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天倫道場五龍、麒麟安座、結綵








天倫道場五龍、麒麟安座、結綵


祝賀詩:


其一  


麒麟結綵得禎祥


道務恢弘渡十方


一貫真詮登覺路


超凡入聖惠流長


其二


五龍結綵放毫光


顯赫神威道理揚


法雨頻施宣妙諦


乾坤佛子返仙鄉


 


天倫道場五龍與麒麟,已經施工安裝完成,茲選擇吉日良時,謹訂於民國一一年五月五日(星期六)午時,舉行拜拜,並結綵典禮,希望能護佑天倫道場道務鴻展,道親出入平安,渡化更多的原人,前來求道、修道,共同超凡入聖,離苦得樂,茲簡介麒麟與五龍的典故如下:


麒麟簡介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稱麒麟。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驎。由於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民間傳說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明朝時鄭和的船隊在1414年航行到孟加剌,曾帶兩隻孟加剌國進貢的麒麟回到北京。當時阿拉伯語中長頸鹿叫 giri,麒麟即作為giri 的音譯。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俗稱四不像,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祥的瑞獸麒麟一種動物,與、龜、共稱為四靈。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隻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俗稱四不像,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龜、共稱為「四靈」。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隻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五龍簡介


1遠古傳說中的五個部落首領。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五龍比翼,人皇九頭。李善注引《春秋命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二:祝融氏為火帝,君南嶽;五龍氏 乘雲登仙。


2古代傳說中五個人面龍身的仙人,道教稱為五行神。鬼穀子本經陰符:盛神法五龍。陶宏景注:五龍,五行之龍也。文選郭璞遊仙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李善注引《遁甲開山圖》榮氏解:五龍,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龍身。長曰角龍,木仙也。次曰徵龍,火仙也。次曰商龍,金仙也。次曰羽龍,水仙也。次曰宮龍,土仙也。亦謂五龍的法術。唐李邕葉有道碑:專精五龍,遍游群嶽。


3譽稱同時以才名著聞的五人。


(1)指漢公沙穆五子。晉陶潛集聖賢群輔錄下公沙紹字子起,紹弟孚字允慈,孚弟恪字允讓,恪弟逵字義則,逵弟樊字義起,右北海公沙穆之五子,並有令名,京師號為公沙五龍。


(2)指晉索靖、氾衷、張甝、索紾、索永五人。晉書·索靖傳》:靖少有逸?之量,與鄉人氾衷、張甝、索紾、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內,號稱敦煌五龍。


(3)指南朝齊張岱兄弟五人。南齊書·張岱傳:岱少與兄太子中書舍人寅、新安太守鏡、征北將軍永、弟廣州刺史辨,俱知名,謂之張氏五龍。


(4)指十六國前涼辛攀兄弟五人。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於公之宅,駟馬高驅,辛氏之門,五龍齊駕。宋王應麟小學紺珠·氏族·五龍:涼辛攀,兄鑒、曠,弟?、迅。


(5)指宋竇儀兄弟五人。宋史·竇儀傳: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當時號為 竇氏 五龍。


以上是後學在網路上搜尋的資料,如果諸位前賢大德,有更完美的資料,歡迎提供之,感謝慈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