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88)--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88)--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經文: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經文釋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是明心見性的高僧,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見解,列舉如下:「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洞山良价禪師初見南泉禪師的時候,馬上能道破南泉禪師設齋供養的問答。「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又在尋訪雲巖禪師時,在與雲巖禪師談論無情說法的問答中,參透無情說法的悟境;洞山良价禪師因為過水而看到自己的身影,當下恍然大悟。「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修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金鎖玄關,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一旦明心見性,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就可以超凡入聖,直了成佛。
【延伸演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是一代的高僧,得到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知道玄關金鎖的重要。對佛法的修持有極為高深的境界,遺留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對玄關修持有很深的體會,所以引例洞山良价禪師初見南泉禪師見面的對話,來說明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的重要。為何天界覺浪盛禪師說:「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呢?蓋洞山良价禪師是曹洞宗的創始者,年幼的時候就出家修行,有一次在唸誦般若心經的時候,唸到:「無眼、耳、鼻、舌、身、意」時,忽然用手摸著臉部,問他的師父:「我有眼耳鼻舌,為何經文說沒有呢?」他的師父被他一問,非常驚訝!便說:「我不是你的師父!」便指示他到五洩山,拜訪一位默師父為師。後來洞山良价禪師參訪南泉普願禪師,那個時候正逢馬祖道一禪師的冥誕日,大眾設齋供養。南泉禪師問在場的僧眾說:「我們為馬祖道一大師設齋供養,到底馬祖道一大師來了沒有?」在場大眾都說不出話來,無言以對。洞山良价禪師當時也在現場,便說:「如果在場有相當的對手,有能應馬祖之機的人,馬祖道一大師就會來。」洞山良价禪師急智道破南泉大師的問答,可見修道要臨機應變也。天界覺浪盛禪師說:「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的典故又如何呢?」當洞山良价禪師參訪到雲巖禪師時,開口便問:「無情說法,什麼人聽得到?」雲巖禪師回答:「無情說法,無情得聞。」洞山良价禪師又問:「那麼師父你聽得到無情說法嗎?」雲巖禪師說:「我若聽到無情說法,那麼你就聽不到我說法了。」洞山良价禪師繼續再問:「為什麼我聽不到?」雲巖禪師這個時候豎起拂塵,指向玄關,然後問洞山:「你聽到了嗎?」洞山良价禪師說:「聽不到。」雲巖禪師說:「說法你尚且聽不到,何況無情說法!」洞山良价禪師又問:「無情說法,這句話究竟出在那部經典?」雲巖禪師回答說:「阿彌陀經云:水鳥樹木,時時都在念佛、念法」。洞山良价禪師突然有所領悟,當下作了一首偈語,來表達他的悟境,內容如下:「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可知。」從以上洞山良价禪師與雲巖禪師的對話,洞山良价禪師體悟花鳥樹木,甚至風吹草動,流水的聲音,都會發出念佛的聲音,這就是無情說法。洞山良价禪師問雲巖禪師:「和尚百年以後,有人問還認得師父的面貌真不真?我當如何回答」雲巖禪師回答:「但向他道,只是這個?」(雲巖禪師以拂塵指出玄關這個地方而已)。洞山良价禪師後來因為過水,看到自己的身影,突然大大的開悟。天界覺浪盛禪師舉出以上的典故,說明自古以來,修行悟道的心路歷程,歷代禪師大德們修辦道的用心,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天界覺浪盛禪師以修辦道的經驗,指出明心見性的捷徑,就是恭請天命明師:「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因為玄關竅為自性佛所居住的地方,打開玄關金鎖,才能會見自家菩薩,明白自心,見自本性,始能超凡入聖,明心見性,直了成佛。金剛經開悟見性之四句偈,究何所指﹖有人以二十六分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之四句為四句偈;亦有以三十二分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四句為四句偈。尚有以第五分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四句為四句偈。其實均誤,應以第二分,須菩提與佛問答之四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之四句為四句偈為正確。「如是」即道教黃庭經所謂尺宅寸田可治生之地----玄關竅也。因為「無所得」,本性光明無一物遮蔽,清靜圓滿,所以能成就菩薩,度一切眾生的功德,故心經曰:「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垂」。一貫道應運普傳,明師一指,是無所得,這是心經所闡述之最上乘法,六祖壇經曰:「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又云:「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清靜經云:「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金剛經第十分,須菩提答佛所問之:「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答:「於法實無所得。」