祖,以及彌勒祖師,為渡化眾生,離苦得樂,返本歸鄉,慈心悲願所設計出來的應運救世法門也。

智音是點傳師,也是中醫師,自修辦道以來,用功之深,堪稱典範。他在行醫以外的時間,俯首案前,將研讀大藏經的心得,編著成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一書,內容深入淺出,意義無窮,將浩如淵海的大藏經,記載有關弘揚般若正法的典故,傳授玄關金鎖的實際情形,用非常細膩的文筆,詳細的表達出來,讓修道者觀此,徹悟真理,確信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殊勝,而為修辦道之指南;慕道者閱之,疑問盡釋,明理精進,而為行道之依歸。

大藏經要深入理解,確實不容易,但願此書的問世,能夠將歷代聖賢仙佛,以及祖師、禪師大德們,遺留大藏經的濟世弘願,得以實現。茲值書將付梓,刊行宇內,故樂為做序,時在

西元二○一一年十月

                                             一貫道寶光建德前人

                                                                                                        林再錦   謹識

初會龍華是燃燈 二會龍華釋迦尊   

三會龍華彌勒祖 龍華三會願相逢

    

大藏經為佛教一切經典的總集,又稱為一切經,簡稱為藏經。藏經的內容廣大無邊,所以稱為大藏經。經者路徑也,所以大藏經是人生行為的準則,宇宙間的真理,眾生回天的明路。大藏經的版本非常多,例如乾隆藏、嘉興藏、卍字續藏、大正藏、中華大藏經‥‥等。現在大藏經已經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無數學者,無不用心研究。自古以來,佛經都靠手抄本流通。到了九世紀以後,才有印刷本的流傳。早期大藏經有三藏十二部,總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

一九八四年,中國大陸發現了大量敦煌佛經手抄本,學者專家將這些手抄本收錄在大藏經裏面,再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稱為中華大藏經,全部有一○六冊,匯集了經典約四二○○種,總共二三○○○餘卷,大約有一億多字。

大藏經的內容主要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分別稱為經藏、律藏和論藏。大藏經經文的內容,一般都是由印度,以及中國高僧大德們的著作,彙集而成。經是指導弟子修行所說的理論;律是為信徒制定日常生活所應該遵守的規則;論是弟子們為闡明經典理論的著述。此外還包括印度、中國的其他有關佛教史、佛教理論研究的專著‥‥等等。在佛教東傳兩千五百多年間,其經典經過歷代的翻譯、流通,數量日益增多,但最後匯集、編纂成藏的卻屈指可數。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國內可考的不過十餘次(宋及遼金八次、元二次、明四次、清一次);國外可考的,高麗三次,日本七次。我國第一部刻本漢文大藏經----開寶藏,是公元九七一年宋開寶四年的刻本。此後,歷宋、遼、金、元、明、清幾個朝代,一千年間先後有各種官刻、私刻版本大約有二十餘種版本。從以上所述,可見大藏經的由來與典故,非常尊貴與殊勝。大藏經的經文浩瀚如海,文字艱深難懂,意義深遠,如果沒有文學、佛學、道學相當好的基礎,確實很難以瞭解。聖人說:「天留甘露生萬物,佛留經典渡眾生。」既然天降甘露滋潤萬物,讓萬物生生不息;諸佛菩薩,以及祖師、禪師大德們,遺留千經萬典,是為渡化眾生,離苦得樂,返本歸鄉的大明燈。所以大藏經無數典籍的真理,是開眾生智慧,降伏所有煩惱妄想,指引眾生如何趨吉避凶,返本歸鄉的一條光明大道,有它尊貴的價值與公信力。這一條回天的光明大道,最尊貴與殊勝的地方,就是般若正法的傳承。在大藏經無數經典,禪宗語錄的資料中,就有無數以及非常龐大的文獻記載,說明訪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是達本還源,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

佛教雖然分為三論宗、天台宗、唯識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華嚴宗禪宗密宗‥‥等宗別。唯獨禪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即刻開悟,一世解脫,最殊勝與最尊貴的法門。達摩祖師看到中國有大乘佛法的氣象,所以東來,將一指禪傳來中國。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儒教、道教的教化與薰陶,才有大乘佛法的氣象。中國第一代道統祖師,伏羲聖人一劃開天,為降道之始。一劃開天,就是指出眾生的天性,循此天性良心而行,就可以返本歸鄉。跟據史書的記載,堯舜時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統治者以身作則,修正身心,以文明治世,教化萬民,造就了堯天舜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盛世。當時尚書---大禹謨篇,就記載了堯帝傳授十六字心法給大舜的典故。這十六字心法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論語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又,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爾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孟子離婁篇曰:「湯執中」程子序中庸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所以執中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老子、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相傳之心法。蓋「」為吾人性靈之所在地,知此至善寶地,方為真知,而後有定,此中國自古以來,一脈相傳之心法,聖聖相傳的聖道也。

大藏經記載,正法眼藏為佛世尊以及歷代祖師、禪師大德們傳授心法的精粹。跟中國歷代以來,聖聖相傳的執中,與孔門傳授的心法一以貫之是一樣的,都是指出吾人良心本性之所在,以及如何率性之法。景德傳燈錄達摩祖師囑付楊炫之太守,預言未來佛法如何傳承,他非常詳細的指出,未來佛法傳承的三寶----玄關、口訣、合同。跟現在一貫道所傳授的三寶心法,完全一樣。大藏經講的正法眼藏,一名玄關竅,玄關一竅在吾人五官中為最中之處,若得明師之指點,必恍然大悟聖人一脈相傳之「執中」,原來就是玄關一竅,而玄關一竅即靈性所居之處也。

正法眼藏一詞,為諸佛諸祖傳授心法的重要關鍵,在大藏經無數典籍,正法眼藏名稱極多,例如:「般若正法、金鎖玄關、玄關金鎖、玄關識鎖、華藏玄關、佛祖玄關、玉關金鎖、聖教玄關、玉洞玄關、真如玄關、三寶心法、心印大法‥‥等」。醫學家也證明玄關竅內的地方,稱為松果腺或松果體,是人類的生命中樞,可以控制人體的器官系統,非常重要。雖然你知道玄關竅的位置,但是你如果沒有經過求道儀式,沒有經過點佛燈、獻供、請壇、引保師當愿、新求道人當愿、焚表、點玄關、傳三寶‥‥等儀式,依然沒有辦法天榜掛號,地府抽丁,完成超生了死的求道儀式。例如你選上總統或是考上公務人員,如果沒有經過就職典禮,跟一般老百姓相同,道理也是一樣。

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國北京社科院所舉辦的民間宗教研討會,將一貫道定名為世界新興宗教。其實一貫道的歷史淵源流長,可以追溯到伏羲聖人、三皇五帝,以及佛世尊傳承下來的道統,遠超過任何新興宗教的歷史。六祖壇經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六祖惠能大師明白的指出,七祖是由二位菩薩承接,七祖出家者為馬祖道一禪師,在家則為白玉蟾居士,所以一貫道的祖師禪,是從伏羲聖人一劃開天開始,心法再傳授堯、舜、禹、湯‥‥老子、孔子、顏子‥‥釋迦牟尼佛‥‥達摩祖師‥‥六祖惠能大師‥‥白、馬七祖‥‥羅尉群八祖、黃德輝九祖‥‥王覺一十五祖‥‥張天然、孫慧明十八祖‥‥代代相傳至今的天命,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宗教,所以並不是世界新興宗教也。如今一貫道已經傳承至後東方第十八代祖師,目前大道已經傳佈至世界萬國九州,白陽弟子已經大大的昌隆法嗣,發揚禪宗的真理大法,讓一脈正宗,一貫心法渡化更多的眾生,同霑法益,共歸覺路。

般若正法的普傳率,在唐宋時期,曾經大放異彩;一九三○至一九四九年的普傳率為81%。西元二○一一年,普傳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可見般若正法的真理,放諸四海而皆準,行乎百世而不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誠為明心見性,立己達人,利世益民,拯救人類由黑暗邁向光明的慈航寶筏。

大藏經目前還沒有白話文問世,本資料只是後學小小的心得報告,如果有更透徹的解說,歡迎賜教。但願得閱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確信玄關寶藏的尊貴與殊勝,如果已經求過道的有緣人,趕快接近道場修辦,研究道理,再信受奉行,參與道務運作,積功累德,才能功愿成就,了愿還鄉。如果還沒有求道的人,也希望把握佳期良辰,趕快尋找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三寶心法,求道修道,先修好自己的品德,再效法前賢大德,以及所有為大道犧牲奉獻的前賢們,趕快渡化所有有緣的兄弟姊妹,以及親朋戚友,都能夠同霑天恩師德的加被,共聞大道,同返先天,邁向光明,是最大的希望。

二○一一年十月

                                                                                  智音    謹識

普渡收圓驗證目錄

前人序                                                                           

自序                                                                            

禪宗出家法脈源流                                                               十四

一貫道道統源流                                                                        十七

一、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                                   

二、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                                                   二七

三、擊玄關,除路,多少平人受辛苦。                                           三三

四、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三九

五、未開口時先分付,擬思量處隔千山,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           四五

六、鳥道虛通運步,玄關綿密,獅絃錯落,古韻鏗鏘,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       五○

七、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                                                     五七

八、得處雖同用不同,玄關向上振宗風,峻機疊疊傾三峽,生死去來游戲中           六三

九、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七○

十、提起須彌第一鎚,玉關金鎖擊難開,重施背踏空勞力,應悔迢迢萬里來。           七六

十一、入一乘之閫域,踐向上之玄關,方便門開分明看取。                           八二

十二、玄關已剖人皆聳,物外高奇鳥道分。                                         八八

十三、如或未入玄關,且在荊棘林裏。                                             九三

十四、千丈瀑布,舉世皆知,華藏玄關,何人會得。                                 九九

十五、石人舞出玄關,玉女吹成妙曲。                                            一○六

十六、今日人天一會不異靈山,若也未明,玄關從此更重遊。                       一一三

十七、君看枝上紅桃子,顆顆元來祇混成,透出玄關遮不得,卻來深處泛漁船。       一一九

十八、直須打透金鎖玄關,一任縱橫妙用。                                       一二四

十九、金鎖玄關留不住,行於異類且輪迴。                                       一二九

二○、玄關金鎖,鳥道玄路,種種綱宗,以簡擇聖。                               一三五

二十一、青山無異色,鳥道有玄關。                                             一四

二、剛柔兼濟化生易,明心見性抱元陽,下手工夫無隔別,玄關打破一春陽。     一四八

二十三、亦是吾宗金鎖玄關之難,何況觀山觀水觀佛觀法。                         一五七

二十四、孤村陋店,莫挂瓶杯,祖佛玄關,橫身直過。                             一六三

二十五、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踏,安敢當斯。           一六八

二十六、萬里南來川若,奔流度刃叩玄關,頂門戳瞎金剛眼,去住還同珠走盤。     一七四

二十七、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                                     八○

二十八、自結玄關自活埋,自吾閉也自吾開,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這漢來。     一八六

二十九、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                   一九二

三○、十載志如鐵,玄關皆透徹,跳出荊棘林,踏破澄潭月,好向孤峰頂上行。       一九九

三十一、玄關斯闢大義已通,將事隨方轉相弘教。                                 二○

三十二、玄關金鎖,百匝千重,陷虎迷獅,當機縱奪。                             一○

三十三、玄關盡悟,已成正覺之言                                             二一六

三十四、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                                             二二三

三十五、玄關大啟,正眼流通,匝地光輝,呈祥顯瑞。                             二二九

三十六、雙椎轟法鼓,一擊透玄關,乾坤收不得,留與後人看。                     二三四

三十七、擊碎玄關山色寒,如來成道不空談。                                     二四○

三十八、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                               二四六

三十九、塵塵聲色了無窮,不離如今日用中,金鎖玄關輕掣斷,故鄉歸去疾如風。     二五三

四○、昔年曾作參玄客,遍扣玄關窮要脈。                                       二五九

四十一、玉洞玄關道路長,蟠桃豈是等閒芳,遮藏不許人間見,祇恐春風漏泄香。     二六五

四十二、回頭擉瞎頂門眼,金鎖玄關當下灰。                                     二七

四十三、聖教玄關,深奧難測,諸佛莫不皆由此生。                               二七六

四十四、出不隨應,入不居空,外不尋枝,內不住定,撤開金鎖,打破玄關也。       二八

四十五、庶可叩真如之玄關,以造空王之寳殿也。                                 二八七

四十六、玄關金鎖,一拳打破‥‥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二九五

四十七、當機敲點,擊碎金鎖玄關,據令而行。                                   三○○

四十八若是上流,直下掣斷金鎻,擊碎玄關,萬里雲開,青天獨露。               三○五

四十九、金鎖玄關達者稀,如環妙用在臨機,往來不斷偏回互,一句無私妙奇。       三一

五○、扼斷玄關最上頭,出身猶自隔林丘,何人踏破煙霞路,笑語相將樂未休。       三一八

五十一、如金鎖玄關,得其蘊者謂之真參實悟,稍一疑滯,則銀山鐵壁聳之。         三二四

五十二、透脫玄關,令三界迷徒歸一真實際。                                     三三○

五十三、憶又不得,忘又不得,此是玄關金鎖之難。                               三三七

五十四、大寂一見,延之入室,師密契玄關,更無他往。                           三四三

五十五、驀地玄關透脫,恍爾頂眼豁開。                                         三四九

五十六、直下玄關早透過,管教佛祖為侶伴。                                     三五四

五十七、打七打三,佛祖玄關,投機入室,衲僧巴鼻,人人問答分明。               三五九

五十八、真誠學道人,脊梁硬如鐵,正念常現前,玄關俱洞徹。                     三六五

五十九、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     三七

六○、直為剖玄關金鎖洞然開,無依真人笑拍手,笑拍手。                         三七七

六十一、玄關金鎖手慵敲,入塔透出光明藏                                       三八六

六十二、直下劃開情塵見網,當陽擊碎金鎖玄關。                                 三九○

六十三、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閑,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到玄關。     三九五

六十四、雲巖洞山,金鎖玄關五位回互洞水逆還。                             四○○

六十五、金鎖玄關,益臻妙密,然其所以指示當人者,莫不率循斯徑,無復二途。     四○六

六十六、淨瓶踢倒贏山子,體用全彰邁古今,洞徹玄關垂手處,到頭須是遇知音。     四一

六十七、開畬種粟盡玄關,喫飯安眠豈等閒,父子相將渾不奈,抑揚今古絕躋攀     四一六

六十八、玄關金鎖一時開,脫卻籠頭卸卻角                                     四二二

六十九、不曾動步上天台,金鎖玄關盡豁開,坐斷鞔峰第一句,萬機俱透起風雷     四二八

七○、剃除紺髮搭伽梨,經卷輪珠常自隨,欲扣玄關參自己,好看實際訪俱胝。       四三三

七十一、金鎖玄關部掣斷,大千經卷出微塵                                     四三八

七十二、久聞聲振在吳山,格外玄關萬古傳,能向個中開正眼,偶然相聚望留篇。     四四二

七十三、 佛祖玄關悟得真,好登華座報君親,天花錯落菩提樹,始見披緇有異人。    四四六

七十四、大解脫門,無入作處,掣斷玄關,頭頭活路。                             四五○

七十五、撥轉玄關,一彈指頃,看看平地起風雲,門近洪崖千尺井。                 四五四

七十六、擊玄關金鎖,謾謂相逢不識,夜深少客來過,不圖作佛,豈云魔說,甚難追電火。      四五九

七十七、分明一道恩光,照徹十方三世,全彰諸祖玄關,漏泄衲僧巴鼻。             四六四

七十八、戀著玄關全虧大用,灰身滅智豈是良圖,裂破面門救諸苦趣,為祥為瑞今正是時。      四六九

七十九、直進直出,直行直用,瞥轉玄關,百發百中。                             四七五

八○、黃金鑄就絕神工,從此玄關不露風。                                       四八○

八十一、擊碎玄關,鳥道虛寥,然風物冷,除除銕牛,罷耕空劫,地到此休,誇罔象圖。        四八五

八十二、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     四九○

八十三、玄關未啟苦難敲,作者機籌格外拋,拽斷車牛芒子索,六陽都是太平爻。     四九六

八十四、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討取綸音。                               五○○

