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38)--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捩轉玄關,隨緣自若。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38)--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捩轉玄關,隨緣自若。
出處:卍新纂續藏經、佛光電子大藏經,松源禪師語錄。
經文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捩轉玄關,隨緣自若。任是碧眼胡兒,從頭與汝一杓。著不著,誰言過水不濕腳?
【經文釋義】:
松源禪師,在福州鼓山寺安永禪師處,得授佛祖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在玄關自性的地方,下過很大的功夫,是得道的高僧,印證玄關修持,是禪宗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非常尊貴與殊勝,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本性是居住在最隱密安全的地方,風吹不入,水淋灑不到。「捩轉玄關,隨緣自若」:要如何才能夠找到風吹不入,水灑不著的地方呢?這就必須要讓天命明師轉動玄關,將玄關金鎖掣開,就可以找到玄關自性所居住的地方,見到我們的本性。見到我們的本性以後,心中就有主宰,可以隨緣自在,隨遇而安。「任是碧眼胡兒,從頭與汝一杓」:求道的尊貴與殊勝,不單只中國人,就是西北方的新疆、蒙古人,或是碧色眼睛的外國人,都跟你一樣,都能霑上無量的鴻恩,好像一杓飯汁,與一杓白米飯,營養價值是一樣的。「著不著,誰言過水不濕腳?」:恭請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大道,開啟玄關金鎖以後,不管你著不著力修行,你已經天榜掛號,地府抽丁了,只要你腳踏實地,認真修辦,一定可以了脫輪迴,得登彼岸。因為種佛因,結佛果,這是一定的道理,好像涉水過河,有那一個人的腳不會潮濕的呢?
【延伸演義】:
為什麼松源禪師說,本性是居住在非常安全隱密的地方,該地方是:「風吹不入,水灑不著」呢?四書大學篇,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本段是曾子引用詩經的文章,來解釋止於至善的真理。詩經引例邦畿是一國首都的所在地,其地理位置對國家而言最為重要。還有緡蠻叫聲的黃鳥尚且知道止於當止的森林裡面。比喻人的靈性亦應該止於玄關至善之處,方能了解生死的根源。以國家而言,君王所居住的地方叫做邦畿,占地約有千里方圓,位在天下之中央,是人民所樂於居住的地方。以眾生自身而言,亦有一個靈性所在的京畿,是指良知良能所居住之處。君王若以格、致、誠、正的功夫治理國家,則國治可期。自性為身中之良民,玄關為人身中之邦畿,為本性的歸依處,若不歸依此,則被名利恩愛所迷,聲色犬馬所惑,必定會隨波逐流,沉淪無期矣。修道能止於至善寶地,一身邦畿可治;如果能夠再推己及人,則家可齊,國可治,天下可平。詩經小雅緡蠻篇上說:吱吱雀躍叫聲甚為悅耳動聽的黃鳥,牠能夠選擇心目中的理想棲息處,是在樹林茂盛,位置最安全的山丘小角落的地方。孔子讀到這一章詩時,嘆了一口氣說:「連一隻小小的黃鳥,在白天忙碌完以後,晚上要休息時,都知道找一處理想又隱蔽性甚高之安全地方棲息,而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竟然不知道其所當止之處,反而不如這些鳥呢?」故自性止於應該止的地方,止於最完善的地方,即是止於玄關一竅也。修行之人,將心收回來,止於玄關處,才能降伏身心,使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天德俱備,來格致誠正,必能使自性發出無限的光輝。本性所居住的地方,好像一國邦畿的重要,又好像緡蠻叫聲的小鳥,尚且都知道找一處理想又隱蔽性甚高之安全地方棲息,所以人人應該止於最完善玄關竅的地方也。松源禪師,慈悲無量,非常慈悲的告訴我們,就是要我們恭請天命明師,傳授般若正法,這個般若正法,就是:捩轉玄關,隨緣自若」。撥轉就是轉動,因為玄關被金鎖鎖住,靈性在牢籠裡面,動彈不得,終日與六根六塵為伍,不能解脫自在。所以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我們的玄關金鎖。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開啟以後,就可以明自本心,見到本性,心中有主宰,就可以隨遇而安,隨緣自在。般若正法的普傳,不只是渡化中原的人,就是世界五大州: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地,以及世界上六十多億的人口,都是上天渡化的對象。所以無論是碧眼睛,高鼻子,紅頭髮,各種膚色皮膚的外國人,都是上天渡化的範圍。天堂遊記,有一段記載人類孕育的過程,內容如下:「五老孕化原靈,各運真炁,故人生而五臟全,五氣盛,此乃五老之功。世界各地人種膚色不一,五方現五色;東方人青色、西方人白色、南方人紅色、北方人黑色、中央人黃色。