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青年找嘸工 奇怪…老闆也找嘸人

                 青年找嘸工 奇怪…老闆也找嘸人
     台灣的青年失業問題高居不下,一堆人抱怨找不到工作,但各地就業服務站卻也說,有很多薪水不錯的職缺找不到人做,顯見很多人想找的工作和企業願提供的空缺出現嚴重落差。記者鄭超文攝影

「卅年前我們在台灣做皮鞋外銷,初期一帆風順,但沒幾年就缺工了」,大陸台資鞋業集團哈森總裁陳玉珍回憶,當年他貼了一星期應徵告示,招募一百名作業員,只來了三個人。

高科技老闆嘆 接了訂單沒人做

當年台灣高科技業開始起飛,願意到傳統產業工作的人已經變少了。陳玉珍說,當時來的那三人,第一個中午就不見了,第二個撐到下班辭職;第三個隔天決定不做,「沒訂單讓人煩惱;有訂單也未必找得到工人做」。

陳玉珍當年的缺工煩惱,卅年後落到高科技業者頭上。今年初,專為蘋果iPhone手機生產機殼的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感嘆,「生產線上找不到人,但是廠外也有大批失業的人。」

高學歷失業率 高於平均失業率

主計總處統計,過去十年平均失業率約百分之四上下,金融海嘯過後青年與高學歷失業率「雙高」於平均失業率,成為常態。去年國內失業率為四點二四趴,大學及以上失業率五點三七趴,十五至廿九歲青年失業率更達十趴。

弔詭的是,國內的青年高失業與企業高缺工同時存在。

經建會專門委員賀麗娟指出,觀察青年就業問題,不能只看失業率,「失業原因林林總總,包括志趣不合、離家太遠等。」

企業要跨域人才 學校教不出來

勞委會職訓局訓練發展組組長黃孟儒分析,國內青年失業問題不同於歐美,「歐洲年輕人是根本找不到工作;台灣有產業支撐,還能開出許多職缺,只是未必找得到人來做。」

他指出,現在的產業鏈革新速度加快,產業界線轉趨模糊,不少企業要的「跨域人才」,學校很難快速養成、大量提供。他舉例,LED企業希望找到懂材料、美學,還精通英、德語的員工,「這種人才,全台一六二所大專院校找不到一個」,這是產學落差的另一寫照。

只付得起香蕉 當然只能雇猴子

從一九八○年代起,台灣產業經歷幾波外移,照理說,當低階工作流向大陸、東南亞後,台灣應持續研發、創新,讓留在本土的產業能持續枝繁葉茂,開創高附加價值與高階職缺,不料,情況並非如此。

經建會官員表示,過去十年,大陸磁吸效應超乎想像,刨了不少產業的根。台灣產業若無力創新,「只付得起香蕉,當然只能吸引猴子」,政府正想辦法扭轉台灣低薪困境,讓企業付得起蘋果,請得起金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