八十五、要得敲開金鎖玄關,普請大家著力。                                     ○六

八十六、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                                     五一

八十七、金鎖玄關信手開,銀山鐵壁難遮截,一機拋出絕商量,碧眼黃頭俱結舌。     五一七

八十八、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五二二

八十九、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五二八

九○、金鎖玄關齊裂斷,群象蹴踏趁游龍。                                       五三四

九十一、海神撲碎黃金彈,石女分開碧玉環,拈卻劫初茅草令,重來峰頂闢玄關。     五四

九十二、清淨戒珠如朗月,炤空人我是非山,金鎖玄關拘不得,是名持戒波羅密。     五四六

九十三、玄關把住,不容凡聖出頭,今朝八字打開,翻卻恒沙世界。                 五五一

九十四、大用繁興,玄關洞闢,茲者抽身鬧處,何妨就路還家                       五五七

九十五、我憶空室參黃龍,拶透玄關機峻雄。                                     五六二

九十六、金鎖玄關盡透脫,殊勝功德利無邊,宜爾子孫皆顯達,自知作佛更無疑,何

        必當來問彌勒                                                        五六九

九十七、玄關大啟,一條楖栗,挑盡海畔。                                        五七七

九十八、玄關一擊,光境脫然,慧刃一揮,根塵淨盡。                              五八三

九十九、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囿於名相,蔽於玄關,未見其得也。      五八九

一○○、當陽一句,顯教外之真風,頂門一機,露玄關之密訣。                      五九七

啟慧叢書簡介()---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                                         六○六

啟慧叢書簡介()---普渡收圓驗證--第二冊                                         六○七

啟慧叢書簡介()---道學集錦                                                    六○八

啟慧叢書簡介()---中醫臨床經驗處方集                                          六○九

啟慧叢書簡介()---修辦道故事彙編                                              一○

參考資料                                                                     六一一

煉得金剛不壞身   

宜求大道出凡塵

玄關妙諦勤參悟   

便是龍華會上人

禪宗出家法脈源流

六祖法寶壇經記載,正法眼藏的源流,自從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爲始。過去莊嚴劫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爲七佛。

佛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悉皆罔措,惟獨迦葉尊者領會佛旨,會心微笑,佛世尊遂以心印大法--衣缽真傳,授予迦葉尊者,故為第一代祖師;此為祖師禪西方傳法的起源。之後心印和衣缽的真傳,傳承典故如下:釋迦文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阿難尊者、商那和修尊者、優波鞠多尊者、提多迦尊者、彌遮迦尊者、婆須蜜多尊者、佛馱難提尊者、伏馱蜜多尊者、脅尊者、富那夜奢尊者、馬鳴大士、迦毗摩羅尊者、龍樹大士、迦那提婆尊者、羅睺羅多尊者、僧伽難提尊者、伽耶舍多尊者、鳩摩羅多尊者、闍耶多尊者、婆修盤頭尊者、摩拏羅尊者、鶴勒那尊者、師子尊者、婆舍斯多尊者、不如蜜多尊者、般若多羅尊者、菩提達摩尊者。以上為西方二十八代道統祖師。

達摩祖師西來,道傳東土為初祖,端坐少林寺面壁九年待機傳法,後來將心印大法授受給慧可,慧可再傳僧璨、道信、弘忍、惠能;惠能之禪行於嶺之南,故稱南宗,是得授祖師禪之神髓。

六祖壇經付囑品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締緝伽藍,昌隆法嗣。」出家一脈後來分化為五宗七家,六祖惠能門下悟道者共有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謂「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晚唐至北宋初期,共分為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溈仰宗五宗,再加上臨濟宗門下分出的黃龍、楊歧兩派,合稱五宗七派(或稱五家七派),為唐朝以後的佛教主流。但是宋朝後,僅存臨濟曹洞二宗。南宗「五家七宗」:南宗六祖下出「南嶽懷讓」、「青原行思」兩大系統皆稱為七祖;懷讓禪師傳「馬祖道一」,馬祖道一傳「百丈懷海」,百丈懷海傳「溈山靈祐」、「黃檗、希運」兩支派皆為十祖。靈祐傳「仰山慧寂」,合稱為第一「溈仰宗」,慧寂為第十一祖,希運傳「臨濟義玄」,獨為第二「臨濟宗」,臨濟為十一祖。
青原行思傳「石頭希遷」,石頭希遷傳「藥山惟儼」、「天皇道悟」兩支派,皆為九祖;惟儼傳「雲巖曇晟」,曇晟傳「洞山良价」,良价傳「曹山本寂」,合為第三「曹洞宗」;本寂為十二祖。道悟傳「龍潭崇信」,崇信傳「德山宣鑑」,宣鑑傳「雪峰義存」,義存傳「雲門文偃」、「玄沙師備」兩支,皆為第十三祖;文偃為第四「雲門宗」。師備傳「羅漢桂琛」,桂琛傳「清涼文益」,文益為第五「法眼宗」,為第十五祖。玄沙傳「興化存獎」,存獎傳「南院慧顒」,慧顒傳「風穴延沼」,延沼傳「首山省念」,省念傳「汾陽善昭」,善昭傳「石霜楚圓」,楚圓傳「黃龍慧南」、「楊歧方會」兩支派,皆為第十八祖;慧南為第六「黃龍宗」,方會為第七「楊歧宗」;總共分為五家七宗。

虛雲和尚法彙文記,禪宗五派源流記載如下:虛雲和尚出家鼓山,鼓山自明代以來,臨濟曹洞並傳。妙蓮老和尚,即以臨濟宗而接曹洞法脈者也。蓮老以兩宗正脈付之虛雲老人,由臨濟至虛雲老人是四十三代。溈仰宗近百年來,無人承嗣,由寶生和尚等請虛雲老人嗣溈山,自溈山祖師下七代興陽禪師起,續承之故。虛雲老人為繼溈仰宗第八代祖。法眼宗失嗣更久,八寶山青持大師,請虛雲老人續法眼宗源流,良慶禪師為七代。虛雲老人應繼為法眼宗第八代。雲門宗亦久無繼嗣,文偃祖下第十一世為光孝己庵,今虛雲老人中興雲門宗,應繼己庵為十二代祖。至若聯芳集中,列虛雲老人為一百三十代等等,係指歷代住持而言,非正脈也。

南嶽四傳至「臨濟」,臨濟又七傳至「黃龍、楊歧」,楊歧十七又傳至「寶芳智進」,寶芳智進傳至「佛定惠光繼照」。七佛傳至此已有九十世,佛世尊傳至此共八十四世,達摩祖師傳至此共五十六世,南嶽傳至此有五十世,臨濟傳至此四十六世,智祖山六傳至「惠光聖照」傳至惠光寬照則共三十世。

禪宗的流傳地區主要為江南一帶,集中於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一帶。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至今仍延綿不絕,在中國哲學思想及‎‎‎‎藝術思想上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宏法,禪宗在歐美各國大受歡迎,遂將禪宗的影響力推廣至世界各地。以上為出家一脈,正法眼藏傳承法脈之源流。

 

 

 

玄關妙諦當下契悟

性理真傳直須會通

 

 

一貫道道統源流

自伏羲一劃開天,見龍馬負圖,創造八卦,揭開天地間之奧秘,是為大道降世之始。伏羲為第一代道統祖師,其後聖聖相續,道統的傳承如下:神農、軒轅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夏禹、伊尹、商湯、姜尚、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是為東方十八代。

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儒道道脈衰弱,究未得繼續道統,良以孔子之時,業經盤轉西域,釋門接衍,釋迦牟尼得道以後,真法傳大弟子摩訶迦葉,單傳至二十八代達摩尊者。梁武帝時,達摩西來中土,真機妙法,復還於中國,是謂「老水還潮」。自達摩入中國,真道乃一脈相傳,達摩為初祖,神光二祖,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六祖之後衣缽不傳,道降火宅,白馬續為七祖,羅尉群繼任八祖。羅八祖歸後,道根秘隱公案,道統懸虛八百載。其間雖無天命祖師接衍道統,惟自宋代融合儒、佛、道三家的理學及倡導「三教合一」的全真教驟然興起。降及明代又產生了一種以「無生老母-18級」及「龍華三會」為主要教義之新興三教合一俗家教團。雖然全真教及部分新興宗教如黃天道、夏教等,具有龐大教勢,且信徒遍佈各地,奈因天時未至,所傳多為枝葉,根本心印大法或失傳或瞬即止傳,故亦未續天命之祖派。然彼等母-18級為大道之經義策論,做了薪傳的工作,大道之奧旨得賴以昌明。

迨至清順治年間,天時已至,元始天尊化身之黃德輝在江西廬山,受天命,遙接羅八祖,緒為第九代祖。黃九祖融匯天命心法及新舊宗教思想,以儒佛道三教合一及全真教修煉金丹教義為精髓。新興宗教之無生老母-18級及「龍華三會教義為佐義,正式開創先天道。故,皇極金丹寶卷云:「金丹大道最為奇,元始臨凡墜玉梯;真機默演無為理,九玄泄漏造皇極」。又云:「西天四七傳燈轉,東土三三立教門」。黃九祖以前為「接緒道統」,祖派、道脈在儒佛道三教,大道係教門中之真傳,在三教中遞傳。自黃九祖以降,係屬開創道統,乃為因應三期末劫、原人返本還原,所特設之授有無上法、專辦普渡收圓道門,而為大道教團結社之開端。

黃九祖掌道後,歷經數十年之風霜,開荒闡化江西饒州府等地,門風曾鼎盛一時,門徒分成八卦九宮,惟自康熙二十九年歸西後,其教漸呈式微之態勢。半世紀後,至乾隆年間,吳紫祥始出,在有緣寺受命為第十代祖,闡化廣信府,重振先天道脈。迄乾隆四十九年了道後,何若再繼續為第十一祖,續開道洪都(南昌)、鄱陽一帶。嘉慶初年,何十一祖遭風考,充軍貴州龍里縣,大道始入黔省。嘉慶七年,袁志謙續任十二祖,至十五年,由黔省入滇省,自此道開雲南。

道光三年,袁祖自雲南開道四川,在成都設立西乾堂,以此為中心,積極向各地開展道務。此後人才輩出,尹正、黃謙、楊守一、劉曰湖及方運泓續闡四川;陳玉賢、安依成、宋土道等開道兩湖;滇黔方面在嘉慶年間已有楊二姑、夏致溫之經營,道光後續有冰清等之調度;三江(江蘇、安徽)則有李六合之籌辦;福建則屬李道生等。彼等均為一時之俊彥,先天道隨其足跡所至,漸風行大江南北。

道光年間,楊守一、徐吉南繼任第十三代祖,至道光八年了道歸西,袁十二祖復出視事,惟以年邁難於任事,交地任陳彬代理,三年後陳彬遭風考充軍,袁祖無奈復出掌盤,稱退安老人。道光十四年,袁祖歸西,續由五行掌道。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先天道場遭受大風考,至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火行陳依精、木行安依成、土行宋土道在湖北漢陽捨身了道,道場岌岌可危。風雨飄搖之際,幸賴十地彭德源(依法)臨危受命,晉任水行,出掌道盤。彭水祖掌道,重建道場,制定條規,嚴立佛綱,數年之後,頹廢之道場,乃再度復甦。咸豐八年十二月,水祖歸西,金秘祖(林芳華)接續之。金秘祖才高心細,仗義輸財,以普渡為心,以收圓為念,先天道大宏開,蓬勃景象再現。同治十二年,金秘祖歸西,歸前將道盤交付素玉、素陽掌理,並曉諭西乾堂弟子嗣後「稱師不稱祖」,自此西乾道脈移轉。良以道光年間, 老母-18級已將十四代祖位秘授山西姚鶴天接掌,至同治十三年姚祖始歸。

  光緒三年, 老母-18級降臨山東青州東震堂,母-18級令王覺一繼任十五代祖。王祖掌道後,奉命以儒教來闡揚先天道義,廢除了入道時「茹素」、「絕欲」之規定,以較高層次的「理天法」取代「氣天法」,將先天道之「指出玄關」,改為「點開玄關」,又廢除了黃九祖開道以來所創的「九節內功」,不再修煉金丹,只教人格物致知、涵養心性,使天道之修持,由全真化轉趨儒教化。迄光緒十年王祖歸空時,其道已傳遍大江南北,其後由十六祖劉清虛接掌道盤。光緒三十一年,續由路中一掌道,稱十七代祖。民國十四年,路祖歸空,由其妹路師姑太代掌道盤。至民國十九年,始由張天然繼任十八代祖,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民國三十六年,張祖歸空,續由孫慧明掌理道盤,辦理收圓大任。民國四十三年,由香港遷居台灣。至民國一○一年,大道普傳至世界八十多個國家。

 

一貫真詮見性明心歸正道

玄關妙諦超凡入聖赴龍華

 

 

一、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卍新纂續藏經、乾隆大藏經五燈會元、指月錄卷四、景德傳燈錄卷三、少室六門、傳法正宗卷五、雲門禪師語錄。

經文:有期城太守楊炫之,早慕佛乘,問祖曰,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問祖曰願師久住世間,化導群有。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萬差,多逢愚難,炫之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否?祖曰:吾以傳佛秘密,利益迷塗,害彼自安,必無此理,炫之曰:師若不言,何表通變觀照之力,祖不獲已,乃為讖曰「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炫之莫測。禮辭而去。

經文釋義

大藏經是諸佛菩薩,以及歷代禪宗祖師、禪宗大德們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是世界上最尊貴的遺產,無窮無盡的無價寶藏,更是眾生修辦道回天的明路,其尊貴與殊勝,非筆墨所能形容。

未來般若正法是如何傳授的,在大正新脩大藏經、卍新纂續藏經、乾隆大藏經的記載,例如:五燈會元、指月錄卷四、景德傳燈錄卷三、少室六門、傳法正宗卷五、雲門禪師語錄‥‥等,都有相同的記載,內容如下:有期城太守楊炫之,早慕佛乘」:有一位住在期城(河南省泌陽縣)當太守(今之市長)的官員楊炫之年輕時就非常仰慕佛法。「問祖曰,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有一次遇到達摩祖師就請問達摩祖師說,在西方的印度,有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稱為祖師祖師所傳授的大道如何解釋呢?達摩祖師回答說:明瞭祖師傳承下來的心法宗旨,心性明瞭,言行與心的作用一樣稱為祖師。「問祖曰:願師久住世間,化導群有」:楊炫之太守繼續請問達摩祖師說:祈願達摩祖師長久住在世間,以佛法來教化世人,來引導迷昧的眾生,令一切眾生知道有自性的存在,趕快修己渡人。「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萬差,多逢愚難」:達摩祖師回答說我即將逝世,世間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因為我的根性不好,遭遇到很多的災難,所以有人要毒害我。炫之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否?」楊炫之太守說:不知道要毒害你的是什麼人?弟子是不是可以替祖師將要毒害你的人除去呢?「祖曰:吾以傳佛秘密,利益迷塗,害彼自安,必無此理」:達摩祖師說:我是奉天命來普傳諸佛諸祖的心宗祕密,來利益無數無邊迷昧的眾生,讓眾生能夠迷途知返,如果為了我的安逸,而危害到你的人身安全,必定是沒有這種道理的。「炫之曰:師若不言,何表通變觀照之力,祖不獲已,乃為讖曰」:楊炫之太守說:祖師如果不說,何不用變通觀照的方法,預言未來佛法如何傳承,讓眾生有方向可以遵循。達摩祖師不得已,乃向楊炫之太守預言未來佛法如何傳承。達摩祖師說:「江槎分玉浪,江者江湖河海也,槎者載人的舟船也,意思就是渡人的法船,分佈在世界各地,遍佈大街小巷,乘風破浪,到處去普渡眾生。「管炬開金鎖如何普渡眾生呢?管者燈管也,炬者火把也。首先要在有三盞佛燈,佛燈的燈管雖然短短的,但是點燃佛燈以後,點傳師藉無極的燈光,點破眾生的玄關竅,讓眾生契入真空,會見自家菩薩,顯露善美德行,顯佛之良心,作佛之事,此皈依佛也。這是得道的第一寶:玄關竅。「五口相共行」:五口者五字真經也,明師傳授五字真經,是要我們遠離一切語言形相的無極真理,當不著相,無為而為,此皈依法也。大家手攜手,心連心,認真修辦,共返極樂的理天,這就是得道的第二寶:口訣也。九十無彼我最後傳授九跟十,是合同子亥訣也。子亥在地支中屬水,而天干中只有九,第十屬水,也就是壬癸水。達摩祖師預言以九、十抱起來就是合同,意思就是修道要與上天合,與眾生同,打破你我的執著,拳拳服膺,不離規戒,當永保赤子之心,此皈依僧也。這就是得道的第三寶:合同也。「炫之莫測。禮辭而去」:楊炫之太守聽了以後,謹記在心,覺得佛法高深莫測,因此禮拜辭謝的回去。

