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37)、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37)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
經文: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歷歷髏中混跡,平懷常實,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功勳,來去了為變易,欲使異苗蕃茂,貴在深固靈根,若非柴石野人,爭見新豐曲子。
【經文釋義】: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第三卷,記載了洞山良价禪師的悟道語錄,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見證,舉例如下:「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修道的人,要看破紅塵,將牽絆我們輪迴六道的七情六慾截斷,讓它見到網底,斬草除根;再訪求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將金鎖玄關掣開,打破牢籠,很協調的契入根源,找到清靜光明的自性,讓自性完全顯現出來。「歷歷髏中混跡,平懷常實」:眾生在六道之中輪迴不息,屍骨堆積如山,混跡六道不知回頭;平常認為只要懷有慈悲心腸,老實做人就好。「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功勳」:清楚明白人生在世,猶如生活在炭火的上面藏身打滾,苦海無邊,要趕快積功累德,不落人後,才能跳出苦海深淵,卷舒自在。「來去了為變易」:修道的結果是要沒有來,沒有去,沒有變易,才算超生了死。「欲使異苗蕃茂,貴在深固靈根」:希望沒有變易,超生了死,讓自己的靈苗(本性)蕃茂,更為光明,最重要的,要將靈根培養堅固,例如樹木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道理也是一樣。「若非柴石野人,爭見新豐曲子」:如果沒有像柴石野人這樣根基好的人,遇到天命明師,指授大道,才能夠修道成道。大家都爭著想修道成道,例如要有新豐優美的歌詞,再配合新豐歌曲的音譜,才能唱出美妙的聲音,達到琴瑟和鳴的境界。好像有很好的根基,也要遇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再積極修辦,才能達到超越生死,證果成真的境界,道理也是一樣。
【延伸演義】:
洞山良价禪師(八○七~八六九),是曹洞宗的開山祖師,洞山良价禪師是唐代會稽(浙江會稽)人,俗姓俞,幼從師讀誦般若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時,忽然以手捫面,問師說︰「我有眼耳鼻舌等,何故心經說沒有呢?」其師駭然,知道他的天資跟別人不一樣,即指示前往五洩山禮拜靈默禪師剃度出家,到了二十一歲時,參詣嵩山受具足戒,接著參謁南泉普願禪師、溈山靈佑禪師、魯祖寶雲禪師、南源道明禪師、雲巖禪師‥‥等,在雲巖禪師處得授正法眼藏,一日過水睹影而大悟,深領密傳奧旨。洞山良价禪師為何指出:「截斷情塵見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呢?求道之人,首先要將牽纏我們的六根、六塵、七情、六慾去掉,追根究底,將所有的塵網剪斷,在不思善,不思惡,平心靜氣的當下,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才能見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蓋「玄關竅」為生死的門戶,靈性、佛性藏於「玄關竅」之中,在大藏經人天眼目一書中,就很明確的記載。所以明師一指,點開玄關竅,指出你的本來面目,後續還要學道、修道、行道,等待功德圓滿,才可以成道,證果成真。玄關一竅為靈性所居住的地方,點開玄關竅為返本還源的唯一明路。五教經典均同此一說法,但是得道以後還要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存養功夫,終日煉神光,自強不息的觀照修持,才能達到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境界。明師一指點,就是點出吾人的自性佛,本來清淨,空寂靈明,無形無相。此竅一開,要放下所有的牽纏與執著,本性自然清靜,才能契入真空的境界。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直接展現妙有,也就是顯露善美德行。