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59)--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59)--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樵隱悟逸禪師語錄。
經文: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樵隱悟逸禪師語錄,由侍者正定編輯而成,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精闢的見解,舉例如下:「力宏大智闢玄關:修行之人,要發出宏大的愿力,廣大的智慧,恭請大善知識,打開玄關妙竅,找到本來面目。「毫涌金光石暈寒」:當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以後,找到了本性,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觀照轉念,本性大放光明,好像金光一樣的燦爛,草木金石之類的萬物,依舊寒冷無情,失去光彩。「座局萬機無一轉」:找到本來面目以後,頓悟自性,原來蓮華座上的自家菩薩,不離我身,自性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欣欣向榮,可以日理萬機,但是萬物依舊,無一轉機。「隨方即易人圓難」:得道以後,還要靠修道的功夫,好像上善若水一般,隨方就圓,但是人道最為難修,最難圓滿。
【延伸演義】:
州雪峰樵隱悟逸禪師俗姓聶,是臨濟宗一脈的傳人,得授正法眼藏以後,大力的弘揚祖師禪宗風,遺留樵隱悟逸禪師語錄,後人將悟道語錄編入新纂續藏經,非常尊貴。樵隱悟逸禪師語錄指出:「力宏大智闢玄關」,何以故呢?因為要得到歷代祖師傳承下來的真宗大道,心印大法,一定要發出宏誓大愿,才能承師指授大道。記得求道的時候,要立下十條大愿,才能承師指點明路,這十條大愿是:誠心抱守、實心懺悔(乾道)、實心修煉(坤道)、不虛心假意、不退縮不前、不欺師滅祖、不藐視前人、遵守佛規、不洩露天機、不匿道不現、(乾)量力而為(坤)、誠心修煉,以上為十條大愿。如果求道以後,沒有依照十條大愿履行,願受天人共鑑。為何求道之前,要立十條大愿呢?蓋愿者,原心也,以原來的心,對上天表白,從今以後,以愿力,改變不良的念頭;以愿力,約束身心,認真修辦道,邁向光明的大道。十條大愿一立,上天馬上註冊,並且派仙佛監督、監視,幫助我們功愿成就。所以立愿是修辦道的原動力,行道的指標,成仙作佛的階梯,非常重要。自古以來,無數的仙佛菩薩,都立下非常偉大的宏誓大愿,修道行道,以成就非凡的偉大聖業。例如阿彌陀佛,誓願眾生同登極樂,所以立下四十八條大愿。觀世音音菩薩,聞聲救苦,立下十二條大愿。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立下七十二條大愿。文殊菩薩,立下一百四十一條大愿。普賢菩薩,立下十條大愿。因為祂們愿大力大的原故,所以才能成就偉大佛菩薩的果位,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打開玄關妙竅,找到本來面目以後,要觀照轉念,積極修辦內聖達到清靜無為,就能由淺入深,漸漸地步入真道,體悟大道的精妙,最後與道合一。既然步入真道的法門,便可以說是得了道的真理,雖然是得到道的真理,只是恢復本性的光明,於本覺來說,其實並無所得。為了教化、普渡一般的眾生,使天下的眾生都能夠知道、求道、修道,謂之得道。如果能夠進一步窮究大道的真理,徹悟大道的真諦,信受奉行,到此境界,就可以領受上天的明命,普傳聖道心法的代理人了。大道已得,就要以漸進的功夫,繼續廣泛地去參學。像華嚴經裡的善財童子,他去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廣學多聞,證悟自己本有的真心,以增加修辦能力。恢復清靜圓滿的本性以後,本性自然光明,圓滿無瑕,後天的私慾雜念也會消除,如此深入體悟道的真諦,久之,人心與道心契合,即是與道合而為一。何謂本性具足一切呢?,因為要甚麼就有甚麼,例如你要視聽言動,吃喝拉撒,都自己來做,不假他人也。如果能夠得到一無所得的真傳,以澄心、遣慾的功夫,積極修辦,必得真靜,與道合一,恢復本來真面目,稱之得道。今生我們有緣,得逢三期,幸遇聖道,得道四難變成四易,我們要摸心自問,對大道體悟多少?渡化多少原人?後天習氣毛病改了多少?是否有自覺覺他?三施佈道?有者繼續勉勵,無者加鞭精進。為何雪峰樵隱悟逸禪師說:「毫涌金光石暈寒」呢?眾生得道以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性光自然流露,而且大放光明,因為我們的本性本來是光明的,但是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污染、遮住,每天所接觸到的,都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被六塵所迷惑、污染,好像陽光被烏雲遮住一樣,讓本性不得自在,而受到種種的災厄苦難。得道的佛子,承受天命明師指點明路,指點本性之所在,打破六根、六塵的障礙物,本性顯露出來,好像太陽一出來,光明遍照,一切陰霾、黑暗立刻消失,冰雪融化,天地清明也。「座局萬機無一轉」如何解釋呢?自性以蓮華為座,得道以後,可以頓見本性,讓本性光明自在,但是也要靠漸修的方式,才能圓滿三身四智,修人道以達天道,人道圓滿,天道自成也。自性充滿生機,只要積極修辦道,一方面渡眾生,一方面了業障,就可以一步步邁向成佛之道。但是萬物沒有自性,所以無法聞道求道,故山河大地依舊,無一轉機。修道要學習上善若水的功夫,道德經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以上的意義,就是說最高的善好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没有煩惱,這就是隨方即易的功夫。至於人道最難圓滿,也要圓滿。因為人道盡,天道成也。修人道以達天道,人道圓滿,天道自成,所以樵隱悟逸禪師說:「隨方即易人圓難。凡是經過明師之點傳者,超生了死,身軟如綿的證明:今逢天道普傳,苟識真機,求師指點,誠心修道,必能返本還源,有遺留之色身可以證。考佛、道兩家,長老師傅圓寂羽化時,有坐化筋垂之象,足為功行圓滿之證,然千百人中不得其一。但在天道中,凡是經過師點傳者,無論功德高深微末,死後,皆面帶笑容,顏色如生,不走四門,冬不挺屍,夏不腐臭,有多至數日不變,身軟如綿,甚有異香滿室者。除信道不篤及反道敗德者,不敢論定外,其餘比比皆是,童叟皆然,色身既有此表現,足證其靈性已登善域,否則何能有此效驗?