延伸演義

以上經文的記載,指出期城的守關太守楊炫之,因為非常仰慕佛法,有一天遇到達摩祖師,因此請問達摩祖師曰:「達摩祖師的心法,傳承來自西域的釋迦牟尼佛,他的心法如何傳承呢」達摩祖師回答說:「明佛心宗,行解相應。」楊太守希望達摩祖師久住世間,以渡化更多的眾生,共歸覺路。達摩祖師告訴楊太守,他歸空的時機已經到了,不可以久留世間,每個人的根器相差幾萬倍以上,我的根性不好,所以會遭受到別人的禍害。楊炫之說:「不知道是什麼人弟子是不是可以為師父除害」達摩祖師曰:「我菩提達摩傳佛的的秘傳心法,關係著眾生的生死問題,如果為了拯救我個人,而影響到你的生命,必無此道理也。」楊太守說:「祖師如果不說,應該慈悲說明未來佛法如何傳承,讓眾生有觀照得救的方法。」達摩祖師不得已,就說了一首偈語曰: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楊太守炫之聽了之後,覺得佛法莫測高深,作禮拜謝而退。經過不久,達摩祖師果然就遭受到光統律師,藏流支三的毒害。菩提達摩祖師預言未來佛法如何傳承,關係著眾生得救的訊息,以及未來佛法如何普傳的重要關鍵。一貫道所傳授的三寶:玄關、口訣、合同,跟達摩祖師所預言,未來佛法所傳承的三寶一模一樣。所以得道三寶,就是皈依自性三寶,若能依此三寶勤修,佛性光明,等待功德圓滿,本性圓滿,就能夠了脫輪迴,得登彼岸。所以一貫道所傳授的三寶,是祖師禪一脈傳承下來的心法,真實不虛也。六祖壇經記載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愩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因此皈依佛者----覺也,應顯佛之良心,作佛之事,此皈依自性佛也;皈依法者----正也,是離一切語言形象的無極真理,當不著相,無為而為,此皈依自性法也;皈依僧者----淨也,不離規戒,當永保赤子之心,此皈依自性僧也,所以皈依三寶就是皈依自性三寶,若能依此自性三寶勤修,佛性光明,就可以了脫輪迴,得登彼岸。從大藏經五燈會元、指月錄卷四、景德傳燈錄卷三、少室六門、傳法正宗卷五、雲門禪師語錄的記載,讓我們更深信,達摩祖師所預言,佛法未來的傳承,跟早期般若正法的傳承,道是一體,理無二致也,都是傳授佛法僧;覺、正、淨;玄關、口訣、合同三寶也。證明出家一脈禪宗的傳法三寶,與在家一脈的傳授三寶心法:玄關、口訣、合同,完全相同,一模一樣,這是大藏經的記載,達摩祖師流傳下來的珍貴印證,千真萬確,希望大家依照達摩祖師所慈悲的道理,信受奉行,一定可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修持心得

從以上的記載,讓我們體會到自古以來,佛魔相隨,達摩祖師,是領有天命,普渡眾生的天命明師,也會遭受到異己的排擠,被毒害六次,最後他知道世緣已盡,所以從容赴義。佛世尊以及歷代的修行大德們,也都遭受到各種的磨煉與考驗,以磨煉心性,衝破難關,等待道果圓滿,才可以證果成真。總而言之,一貫道所傳授的三寶心法----玄關、口訣、合同,與達摩祖師所語言未來佛法的傳承: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完全一樣,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只要我們依照規矩修辦,參與道場運作,歷事煉心接受各種的磨煉與考驗,追隨點傳師到處去開荒闡道,福慧雙修,內外雙行,以消冤解孽,等待功德圓滿,一定可以遠離一切苦厄,而達到超生了死,脫離六道輪迴,得登彼岸的一條光明大道。

註:

一、大正新脩大藏經簡稱大正藏,是日本學者於大正11年(一九二二年)至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編輯而成,所收異本最為豐富,是現代學術界使用率最高的一部大藏經。大正藏的正編,包含由印度語譯成的佛典三十二冊及中國古德的著述二十三冊。依據經典發展史的先後順序排列的分類法,分為阿含部、 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 、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集部、 密教部、律部、釋經論部、毗曇部、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以上為譯典)、經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彙部、外教部、目錄部(以上為中國撰述)。共收經典二二七六部、九○四一卷

二、佛法佛所說之法,八萬四千之法藏是也。

三、期城----河南省泌陽縣。

四、太守---知府---今之市長。

五、楊炫之居士元魏北平(河北滿城)人。史通及晁公武之讀書志中誤作羊炫之。曾任期城郡太守。永熙五三二~五三四)年間兵亂後,楊炫行經北魏舊都洛陽,目睹貴族王公耗費巨資所建之佛寺已多成廢墟,深有所感,乃著洛陽伽藍記一書,記錄洛陽及城郊諸大寺之建寺緣起及建築結構等。其文筆豔麗秀逸,駢中有散,頗具特色。

六、五印:古代將印度區分為東、西、南、北、中等五個地區。

七、心宗佛教宗派名。即禪宗。禪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標的,故稱心宗。

八、行解相應:禪修的三個過程:1、發心。2、悟解。3、信受奉行。

九、祖師:歷代承接道統的繼承人。

十、達摩祖師:菩提達摩,又作菩提達磨,簡稱達摩南北朝時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為覺悟,達摩本義則是「佛法」。相傳達摩是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禪宗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為西方二十八代祖師,也是中國後東方第一代祖師。

十一、自性自己的良心本性

十二、修己渡人:修養自己,再渡化別人求道、修道。

十三、觀照以智慧來照察事理,破諸迷惑

十四、槎:木筏。指普渡眾生的法船

十五、炬:火把,指燈光。

十六、皈依佛皈依自性佛也,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十七、皈依法自皈依法者,是離一切形象的無極真理,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十八、皈依僧自皈依僧者,當不著相,無為而為,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合聖眾。

十九、兩足尊:佛有兩足,遊行法界,渡化眾生,所以尊貴也。又戒定、福慧、解行、少欲知足、遠離財色、也稱謂兩足尊。足者,滿足也,有智慧與福報,達到圓滿,就可以成佛,應該滿足,故曰兩足尊。

二十、離欲尊法即是正,什麼是正法,離欲就是正法,念五字真經就可以離欲,是正法,佈施離欲,是正法,持戒離欲,是正法,持咒離欲,也是正法,所以法就是離欲尊,離了欲念,一切法都是正法,未離欲,一切法都是世間法。欲是五欲六塵。出不了三界啊,所以皈依佛,要達到佛的境界,而不貪戀世間,而要達到出世間。從現在起直至圓滿究竟菩提果之間,生生世世都皈依佛法僧自性三寶,而不皈依身外三寶、世間鬼神、邪魔外道之法及其修行者。就是說我們學道了以後煩惱沒有了,沒有人我、貪慾、執著、貪愛,心也很清淨了,欲望都淡泊了,自自然然地就顯示一種灑脫自在,很尊貴。

二十一、眾中尊:自心皈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能染,名眾中尊。因為我們是師尊師母的弟子,師尊師母有無量的智慧、圓滿的福報,所以稱為活佛活菩薩,世間最尊貴的,非常受大家景仰。我們是他的弟子,在大眾中我們不也是很尊貴的嗎?地位也提升了。這是佛的福報、佛的智慧。我們要好好向佛學習,依道奉行,這樣才能不愧於我們是佛的學生。

二十二、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十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玄關靈性居住在人身的處所

二十五、口訣又名真經,是眾生與上天聖賢仙佛溝通的密碼

二十六、合同得道的手印,是回鄉面母-18級的憑證。

三寶真傳自性皈依明覺 

祖師妙諦迷津點化返瑤天

二、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冊:五燈會元。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指月錄。
經文: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

經文釋義

五燈會元、指月錄記載著白居易的悟道詩:「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內容指出不要很辛苦的盲修瞎煉,白費光陰。修道的重要功課,就是這個玄關竅,只要在玄關竅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成就一切道業,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餘涅槃的聖位。

延伸演義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號居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山西太原,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八二一~八二四)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八二五),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托病移居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白居易很喜歡佛學,在佛光禪師的地方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智慧大開,精通詩文,對玄關修持,有非常深入的體會。玄關修持是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這是歷代以來,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宗門真傳。恭請天命明師開啟自性,直接受用,並不需要依靠經典的教化,或是打坐、參禪、閉關、念佛、誦經、持咒、朝山、托缽、修苦行‥‥等方式,來開悟見性,以修成正果。所以香居士白居易才說:無勞旁修道」。修道最重要的課程,就是找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玄關竅一旦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找到自性,然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將本性不應該有的習氣毛病去掉,降伏所有的煩惱妄想,增益智慧,圓滿三身四智,福慧雙修,直了成佛。所有白居易說:「只是此玄關」,這是最上乘的無上頓法。禪門中曹洞宗的開山祖師洞山良价禪師,在他向他的恩師雲巖禪師辭行時,問雲巖禪師說:「師父百年之後,如果有人問弟子是否有得到師父的真傳,弟子應該怎麼回答?」雲巖禪師答:「只這個是。」(用拂塵指向佛性所居住的地方),跟香居士所說的:只是此玄關」,意義相同。一貫道所傳授的心法,就是這個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玄關寶藏。這是祖師代代相傳的宗門一佛乘心法,此一佛乘法門,乃是涅槃妙心,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是要經過默傳分付的密傳儀式,否則無論你學富五車,或是滿腹經綸,都難以一窺它的堂奧。玄關修持包含了天命真傳、心法真傳、道統真傳等殊勝的無上法門,得者超生,修者證果,非常的尊貴與殊勝。禮囑詞曰余今領受恩師命,傳你本來玄妙關。」這是點傳師點道時的囑咐,因為點傳師傳授玄妙關,玄妙關是本性、源頭、本來面目、道、心性、佛、十方三世諸佛、涅槃門‥‥等。開啟玄妙關,就是找到本性的源頭,道的根源,只要依照本性來修,就可以與道合一,返本歸鄉,離苦得樂也。為了增益我們修辦的信心,以各教經典來做探討印證,如:「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四祖與法融的一段對話:「千百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大藏經曰:「透脫玄關,令三界迷途歸一真實際」、「玄關大啟,正眼流通。」「金鎖玄關,打開了也,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要叩玄關,須是有節操。」「玄關金鎖輕掣斷,故鄉歸去急如風。」「正念常現前,玄關具洞徹。」「玄關盡悟,以成正覺之言。」「擊碎玄關,萬里雲開,青天獨露。」「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白居易云:「無勞旁修道,只在此玄關。」以上只舉出玄關修持的記載,尚有無數禪宗語錄,都記載在大藏經裡面,印證玄關修持的重要。蓋大藏經的經卷浩瀚如淵海,現在的人聖凡兼修,白陽弟子將修行重點放在弘道渡人的志業上,對大藏經無暇研究,以致無數珍貴的玄關修持,還沒有被整理出來,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更多的玄關修持,被有心弘道的前賢大德們,陸續做出更為深入的探討,會發現玄關修持,就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最尊貴殊勝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它是歷代祖師大德,以及禪宗前賢們所遺留下來最珍貴的遺產,對眾生指引一條回天的明路,最能肯定玄關修持,是最尊貴、最殊勝的無上大法。道德經曰:「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一者玄關,源頭、本性、道體、老母也。五教聖人,奉天承運,各化一方,各有其使命與任務,雖然形式與教義上略有出人,但是慈心悲願,救渡眾生離苦得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世人解脫煩惱、生死的明燈指南,也是闡明心性圓滿的修行方法,都強調的精義,例如:

儒教:存心養性,執中貫一,講忠恕。

道教:修心煉性,抱元守一,講善良。

佛教:明心見性,萬法歸一,講慈悲。

耶教:洗心移性,默禱親一,講博愛。

回教:堅心定性,清真返一,講惻隱。

再者儒教尊崇五常為德,以忠恕為行:釋教嚴守五戒為德,以慈悲為行,道教以修煉五行為德,以感應為行。以上是五教聖人的奧旨,一貫道的心法,是五教聖人的心法真傳,融合五教聖人的精髓於一爐。一貫道的應運普傅,是五教聖人之奧旨再度被重視與肯定,再度發揚光大,指引世人由黑暗邁向光明的慈航寶筏。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所以一切修持的最後目的,就是要達到識心見性,見性成佛為最終究竟:但是要如何識心見性呢?今天我們受明師點道傳三寶,了悟道在自身,不假外求,懂得「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道理,藉此一指點的心性去做,像小孩一樣無心,以達到安心,放下一切煩惱妄想,積極修辦,就能見性。活佛師尊慈示:「在整個修道過程中,用捨、行、藏,要能相互兼顧,以外王的事功,去開創四方,這是辦有形的道務,以內聖的德業,來提昇心性,這是辦無形的道務,方能有所成就。」以上老師講的內聖外王功夫,若能具體去做,必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

修持心得

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冊:五燈會元;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指月錄的記載:「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肯定玄關修持的尊貴與殊勝,印證普渡收圓,真實不虛。修行要信心清淨,以覺為師,遵守佛規禮節,修人道以達天道,心性圓融,無住、無念、無相,圓滿三身四智,齊家修行,不著名相,內功外果圓滿,才能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只要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興慈佈化,立己達人,流露出慈悲與智慧,是返本歸鄉的最大明燈。

註:

一、五燈會元:就是天聖廣燈錄、嘉泰普燈錄、景德傳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的濃縮版,總共有二十卷。

二、指月錄:又稱水月齋指月錄佛教禪宗著名典籍,瞿汝稷(稷:ㄐㄧˋ)集。全書共三十二卷,集錄自過去七佛大慧宗杲共六百五十人的言行傳略而成。

三、白居易:白居易七七二年~八四六年),樂天,晚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後裔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四、盲修瞎煉像瞎子一樣,什麼都看不清楚,就是不明真理的修煉,最後會一無所獲,白忙一場。

五、正等正覺:即真正平等的覺悟的意思。

六、無餘涅槃: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眾之身,俱得滅盡,無有遺餘,是名無餘涅槃

七、校書朗中國古代一種以校對籍為業的官職。例如現今教育部門的官。

八、贊善大夫:主要職掌有關太子之侍從、侍講、傳令等事。這裡的贊善指宮中的官。

九、貶:降低或減少。

十、司馬:軍中的官職,猶如目前軍中的參謀長。

十一、刺史:猶如現今的監察委員。

十二、太子少傅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稱東宮三少,為東宮三師的輔官。是輔導皇太子的官員。

十三、東都:1、洛陽。2婦女的通稱。

十六、新樂府運動:是由元稹白居易共同提倡的文學改革運動,與韓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運動相互呼應。「新樂府」是唐人自立新題的樂府詩,與漢樂府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新樂府不入樂。至於運動宗旨則是在於「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大大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諭作用。

十七、稹讀音同「診」。

十八、酬詠:和朋友應酬吟詩。

十九、宗門真傳:禪宗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心法真傳。

二十、天命明師:領受   明明上帝的明命,奉天承運,普渡眾生脫離苦海的祖師、師尊、師母、前人、點傳師。

二十一、三身四智:所謂三身者: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四智者:將眼耳鼻口等五識,轉為成所作智。將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將第七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將第八是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二十二、涅槃妙心:放下一切攀緣妄想的分別執著心,讓一念不生,你就見到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