是故上根之人,眼見點玄,以眼根悟入實相般若,證悟自家菩薩,原不離我身,自此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體用合一,流露出慈悲喜捨,興慈佈化,當下你就是活佛、活菩薩。中根之人,若是藉由玄關一點,觀想全身是四大假合,進而觀想身外萬事萬物,全是虛幻不實,破除三心四相,久久功純,必能讓六根清淨,而得到解脫自在,免受四生六道輪迴之苦。一般修士,若能一念不生,萬緣放下,全神貫注於玄關一點上,迴光返照,久之,智慧自然開通,妄念自息,可得清淨解脫之境界。可見:「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是多麼的尊貴與殊勝。南華經應帝王篇最後以一樁寓言:「渾沌七竅」,耐人尋味的故事,精彩無比,內容是這樣的:古時候南海的天帝名叫「」,北海的天帝名叫「」,中央的天帝名叫「渾沌」。、忽二位天帝常到中央天帝渾沌的地方相會,渾沌招待他們很好,二帝為報答渾沌的德意,就向渾沌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飲食、呼吸,唯獨你沒有,我們試著替你鑿開!」二帝每天鑿開一竅,至第七天七竅皆開,渾沌卻死了。這個故事,古今少有人能解,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個中央天帝---玄關竅內的主人翁,只因六根逐六塵,七竅日日沈溺於聲色貨利中不斷扼殺本性,中央天帝的自性焉能不死,莊子的意思是:「快回歸渾沌吧,快回歸中道」,使本性不致毀損,才能永生不滅,這則寓言,洞山良价禪師所慈悲掣開金鎖玄關,妙協全開」的意義是一樣的眾生來到東土,改頭換面,投張投李,輪迴六道,不知道那裡是故家鄉。歷代以來,屍骨已經堆積如山,混跡紅塵,已經歷無數歲月。眾生認為只要常存慈悲心,老實做人就好,這是一般凡夫的見解,所以洞山良价禪師說:「歷歷髏中混跡,平懷常實」。每個人都很清楚明白,人生在世,苦多樂少,縱有良田千頃,日食三餐,大廈千間,夜眠八尺,百年三萬六千日,轉眼就到。大部份的人,都是勞碌一生,好像在碳火上面藏身一樣,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因果,所以積極行功立德,不落人後,所謂積善因,得善果;種惡因,結惡果,這種生來死去變易不停,並不是究竟,所以洞山良价禪師說:「明明炭裏藏身,卷舒不落功勳,來去了為變易」。希望讓樹苗茂盛,最重要的,要根深蒂固,再加以除草、施肥、灌溉,才能夠達到。四書大學篇曰:身心性一貫也,三者之不可離,猶植根本之不可分也」。蓋人之本性,猶如樹木的根,身心猶如樹木的莖葉,澆樹根,枝葉自然茂盛,煉了本性,身心自然光明、健康。所以希望本性光明,靈性返回無極理天,首先要找到天命明師,掣開金鎖玄關,找到本性,廣積功德,好像澆樹根,讓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所以洞山良价禪師說:「欲使異苗蕃茂,貴在深固靈根」。大家都爭著想要離苦得樂,超生了死,證果成真。但是你沒有求道,沒有修道,沒有積功累德,要達到以上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好像柴石一樣很有根基的人,他好道、有求道之心,又遇到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才能修成正果。又好像有新豐美妙的歌詞,也要配合動聽的音譜,才能唱出美妙的聲音,所以洞山良价禪師說:「若非柴石野人,爭見新豐曲子。」
【修持心得】:
從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人天眼目經文的記載確信洞山良价禪師修辦道的經驗語錄,是求道修道成道的金言玉語。修道首先要發心向道,看破紅塵,再找天命明師,傳授般若正法,積極修辦,才能成道,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眾生輪迴六道,已經經過無數的歲月,屍骨堆積如山,要斷輪迴,並不是依靠老實做人,做善事就能了事。明明知道人間是苦海,雖然很認真的行善積德,但是還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之苦,依然還在變易身形,投張投李,輪迴六道。最重要的,要解脫生死、脫離六道輪迴,要找到天命明師,傳授般若正法,再依法修行,積極修辦,讓靈根深固,本性茂盛。所謂有很好的根基,也要發心,找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再福慧雙修,內外並行,才能圓滿心性,了愿還鄉。
註:
一、人天眼目凡六卷。宋朝晦巖智昭編著。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係收集當時臨濟、雲門、曹洞、溈仰、法眼等禪門五家各宗祖師之遺篇、殘偈、垂示等,及五宗綱要,以明五宗之特徵。書名乃寓「人類及天界一切眾生眼目」之意。此書與法眼文益之宗門十規論,於我國禪林並享盛名。