【修持心得】:
從大藏經樵隱悟逸禪師語錄的記載:「力宏大智闢玄關,毫涌金光石暈寒,座局萬機無一轉,隨方即易人圓難。」讓我們深信一指禪的尊貴與殊勝,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求道、修道、學道、行道,都要發出宏誓大願,俱備大智慧,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其功夫士觀想玄關竅內之真主人就是自性,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身體是假,唯有玄關內之佛性才是真,玄關名為正門,眼耳鼻身皆是生滅之旁門,而唯有此玄關一點,是不生不滅之門,人在世壽結束以後,倘若魂魄識神,不從正門出竅,就不能了脫生死,證無生法忍。人的全身,唯性是真,身外皆是虛妄不實,因此,時時觀想此一真,而不讓六賊走旁門,心不隨外境所轉,守玄之妙,到達關無所關之境,則久久功純,觀而無觀,想而非想,一切隨心所欲而皆不踰距,如常應緣不變,則六根常靜常應,常應常靜,而超脫六道輪迴,已操在自己之手矣。守玄之人,最初乃以收萬念皈一念,收一念而率性,至終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此一真觀法成矣,若是固執一點之上,死守不放,借此輕視其他上天所傳的修行法門,如此則又離真門玄關矣。總之,守玄之真義乃是率性之道也。讓我們的本性恢復光明,積極修辦,讓靈性充滿生機。修道的功夫要隨方就圓,圓滿人道,以達天道,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才能圓滿心性,了愿回鄉
註:
一、大智廣大之智慧。通達一切之事理者。
二、毫涌,讀音同「」,又叫河涌,是指江河在入海口的河汊。很微小本性出入的門戶。
三、愿力誓願的力量。
四、金光金色之光也。觀無量壽經曰:琉璃色中出金色光。又曰:如意寶珠,漏出金色微妙光明。又曰:觀世音菩薩,坐蓮華座,亦放金光
五、轉念轉念就是一種改變自己的想法,合乎另外一種行為模式,常見的轉念有宗教信仰,或邏輯推論的方式而改變想法。
六、日理萬機形容政務繁忙,工作辛苦。
七、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八、心印禪宗認為,依語言文字,無法表現之佛陀自內證,稱為佛心。其所證悟之真理,如世間之印形決定不變,故稱為心印。不依文字即可見性(悟自己之本性),稱為傳心印
九、大法大乘深妙之法,度人廣者。法華經序品曰:今佛世尊欲說大法
十、阿彌陀佛譯義為無量光,或無量壽,故亦稱為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十一、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又稱「幽冥教主」,或稱「酆都大帝」,簡稱「地藏王」;「幽冥教主」和「酆都大帝」,是道教的稱呼。因為道家認為「幽冥教主」,統裁十殿閻羅王,並且檢察世人在生前的善惡;行善的人,便引度到西天,為惡的人,便下令墜落地獄。
十二、觀世音音菩薩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闚音菩薩,略稱觀音菩薩。別稱救世菩薩、蓮華手菩薩、圓通大士。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十三、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或謂其為已成之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正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十四、普賢菩薩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嘅陀菩薩、邲輸嘅陀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菩薩為釋迦如來之脅侍。即文殊駕獅子侍如來之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若以此二脅侍表法,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普賢共為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
十五、迷惑謬於事理,稱為迷;不明事理,稱為惑。
十六、污染為污垢所染。
十七、蓮華又作蓮花。為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
十八、圓寂:音譯涅槃。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示寂、入寂。與涅槃、遷化、順世、歸真同義。即捨去有漏雜染之境,歸入無漏寂靜涅槃界之謂。亦指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窮至極之果德。
智闢玄關二目迴光含妙意

隨方即易靈明一點寓玄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