二十三、微妙法門:通過修習佛法獲得佛果的門戶叫法門。這個法門是沒有固定程式,不可言傳,非常奧妙,所以稱為微妙法門。

二十四、涅槃:又稱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這個術語最早源自於印度教,後被佛教接受,永遠不需要在六道輪迴,是修行追求的最終境界。

二十五、白陽弟子:第三期,白陽時期,修持一貫道的弟子。

求師授記幸受真傳登聖域

開啟玄關識時養性沐恩光

三、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

出處:卍新纂續藏經第七十九冊,五燈會元、嘉泰普燈錄五燈嚴統

經文: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

經文釋義

五燈會元一書,是兩宋時期五部燈錄的萃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禪宗傳燈錄,對當時以及後世的文學,禪宗思想影響很大,在佛教史上所佔的地位非常重要。禪宗典籍多為編撰性質,猶以此書為甚。五燈會元第十卷記載洪州法昌倚遇禪師的求道、得道經過。法昌倚遇禪師,祖籍在福建省漳州,俗姓林,年少的時候就出家修行,得到崇福大師的傳授心法,受具足戒。當法昌倚遇禪師受到崇福大師指點正法眼藏以後,對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描述,舉例如下:「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今天機緣成熟,得到崇福大師指點正法眼藏的心法,點開玄關一竅,頓見本來面目,除去以前走多少的冤枉路。「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還知否?」:人生在水陸世界上,苦海無邊,為了生活而競爭忙碌,人事紛紛攘攘。在三界之中的眾生,有聖者與凡夫之分,要找到超凡入聖,離苦得樂的法門很難。以上這些道理,你們知道嗎?「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能夠一念迴光返照,一定可以脫離紅塵煩惱塵勞的牽纏,進入一佛乘,讓靈性不生不滅。

延伸演義

五燈會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一部史書,總共有二十卷。本書南宋淳祐十二年(一二五二年),杭州靈隱寺普濟禪師編集而成。五燈系指五部記敘禪宗世系源流的燈錄,五部燈錄是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等。五燈會元摘錄了五燈的精華,與原先五燈相比,篇幅減少了一半以上。元明以來,好禪人士多喜歡藏其書,五燈單部書遂少流通。五燈會元記述了宋朝以前,般若正法歷代祖師傳燈的典故。因為明燈能破一切黑暗,故以燈比喻之。傳法於有緣人,故曰傳燈。大般若經四百六卷說:「尊者善現,告尊者舍利子言:諸佛弟子凡有所說,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舍利子!如來為他宣說法要,與諸法性常不相違。諸佛弟子依所說法精勤修學,證法實性,由是為他有所宣說皆與法性不相違。故佛所言,如燈傳照。」維摩詰經菩薩品曰:「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古代傳道,亦稱傳燈,就是此義。五燈會元說: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可見古時候的修行人,能找到天命明師,擊開玄關,找到自家菩薩,會見主人翁,明心見性,直了成佛,可以省走很多冤枉路。如果不遇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開悟見性,則雖然千辛萬苦的修道,結果終生沒有成就的,猶如過江之鯽。可見要找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有多困難呀!五燈會元說:「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在苦海無邊的世界上,紅塵萬丈,萬事競爭紛擾,三界之中的聖者與凡夫,要找到領有天命,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非常稀少,好像海底撈針一樣,非常困難,你們知道嗎?可見自古以來,天命明師最難遇也。五燈會元再次強調玄關修持的重要,所以說:「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也就是訪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在玄關竅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恢復清靜光明的本來面目。這個功夫,就是迴光返照。何謂迴光返照呢?迴者收束六根;光者,性光;返者,返迴自性;照者,覺照也。只要一分鐘迴光返照,則一分鐘是佛,二六時中,迴光返照,則二六時中,時時刻刻,都是佛菩薩也。道德經第五十二章曰:「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的意思,就是用迴光返照的功夫,讓本性恢復光明,身心靈就不會受到災殃,因為這是承襲自古以來,聖聖相傳的大道也。道德經也指出迴光返照修持的好處。所以能夠迴光返照,智慧增長,靈性光明,就可以脫離一切苦厄,進入一佛乘,讓靈性長明不滅。自古以來,無數的修行者,為了了脫生死苦海,出家修行,受到無數無邊的辛苦與考驗,在苦海紅塵之中,受到各種紛擾的塵緣所干擾。這個正法眼藏的真宗大道,是自古以來,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的心印大法,三界以內的眾生,都難以尋覓的無上法寶。今之能夠得道,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得道以後,你領悟了嗎?蓋得道只是明師開導性質而已,日後還要用迴光返照,自修自悟,在本性的地方多下功夫,這是屬於一佛乘的頓悟法門,一定可以躲脫六道輪迴的羈鎖,而達到超凡入聖,無餘涅槃的境界。

修持心得

從以上大藏經五燈會元,法昌倚遇禪師的記載: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肯定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可以省去無數修行的冤枉路,印證普渡收圓,的確真實不虛。人生在世,苦海無邊,天命明師最難遇,能夠遇到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開啟玄關金鎖,再以迴光返照的功夫,立己達人,福慧雙修,內外並進,乃是明心見性,了脫生死,得登彼岸,最殊勝與尊貴的慈航寶筏。

註:

一、嘉泰普燈錄:凡三十卷,另有目錄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編,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編成,進於寧宗,奉敕入藏。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七冊。

二、五燈嚴統:凡二十五卷,另有目錄二卷。明代費隱通容、百癡行元合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九冊。

三、求道:皈依真理,加入一貫道。

四、得道:求得三寶心法,或修道以後,得證道果。

五、祖籍:祖籍是指一個家族族群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生長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遙遠祖先的出生地或家鄉,來作為自己祖籍

六、心法:成仙證佛的秘法。

七、普渡普遍渡化眾生,求道修行。

八、收圓收圓者:「收」束身心、「圓」明覺性。末後收圓是原佛子返鄉之日。十五代祖曰:「開荒果位不算,醒來憑母-18級分班,今番欲作佛領,先知一貫玄玄,天機了然不惑,知玄方可收圓。」

九、正法眼藏:又曰清淨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別傳之心印。

十、除路::交付。除去以前走多少冤枉路。

十一、剎海:猶言水路。

十二、競:競爭或比賽。

十三、紛紛:紛擾---多而雜亂。

十四、三界: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死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

十五、覓:1、找,尋求:食、取、尋、搜。2、數量單位,中國唐代南詔以十六枚貝為一覓。

十六、一佛乘:(術語)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華經所說。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同品曰:于一佛乘,分别說三。金剛頂一字頂輪王儀軌經曰: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佛乘如來之頂法,等指諸佛體,是故名智拳。

十七、羈鎻:脫離紅塵煩惱、塵勞的牽纏。

十八、景德傳燈錄:凡三十卷。宋代道原撰。略稱傳燈錄。為我國禪宗史書之一。原題名為佛祖同參集。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本書集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七○一人之傳燈法系,內容包括行狀、機緣等。

十九、天聖廣燈錄:凡三十卷。宋代鎮國軍節度使李遵勗(一○三八)編,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刊行。收於卍續藏經第一三五冊。天聖七年(一○二九),遵勗獻廣燈錄於仁宗,仁宗賜「天聖」二字並序。本書繼景德傳燈錄之後,收錄釋尊、西天二十七祖、東土六祖、南嶽下九世、青原下十二世,約三百七十餘人之略傳及機緣。而於南嶽下禪師之敘述特別詳細,馬祖以後之諸師語錄幾乎全部收錄。

二十、建中靖國續燈錄:凡三十卷,另有目錄三卷。宋代僧佛國惟白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三六冊。書成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故冠以此年號。本書係繼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之後,依禪門法脈相續之次第,編列師資略歷、機緣語句、古則公案、偈頌等而成,全書大別為正宗、對機、拈古、頌古、偈頌等五門,而於臨濟、雲門諸師之語所錄較詳備。

二十一、聯燈會要: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稱禪宗聯燈錄。收於卍續藏經第一三六冊。列舉過去七佛至天童正覺之法嗣等禪宗五家之傳燈法系,並依序集錄其重要之機緣問答。

二十二、過江之鯽:鯽魚成群游過江面。比喻來往的人眾多,或追求時髦流行的人很多。如:街上的遊客有如過江之鯽,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二十三、覺照:用覺悟的心來觀照一切。

二十四、苦海:指各種苦難之世界,亦即生死輪迴之三界六道。

二十五、塵緣:六塵之境,色聲香味觸法也。以是為心之所緣而污心性故也。

二十六、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本體是哲學用語,乃指宇宙的源頭,或說萬物之母。就是吾人的本體。本心也是本體,明師秘傳吩咐指的就是吾人的「本心」。

二十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歷盡艱辛,連鐵鞋都磨穿也找不到,而後忽然碰見所要尋找的人或物。比喻事有湊巧。

擊啟玄關東魯千秋傳妙意

迴光返照西方六度指迷津

 

四、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六冊繼燈錄卷一,續指月錄卷十一,五燈會元卷八。

經文: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六冊,繼燈錄卷一、繼指月錄卷十一、五燈會元卷八記載:靈巖潔禪師在秋江潔禪師的地方,得到至尊至貴的心印大法以後,已經明心見性,智慧大開,之後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遺留靈巖潔禪師語錄,印證金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有詳細的解說,舉例如下:「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有一天,秋江潔禪師向大眾說:玄關金鎖,有沒有得遇天命明師打開,已經明心見性了嗎?「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靈巖潔禪師回答說:我已經接受天命明師開啟了玄關竅,好像在千年的桃核裡面,找到了生生不息的桃仁。秋江潔禪師點頭知道靈巖潔禪師的回話。「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秋江潔禪師再囑付靈巖潔禪師說:得授正法眼藏,這是恢復你本有的自家珍,希望日後,你要好好的護持般若正法,日後能夠弘揚吾道----般若正法的人,一定是你了。

延伸演義

靈巖潔禪師,家鄉住在中原,後來隨從父母遷居四川保定,十五歲之時在興國寺出家,受具足戒,發了很大的志向,希望能夠弘揚祖師禪的宗風。後來聽說秋江潔禪師在靈隱的地方,大弘曹洞宗祖師的心法,因此就前往拜師求法。見面以後,秋江潔禪師問:你從何處來?」靈巖潔禪師說:我從青州來,秋江潔禪師又問:「你有從青州帶衣缽來嗎?」靈巖潔禪師說:我已經將衣缽呈上給寺裏的和尚看了」,秋江潔禪師就帶靈巖潔禪師到法堂去參禪,也把佛門真傳,心印大法,傳授給靈巖潔禪師,靈巖潔禪師領受了心法以後,已經將以前學道參禪的所有疑問,如太陽光普照一般,冰消瓦解,全部清楚了。有一天,靈巖潔禪師偶過方丈室,江潔禪師請他進入,並且問他:「求道的人,玄關竅打開了嗎?有沒有見到本性呢」靈巖潔禪師回答說:我已經在千年的核桃裏面,找到了生生不息的桃仁,而且已經見到本性了。從以上這段記載,讓我們體會到般若正法的傳承,要有因緣與機緣,並不是每個修行人都能夠得授般若正法。而打開金鎖玄關,是求道、得道的印證,在大藏經裏面,就有非常明確的記載。我們的佛性,好像太陽光一樣,我們的無明,好像天空中的烏雲。太陽本來光明,但是為何會失去光明呢?因為被烏雲遮住了,只要我們將烏雲撥除,就可以回復光明。相同的,只要我們將無明去掉,佛性就可以顯露出來。今天,我們接受天命明師點開玄關竅,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把六根六塵去掉,回復我們的本性。日後,起心動念,以本性良心作主,這是修道、得道最殊勝的法門。打開玄關竅,就是接受彌勒佛授記,皈依彌勒佛。授記以後,完成天榜掛號,地府抽丁的事實。明師打開玄關竅,百年以後,靈性從玄關竅出去,就可以返本還原,成仙證佛。秋江潔禪師慈悲叮嚀囑付說: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秋江潔禪師聽了靈巖潔禪師說他已經找到本性以後,非常高興,知道他已經得到佛門的衣缽真傳,便語重心長的囑付靈巖潔禪師說:「自性是本來就有了,只是有迷悟之別而已,你既然已經得授真傳,頓悟自性,希望你以後要好好的守護般若正法,繼續將般若正法,發揚光大,他日能夠弘揚吾道的人,非你莫屬了。」俗語說:「真理是一付擔子,得到真理,要將擔子挑起來。」靈巖潔禪師已經得到真道,幸授真傳,所以秋江潔禪師才有以上的囑付六祖壇經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名為丈夫、天人師、佛。」玄關竅乃靈性之所在,明師一指點,乃是借指見月的方便導引,借明師一指之當下,契悟玄關竅內的自家菩薩,日後起心動念,要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時刻意念守護自家珍,二六時中迴光返照,久而久之,自然養成高尚的品格,成為一位正氣凜然,文質彬彬的君子。師尊說:「玄關是個門,是下手處,開了正門,往裡走才能找到主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由此可知,授玄關是化來源,才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是明心見性的入門工夫也。師尊又云:「明師一指已然超生,但是接著就要破除累世的宿習,去煩惱障,否則還是不能超生了死,仍在輪迴當中流轉。」可見明師打開玄關竅後,若還是痴迷不悟,寸功不立,片德不行,甚至敗德亂道,縱使再點上十次、百次,敲破了你的腦袋,還是枉然。需要再以觀照的功夫,內聖外王並行,體用合一,才能圓融無礙,止於至善。可見打開金鎖玄關,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真實不虛也。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繼燈錄、繼指月錄、五燈會元的記載:潔曰金鎖玄關打開也未?師曰:千年桃核裏覓甚舊時仁,潔頷之,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肯定歷代以來的禪師大德,打開金鎖玄關,是傳授正法眼藏的心印大法。點開玄關金鎖,才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找到千萬年以來潛藏在深宮內院裏面的本來面目,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得到一指超生的大道以後,不可以當個自了漢,一定要有擔當,不但要修己,還要渡人,讓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寶貴大道----般若正法,發揚光大,廣渡無邊無量的眾生,共霑法雨的滋潤,同聞大道,共返理天,才不辜負如來佛,以及歷代祖師,禪師大德遺留千萬卷大藏經的一片婆心。

註:

一、續燈錄:六卷。明鼓山沙門元賢(一五七八~一六五七)輯。收在卍續藏第一四七冊、禪宗全書第十八冊。元賢,字永覺,福建省建陽人,著有洞上古轍、補燈錄等書。本書系其於永曆二年(一六四八)著手編纂,而於永曆四年成書;內容主要承繼五燈會元、續五燈會元等,輯補臨濟(第十七世以下)、曹洞(第十五世以下)二宗的傳燈,故名繼燈錄。全書輯錄曹洞宗四十一人、臨濟宗二一六人,以及未詳法嗣者七人,計二六四人的傳法記錄。

二、續指月錄:清代聶先(樂讀居士)撰有續指月錄一書,全書二十卷。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刊行。系繼指月錄之後所編集的禪門高僧列傳。也收在萬續藏第一四三冊。指月錄所載僅至六祖下十六世,本書承接其後,所收內容自南宋,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六祖下十七世起,迄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三十八世為止。此外,在二十卷之前附(卷首)一篇,集錄指月錄所遺漏的十六世諸師傳略,以及江湘、餘懷的序文,靈岩學人、如是居士的弁語、海印學人的緣起、孫孝則的書問、凡例、倫敘考等文。在二十卷之後,又附有尊宿集,集錄法嗣不詳的六十一位禪師傳略。

