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3)、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3)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
出處:卍新纂續藏經第七十九冊,五燈會元、嘉泰普燈錄五燈嚴統
經文: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
經文釋義
五燈會元一書,是兩宋時期五部燈錄的萃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禪宗傳燈錄,對當時以及後世的文學,禪宗思想影響很大,在佛教史上所佔的地位非常重要。禪宗典籍多為編撰性質,猶以此書為甚。五燈會元第十卷記載洪州法昌倚遇禪師的求道、得道經過。法昌倚遇禪師,祖籍在福建省漳州,俗姓林,年少的時候就出家修行,得到崇福大師的傳授心法,受具足戒。當法昌倚遇禪師受到崇福大師指點正法眼藏以後,對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描述,舉例如下:「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今天機緣成熟,得到崇福大師指點正法眼藏的心法,點開玄關一竅,頓見本來面目,除去以前走多少的冤枉路。「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還知否?」:人生在水陸世界上,苦海無邊,為了生活而競爭忙碌,人事紛紛攘攘。在三界之中的眾生,有聖者與凡夫之分,要找到超凡入聖,離苦得樂的法門很難。以上這些道理,你們知道嗎?「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能夠一念迴光返照,一定可以脫離紅塵煩惱塵勞的牽纏,進入一佛乘,讓靈性不生不滅。
延伸演義
五燈會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一部史書,總共有二十卷。本書南宋淳祐十二年(一二五二年),杭州靈隱寺普濟禪師編集而成。五燈系指五部記敘禪宗世系源流的燈錄,五部燈錄是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等。五燈會元摘錄了五燈的精華,與原先五燈相比,篇幅減少了一半以上。元明以來,好禪人士多喜歡藏其書,五燈單部書遂少流通。五燈會元記述了宋朝以前,般若正法歷代祖師傳燈的典故。因為明燈能破一切黑暗,故以燈比喻之。傳法於有緣人,故曰傳燈。大般若經四百六卷說:「尊者善現,告尊者舍利子言:諸佛弟子凡有所說,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舍利子!如來為他宣說法要,與諸法性常不相違。諸佛弟子依所說法精勤修學,證法實性,由是為他有所宣說皆與法性不相違。故佛所言,如燈傳照。」維摩詰經菩薩品曰:「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古代傳道,亦稱傳燈,就是此義。五燈會元說: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可見古時候的修行人,能找到天命明師,擊開玄關,找到自家菩薩,會見主人翁,明心見性,直了成佛,可以省走很多冤枉路。如果不遇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開悟見性,則雖然千辛萬苦的修道,結果終生沒有成就的,猶如過江之鯽。可見要找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有多困難呀!五燈會元說:「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在苦海無邊的世界上,紅塵萬丈,萬事競爭紛擾,三界之中的聖者與凡夫,要找到領有天命,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非常稀少,好像海底撈針一樣,非常困難,你們知道嗎?可見自古以來,天命明師最難遇也。五燈會元再次強調玄關修持的重要,所以說:「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也就是訪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在玄關竅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恢復清靜光明的本來面目。這個功夫,就是迴光返照。何謂迴光返照呢?迴者收束六根;光者,性光;返者,返迴自性;照者,覺照也。只要一分鐘迴光返照,則一分鐘是佛,二六時中,迴光返照,則二六時中,時時刻刻,都是佛菩薩也。道德經第五十二章曰:「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的意思,就是用迴光返照的功夫,讓本性恢復光明,身心靈就不會受到災殃,因為這是承襲自古以來,聖聖相傳的大道也。道德經也指出迴光返照修持的好處。所以能夠迴光返照,智慧增長,靈性光明,就可以脫離一切苦厄,進入一佛乘,讓靈性長明不滅。自古以來,無數的修行者,為了了脫生死苦海,出家修行,受到無數無邊的辛苦與考驗,在苦海紅塵之中,受到各種紛擾的塵緣所干擾。這個正法眼藏的真宗大道,是自古以來,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的心印大法,三界以內的眾生,都難以尋覓的無上法寶。今之能夠得道,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得道以後,你領悟了嗎?蓋得道只是明師開導性質而已,日後還要用迴光返照,自修自悟,在本性的地方多下功夫,這是屬於一佛乘的頓悟法門,一定可以躲脫六道輪迴的羈鎖,而達到超凡入聖,無餘涅槃的境界。