為何一無所得,是最上乘法呢?「因為我們的本性,乃是自家物,如目能見光,能見非從外得」。本性本來無失,故無得,只是恢復原來的本來面目而已。一貫道傳授三寶心法,藉明師一指的剎那,靠著自力的修持與佛力的加被,開啟吾人的第三隻眼睛,打破生死枷鎖,消滅心中的貪嗔痴,會見主人翁,當下清靜解脫,契入深般若,讓我們在剎那間達到真空的境界,放下一切攀緣執著,故明師一指,一無所得,為最上乘法。此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的開啟,本性透出,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以自性良心作主,不再以識神用事,內外雙行,福慧雙修,就可以一步一步踏上成佛之道。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的記載:「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這是歷代祖師禪所傳承下來的無上心法,得者超生,修者證果。古代的禪師大德們,他們窮畢生的精神與力量,出家修行,普渡眾生,累積無數修行語錄,收錄在大藏經裡面,為末世眾生指引一條光明大道。其中以佛世尊以及歷代禪師大德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也就是正法眼藏,又名玄關金鎖,是諸法之王,是明心見性,無上頓悟的心地法門,是自古以來最尊貴的宗門心法,金剛經曰:「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也就是歷代以來一切諸佛諸祖諸菩薩,都是得到這個般若正法而修成正果,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設齋供養設齋即是以齋飯蔬果之類的食品。供養又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供養初以身體行為為主,後亦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故有身分供養、心分供養。據遺教經論載,飲食、衣服、湯藥等,屬身分供養;不共心供養、無厭足心供養、等分心供養等,屬心分供養
二、南泉禪師南泉普願禪師(西元七四八~八三四),俗姓王,鄭州新鄭人,馬祖道一大師法嗣,發揚洪州禪風,為唐代著名禪宗大師。
三、無情說法謂山川草木等無情(無情識者),亦住於各自之本分,而有說法之義。
四、雲巖禪師潭州雲巖曇晟禪師,藥山惟儼禪師之法嗣,俗姓王,鐘陵建昌人。少年時出家於石門,受具足戒後,即往參百丈.懷海禪師,執侍二十餘年。雲巖禪師住山后,道名遠佈,四方尊宿爭相造訪。石霜、洞山、道吾等大德,都曾與雲巖禪師有過機鋒對辨。雲巖禪師圓寂于太和三年(八二九)。敕諡無相大師之號。
五、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
六、無眼、耳、鼻、舌、身、意真空實相中,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束縛我們身心的最大障礙,能夠放下六根身心才能解脫自在本性才能光明
七、冥誕歸空成道的紀念日。
八、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的應付。
九、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尾、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十、阿彌陀經凡二卷。又稱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大阿彌陀經。吳支謙222~280
     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本經為無量壽經之異譯,且為無量壽經諸譯中成立最早之一部。
十一、心路歷程心中思慮所經歷的過程
十二、捷徑最簡單快速的方法。
十三、若以色見我若以自身體禮佛,以水花、燈、塗、果、香、珍寶等,來 拜佛、拜佛像、拜經、拜塔‥‥等,不能見到本性。
十四、以音聲求我若以自音聲禮佛,以唸佛、唸經、唸懺文求佛‥‥等,不能見到本性。
十五、一切有為法:宇宙萬物一切人、事、物,所有一切刻意的作法,例如有眼界乃至有意識界的作法,都是虛擬不實的幻象,凡是有為法,皆虛偽不實,幻妄不真。故佛說:一切有為法皆如夢,用以譬喻我們的身心世界,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名利財富,皆如夢中所見的事物,夢時見有,夢醒即無。所謂:「迷時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十六、如夢幻泡影佛在此地舉了六個比喻,六個比喻是以「夢」為主。其餘五個比喻,都是形容夢不是真的。夢如「幻」,夢如「泡」(水泡),夢如「影」,幻、泡、影三個字,是形容夢之不實。露和電是比喻夢之短暫
十七、應作如是觀宇宙萬物萬象如朝露亦如閃電非恒久不變由於妄心不斷變化因此境像不斷變化應作這樣看才是真相
十八、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相即是一切相,世間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明瞭一切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即不逐妄,只有自性才是真實不虛。故見諸相非相,則相不能障性,即可以見到自性如來
十九、黃庭經黃庭經又名太上琴心文、大帝金書、東華玉篇,是一部繼承漢代「五臟神」之說,以身體臟腑各有神所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道教人身百脈關竅各有司神之說,以七言韻文的形式,注重以存思為主的道教修煉要訣。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後道教養生方術的主流。
二十、諸法之王諸法是指一切有為、無為等萬法,以祖師所傳承下來的心法,為最尊貴與殊勝的修行法門。
二十一、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歷代以來,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諸佛菩薩,都是得到本性這部般若經,而修成正果的。
打透玄關啟聖言  慈悲囑咐洩真傳
超凡入聖真明路  福慧雙修脫苦淵
諸佛皆從斯授記  人天共辦渡靈殘

行功立德加鞭進  一指超生萬八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