三、具足戒:具足戒工,梵語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槃之義。也稱近圓戒,出家者只有受過此戒才能成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國唐以後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二五六條,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條。初出家受沙彌戒成為沙彌眾,沙彌進一步當受比丘戒成比丘眾,正式取得僧伽的資格,稱為受具足戒,也稱近圓戒,出家者只有受過此戒才能成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國唐以後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條,比丘尼戒有348條。二者主要的戒條相同。最重的戒有四條,稱波羅夷罪,犯者被開除僧團(不共住),有淫、盜、殺、妄(大妄語,妄稱自己得道成聖)。其次為僧殘罪,犯者經過嚴格的在僧眾面前懺悔的程式,才能被保留在僧團,有十三條,有手淫、觸摸女人身體、誣陷好人、破壞僧團等。此外還有很多情節較輕的戒條,以及有關日常修行和生活的規則、儀規等。中國在唐以後依用道宣對四分律的論釋,他將此小乘律納入大乘佛教的體系。

四、祖師禪:祖師禪與「如來禪」相對稱。又作南宗禪。特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傳來,而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禪。係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接由師父傳給弟子,祖祖相傳,以心印心,見性成佛,故稱祖師禪

五、宗風:指一宗之各別風貌。又稱風儀、禪風。禪宗特稱宗師家之風儀為宗風,如雲門宗風、德山宗風。又祖師禪風相承,乃該宗獨特之風儀,亦稱宗風,如臨濟宗風、曹洞宗風

六、曹洞宗:我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以洞山良价(八○七~八六九)為宗祖。宗名曹洞之由來有二說:一說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其師徒所住之山為名。本應稱洞曹宗,為習慣故稱曹洞;另一說取曹溪惠能之曹與其法孫洞山良价之洞,合稱為曹洞宗

七、衣缽:指三衣及一缽。三衣,指九條衣、七條衣、五條衣三種袈裟。缽,乃修行僧之正式食器。為出家眾所有物中最重要者,受戒時,三衣一缽為必不可少之物,亦為袈裟、鐵缽之總稱。禪宗之傳法即傳其衣缽予弟子,稱為傳衣缽,因此亦引申為師者將佛法大意傳授予後繼者。

八、法堂:即禪林演布大法之堂。

九、參禪:參入禪道之義。

十、方丈室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稱函丈、正堂、堂頭。

十一、授記佛對發心之眾生授與當來必當作佛之記別也。與一貫道點傳師傳道點玄關的意義一樣。

十二、天榜掛號,地府抽丁:將地府生死簿的姓名抽出來,掛在天堂的黃卷冊簿上,完成法界轉移,超生了死的事實。

十三、頓悟:有一類眾生,直聞大乘,行大法,證佛果,此為頓悟

十四、一指超生:又名一點超生。謂能得到明師一指點道出生命真實之路,能超凡入聖,跳脫六道輪迴之苦。明師一指為啟開生死門,生死之門雖開,生死之路尚遙遠,須要再勤修,才能證果成真。明師一指有其正面的意義與功用眾生須明悟,凡有所得者須各自珍惜。積極修辦才可以成就大道。俗語說:「不受明師指永在輪迴受。

十五、止於至善:止:達到;至:最,極。達到極完美的境界。

金鎖玄關玉振金聲施法雨

弘愧聖道發聾啟 共歸根

五、未開口時先分付,擬思量處隔千山,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燈正統卷五,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續傳燈錄卷三十五,五燈會元卷十五。續指月錄卷一,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語錄。

經文未開口時先分付,擬思量處隔千山,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

經文釋義

福州普賢元素禪師,得到臨濟宗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是得道的高僧,佛法高深,渡人無數,知道玄關寶藏的重要,遺留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未開口時先分付」:天命明師傳授般若正法的時候,首先分付求道者,得授般若正法的目的與意義。「擬思量處隔千山」:般若正法就是佛世尊傳承下來的祖師禪,是以頓悟的方法,讓求道者明心見性。如果要以後天思量的方式,來開悟見性,就隔行如隔山了。「莫言佛法無多子」:不要認為佛法的傳承弟子不多,如今得道的有緣佛子,佈滿天下。「未透玄關也大難」:一旦因緣成熟,得逢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開啟玄關金鎖,並不會有什麼困難。

延伸演義

佛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是平等法,人人可聞,各個能知的佛法。但是無上法,是佛世尊於多子塔前,以袈裟遮圍,傳授正法眼藏給迦葉尊者;以及五祖弘忍大師,以杖擊碓三下,惠能即會五祖之意,於三更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惠能言下大悟,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以上是無上法的傳授也。歷代以來,般若正法的傳承,燈燈相續,無有斷絕。雖然正法眼藏的傳承,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心法,但是歷代以來,無數禪宗語錄傳世,究亦何嘗離開文字呢?福州普賢元素禪師,也是領有天命,傳授正法眼藏的高僧,他傳授正法眼藏給弟子時,遺留語錄傳世,跟現在一貫道點傳師點道,傳授三寶給新求道人的情形,有異曲同工之妙。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說:「未開口時先分付」。天命明師還沒有傳授心法給求道人之前,首先慈悲開示道理一番。天命明師指出:今天引保師渡你前來求道,和我們到寺廟拜拜不大一樣,我們稱做求道。引保師擔保我們所求的道是真理天道,性理真傳;不是騙錢財,也不是來信左道旁門,而是跟觀世音菩薩、五教聖人所得的道完全一樣,等一下會將很尊貴的真理天道、性理真傳傳授給你們,現在請慢慢跪下來,然後要注意聽。天命明師吩咐的重點,強調所傳授的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彰顯般若正法是真宗正脈,是斷輪迴、超凡入聖的一條光明大道。祖師禪是以極直捷了當的方法,藉天命明師的一指,開啟玄關金鎖,當下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毫無迂迴,是最尊貴與殊勝的心法及密法。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說:「擬思量處隔千山」,跟六祖壇經說:「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道理是一樣的。如來佛陀開悟之時說:「奇哉!奇哉!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自性覺與覺的共鳴,生命與生命的相應。故說:「法則以心傳心當相應時,是兩人的心對心,有共同的理念,有相同的體會,所以不是老師傳給學生,而是學生有了與老師相同的看法與體會,此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如果沒有天命明師,傳授明心見性的正法眼藏,無論你如何絞盡腦汁,踏破鐵鞋,如隔萬重山一般的遙遠,根本無法覓得自家菩薩在那裡?自古以來,般若正法的傳授,都是秘密傳授,表面看來,並不是人潮洶湧,所以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說:「莫言佛法無多子」。蓋般若正法的傳承,自從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分為出家一脈與在家一脈,出家一脈的傳承,依稀在大藏經的記載,可以找到傳承的法脈。但是到現在道統天命的傳承,已不多見。在家一脈傳承到現在的一貫道,道統真傳、心法真傳、天命真傳的傳承,清楚明瞭。自從民國十九年,師尊師母領天命以來,到民國一○三年,一貫道已經傳佈到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在台灣成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美國成立一貫道世界總會,而且有十四國,成立一貫道總會,信徒超過一億人以上。有緣佛子,佈滿世界萬國九州,所以不要說佛法無多子也。如今時節因緣已經成熟,地球加速暖化,各種天災地變不斷,真的應驗了道劫並降的時期,所以大道普傳世界各地。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說:「未透玄關也大難」。眾生歸根認母-18級時間已經來到,慈舟遍佈世界各地,展開各項救渡工作,眾生要得授般若正法,開啟玄關金鎖,垂手可得。所以說要得聞真理天道、性理真傳,不會像古代一樣,那麼困難也。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燈正統卷五、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續傳燈錄卷三十五、五燈會元卷十五、續指月錄卷一,福州普賢元素禪師語錄的記載:「未開口時先分付,擬思量處隔千山,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讓我們看到古代傳授般若正法,與現今點傳師傳道點玄關,傳授三寶心法的異同,原則上是大同小異,並沒有多大改變。天命明師傳道以前,對新求道人慈悲開示一番,說明求道,得授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意義。如果沒有求道,好像登堂,沒有入室,是不知道心法真傳的尊貴與殊勝的地方在那裡?所謂隔行如隔山也,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以前般若正法是單傳或是寡傳,但也是脈脈相傳,源源不絕,佛子無數。直到現今,大道普傳四海,諸天神聖,萬仙菩薩,一齊下東土,到處顯化搭幫助道,得道原子成千上億也。尤其三陽開泰,大道普傳,慈舟應運到處拯迷童,眾生要遇到天命明師,傳授大道,開啟玄關金鎖,並沒有什麼困難,此亦因緣之所造就,時勢所趨的瑞象也。

註:

一、續燈正統凡四十二卷,另有目錄一卷。清代僧別菴性統編,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四四冊。輯錄宋末至明代禪林耆宿之略傳與機緣問答。共收錄臨濟宗大鑑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五世、曹洞宗大鑑下第十六世至第三十七世,以及法系未詳者,約計二千三百餘頁。

二、續傳燈錄凡三十六卷,另有目錄三卷。明代圓極居頂編。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繼景德傳燈錄之後,集錄禪宗六祖大鑑惠能以下第十世至第二十世之傳法世系。主錄機語,少載事蹟,共一二三人,若加無傳文者則共有三一一人。本書在編修過程中,採擇五燈會元、佛祖慧命、僧寶傳、禪門宗派圖、諸祖語錄等。

三、臨濟宗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於臨濟義玄八六七)大師。義玄黃蘗希運禪師學法三十三年,之後往鎮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 廣為弘揚希運禪師所倡啟「般若為本、以空攝有、空有相融」的禪宗新法。這種禪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而大張天下,後世遂稱之為「臨濟宗」,而黃蘗禪寺(位於江西宜豐黃檗山)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

四、平等法: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也。法華經方便品曰:「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

無上法:(術語)涅槃也。一切法中無過涅槃也。智度論五十五曰:「如阿毘曇中說,有上法者,一切有為法,及虛空非智緣盡。無上法者,智緣盡所得涅槃,是故知無法勝涅槃者。

六、教外別傳:不依文字、語言,直悟佛陀所悟之境界,即稱為教外別傳。又稱單傳。故禪宗又作別傳宗,係教外別傳宗之略稱。此教外別傳之禪法,亦即菩提達磨所傳之祖師禪。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萬法唯心一切萬法,都是自心本性所現。

八、不立文字:頓悟法門不是用文字可以來解說、分析、思維,來傳的,所以說不立文字。

九、異曲同工:比喻不同人的辭章或方法,卻有相同的造詣或功效。

十、般若正法:大智慧到達彼岸的方法。

十一、思量即不中用思考與自性無關,所以說思量即不中用。在道的名詞叫識神,識神作用與道無關。現今的說法:知識記憶邏輯思考不是覺性,所以說思量即不中用。

十二、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見性的人無論是什麼場合,都有能力找出見覺性的人。因為每個人,言行中會展現出他的現況。

十三、法則以心傳心:用心體會、頓悟。因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頓法,不需要用文字,就可以宣傳佛法,簡單解釋就好。

十四、道劫並降:天道與災劫同時降來凡間,降道以拯救善信,降劫以懲罰惡輩。

十五、歸根認母歸回根本,回到無極理天,與老母團聚。

 禮囑真言開啟玄關傳妙意

拈花印證歸根返本會龍華

六、鳥道虛通運步,玄關綿密,獅絃錯落,古韻鏗鏘,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九、五燈會元、續燈錄、宗統編年、續指月錄、學佛考訓,同安察禪師十玄談。

經文:不答來辭許默然,西歸隻履舊單傳,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上堂,白雲萬頃卷舒,露劫外真機,紅葉千峰燦爛,顯個中妙旨,亙古今而不昧,經塵劫以常存。鳥道虛通運步,玄關綿密,獅絃錯落,古韻鏗鏘,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

【經文釋義】:

同安察禪師是一代高僧,對玄關修持有很深的造詣,遺留同安察禪師語錄,記載在大正新脩大藏經,非常尊貴與殊勝,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引例如下:「不答來辭許默然,西歸隻履舊單傳」:同安察禪師並沒有回答親王殿下睿眷尤隆所問會不會佛法的話,但是心中已經答應他要弘揚佛法的志願。回去以後,做了一首偈語,懸掛在法堂上。大意是說達摩祖師在中土的渡化因緣已然成,達摩祖師便端坐而化。三年以後,節度使宋雲從西域歸返東土,途中遇見達摩祖師手提了一隻鞋履,翩翩然獨往西方,因為他已經將歷代以來的正法眼藏傳授給慧可大師了。「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同安察禪師在本性的地方下過功夫,每日伴隨暮鼓晨鐘修行,以建造天上至高無上的寶殿;並且在法堂上修己渡眾已經有數年的時間。「上堂,白雲萬頃卷舒,露劫外真機,紅葉千峰燦爛,顯個中妙旨」:有一天,上法堂慈悲開示道義,同安察禪師發現天上的白雲片片,晴空萬里,看了心胸非常開闊。有這麼好的環境,上天垂象,在多劫的世間上,顯露出回天的生機;又看到晚霞普照大地,將千峰山上的樹林照射得燦爛輝煌,更顯出其中的奧妙與天機。「亙古今而不昧,經塵劫以常存」:眾生的菩提自性,是亙古今而不會消滅,經歷萬劫而永遠常在。「鳥道虛通運步,玄關綿密,獅絃錯落,古韻鏗鏘」:修行要好像小鳥飛過的道路一樣,虛無飄渺,不留下任何的痕跡,所以不可以著相。般若正法好像古代的音調,這是喚醒眾生自性的覺醒,確實鏗鏘有聲,而且有很大的震撼力。「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般若正法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凡是有緣眾生,得到這個寶貴的真傳,都會讓頑石點頭,無情的木人也會拍手讚嘆。

【延伸演義】:

同安察禪師,是得道的高僧,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過很多的功夫,體悟特別深入,遺留同安察禪師語錄,印證玄關修持,非常尊貴。其中十玄談,內容有:心印、祖意、玄機、塵異、演教、達本、還源、回機、轉位、一色‥‥等,對玄關修持,有一番極為精闢的見解。同安察禪師說:「不答來辭許默然,西歸隻履舊單傳,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同安察禪師是真修實煉的得道高僧,並不會趨炎附勢,所以當親王殿下睿眷尤隆所問他會不會佛法的時候,他只是表示緘默,而以實際的行動來弘揚般若正法。同安察禪師談到隻履西歸的典故是這樣的:後魏孝明帝年間,達摩祖師第六度遭受到異己者下鴆酒毒害以後,達摩祖師心思中土的度化因緣已然終止,既然已經得到慧可大師嗣法,達摩祖師便端坐而化。三年以後,節度使宋雲從西域歸返東土,途中遇見達摩祖師手中提了一隻鞋履,翩翩然獨往西方,並對他說道:「皇帝已經駕崩了」。宋雲回京以後,將途中遇到達摩祖師之事上奏朝廷,於是孝明帝命人啟棺驗證,棺中僅見一隻革履罷了,因此舉朝為之驚歎。達摩祖師所留下的「隻履西歸」等行誼,至今仍為家家戶戶所共曉的傳奇典故。同安察禪師就是弘揚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單傳獨授的心印大法----正法眼藏,讓得道的原子積功累德,福慧雙修,以建造西方蓮臺的偉大資糧也。要弘揚般若正法,是要看時節因緣有沒有成熟,所以同安察禪師說:「白雲萬頃卷舒,露劫外真機,紅葉千峰燦爛,顯個中妙旨」。古代般若正法是擇人而授,屬於單傳或寡傳寡授時期,當時大道的傳承,離大開普渡還有一段時間,但是上天垂象,顯示在白雲朵朵,萬里晴空,以及晚霞普照大地,令千峰萬林霞光照耀。同安察禪師說這是上天慈悲,所顯示的吉祥瑞象,說明般若正法大開普渡的佳期良辰,已經快要來到,真機妙旨的心法真傳,要拯救眾生離苦得樂的時節因緣為期不遠。大道普傳是無形無相,而傳授上乘頓法更是離一切語言形象的無極真理,所以同安察禪師說:「鳥道虛通運步,玄關綿密,獅絃錯落,古韻鏗鏘。玄關竅是非常隱密的地方,是開悟見性的重點;玄關一竅為靈性之所在,點開玄關竅為返本還源的唯一法門,五教均同此說法,但得道後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存養功夫,終日煉神光,自強不息的觀照修持,才能達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明師一指點,既是點出吾人之自性佛,本來清淨,空寂靈明無形無相;此竅一開,要放下所有牽纏執著,本性自然清淨,契入真空的境界,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直接展現妙有,也就是顯露善美德行。是故上根之人,眼見點玄,以眼根悟入實相般若,證悟自家菩薩,原不離我身,自此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體用合一,流露慈悲喜捨,興慈佈化,當下你就是活佛、活菩薩。中根之人,若是藉由玄關一點,觀想全身是四大假合,進而觀身外萬事萬物全是虛幻不實,破除三心四相,久久功純,必能六根清淨而得解脫自在,免受四生六道輪迴之苦。一般道親,若能一念不生,萬緣放下,全神貫注於玄關一點,迴光返照,久之,智慧自然開通,妄念自息,可得清淨解脫之境界。弘揚大道要好像獅子吼一樣,才能喚醒眾生。東土雖然交錯紛雜,但是修辦道要有條理。既然般若正法是無住、無相、無念的上乘無極真理,好像鳥道玄路一樣,不著一點痕跡。求道以後,只要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起心動念都以良心本性當家作主,顯露善美德行,這是明心見性,通往理天的道路。雖然修辦道的道路崎嶇不平,錯綜複雜,只要我們把持原則,雜而不亂,依照歷代祖師所傳承下來的規矩修辦,繼續把般若正法傳承下去,好像獅子吼一樣,都可以將至尊至貴的玄關金鎖,鏗鏘有聲的發揚光大,廣渡有緣眾生,共歸覺路。般若正法的傳承,是上天以及諸天仙佛菩薩護持的點傳,其尊貴與殊勝,並非筆墨所能盡述,都可以讓頑石點頭,木人拍手的神奇感應,所以同安察禪師說:「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一貫道弟子,在得道受點前,要平心靜氣看佛燈,心念凝聚在佛燈一點上,點傳師在眼前劃一個圓圈,再指向玄關,在一剎那間,契入無極真空,此時連一心也沒有,達於直下無心,斯時無我兩忘,一切我執我慢完全放下,佛性流露,與無生老與諸佛菩心心相印,心中一片光明,透出清靜、喜悅的境界,雖然是短暫的,但是菩提種子已經開始萌芽,只要假以時日,勤加修辦,必能結出豐碩的道果。六祖壇經般若品曰: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修持心得