二、洞山良价禪師洞山良价禪師(八○七~八六九)禪宗曹洞宗之開祖。唐代會稽(浙江會稽)人,俗姓俞。倡五位君臣說,門風頗振。
三、情塵六根與六塵也。
四、斬草除根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五、髏中眾生生生死死,在骷髏之中,輪迴不止。
六、卷舒舒:展開。戰旗隨風飄動,有時卷起,有時展開。比喻修辦道要持續,不落人後。
七、變易佛教術語,指大乘佛菩提的初地菩薩以上、或解脫道二乘修行人已證解脫極果阿羅漢者而回入大乘者,皆有能力入有餘涅槃,而其解脫證境已不受三界之輪迴,故屬不受分段生死。雖然不會有在三界中受生的種子,但由於仍有種子的變異,故說仍有變易生死。而變異生死要至佛地才能斷除。
八、蕃茂旺盛之義。
九、根深蒂固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搖。
十、琴瑟和鳴琴與瑟都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彈絃樂器。瑟的外形較琴大,兩者同時彈奏時,音色十分和諧比喻明心見性,心性和諧融洽,身心靈健康,令人十分羨慕
十一、心經(經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略。又,中略曰般若心經。宋史藝文志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俗亦簡稱心經。說大般若精要諸法皆空之理。
十二、無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或內六入,為我們生理上的活動色聲香味觸法:稱之六塵或外六入,為我們心理上的活動
十三、駭然-讀音同「亥」,驚懼的樣子。
十四、靈默禪師五洩山靈默禪師,馬祖道一禪師之法嗣,毗陵(今江蘇境内)人,俗姓宣。少年時好學忘疲,準備參加科舉,登第以榮故里。後來聽馬祖聚衆講法,承蒙馬祖振容而示相,靈默禪師當下密契玄機,于是從馬祖出家落髮。受具足戒之後,靈默禪師遂留在馬祖座下,勤苦修行,然久未透脫。
十五、南泉普願禪師:俗姓王,鄭州新鄭人,馬祖道一大師法嗣,發揚洪州禪風,為唐代著名禪宗大師。(西元七四八年~八三四年
十六、雲巖曇晟禪師:雲巖曇晟禪師(七八二~八四一)唐代僧。屬青原行思之法系。鍾陵建昌(江西永修)人,俗姓王。少於石門出家,初參百丈懷海,歷二十餘年,未悟玄旨。懷海示寂後,參謁澧州藥山惟儼,並嗣其法,後住於潭州(湖南長沙)雲巖山大揚宗風,故又稱雲巖曇晟。
十七、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行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門,以極高的智慧,看見世間一切實相,功行到了極點,超越此岸彼岸的分別,證到究竟涅槃的境界。
十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于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于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
十九、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等六境。又作外塵、六賊。眾生以六識緣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稱為塵。
二十、七情七情是指 喜、怒、哀、愛、懼、惡、欲七種感情
二十一、六慾六欲是指由 眼、耳、鼻、舌、身、意(意念)產生的六種欲望。
二十二、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是名三心。過去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現在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故;未來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故,三心了不可得,空無自性,無所得故,應當離,不應生心貪著自性可得,自性空性不可得故,故名離三心。
二十三、四相:四相即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也1、眼視為人相:若能四海之內,視眾生如赤子,不欺神,不詭騙,是為無人相。2、耳聽為我相:若能知身是幻,悟此無常,只知有人,不知有我,不言性命是為無我相。3、口嚐為眾生相:若能不存自私自利之心,以百性之心為心,惡者我亦善之,不善者我亦善之,是為無眾生相。4、鼻嗅為壽者相:若能明悟,壽夭窮通,不隨環境變遷,方便濟人,本是為無壽者相。
截斷情塵金鎖玄關輕掣斷

靈根永固追源溯本見如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