修持心得
從以上大藏經五燈會元,法昌倚遇禪師的記載:擊玄關,除徼路,多少平人受辛苦。無邊剎海競紛紛,三界聖凡無覓處,無覓處,還知否?‥‥但能一念回光,定脫一乘羈鎖。」肯定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可以省去無數修行的冤枉路,印證普渡收圓,的確真實不虛。人生在世,苦海無邊,天命明師最難遇,能夠遇到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開啟玄關金鎖,再以迴光返照的功夫,立己達人,福慧雙修,內外並進,乃是明心見性,了脫生死,得登彼岸,最殊勝與尊貴的慈航寶筏。
註:
一、嘉泰普燈錄:凡三十卷,另有目錄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編,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編成,進於寧宗,奉敕入藏。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七冊。
二、五燈嚴統:凡二十五卷,另有目錄二卷。明代費隱通容、百癡行元合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九冊。
三、求道:皈依真理,加入一貫道。
四、得道:求得三寶心法,或修道以後,得證道果。
五、祖籍:祖籍是指一個家族族群共同認定的一位祖先的生長地。一些已經離開了祖先的生長地或已經離開了家鄉的人,他們的後代,仍然追溯遙遠祖先的出生地或家鄉,來作為自己祖籍。
六、心法:成仙證佛的秘法。
七、普渡普遍渡化眾生,求道修行。
八、收圓收圓者:「收」束身心、「圓」明覺性。末後收圓是原佛子返鄉之日。十五代祖曰:「開荒果位不算,醒來憑 分班,今番欲作佛領,先知一貫玄玄,天機了然不惑,知玄方可收圓。」
九、正法眼藏:又曰清淨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別傳之心印。
十、除路::交付。除去以前走多少冤枉路。
十一、剎海:猶言水路。
十二、競:競爭或比賽。
十三、紛紛:紛擾---多而雜亂。
十四、三界: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死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
十五、覓:1、找,尋求:食、取、尋、搜。2、數量單位,中國唐代南詔以十六枚貝為一覓。
十六、一佛乘:(術語)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華經所說。法華經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同品曰:于一佛乘,分别說三。金剛頂一字頂輪王儀軌經曰: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佛乘如來之頂法,等指諸佛體,是故名智拳。
十七、羈鎻:脫離紅塵煩惱、塵勞的牽纏。
十八、景德傳燈錄:凡三十卷。宋代道原撰。略稱傳燈錄。為我國禪宗史書之一。原題名為佛祖同參集。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本書集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七○一人之傳燈法系,內容包括行狀、機緣等。
十九、天聖廣燈錄:凡三十卷。宋代鎮國軍節度使李遵勗(一○三八)編,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刊行。收於卍續藏經第一三五冊。天聖七年(一○二九),遵勗獻廣燈錄於仁宗,仁宗賜「天聖」二字並序。本書繼景德傳燈錄之後,收錄釋尊、西天二十七祖、東土六祖、南嶽下九世、青原下十二世,約三百七十餘人之略傳及機緣。而於南嶽下禪師之敘述特別詳細,馬祖以後之諸師語錄幾乎全部收錄。
二十、建中靖國續燈錄:凡三十卷,另有目錄三卷。宋代僧佛國惟白編。收於卍續藏第一三六冊。書成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故冠以此年號。本書係繼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之後,依禪門法脈相續之次第,編列師資略歷、機緣語句、古則公案、偈頌等而成,全書大別為正宗、對機、拈古、頌古、偈頌等五門,而於臨濟、雲門諸師之語所錄較詳備。
二十一、聯燈會要: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稱禪宗聯燈錄。收於卍續藏經第一三六冊。列舉過去七佛至天童正覺之法嗣等禪宗五家之傳燈法系,並依序集錄其重要之機緣問答。
二十二、過江之鯽:鯽魚成群游過江面。比喻來往的人眾多,或追求時髦流行的人很多。如:街上的遊客有如過江之鯽,來來往往,好不熱鬧。
二十三、覺照:用覺悟的心來觀照一切。
二十四、苦海:指各種苦難之世界,亦即生死輪迴之三界六道。
二十五、塵緣:六塵之境,色聲香味觸法也。以是為心之所緣而污心性故也。
二十六、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本體是哲學用語,乃指宇宙的源頭,或說萬物之母。就是吾人的本體。本心也是本體,明師秘傳吩咐指的就是吾人的「本心」。
二十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歷盡艱辛,連鐵鞋都磨穿也找不到,而後忽然碰見所要尋找的人或物。比喻事有湊巧。
擊啟玄關東魯千秋傳妙意

迴光返照西方六度指迷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