從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九、五燈會元、續燈錄、宗統編年、續指月錄、學佛考訓、同安察禪師語錄的記載:「不答來辭許默然,西歸隻履舊單傳,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上堂,白雲萬頃卷舒,露劫外真機,紅葉千峰燦爛,顯個中妙旨,亙古今而不昧,經塵劫以常存。鳥道虛通運步,玄關綿密,獅絃錯落,古韻鏗鏘,直得石女點頭,木人拍手」。肯定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殊勝,般若法脈的傳承,自從達摩祖師傳法予慧可大師,並說一首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達摩祖師將如來心印大法傳承至中土,因此被尊為禪宗東土初祖。禪宗在中土的弘化,經過二祖、三祖、四祖……至今續揚不絕。而一花開五葉,即開展了禪宗的五家宗派----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雲門宗、溈仰宗,以及楊歧派與黃龍派,合稱五家七宗。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就是一貫道。道統從東方第十八代祖師,傳承到西方二十八代祖師,到如今的後東方第十八代祖師,剛好六十四代道統祖師為圓滿之數。如今心法真傳大開普渡,因緣時節已經成熟,眾生返本歸鄉的時機已經來到,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希望大家要珍惜因緣的難得,急速修辦,慎勿錯過返本歸鄉的良好佳期。

註:

一、宗統編年:凡三十二卷。清代紀蔭編纂。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七冊。以編年體記載起自釋尊終於清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間禪宗之盛衰隆替。

二、東土:娑婆世界稱東土,東土為元、為春、為仁,能生萬物之義,世有東作西成之說,亦即此義。所謂從西天降生東土,復由東土返回西天是也。

三、翩翩然:飄忽不定的樣子,或優雅的樣子。

四、西方:佛教中,西方是極樂世界,是佛教中一個非常逍遙自在,沒有煩惱的地方。

五、趨炎附勢指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

六、隻履西歸:後魏孝明帝年間,達摩祖師第六度遭受到異己者下鴆毒害以後,達摩祖師心思中土的度化因緣已然終止,既然已經得到慧可大師嗣法,達摩祖師便端坐而化。三年以後,節度使宋雲從西域歸返東土,途中遇見達摩祖師手中提了一隻鞋履,翩翩然獨往西天,並對他說道:「皇帝已經駕崩了」。宋雲回京以後,將途中遇到達摩祖師之事上奏朝廷,於是孝明帝命人啟棺驗證,棺中僅見一隻革履罷了,因此舉朝為之驚歎。達摩祖師所留下的「隻履西歸」等行誼,至今乃為家家戶戶所共曉的傳奇典故。

七、大開普渡:天道普傳世界各國,渡化三曹眾生,共歸覺路。

八、朔望農曆的朔是指每個月的初一日,也就是新月。農曆的望是指每個月的十五日,也就是滿月。

九、偈語:中國僧侶所寫蘊含佛法的詩。

十、慧可大師:慧可,(四八七~五九三)我國禪宗二祖。南北朝之僧。河南洛陽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又作慧可。幼時於洛陽龍門香山依寶靜出家,於永穆寺受具足戒。早年周遊聽講,參禪冥想,精研孔老之學與玄理。北魏正光元年(五二○),參謁達磨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從學六年。據景德傳燈錄卷三記載,師訪達磨時,終夜立於雪中,至天明仍不許入室,師乃以刀自斷左臂,表求道之至誠,遂面謁而大悟,達磨乃付予大法,並傳衣缽。然續高僧傳卷十六載,師之手臂,係遭賊所斫斷。達磨西歸後,師於北齊天保三年(五五二)授法予弟子僧璨,其後赴河南鄴都演說楞伽經意,凡三十餘年,韜光晦跡,人莫能識。後於筦城匡救寺盛揚宗風,學者雲集,復與沙門辯和論道,辯和不能勝,興謗於邑宰翟仲侃,仲侃惑其邪說,加以迫害,師乃於開皇十三年(一說十二年)示寂,世壽一○七。帝賜「正宗普覺大師」、「大祖禪師」之諡號。

十一、暮鼓晨鐘:佛寺中,早晚敲擊鐘鼓以報時。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論。

十二、卷舒:戰旗隨風飄動,有時卷起,有時展開。比喻心情愉快。

十三、同安察禪師十玄談:心印、祖意、玄機、塵異、演教、達本、還源、迴機、轉位、一色。

十四、鳥道:修行要好像小鳥飛過的道路一樣,虛無飄渺,不留下任何的痕跡,所以不可以著相修行。

十五、古韻鏗鏘:般若正法好像古代的音調,這是喚醒眾生自性的覺醒,確實鏗鏘有聲,而且有很大的震撼力。

十六、獅絃錯落:(樂器上的腸線或金屬絲)弘揚大道要好像獅子吼一樣,才能喚醒眾生。東土雖然交錯紛雜,但是修辦道要有條理。

十七、緘默:封口不說話,一句話都不說。

十八頓教:所謂頓教者又作大乘頓教,乃不立言句,只辨真性,不設斷惑證理之階位,為頓修頓悟之教。不依次第,快速到達覺悟之教法,稱為頓教。

十九、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若能聞頓教而即刻開悟,不執著,不向外馳求,自性自悟,自己明白自性的般若,在自己心裡常起正知正見,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起煩惱;沒有煩惱,自然就沒有塵勞,這就是見性,因它不被煩惱塵勞所轉

不答來辭許默然 西歸隻履舊單傳

玄關綿密輕開啟 見性明心萬八歡

七、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

出處:新纂續藏經,宗鑑法林卷五十二、五燈會元卷十六、五燈全書卷七、續傳燈錄卷十八、普燈錄卷三。

經文:上堂,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極慷慨,斬得釘,截得鐵,硬剝剝底漢始得。若是畏刀避箭,鹿鹿之徒,看即有分,以拂子擊禪牀下座。

【經文釋義】:

婺州智者法銓禪師,得到般若正法以後,在玄關金鎖的地方,下過一番功夫,福慧雙修,渡人無數,是一代高僧,印證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肯定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上堂,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有一天,智者法銓禪師登上法堂,對善男信女慈悲開示道義,他說:修道最重要的,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傳授正法眼藏,才能見到本來面目,直了成佛。但是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需要身家清白,品性端正,有節操的人。「極慷慨,斬得釘,截得鐵,硬剝剝底漢始得」:而且要氣度寬廣,心胸開闊,立下沖天大志,心性如斬釘截鐵一般的堅定,好像在乾柴烈火中燃燒,發出嗶嗶剝剝的響亮聲音,有此志氣,才可以恭請天命明師,傳授大道。「若是畏刀避箭,鹿鹿之徒,看即有分,以拂子擊禪牀下座」:如果沒有發出宏大的志氣,退縮不前,遇到困難,就三心兩意,畏刀避箭,跟社會上庸庸碌碌的人,沒有什麼分別,不相信大道,這種人,就沒有資格接受天命明師的點傳,傳授大道也。這種人,智者法銓禪師將以拂塵,將這種人摒除在莊嚴的道場以外。接著,走下禪床,結束此次的開示道義。

【延伸演義】:

自古以來,要接受天命明師傳授大道,開啟玄關金鎖,都要有嚴格的要求,並不是每位出家眾,都可以接受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婺州智者法銓禪師的悟道語錄,就有如是的記載。智者法銓禪師登上法堂說: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要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傳授正法眼藏的有緣者,必須是要有節操的人,有節操的人就是身家清白、品性端正、根基深厚、祖先積德、慷慨坦然,信道堅定,猶如斬釘截鐵一般的堅決果斷,毫不猶豫,內心好像乾柴烈火在燃燒一樣,嗶嗶剝剝聲音的響亮,勢如破竹,當下果斷,接受明師的點傳,法雨的滋潤,點開玄關竅,頓悟本來真面目,這樣的人才能夠得道。如果信心不夠堅定,三心兩意,避刀避箭,畏縮不前,庸庸碌碌的人,認為點玄關只是無稽之談,不肯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指授心印大道,則猶如門外漢一樣,只有觀看的份,那能聞道、得道、修道,以致於超生了死,成仙證佛呢?所以不信道的門外漢,將會受到禪師用拂塵摒除於莊嚴道場的下場。所以智者法銓禪師說:若是畏刀避箭,鹿鹿之徒,看即有分,以拂子擊禪牀下座」。蓋一佛乘的正法眼藏最容易修,也最難信,以前釋迦牟尼佛在說妙法蓮華經時就說:「佛于法華會上,宣說妙法 ,能詮一佛乘的中道妙理,有五千人退席,是皆不願更竭其能者,此如為長者折枝,非不能為,不肯為也。」可見不相信最上乘大法的人,古今皆然。一指妙道,是自古以來歷代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寶貴心法,得者超生,修者證果的頓悟法門。佛世尊於靈山會中拈花示眾,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以心印心。佛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此正法眼藏至達摩祖師西來一字無,東土傳至六祖惠能大師以後,代代相承的般若正法,相續不絕。,,求道乃是蒙彌勒佛授記,在點傳的剎那,頓除妄念,當下斷除輪迴根本,認識自己的本性,雖然是暫時的,但是確能讓我們變化氣質,影響我們一生的思想與行為,使我們將壞的習性毛病在短時間之內棄除,逐漸地去惡向善,步聖賢的後塵,直登聖城。蓋點者即是點開累劫以來的迷昧,傳者,傳授諸佛菩薩的心印,師尊、師母的心法,直指出超生了死的光明大道。楞嚴三昧經對傳法授記,有如下的記載:「一、未發菩提心授記,謂諸佛世尊觀諸眾生根機之利鈍,其具增上之信者,佛則令發菩提心授記得作佛之記也。二、發菩提心授記,謂諸菩薩善根成熟,不得增上之行,但誓欲渡脫一切眾生,與諸眾生同發菩提心,同成正覺,蒙佛之授記也。」因此點傳師授記傳道,指出自性之所在,令未發菩提心者,激發其菩提心,令善根成熟者,更上層樓,與諸佛菩薩共駕慈航,普渡有緣,共登覺路。歷代以來,眾生的根慧資糧、福德因緣具足者,修辦至無餘涅槃的境界,已經不計其數。今時時節因緣來到,大道普傳,慈舟暢行人間,到處拯救有緣眾生,應時應運,實乃末世的一盞明燈,眾生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也。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宗鑑法林卷五十二、五燈會元卷十六、五燈全書卷七、續傳燈錄卷十八、普燈錄卷三的記載:「上堂,要扣玄關,須是有節操 極慷慨,斬得釘,截得鐵,硬剝剝底漢始得。若是畏刀避箭,鹿鹿之徒,看即有分,以拂子擊禪牀下座。」說明得授正法眼藏的人,一定要身家清白,品性端正,有節操的人,還要有鐵堅石硬一般的信心,才能接受大道的普傳救渡。但是得道只是有緣,如果沒有修,沒有積功累德,九品蓮臺,依然沒有份也。如今大道已經傳佈到世界八十多個國家,點傳師所傳授的玄關竅,就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在大藏經裏面,有無數高僧大德語錄的記載,他們在傳法時,也是沿用玄關竅一詞,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為求道、得授心印大法的印證。,從無始劫以來,  上帝命原靈降世,就派定七佛治世、三佛收圓,這是天定的法則,印證普渡收圓,真實不虛。希望已經得道的大善知識多多弘揚般若正法,救渡更多苦難的眾生,同霑法雨的滋潤,勤修大道,共積功德,才能離苦得樂,返本歸鄉。

註:

一、宗鑑法林: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六冊。廣泛蒐錄歷代諸師之古則、公案、拈頌,計二七二條。其所列順序為:世尊、諸經、應化聖賢、西天祖師、東土祖師、旁出諸祖、未詳法嗣者、自大鑑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嶽下三十七世、嗣法未詳之尊宿等。因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春,於塞北之法林寺會集編書,至五十三年夏,鐫版完工於京師柏林院之宗鑑堂,故題名宗鑑法林。

二、五燈全書:凡一二○卷,另有目錄十六卷。清代霽崙超永編,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四○冊至一四二冊。目錄卷首附有序文、進呈奏疏、凡例等。全書內容係超永自五燈會元等諸傳燈錄中摘其要者,並費時十餘年親往各地蒐集文獻。除七佛、西天、東土諸祖外,凡五燈會元以後之祖師、耆宿、居士等,無論正系旁系,皆廣為搜錄立傳,計有七千餘人,為傳燈錄之集大成者。

三、普燈錄:五燈錄之一。

四、福慧雙修:同時修持「福德」與「智慧」二種莊嚴法門。

五、節操:人的志氣﹑操守。也是身家清白,品性端正的人。

六、慷慨:志氣寬廣,心胸開闊。

七、硬剝剝:心性堅硬好像斬釘截鐵一樣的堅定。

八、鹿鹿之徒:社會上一般俗庸的人。

九、拂子:將獸毛、麻等紮成一束,再加一長柄,用以拂除蚊蟲者,稱為拂子。又稱拂、拂塵、塵尾。於印度一般皆使用此物。戒律中允許比丘執持拂塵,以拂除蚊蟲之侵擾,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較為華美貴重之物所成之拂子

十、婺州: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開皇九年(五八九年)置,治金華縣(今浙江金華市)。(七五八年)改為婺州。

十一、三心兩意: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十二、法雨:法雨指佛陀所說的教法。形容佛陀的教法能滋潤眾生的菩提道業,就像雨能滋潤草木。道教指天尊的道法。如:「法雨滂沱,普潤眾生。」 