其顏色正如置泥土在爐中燒磚,火候不同,而生青白黃紅黑色。原靈下凡,初而本性純樸,樹葉遮身,心如原始,不知所以,故生而死,死而歸天。但原靈種子,入土既久,變質變種。中古之世,性靈濁重,有者已不能死而歸天,濁重之氣下沉,故地獄自此成矣。五老在天,傷心欲絕,共議收回之策,在不得已之下,五老親自下凡,分形降世投胎五方,各為五教教主,傳教授徒,期普度收圓」。可見世界上的眾生,都是上天所孕育而來,源頭都是同一杓飯而來,所以松源禪師說:「任是碧眼胡兒,從頭與汝一杓」。一杓飯的典故如何呢?跟據法苑珠林.卷五十五的記載如下:在佛陀時代,當時的僧團是不炊爨的,僧眾都是到城裡去托缽化緣。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們到城中托缽,來到一梵志家門口。屋裏忙著煮飯的婦人,忽然覺得四周光明普照,讓人有一種柔和舒服的感覺。婦人回頭,看到佛陀及弟子們站在門口,佛陀的相好端嚴及比丘們的嚴整威儀,由衷生起歡喜恭敬的心,想把剛煮好的飯供養佛陀,但是又擔心被不信佛法的丈夫發現,必然會使丈夫心生怨恨。這時悲心油然生起,慚愧自己的罪業,生為女身,處處受制於人,不能自主。然而,婦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將飯盛在碗裡,壓取出飯汁,並恭敬地舀了一杓飯汁,供養佛陀。佛陀歡喜接受,並說了讚歎的偈子:「若施白象百,明珠瓔珞飾,供佛一杓汁,其福超彼上。」這時梵志從屋裡走出來,聽了覺得很奇怪,就問佛陀:「一杓的飯汁,又不值什麼錢,您說它勝於明珠瓔珞等寶物,與象馬車乘布施給一般人,這樣說未免太欺騙人了,我們如何能夠相信?」佛陀慈悲地回答:「我從久遠劫來,一向勤修六度,所說所做,都是誠實不虛,才能感得現在的果報。我現在問你,你要至誠的回答。你往返舍衛城到羅閱城的路上,有沒有看到一棵幾十丈高,可以庇蔭五百輛人車的大尼拘陀樹?」梵志回答:「看過。」佛陀又問:「你既然知道這棵大樹,而當初所下的種子有多大呢?」梵志不加思索的回答:「差不多像芥子般大。」佛陀接著說:「種子只有芥子般小,怎麼樹會那麼大呢?」梵志說:「我怎麼敢欺騙佛陀!」佛陀因此又說:「像芥子般的種子,能長出庇蔭眾人的大樹,大地能蘊育萬物的能力無可限量,是無庸置疑的。何況佛陀是證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聖者,福德勝過一切,佛陀的大慈大悲大願力,一切眾生都要救拔。因此,即便是供養一杓飯汁,將來的收穫,也是難以計量的。」梵志因此非常深信布施得福,因果不可思議的道理。佛陀告訴阿難:「這位婦人命終之後,會女轉男身,生於天上,而後下生人間開闡佛法的深義,經過十三劫,當得成佛,名為心明如來。」梵志因此非常欽服,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並且深重自責自己的愚痴,因此皈依佛門,跟隨佛陀出家。聽聞佛陀開示的四諦道理,梵志因此漏盡煩惱。可見梵志因為佛陀的啟發,對佛法生起信心,並發心出家修行。我們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仔細去體會,對人生更能生起信心。典故中也告訴我們,一念虔誠的微小布施,都可獲福無量,種下未來成佛的因緣。一個微笑,一句善言,都是布施,乃至看見別人布施,起一念歡喜讚歎,一樣有無量功德。因為在發起歡喜心的當下,就是無量的光明,當然能成就無量的功德。而且這念心的光明,會趨使我們繼續朝向善法善業,人生自然愈光明。因此相信佛法的道理,並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在在都是菩提種子。所以恭請天命明師,傳授大道,開啟玄關金鎖,上天便已註冊,已經天榜掛號,地府抽丁了,以後只要好好修辦,積極行功立德,一定可以了脫輪迴,得登彼岸。好像學習水泥工,以後可以當水泥工師父;學習木工,可以當木工師父。相同的,我們學習聖賢仙佛,以後也可以成就聖賢仙佛的果位,無論你相信或是不相信,好像涉水過河,沒有不濕腳的,所以松源禪師語錄說:「著不著,誰言過水不濕腳?」。
【修持心得】:
從卍新纂續藏經、佛光電子大藏經,松源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捩轉玄關,隨緣自若。任是碧眼胡兒,從頭與汝一杓。著不著,誰言過水不濕腳?」讓我們體會到般若正法的殊勝與尊貴。松源禪師開宗明義的指出,本性是居住在風吹不入,雨灑不著,最安全隱密的地方,一定要恭請天命明師,傳授大道,轉動玄關,開啟自性,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當玄關自性開啟以後,知道本性之所在,日後起心動念,吃喝拉撒,都以本性良心當家作主,不再以識神用事,就可以就事隨方,隨緣自在。松源禪師更指出,般若正法普傳的對象,並非單中國人,就是語言、文字、膚色、髮色、眼色不一樣的外國人,都是普渡的對象。求道以後,要積極修辦,終身而不退者,都可以脫離六道輪迴之苦,甚至證果成真,與聖賢仙佛一樣,逍遙萬八年,肯定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
撥轉玄關隨緣自在傳聖道

天命一指見性明心赴龍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