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打鼾





打鼾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不少人覺得鼾聲如雷頂多擾人清夢,只是小毛病。但台灣睡眠醫學會等單位今天公布調查,發現近七成民眾有打鼾情況,其中逾三成有鼾聲忽大忽小、暫時中止的現象,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險群。醫師提醒,睡眠呼吸中止會讓呼吸受阻,導致高血壓等慢性病,不能等閒視之。

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者雖會打鼾,但僅兩成知道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症狀是打鼾,且45%認為打鼾不需治療,尤其年輕族群更覺得睡覺打鼾稀鬆平常。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表示,睡覺打鼾代表口、鼻、咽等呼吸道構造比較狹窄,以致睡覺時呼吸困難,年過40、肥胖或老化,會使呼吸道肌肉鬆垮阻塞氣流通過,打鼾會越來越明顯。

鼾聲忽大忽小 可能睡眠呼吸中止

如果打鼾只是偶爾發生,可能跟過敏、喝酒、鼻塞等有關。但如果鼾聲越來越大,甚至忽大忽小、鼾聲暫時停止後又出現,則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

林嘉謨說,睡眠呼吸中止程度輕者可能一夜停止呼吸100次、中度停止200次,重度則會超過200次以上。由於每次停止呼吸至少10秒,嚴重者甚至可能停止兩分鐘,造成血液供給量減少、缺氧,不僅影響睡眠品質、白天精神不佳,長期也會造成血壓上升,使高血壓等慢性病加劇。

林嘉謨提醒,有睡眠呼吸中止情形者,應積極治療,除了調整睡姿、減重,另可考慮口腔牙套止鼾器,或配戴陽壓睡眠呼吸輔助器,但這些治療器材須自費。


【2013/03/19 聯合晚報】





--
 
    James  Tse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