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中庸釋義23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

中庸釋義23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一、要旨:本章是子思承上章至聖先師孔子,闡明五達道、三達德、修身治國九經、為學次第:等內聖外王的功夫,其原動力在於誠,子思便是依此﹁誠﹂字,不斷深入的發明,以達天人合一的要義。


二、分解:


【註解】: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註解】:自:由於。誠:真誠無妄。明:自性恢復光明。性:指天性。


【解釋】:由真誠無妄的心,明白道的真理,使自性恢復光明,這就是自然天性的聖哲。從明白道理以後再去涵養誠心,這是人為教化的賢者。所以真誠無妄的人,必能明白道理,明白道理的人,必能真誠無妄,一心向道。


  、心得記要:


 1、自誠明,謂之性:即由誠心而明理,是出於天性,如何誠呢?即真誠無 妄,其要訣是一心無二念,遠避三毒空五蘊,馴伏六賊正四非,去七情而平八邪,親九思而敦十信,這是聖人的境界。


2、自明誠,謂之教:即由明理而後涵養誠心的謂之教。修辦道者,受明師指點本性以後,再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利而行之,勉強而行之,受教後都能明善而後涵養誠心,擇善而固執,此賢人也。


3、誠則明矣:誠與明是進德修業者必備的要件,能天生而誠者,即生而知之,安而行之,明德而後親民,渡世利民,自覺而後覺他。這即是聖賢仙佛也。


4、明則誠矣:即先明理而後誠心修辦,先說以小乘法,而後再演大乘法,經過一番寒徹骨的經歷考驗後,自能真誠努力上進,可得梅花撲鼻香的收穫。



5、可知誠與明,是修辦道的明燈,最內聖外王的原動力,明心見性的橋樑,更是步入聖賢仙佛的路徑。




 

 





































 


誠則明矣



明誠



深明大義



事理通達



率性實修



慎獨守份



仁義兼施



普化群倫



達誠



誠懇戒慎



循規蹈矩



光明磊落



懷抱道心



尊師調遣



信受奉行



大誠



無人無我



感應天地



存養省察



四知無愧



捨身辦道



貫徹始終



至誠



天地合德



日月合明



四時合序



心性圓融



萬有一體



無上佛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