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82)--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82)--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石屋清洪禪師語錄。
經文: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
【經文釋義】:
石屋清洪禪師,是明心見性的高僧,留下石屋清洪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很精闢的驗證,舉例如下:「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每日騎牛,但是不知道自己的心牛(本性)在那裡?原來心牛(本性)在我們的身上,何須那麼辛苦的到外面去尋找呢?「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只要突然驚覺把心念拉回來看,心牛就在尋常日用間的當下。「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學道的人,只要參透趙州和尚的這個「」時,「」的意識開始逐漸脫落;及至「打成一片」,「」就是「」,「」就是「」時,原先的小我,就會昇華為「十方世界是全身」的大我了;修道的重點是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就可以將小我融入大我了。「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得道,找到自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好像三更半夜,泥牛吼叫的聲音,沒有人聽得到;開啟玄關金鎖,明心見性以後,本性四面八方通徹光明,猶如太陽通紅,遍照大地。
【延伸演義】:
石屋清洪禪師,蘇州常熟人俗姓溫首參高峰禪師,傳授萬法歸一的正法眼藏,對玄關修持,有極深的體會,遺留石屋清洪禪師語錄,非常尊貴。他說:「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古代的禪師大德,常常把心比喻為牛,而把修持心性,比喻為牧牛。石屋清洪禪師則以牧牛來比喻修道,非常貼切。牧者比喻修養也,以求降伏心性。人的心性,好像水牛性情頑劣,必須加以牧養,但是牧牛並不是短暫的時間,就能產生功效,一定要日久功深,自然可以調伏心性,見到效果。本性在何處呢?迷人永遠四處去尋佛,其實佛就在我們的身上,所以惠能大師說:「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所以學道修行的人,體悟自性佛就在我們的身上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要找自性佛,並不是依靠形色、音聲就可以找到,只要我們依照石屋清洪禪師所說的:「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當六根追逐六塵的時候,要立刻驀然驚覺,用力的將心念收回來,原來自性佛就在當下。禮囑詞說: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但是世人卻四處去找佛,好像拿了一個金飯碗,卻到處去行乞一樣。要找到自性佛,最正確的方法,石屋清洪禪師大洩天機,他告訴以後的修行者,要:「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才能找到自性佛也。玄關金鎖盡開通,就可以實現佛世尊在金剛經從第一分至第十分,講解破相顯真,應無所住,一切不染的修持方法,金剛經強調般若正法的尊貴,須菩提乃請示佛世尊受持般若正法的綱領,首先當要有明師的點傳如是住的妙處,再依金剛般若秘法修持,意思是誠心修持,就可以領悟無住無相的道理,可以生金堅剛利,明無不照的妙智慧,以妙智慧到達彼岸。真正的佛法本來是沒有定法,就好像醫師開藥方,依照病人的症狀,開給不同的藥,它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學、形式的,也就是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蜜,智慧到了極點,是沒有智慧的境界,才是真智慧,故云: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蜜。」佛世尊並舉例不但小如微塵,大如大千世界,就是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都是空的一個假名而已,佛世尊如此循循善誘的解說,無非是要我門破除一切執著,才能見到我們的自性如來,至於修持法,除了戒定慧之外,尚有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定、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都是修行的正法。佛世尊再次強調,設若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說給他人聽,其功德是無法算數的。須菩提聞經開悟,已經領悟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道理,感動的涕淚悲泣,讚嘆佛說這部金剛經的殊勝,使眾生能夠獲得自性清淨的全真實相,並再次解說佛滅度,二千五百年以後,有人聽聞此經,又受明師點傳般若正怯,能頓悟真空,遠離四相,心中沒有疑心,沒有恐懼心,而且精進不退,當知這種人,根基是很深厚的。修道其實很單純,只要方向正確,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石屋清洪禪師告訴我們,要找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開通,然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明心見性,直了成佛。玄關金鎖盡開通,與趙州和尚的無字透,有異曲同功之妙。