十三、畏縮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十四、庸庸碌碌:指平凡無奇。

十五、無稽之談:沒有根據的說法。

十六、拂塵:出家人隨身要帶一些東西,如「濾水囊」(過濾水中微生物,為了喝不殺生)。還有其它的其中一樣,就是拂塵,為了趕走蚊蟲,又不傷生命而用的。

十七、妙法蓮華經:凡七卷,或八卷。後秦鳩摩羅什譯。略稱法華經、妙法華經。今收于大正藏第九冊。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共有二十八品。妙法,意為所說教法微妙無上;蓮華經,比喻經典之潔白完美。據推測,其原典之成立可溯自紀元前後。該經主旨,認為小乘佛教各派過分重視形式,遠離教義真意,故為把握佛陀之真精神,乃採用詩、譬喻、象徵等文學手法,以讚嘆永恆之佛陀(久遠實成之佛)。稱釋迦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現各種化身,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重點在弘揚三乘歸一,即聲聞、緣覺、菩薩之三乘歸于一佛乘,調和大小乘之各種說法,以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其表現雖為文學性,然主旨則契入佛陀教說之真思想。

十八、上乘:即指高妙,最上等的境界

十九、頓悟法門: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到底要修什麼法才能夠了脫生死呢?唯有頓悟法門,立即得到了脫生死。

二十、七佛治世初佛卯會降生南方,名赤愛佛,掌天盤六千年。二佛降生北方,名生育佛,掌天盤四千八百年。三佛辰會降生東方,名甲三春。掌天盤三千七百二十年。四佛降生西方,名酉長庚,掌天盤七千零八十年。五佛巳會降生西北方,名空谷神。掌天盤五千二百八十四年。六佛降生東南方,名龍野氏。掌天盤五千五百十六年。七佛午會降生東北方,名繼天佛。掌天盤五千八百年。代理佛伏羲氏降世河南。掌天盤五百年,是為代理佛。皇母-18級訓子十誡曰:「為母-18級我命七佛治理坤乾。

二十一、三佛收圓:1、以整個元會說,三佛收圓指的是青陽期的燃燈古佛,紅陽期的釋迦牟尼佛,及白陽期的彌勒古佛,這三位佛辦理三期收圓大事。2、三期末劫的三佛收圓專指彌勒古佛、濟公活佛,及月慧菩薩,三位佛擔任辦理最後第三期(白陽期)的收圓重任。

二十二、授記:今天的道和古時聖仙所得的道是一樣的。釋佛得燃燈古佛(老子)授記,觀音遇長眉尊者授記而得道,六祖慧能得五祖授記。我們再道場接受天命明師授記得三寶,只要依照規矩修辦,將來必定成佛。

          要扣玄關莫怠延  沖天大志效前賢

    三清四正宜遵守  福慧雙修證佛仙

八、得處雖同用不同,玄關向上振宗風,峻機疊疊傾三峽,生死去來游  戲中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冊五燈全書卷四十九、增集續傳燈錄卷四、續指月錄卷五,龍源介清禪師語錄。

經文:得處雖同用不同,玄關向上振宗風,峻機疊疊傾三峽,生死去來游戲中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冊,五燈全書卷四十九、增集續傳燈錄卷四、續指月錄卷五,記載了龍源介清禪師語錄,指出靈性的來源與功用,以及得道修道的結果,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得處雖同用不同」:我們的靈性都是上天所賦,雖然來源相同,但是靈性來到凡間以後,每個人所做的事情卻不盡相同。「玄關向上振宗風」:有仙根佛種的人,玄關金鎖被天命明師打開,知道本性所居住的地方,往向上一路的地方走,弘揚般若正法,大振禪門宗風。「峻機疊疊傾三峽」:雖然弘揚般若正法的困難重重,非常險峻,機關重重,勝過長江三峽的險峻。「生死去來游戲中」:修道以後,弘揚般若正法,通過重重考驗,一定可以超凡入聖,證果成真,脫離生死的束縛,好像在遊戲人間一般的輕鬆自在。

【延伸演義】:

何以:得處雖同用不同」呢?每個人的靈性都是上帝的分靈,上天老母-18級所賦予,但是來到人間以後,被紅塵的虛花假景所迷惑,認假為真,為了妻恩子愛的牽纏,在社會上與人爭名奪利,酒色財氣樣樣都來,染上貪嗔癡愛等種種的壞習慣,非常熱鬧。但是不知道夫妻是冤家,兒女是債主,常常惹出很多的怨恨與煩惱。也有一些人,知道紅塵的萬事萬物都是虛假,人身的水火風土四大皆空,例如身中的精血是水,有熱氣是火,口鼻呼吸是風,皮毛筋骨是土,無常一到,精血枯竭,水流盡了,全身冰冷,心臟跳動停止,氧氣燃燒完了,風吹散了,肉體腐壞,仍歸塵土,四大一空,我在何處呢?有智慧的人,知道世間上的真假,認真修辦道,到處去弘道渡人,積功累德,以求靈性的解脫,所以說靈性來處相同,但是所做所為有天淵之別。「玄關向上振宗風」的大意又是如何呢?玄關竅經過天命明師打開以後,知道本性所居住的地方,良知良能顯露,日後起心動念,以良心當家作主,不再被六根六塵等左道旁門所誘惑,自然胸懷大中至正,流露出慈悲與智慧,修正自己本性中不應該有的習氣毛病,恢復原來清靜光明的本性,一方面渡眾生,一方面了業障,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稱為向上一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是回歸自性原點、覺也、性也、如如不動,藉指見月,藉天命明師之指,見到自性明月,修子切不可作一指之想,切不可只滯著在此手指點上,而忘卻其所指之自性天真佛。不要只執著在玄關一點之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忘卻所指的先天本覺,無生真人。宗風者,正法眼藏也。禪門寶藏錄云:「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眾皆罔措,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告大迦葉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法門,付囑與汝,汝當流布勿令斷絕。」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所傳授的正法眼藏,就是無上的心法,因為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故稱為無上法,有別於一般教門中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的道理,此謂平等法。大振宗風就是大大的弘揚般若正法-----正法眼藏也,讓佛世尊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不致斷絕,廣渡無邊無數的眾生,都能聞得無上大法,修道行道而證果成真也。「峻機疊疊傾三峽主要的意義又是如何呢?修行的道路並不好走,考驗無數,機關重重,比長江三峽更加險要,為何修道要經過魔考呢?因為上天要讓我們分真偽,選精拔萃,淘汰不良,如果修道不經過魔考,則煙館酒市盡神仙也;其次魔考可以消我們的冤孽,吾人以往生生死死,輪迴轉變,六萬年以來之冤孽債賬,如山之高,似海之深,如何還完呢?故皇天慈悲,降下考魔,切磋琢磨,以見真志,而了宿世冤愆,凡經過一次魔考,必定可以了一次之冤欠,漸漸讓冤孽轉輕。古聖仙佛,未有不經過考魔鍛煉而成功的。再者就是化稟性,人性本善,因為墮落於後天,氣質被環境所污染,在所難免,若能受幾次魔考,碰幾回釘子,自然會漸漸改掉,以化除稟性。最後是定品位。九品蓮台,按功而定果,所謂真道真考見真心,在最困難的時候,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操守、志向、見解、學問,以所遭遇之深淺而定升降也。修辦道之人,明心見性,功德圓滿,解脫自在,興慈佈化,隨緣渡化眾生,好像仙佛倒駕慈航一樣,遊戲人間,來去自由,此大乘菩薩的境界也,故云:生死去來游戲中」。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把聖道傳給曾子的時候,只說了一句話:吾道一以貫之。曾子便說:」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手中拿了一朵金色的波羅蜜花搓動,唯獨迦葉尊者會心微笑,體悟那不可明示的心傳;五祖傳授心法給六祖時,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便當下契悟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當點傳師向我們的玄關一點,口念:「一指中央慧,萬八得超然(),林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我們已經從現實界的束縛,而進入絕對界的超越,頓悟本來真面目,了解超生了死的真諦跟聖賢仙佛一樣,隨緣渡化眾生,來去自由自在也。六祖壇經般若品曰: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四書大學篇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以上是宗門大道,定入聖位的正路,自古以來的聖賢仙佛,都是求得大道以後,從倫理道德入手,盡人道合天道,沒有人想修成特異功能,炫耀人間而修成證果的。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五燈全書、增集續傳燈錄、續指月錄,龍源介清禪師語錄的記載,讓我們體會到靈性投入在人間,每個人的境遇都不一樣,有的根基不好,投生在惡劣的環境,被五濁惡世所污染,以致染上種種的壞習慣,繼續為非作歹,以致靈性越墮越深,難以自拔,實堪浩嘆。但是也有的根基好,祖德深厚之原靈,轉世到人間,遇到善知識的渡化,或轉世到修道者的家庭,自幼在道化家庭之中長大,接受道場的教育,薰染古聖先賢智慧的結晶,心性圓融,智慧通達,慈悲喜捨,認清真假,好像一張白紙,沒有受到污染,明理修辦,又能擔任天職,弘揚聖道,替師分憂,胸懷醒世、濟世、救世的胸襟,到處去代天宣化,弘道渡人,日後功德圓滿,果位定然非凡,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因為得受明師打開玄關竅,傳授般若正法,是明心見性的一條明路,得了般若正法以後,不可以匿道不現,知道大道的寶貴,要將般若正法發揚光大,讓救世的大慈航,廣渡無邊無數的眾生,都能夠接受天恩師德的加被,天命明師的點傳,打開玄關金鎖,求得大道,會見本來面目,共同大振宗風,弘揚般若正法,讓更多的原人都能同霑法雨的滋潤,以返先天。

註:

一、增集續傳燈錄:凡六卷,另有目錄一卷。明代南石文琇(一三四五~一四一八)著,清康熙十年(一六七一)浙江嘉興府楞嚴寺刊行。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二冊。係文琇繼「續傳燈錄」之後,蒐錄宋至元代之禪宗典籍、塔銘、行狀等,增訂、編集大鑑下十八世至二十五世,計五百餘位禪師之行實、機緣語要等。卷末附錄五燈會元補遺一卷,增列大鑑下十七世,計二十人之略傳。又於補遺之後增列法嗣未詳者七人。

二、續指月錄:凡二十卷。清代聶先撰。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三冊。記述南宋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至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凡五百餘年間,禪宗三十八世之法脈。卷首附江湘序、莆陽余懷序、如是居士之弁語、倫敘考等。

三、靈性:來自無極理天的佛性,賦於眾生身內的良知良能。

四、宗風指一宗之各別風貌。又稱風儀、禪風。禪宗特稱宗師家之風儀為宗風如雲門宗風、德山宗風。又祖師禪風相承,乃該宗獨特之風儀,亦稱宗風如臨濟宗風、曹洞宗風。

五、仙根佛種:根基深厚的人

六、向上一路禪林用語。即指言絕意斷之正真大道。與向上一著同義。景德傳燈錄卷七盤山寶積章(大五一、二五三中):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蓋此言絕意斷之正真大道,系千聖不傳之妙道,乃釋迦所不說,達摩所不傳,不由口出,不須思惟,超出言語心念之上,而自證自知之無上至真之道;以其超出言語心念之上,而達本還源,歸于寂靜之真如本體,故稱向上一路。(碧岩錄第十二則)

七、禪門:1、禪定的法門,如三學中之定學與六波羅蜜中之禪波羅蜜是。2、禪宗的通稱。

八、峻機疊疊:機關重重,如圓器之傾珠,曲設多方,垂慈利物,發揚至道,法流不泯,燈焰長存,光愈明於少室者也。

九、三峽長江流過四川宜賓後,經重慶江津湖北宜昌段被俗稱為「川江」,是歷史上(通過烏江在重慶涪陵注入長江)通往中國東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國大陸第二級階梯巫山山脈,形成了長江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因而該區域被合稱為「三峽」。

十、生死去來指生死輪迴不息

十一、超凡入聖: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十二、遊戲人間在人間遊戲形容一個人以嬉戲的心態來面對塵世的生活。

十三、貪、嗔、痴是貪愛五欲,是嗔恚無忍,是愚痴無明,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故稱「三毒」,它是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以佈施對治貪婪。忍辱渡嗔恚。智慧來對治愚痴。

十四、智慧:智與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瞭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十五,弘道渡人:弘揚真理,渡化眾生求道、修道。

十六、良知良能指人的觀念和本能。

十七、切磋琢磨:將骨、角、玉、石加工製成器物。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

十八、宿世冤愆:累世以來的罪過冤欠。

十九、興慈佈化:發出大慈大悲的心,到處去弘揚大道,傳佈上天的福音,廣渡有緣人。

二十、倒駕慈航與佛家所講的乘願再來,是因為不忍見眾生沉迷諸苦,不知離苦是以乘願再來,因緣際會再示現教化。

二十一、大乘即乘坐交通工具之意,系指能將眾生從煩惱之此岸載至覺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有如次各說:

1、在阿含經,尊稱佛陀之教說為大乘。

2、大乘、小乘之語,系釋尊入滅後一段時期,大乘佛教興起後,由于大、小乘對立而起之名詞。一般而言,系大乘佛教徒對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之貶稱,若由部派佛教之立場來看,大乘並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發展而成

二十二、五濁惡世:

1、劫濁:人壽本來是八萬四千歲,隨著人心越來越凶惡,道德越來越澆薄,因此每一百年就減少一歲,直減到三十歲時有饑饉之災,減到二十歲時有疾疫之災,減到十歲時有刀兵之災,而世界眾生無不受害,是為劫濁。

2、見濁:正法、像法滅盡後,末法時代的眾生,知見不正,邪見增盛,不知修行善道,是為見濁。

3、煩惱濁:眾生追逐五欲六塵,引生貪、嗔、痴、慢、疑等煩惱而惱亂身心,是為煩惱濁。

4、眾生濁:眾生因為知見不正,煩惱覆心,因此不知道孝順父母,不懂修善去惡,不畏惡業果報,以致福報漸衰,苦報漸增,是為眾生濁。

5、命濁:眾生因惡業增加,故而壽命漸減,從往古八萬四千歲,到滿百者稀,是為命濁。

二十三、代天宣化:代理上天,口傳真理,渡化眾生求道、修道,行善積德。

二十四、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心生萬法,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來都是由自性所展現。

玄關妙諦宗風大振開覺路

性理真傳聖道弘揚渡迷津

九、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八十冊、八十四冊,五燈全書續指月錄卷三,松源崇嶽禪師語錄

經文:雲居開,囑以珍重大法,復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七十、八十二、八十四冊,續指月錄、五燈全書,都記載了松源崇嶽禪師的悟道語錄,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非常精闢的記載,舉例如下:「雲居開,囑以珍重大法」:有一天,雲居禪師上法堂,為大眾開示道理,囑付修辦道之人,要珍重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復書偈曰」:如何珍重般若正法呢雲居禪師拿來紙跟筆,將尊貴與殊勝的般若正法寫下來,希望大家信受奉行。「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我們的本性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恆古而長存遍一切處所以並不是從那裡來?也不是從那裡去?所以有來去,就會有生死輪迴,有牽纏與執著。「瞥轉玄關,佛祖罔措」:要達到本性沒有來去,沒有牽纏與執著,必須要尋訪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開啟,會見自家菩薩,就在當下,明心見性,連自性佛都驚嘆,高興得不知所措。

【延伸演義】:

新纂續藏經松源崇嶽禪師語錄記載,指出得到從諸佛諸祖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禪宗稱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心法,泛指佛所說的無上正法。此無上正法源自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傳以正法眼藏,展轉傳至東土。六祖惠能大師以後,代代相承,此正法眼藏之不二法門,傳承至今,源源不絕。歷代以來,正法眼藏不是密傳,就是寡傳,要有福德與因緣具足的眾生,才能夠得授。松源崇嶽禪師,籍貫在浙江省處州龍泉縣人氏,早歲非常仰慕佛法,所以在二十三歲時便參訪大慧杲禪師學道,後來在臨安白蓮精舍剃度出家,此後到處去參訪諸山高僧大德。後來遇到福州鼓山寺安永禪師,得授正法眼藏,行道其間,囑付弟子修道心法如下: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松源崇嶽禪師囑咐修行之人,要珍重心傳大法,蓋心傳大法就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也就是正法眼藏。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金剛經第二十九分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即是法身,法身常住不動,無所謂去來也。法身遍一切處,亦無需乎去來也。因為如來的法身,永不生滅,根本沒有來去之相,這個法身是遍一切處,是個本體;法身不是應化身,也不是報身;應身、報身都有個身體,這個法身,沒有個身體。法身是一團磁場、能量,遍一切處,沒有彼此兩個處所。有來、有去」,是因為有二個地方,有兩個所在,才由此出來,向彼而去。如來的法身遍一切處,沒有分開二個地方,沒有來去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法身是一體的,沒有分開二個地方,那又怎會有來去呢?故名如來。」這才叫作真正的如來。」修證到法身清靜,悟道的人,已經離開了分別心,沒有對待。他的法身如如不動,不取去來之相,所以才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要從:「瞥轉玄關,為入手功夫。瞥者指眼光掠過,當下瞬間的意思,天命明師點開玄關竅的當下,會見自家菩薩,頓悟自性,要觀照轉念,如何觀照轉念呢?就是將眼耳鼻舌身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以本性良心作主,明其真如佛心,見其真如佛性,流露出善美德行,放下所有的牽纏與執著,使私慾淨盡,天理流行,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功夫。得道,開悟明心見性以後,自性佛高興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是謂之「佛祖罔措。金剛經記載:長老須菩提請問佛世尊兩件事,一件是如何使菩提心常住不退?(云何應住?)指本性的地點在那裏?一件是如何能使妄想心降伏?(云何降伏其心)如何率性的方法?佛世尊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世尊命令須菩提靠近前來,在諦聽的一剎那,便指點「如是」本性的住處(玄關),菩提心便可以常住不退,如果能向如是本性處觀照,妄想心就以降伏不起了。莫怪須菩提向佛世尊曰:「唯然!希有世尊」,也就是長老須菩提心中已經知道本性之所在,佛說這幾句話的剎時,須菩提已經領悟得道了,故須菩提云:「希有」可見受明師點傳本性之所在,有多麼的重要。因為人類自從無極理天,降生到凡間以來,就被滾滾紅塵所迷惑,漸漸迷失了原來善良的本性,有的造下無邊罪惡,靈墮落地獄受苦,迷真逐妄,不再認得返回真空故家鄉,故上天無極老母-18級降下一貫大道,普救原靈佛子知曉回天的明路,喚醒沉迷於苦海中的九六原人,及早回頭,共修大道,積功累德,消冤解孽,才能回到老母-18級娘的身邊,共慶團圓。記得求道的當天,辦事人員告訴我們,點傳師在八卦爐中焚燒的那張龍天表文,是將我們在地府生死薄中的名字抽出來,掛在天堂的黃卷冊薄上,從今以後,就脫離君的掌管,百歲以後,不必再到地獄去受苦。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指月錄、五燈全書、松源崇嶽禪師語錄的記載: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這是一指禪,得道、修道的功夫,讓我們體悟到真如本性的定義,法身常住不動,無所謂去來也。得授玄關一竅,要以觀照轉念的功夫,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這是離一切苦厄,超凡入聖的真明路。六祖壇經曰: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蓋自性遍一切處,又離一切處,得道之人,明白一切真理,放下一切牽纏與執著,當六根不再攀緣六塵時,就會發現心自自然然的返回到玄關,而且發現所謂玄關是不二法門,無內無外,返回玄關不是就住在玄關一竅不動,而是心同時遍一切處。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而不是心住在玄關竅內,而是以玄關竅為中心點,感應道交,無處不通。這就是本性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得授玄關,當下轉念,連自性佛都罔措,這就是一指禪的尊貴與殊勝之處,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雲居禪師:宋朝初期的雲居道齊禪師,俗姓金,是江西洪州(今南昌)人,為法眼宗之禪僧。最初,雲居道齊禪師依止百丈山的明照禪師出家,後來在江蘇金陵清涼泰欽禪師的座下悟道,並得其心法。得法之後,曾住江西高安的大愚山、幽谷山的雙林禪院、雲居山等處,其中,又以在雲居山駐錫二十年的時間為最久。

二、不生不滅:不生也不滅,是常住的別名,也是永生的意思。

三、執著固著于事物而不離也。

四、瞥轉:瞬間過目,轉動開啟。

五、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六、拈花示眾: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說,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拈花示眾,並不說法,一時百萬人天,皆不解其意,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因傳以涅槃妙心,為禪宗的起源。

七、大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全名大迦葉、摩訶迦葉(「葉」字音「攝」)。又作迦葉波、迦攝波。意為飲光。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八、不二法門:指能夠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

九、來無所來:佛性不是從那裡來。

十、去無所去:佛性也不是從那裡去。(華嚴經說水清月現,月本非來。雲遮月隱,月亦非去。)

十一、如來者:也有解釋作「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又乘真如之道來三界垂化之故,謂之如來。

十二、本體在佛教,通常以「法體」一詞來表達同樣之含義,其意即指「諸法之體性」;或以諸法之本質、本性、法性、真如等,為其同類用語。

十三、報身就是報應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動物、孤魂野鬼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報應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貴豪門、有些人出生貧賤寒舍,有些人長得莊嚴俊美身強體健、有些人長得殘缺醜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聰明伶俐多才多藝、有些人天生愚昧魯鈍笨手笨腳。為什麼?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業,自己承受果報而已。

十四、應身:化身就是變化萬千之身份。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空和人事物的境況下,就會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兒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兒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則成了主管或員工;下了班,到學校在職進修,又變換成學生的身份……。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場合對象不同、時節因緣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隨之改變。

十五、法身: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金剛經第二十九分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即是法身,法身常住不動,無所謂去來也。法身遍一切處,亦無需乎去來也。因為如來的法身,永不生滅,根本沒有來去之相,這個法身是遍一切處,是個「本體」;法身不是應化身,也不是報身;應身、報身都有個身體,這個法身,沒有個身體。法身是一團磁場、能量,遍一切處,沒有彼此兩個處所。

十六、無上正法:就是菩提正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頓悟法門、最上上乘、即刻開悟,一世解脫的----一貫道。

十七、密傳: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

十八、福德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載,菩薩于法應無所住,須行不住色布施、不住聲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十九、:讀音同「稿」,明亮的樣子。

二十、一真法界:是唯一真實,永遠不變,真實不變的法界就是淨土---理天也。

二十二、降伏其心:心內包括忌妒心噌恨心狂妄心、煩惱心、我慢心、驕傲心、憤怒心、哀怨心、歡喜心、愛滿心‥‥等等,使之不起生滅,得清淨自在,達到究竟涅槃,了脫生死

瞥轉玄關追本溯源明覺性

歸根認母師傳心法有慈航

 

十、提起須彌第一鎚,玉關金鎖擊難開,重施背踏空勞力,應悔迢迢萬里來。

出處:漢文大藏經第八十四冊 續指月錄卷二,新纂續藏經 續燈正統。(天童山癡鈍智穎禪師的悟道語錄)

經文:舉達磨見武帝因緣,頌曰:提起須彌第一鎚,玉關金鎖擊難開,重施背踏空勞力,應悔迢迢萬里來。

【經文釋義】:

大藏經第四十八冊 續指月錄,新纂續藏經,續燈正統,記載了天童山癡鈍智穎禪師的悟道語錄,指出達摩祖師西來,遇到梁武帝傳授佛法的典故,舉例如下:「舉達磨見武帝因緣,頌曰」:達摩祖師與梁武帝會見的因緣,達摩祖師滿懷希望,看到中國有大乘佛法的氣象,所以遠從印度,乘船從沿海上絲綢之路,歷經三年的時間,才到達中國廣州荔灣區的地方登陸,因而讚頌達摩祖師西來東土的因緣。「提起須彌第一鎚」:達摩祖師希望把祖師禪傳來中國,所以提起好像須彌山一樣大的第一鎚(第一次傳授一指禪),希望將大乘佛法傳授給梁武帝。「玉關金鎖擊難開:但是梁武帝與大乘佛法無緣,所以無法將心法(一指禪),傳授給梁武帝。「重施背踏空勞力」:達摩祖師,發了很大的願力,希望將大乘佛法傳來中國,所以背上駝著行李,踏著沉重的腳步,東渡來到中國,因為無緣渡到梁武帝,所以有空乏無力的感覺。「應悔迢迢萬里來」:當沒有辦法渡到梁武帝的時候,反悔遠從印度,萬里迢迢來到中國,傳授大乘佛法的初發心。

【延伸演義】:

從大藏經以及續藏經,天童山癡鈍智穎禪師悟道語錄的記載:「舉達磨見武帝因緣」。癡鈍智穎禪師舉出達摩祖師西來,會見梁武帝的因緣。達摩祖師發現中國有大乘佛法的氣象,所以隻身前來中國。為何達摩祖師會發現中國有大乘佛法的氣象呢?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道家、儒家的教育、薰陶。古時期中國的有道君,大舜傳給禹王的修心之法,這心法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字心法記載在尚書大禹謨篇,是我國上古時期有道君傳授的修心之法,也是中華文化經典中最早心法的記載。早於孔子與釋迦一千多年。儒家四書也有記載,四書論語說:「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四書中庸曰:「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以上為儒家修己治人的心傳,跟上古的十六字心法一樣,都講中;與佛世尊所傳授的心法----正法眼藏類似。所以說中國有大乘佛法的氣象。據史書記載,堯舜時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鼎盛春秋,統治者以身作則,修正心靈,文明治世,教化萬民,造就了堯天舜日,五風十雨、麥收雙禾,麒麟在野、鳳凰鳴山,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盛世。這是中華祖先以仁德中道,為修己治國的典範,值得世人學習與效法。天童山癡鈍智穎禪師悟道語錄指出提起須彌第一鎚」,當時達摩祖師滿懷希望,千里迢迢遠從印度,乘船經過三年的時間,才到達中國,責任好像須彌山一樣重大,希望傳授一指禪,以續佛慧命,將般若正法,傳授給有緣人,共歸覺路。但是梁武帝與大乘佛法無緣,所以無法將大乘佛法傳授給梁武帝,所以癡鈍智穎禪師說:「玉關金鎖擊難開」。菩提達摩祖師,從西竺千里迢迢乘坐帆船,背著沈重的行李,跋山涉水,前來中國,可謂費盡力氣,故曰:「重施背踏空勞力」。但是達摩祖師在與梁武帝的對話之中,發現梁武帝與大乘佛法無緣,所以達摩祖師沒有將一指禪,傳授給梁武帝,悔恨遠從印度,萬里迢迢,來到中國。所以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待有緣人,以傳授心印大法。所以癡鈍智穎禪師說:「應悔迢迢萬里來。」可見正法眼藏雖然非常尊貴與殊勝,但是無緣之人,雖然貴為帝王,也是無法得授一指禪。達摩祖師,俗家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來改號名為菩提達摩,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太子,在西方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尊者之處得道,因為看到中國(震旦)有大乘佛法的氣象,所以西元五二○~五二七年,乘坐帆船東渡,經過三年,經南海到達中國廣州荔灣區的地方登陸,迄今尚留下刻有「西來古岸」四字的碑石。該地區具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大藏經歷代法寶記以及碧巖錄等書,都記載了達摩祖師,來到金陵和武帝對話的內容:梁武帝篤信佛法,即位以後,建寺、寫經、度僧、造像甚多,因而請示達摩祖師︰「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達摩祖師卻說︰「並無功德。」武帝又問︰「何以並無功德?」達摩祖師說︰「此是有為之事,屬人天福報,不是實在的功德。」武帝接著問:「如何是真功德?」達摩祖師回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武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祖師說:「廓然無聖。」武帝問:「對朕者誰?」達摩祖師說:「不識。」武帝無法理解達摩祖師所言,達摩祖師也知其機緣不到,於是折了蘆葦一枝,渡江入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才將道脈傳授給慧可大師。為何梁武帝興建道場無數,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又佈施齋僧,達摩祖師說毫無功德呢?因為梁武帝不明真理,又執著功德相,只是人天的福報而已,所以不是真正的功德。因為功德本身無自性,如箭射虛空,一旦福報享盡,依然墮落也。打開玄關竅,傳授一指禪,才能見到本來真面目,會見自家菩薩,但是也要因緣具足,才能承受明師點傳,指點妙竅。梁武帝雖然貴為帝王,但是緣分未到,依然無法得到至尊至貴的大道。明師一指,打開玄關竅,當要頓悟,這一指點,乃要你放下一切,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看清自己的生死關頭,不再依靠旁門左道(六根六塵),不再心性外放,不再左右不定,只要將外放的本性一歇,菩提自性自然顯露出來,了悟自家菩薩,我就是佛,佛就是我,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離此法。所以無論你身為帝王,或貴為公侯將相,或腰纏萬貫,如果佛緣未到,機緣未至,還是沒有辦法得聞至高無上的一指禪----正法眼藏也。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二、新纂續藏經,續燈正統的記載舉達磨見武帝因緣,頌曰:提起須彌第一鎚,玉關金鎖擊難開,重施背踏空勞力,應悔迢迢萬里來。」說明達摩祖師西來的因緣,可見達摩祖師,奉天命,將祖師的心印大法,傳來中國,因為梁武帝與大乘佛法無緣,無法將第一鎚的一指禪傳授給梁武帝,最後一葦渡江,再到嵩山少林寺,等到神光大師斷臂求法,才讓般若正法傳承下來。可見祖師西來,責任重大,最後開展至出家一脈的五家七宗,以及傳承到現在,在家一脈的一貫道,才有如今一貫道的發展現今一貫道,已經傳佈到世界各地,擔任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佛家大事。此亦當初,達摩祖師西來,將禪門心法,傳來中國,此一大事因緣之所造就也。

註:

一、梁武帝三藏記集記載:(四六四~五四九)南朝蘭陵(江蘇武進)人,姓蕭名衍,字叔達。原為南齊雍州刺史,以齊主殘忍無道殺其兄懿,蕭衍乃兵陷建康,別立和帝;遂於中興二年(五○五)篡位,國號梁。在位期間,整修文教,國勢因之大盛。武帝篤信佛教,有「皇帝菩薩」之稱。

大乘佛法修自心者稱為小乘,因其只度自身之故;而修菩薩道者, 則稱為「大乘」,因其修己度眾生。又能運載無量眾生到達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大乘佛法

三、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指漢唐以來以中國首都為核心,向世界呈網狀分布的交通路線。因為中國的首都往往是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交流中心,中國東部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朝鮮半島同樣也與這個網路聯繫在一起,而傳統的絲綢之路更多的是強調中國與西方國家和地區的往來。

四、初發心:初發求菩提之心也。

五、須彌:小世界之中心也其中心之山,即為須彌山。

六、第一鎚:第一次傳授一指禪

七、背踏:背上駝著行李,踏著沉重的腳步,東渡來到中國

八、薰陶:薰讀音同「勳」,「薰陶」指因長期的接觸使人逐漸受到好的影響,所以當用「薰」而非「熏」、「醺」。

  十、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中國文化,也被理解為狹義的所有中國公民的文化是指華人社會繼承自中國文化後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國的儒家文化與天朝思想為其骨幹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大部分的「中國」、「中華」、「華夏」乃同義詞皆指黃河、長江流域一帶。

十一、咨:讀音同「資」,表示讚賞

十二、曆數:猶曆法。觀測天象以推算年時節候的方法。

十三、爾躬:你的身上。

十四、允執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十五、堯天舜日: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後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二六、五風十雨: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次雨,比喻風調雨順。

十七、一葦渡江:用蘆葦紮成渡具過江。

母-18級母-18級母-1日貴十八、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是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少林寺」的現任住持釋永信。這裡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由於其座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號稱「天下第一名剎」。二○○七「少林寺景區」被授予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二○一○八月一日,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在內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古蹟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二○一一年,少林寺領先各大門派,在台灣苗栗縣設立全台首座武術學校。

十九、金陵:南京。

二十、廓然無聖:這四個字,即使這世上真有聖人,若心存凡聖的差別相不放下,那聖人跟凡夫並無不同。佛法,尤其是禪法,是講超越的,超越於一切的有無、好壞,達到平等不二、無相、無分別、不執著,才是自在、才是寂滅。

二十一、聖諦第一義:佛教中有「真諦」、「俗諦」的義理,「諦」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諦明空,俗諦明有,真俗不二是聖諦第一義

玉關金鎖天命明師輕掣斷

淨智妙圓體自空寂返先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