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是永恆之人生價值是一股強大光明力量: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之道,乃源於人類之天性,實不分地域,不論種族,不問信仰,是人人所應遵行的至德要道,是普世永恆之人生價值,喚醒吾輩修道者,修天道須從人道做起,而「人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孝是一股強大光明的力量,可以造就溫馨和諧又歡悅喜樂的磁場,五穀在孝心感應下,都能起良善的變化,蔬果鮮美健全有機,稻麥與芽菜含藏活力,花朵盛開,光彩又美麗,四季豐收樂無比,汗水融在笑容裡,因為在孝子的世界裡,有愛、勤奮以及毅力,蟲蟻走避,不會侵襲,與水滋潤,不會過與不及,陽光給予歡呼,天人真心祝福,萬類感其德,真誠助之,滿願如意。


()堯舜之道以孝垂化群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詩經上說:極深遠的文王啊!他接續著光明,止在誠敬上,君臣子父國人止於仁敬孝慈信。白陽道場講究孝悌慈與誠敬信,提倡道化家庭,推廣三代同堂,實踐孝悌治家,實乃傳承古聖先王之德性。夫堯舜之道,文武之規,聖德百代感召,萬民欽服,皆是以孝垂化群黎也。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仁孝之德,必以中和成行也,欲中和不失,當持敬存養,持誠省察之,誠敬一發,定靜隨之,安慮而得,盡其本性,以全體大用,苟至如此,則智仁勇皆可沛然充之,不因富貴貧賤、寵辱優渥而改其途也,不因成敗得失、窮達險夷而失其職也,則孝行久矣,孝至恆矣,故誠敬二字乃孝之基。


()孝是人道第一步:


    百孝經第五篇「孝是人道第一步」訓中訓,仙佛慈悲云:「夫先王之道,莫大於孝;仲尼之教,莫本於孝。欲成聖人之全德,必立孝以誠其身、廣其忠恕。孝者,人倫之始,大道之基,事親之本也:冠乎眾德而開其端、本乎聖志而立其基、首乎善行而達世範、尊乎宗祖而淵流長、誠乎親朋忠社稷、終乎慕親而身示道。故推其孝悌,以奠萬德之基,注萬世之源,己行無慊,達純德全孝,以宜家宜國人。」言及古聖先王之聖道,孔老夫子之教化,皆本乎孝悌立國教民。若是想要成就古聖人純德全孝,就必須以孝悌誠明己身,盡己之心,推己及人,立身行道,己行俯仰無愧於心,足為家人國人之典範。誠如  恩師尊慈勉:孝是人類與生俱來之天性,孝是子女對父母應有的行為,孝是待人處世的根本,孝是立身行道的基石。徒兒們不僅要用心研讀百孝經仙佛聖訓,還須再三反芻,為的是要把這些醒世箴言、感人嘉話,深植心扉,融入生命中。更要用畢生的力量,實踐孝道,且發揚光大,由自己做起,感化家人,帶動親友,進而影響千千萬萬的蒼生,達到改造世界的理想,看人人恢復先天的率性,不再任性,個個展現原來的赤心,沒有私心,傳統道德重振,固有文化復興,家家和睦歡樂,民風敦厚純樸,社會自然清寧安定,堯天舜日必將再現,大同世界亦會到來,如此才能成就父母永垂不朽的美譽,報答雙親昊天罔極之恩德。


()修天道,必先由人道入手:


    活佛老師慈訓:「修天道,必先由人道入手;修天道,必須人格健全」自古聖人言「天人合一」,人道全則天道成,況且孝乃是人道第一步;至於人格健全,最需具備的條件乃古聖所講之三綱五常倫理。我們  老師  師母大開普度以來已經八十多年了,當年我們  恩師尊  恩師母傳道訂下了道之宗旨,其中最重要的是「孝父母、重師尊」,孝為八德之首,孝為萬善之先,聖人所訂下之三綱五常、五倫八德,離不開「孝道」,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


()孝子之事親─五種孝行:


    我們今天信道堅定,要修道的話,我們要立定志向,要聽從  老師  師母的教導,就是我們要孝父母、順父母,我們就要報恩了,那麼報恩我們應該要怎麼報呢?就是要做到聖人在孝經所講的五種孝,即孔子曰:「孝子之親事也。一、居則致其敬。二、養則致其樂。三、病則致其憂。四、喪則致其哀。五、祭則致其嚴。」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應該以此五種孝為根本。自古以來,忠臣孝子、節婦烈女,就是鬼神最欽佩的人了,對他最尊敬就是這四個字─忠孝節義,也就是浩然正氣,我們都應該好好去做。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今天我們修辦道要拿這五種不孝做借鏡,自己也要想一想,如果有接近某一種不孝之行為,我們就要徹底地反省、懺悔、改過。古聖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世人誰無過,改之為聖賢。」  濟公活佛救世真經:「古今誰無錯,過勿憚改入善科。」


()佛經言及父母十恩及孝女故事: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言及父母十恩:()懷胎守護恩;()臨產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咽苦吐甘恩;()迴乾就濕恩()哺乳養育恩;()洗濯不淨恩;()遠行憶念恩;()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愍恩。今天我們修辦道,要能知恩感恩更要報恩,因為孝為百行先,能孝感動天,諸佛心歡喜,福祿壽無邊。在佛經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有兩則孝女故事,一是婆羅門女,另一位是光目女,各自禮敬禮拜─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及清淨蓮華目如來,此二女皆是地藏菩薩之前身,為救母親各發大願,一是為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另一是發廣大誓願,廣救眾生,出離地獄輪迴之苦,更願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菩薩孝心,真是感天地、泣鬼神,悲憫無疆,誓願廣博啊!深值得為我們白陽弟子之典範楷模,足為尊仰效行。  活佛恩師每日祝禱文慈示:「這是我的使命,這是我的責任,我要當菩薩的千手千眼,我要當人間的菩薩。」


()孝心即佛心、孝行即佛行:


    活佛師尊慈訓:「孝為百行之首,仙佛根苗,成功要寶,善行之基,八德之首。」誠然孝乃吾人天行流露,羔羊尚知跪乳,烏鴉亦知反哺,人若不孝則真是禽獸不如也。三天主考慈語:「在白陽期我們講求的是聖凡兼修,在聖方面,弟妹們都力求突破,做得更圓滿更好;再凡方面,在家庭要落實孝敬兩尊活佛。」 濟公活佛慈訓:「萬聖之門以孝為基,古聖賢以孝為宗,孔孟之教以孝為本,綱常倫理以孝為始,學佛之人以孝為先,千經萬典以孝為戒,欲存心養性,修身齊家,己立達人者以孝為始,孝心即佛心,孝行即佛行,此乃千古不變之金科玉律也。」 孟郊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恩重難經言及假如有個人,左邊肩膀上挑負著父親,右邊肩膀上挑負著母親,挑到左右肩的扁擔把皮膚都磨破了,陷入骨頭,甚至還見到骨髓,就這樣要繞行那須彌山行走,經歷了千百次的長時間劫難,所流出的血已淹沒足踝了,即使是這樣,還是無法報答父母的深恩啊!孝是不限時間與空間而隨時隨地都要有的念頭,孝不是明天之事,是今天之事,是現在之事,故 恩師尊慈語交代:「咱們理天還有位  老母娘,所以要真主人當家,真主人當家就是應該做該做的事,改毛病、去脾氣,盡好為人子女之責任。」


()修辦道當盡大大孝,歸根復命:


   孝之種類分別:()小孝:口體之養,使父母衣食無缺,身體健康。()中孝:繼親之志,順親之心,完成父母志願教誨。()大孝:多行善事,遠播父母名聲,親有過能柔聲勸諫。()大大孝: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能夠讓父母得道、修道,遠離輪迴之苦,究竟成佛。  師尊老大人慈訓:「何謂行孝?渡父母求道、修道,幫助父母行道,超脫紅塵,逃離閻王之手,將靈性渡回理天,方為大大孝。」常言道: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行孝。 蘇東坡大仙慈訓:「百善孝為先,盡孝盡於  無極母,盡忠盡於  彌羅天,忠孝兩字要盡好,方稱圓滿。」我們今天以求道,勿忘根本,當時時體會  上天皇母時時盼望原佛子能夠早日歸根認  母,只要我們肯發真心來渡化眾生及修辦道,先天大孝便盡了,所以真修者,確知「孝是人道第一步」以盡人道達天道,行功了愿,內聖外王,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在後天能盡孝於父母,在先天能盡孝於   皇母娘,方能歸根復命,以達世界大同之


境,以竟普渡收圓之功。(柯慶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