天命明師在傳道之前,點佛燈、獻供、請壇時,整個佛堂變得光明燦爛,攝住新求道人散亂的心為專心,看佛燈時由專心到一心,點玄關時,連一心也沒有,契入直下無心,頓悟本來真面目。當天命明師傳授心法時,口唸:一指中央慧,萬八得超然(乾道)林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坤道),然後劃一個無極圈○,就是契入真空,再點一點⊙,這是顯露善美德行。這是趙州和尚說的無字。劃一個圓圈,再點一點,這是中道的妙智慧,將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劃入無極圈內○,還源於清清靜靜無染的無極本體。日後隨時流露出慈悲與智慧,當下明心見性,就是活佛、活菩薩,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求道以後,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各人受用,所以石屋清洪禪師說:「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好像三更半夜,在月光之下泥牛的吼叫聲,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感受不到;得道以後,只要興慈佈化,積功累德,本性大放光明朗照十方,八面玲瓏,好像天空大海的廣闊,太陽的光明一樣,遍照大地。石屋清洪禪師提出的,「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以牧牛來比喻悟道的心路歷程,與明朝萬曆年間,祩宏禪師的牧牛十圖,普明禪師為每一圖所寫的頌語一樣,強調如何找到本性,如何調養心性,降伏身心,有非常詳細的發明。這牧牛修道的十個過程,分別為未牧、初調、受制、回首、馴伏、無礙、任運、相忘、獨照、雙泯‥‥等。大義是這樣的:
未牧:就是如牛之未受鼻穿,咆哮奔走,孰能拘束?好像眾生的劣性、惡念頻生一樣。
初調:剛修行之人,如牛剛剛穿鼻受制,仍然不遵約束,尚思狂走,只有痛加鞭策,劣性才能馴伏,猶如人性必須常常懺悔,惕勵磨練,才能使頑性改盡,改惡遷善。
受制:人之性情如牛之未受穿制,動則犯於人理,如果牛之鼻受到牽制,就能知道主人的約束,犁田就不會傷及佳苗;人如果受牽制,就能夠明其性情,制約其心,不敢作惡,就能善念日增,劣性日消,事事體究,合於人情事理。
回首:世人本有劣性,若能自知懺悔,即是回首,所謂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也。然而既然知道改惡從善,就必須勇往直前,務令惡念盡消,日久功深,自能達至純善。雖然如此,仍然需要主人隨時抓牢牽繩,時時提防其心,勿令縱逸。
馴伏:人之劣性全消,善性就能達到純然精粹,動輒合乎天理人情,無需勉強,就如牛馴伏於牧童,不需要再拉住牽繩,自然步步隨著主人前進。
無礙:除惡務盡,德性日增,這是從善改惡的根本原則,人的劣性盡除,惡念消絕,行事皆出自然,合乎天性,無障無碍,如日月光明一般,潔白無瑕。
任運:人之善性達到純然精粹,一切的行為有如日月運轉,毫無勉強,就如同古人所說的饑知喫飯睏來眠,運米擔材出自然,這是自然的功夫,不需要絲毫造作,人若能夠如此行善,任我運行,就是人間的至人也。
相忘:牛的劣性全消,就如同人的惡念完全泯絕,善念達於純潔,有如白雲一樣,達到性無善惡、形無你我的境界,既然沒有你我之分別,哪裏還有善惡優劣之分呢?就像人牛兩相忘也。
獨照:世間萬種形象,善惡兩途,全憑我一心自察,明其是非,則一切行為無不光明正大,行事毫無瑕疵,全在性分中之一點靈光,浩浩蕩蕩行露其間,此即獨照也。
雙泯:人之有生,因有你我;既有你我,即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所以沉淪於生死苦海,永失真道。如今修至極致,達到人我兩忘,一切無聞無見無臭無聲,因此無所執著。
以上為禪宗的牧牛十圖,說明修道開悟見性的過程,非常尊貴,可以做為白陽期修道、行道的準則。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石屋清洪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讓我們印證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原來自性佛在我們的身上,但是有而不知其有,只要恭請天命明師,指點玄關金鎖之所在,遵照牧牛十圖的階段,循序漸進,努力用功夫,積極修辦,都可以讓本性發出無限的光輝,達本還源,離苦得樂。
註:
一、驀鼻驀讀音同「默」,突然或忽然把心牛的鼻子拉回來。
二、趙州無字透古尊宿語錄曰如何是祖師關?只者一箇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修行者只要參透趙州和尚的這個「無」時,「我」的意識開始逐漸脫落;及至「打成一片」,「我」就是「無」,「無」就是「我」時,原先的小我,就會昇華為「十方世界是全身」的大我了
三、心念:即心識之思念,通常指心識中剎那相續之念頭。
四、萬法歸一世間一切人事物皆稱為法,此即萬法。萬法皆因緣起,緣起即是性空,故曰萬法緣聲緣滅,所說萬法歸一,一即是空,空即是任一法也,所以最後都要回歸自性,空性也。
五、中道:不偏不倚圓通無礙的中庸之道。
六、妙智慧:是自我的真生命,俗稱智慧體、慧命、慧根、慧光也。
七、活佛:覺行圓滿,流露慈悲與智慧,還住在世間的修行人。
八、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圓融,面面俱到。
九、懺悔謂懺悔罪過錯以請求諒解。
十、妄心分別之心也。三藏法數中的解釋謂全真成妄,隨境生滅,念念不實,故曰妄心
十一、憂苦身心憂愁的痛苦,就會擾亂到自己的身心。
十二、便遭濁辱犯下錯語的行為,就會污辱自己的靈性。
十三、流浪生死污辱了自己的靈性,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
十四、永失真道既然沉淪於茫茫的苦海之中,就要永遠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十五、極致至極之宗旨也。
玄關金鎖傳承一脈揚正教

儒教當興濟化三曹返樂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