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道德是事業成功的祕訣


道德是事業成功的祕訣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兩年前,一位九十二歲的李老先生,他每個月都寄道德月刊給住在大陸的兒子看,沒想到月刊所登的道德故事,對他年近50的兒子有了啟示,他兒子不但每個月主動寫信和他討論道德月刊的內容,表示月刊讓他更懂得基本的生活態度與觀念,也更會自我反省,連以往不重視的稱謂,現在也會在寫信時用「父親大人膝下」,不只兒子受到啟示,連孫子也寫信告訴他,看完道德月刊後,會把月刊中的道德小故事說給同學聽。
   這位李先生非常重視教育,但在教育孩子或孫子時,都得不到效果,卻在月刊中看到孩子的改變,他把月刊對兒子的影響,比喻為「神奇功效」。
   這位李先生還一個人按照刊物上的地址,搭公車來到基金會想當面跟我道謝。雖然我的辦公室不在那邊,知道他大老遠跑來要見我,很被他的誠意感動!
   我覺得這就是道德的力量,也是道德的魔法!其實,再凶猛的野獸,都有一絲憐憫心,人不是獸,比獸更有理智、良知、天賦,當然可以為善。這本雜誌不是教大家怎麼買股票,教大家是如何成功發達,只有一個小小的目的:就是要啟發每個人心中原本具有的良善。
   道德不是法律,無法透過外在的懲罰,強制人遵守,它只能來自內心、發自內裡,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能。所以,我們不能「命令」大家要有道德,只能勸說、喚醒,好像把正在「歇睏」(睡覺)的良心叫醒一樣,把它導引出來。
沒有道德,談何修身
   說到導引,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以前台灣的中學還有公民與道德課程,日本時代也很重視修身課,如今家長、老師只重視考試成績,學生變成考試機器,我覺得這真是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原本我們以為書讀得越多應該越有見解,人品越也高尚,但實際上,我看到高學歷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也沒有國際觀,不只他們,很多位居高位的主政者,做出來的事情似乎也都沒有道德心。
   大家只要稍加回想二ОО七年年底,當時台灣實在很亂,整個社會失去重心、亂象頻生,很多人生活難過,燒炭也有,搶劫、賣身的也來,詐騙案件這麼多,道德秩序一落千丈,每個人心中都憋著一股怨氣,好像活在末世一樣,你想想,怎麼會有父親自殺,竟然拖著妻子、兒女一起死,這種做法,罪孽是很重的啊!
   我看到政府沒什麼作用,很多政治人物都沒有想老百姓的事,只關心自己的官位,整個社會好像被人放棄了,沒有人出來救,我心肝真是難過。
沒有預算限制的道德月刊
   學校沒教,媒體也不講,政府拼經濟就已經拼到愁眉苦臉了,誰來顧念我們的道德心?
   後來,我想到之前在日本,看過一本發行快要四十年的雜誌New Morals,我是忠實的讀者,可惜它的發行量有限,也不是免費的。所以,ОО七年底我才要張榮發基金會來辦一本道德月刊,一律免費索取,唯一的目的就是喚醒「人性的真善美」。
   那時,我想如果這份刊物有「兩萬人」捧場,我就感到「真多謝」。哪知道,報紙一講我要辦道德月刊,接連幾天,基金會一下子湧進的訂閱電話、傳真,把大家都嚇到了,消息發佈後的第一天就高達五千人索取,基金會同仁為了應付白天接不完的電話,必須輪流吃飯,一刻都不得閒。四台傳真影印機不斷滾出訂閱單,我們還得動員長榮海運文業部四十位打字高手,幫忙處理。而且晚上清完了,隔天上班時,地面又灑滿了厚厚一大落。
   等到二ОО八年一月正式創刊時,道德月刊就破十五萬份了,這大概是台灣出版史上空前的紀錄吧!那時讀者索閱的本數很快超過十萬本,張榮發基金會鍾德美執行長很緊張地來問我:「怎麼辦?這麼多人索取,預算會超出太多!」
  我就說:「就算有一百萬人來向我們要,也沒關係!完全不必擔心,這份刊物沒有預算限制。」其實,就算全台灣千萬個讀者想看,我也願意印給大家看。
   這不是小說,不是看好玩的。大家爭相索取、傳閱,可以說這就是一種對道德價值的肯定,也可以看出,台灣人普遍的心底還是渴望道德,對人生懷抱希望。
 
 
 
摘自: 張榮發回憶錄/天下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