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不可冤枉人

久濟亡功,一渴成怨+不可冤枉人


宋朝許斐《責井文》讓人省思 我是否長存對週遭的感恩心,卑微的我能活著就是多少人的供養,地球對我沒有責任及義務。多省心共勉

宋朝的許斐在《責井文》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年夏天,院中的水井因天氣乾旱而枯竭。許斐很生氣,責備枯井說:『我先前只當你這好那好,哪裡知道你居然在關鍵的時候沒水了,從今往後,我寧可不做飯不喝水,也不會再卑躬屈膝地向你要水了。』罵完,便回屋裡睡覺了。
夢裡,他見到一個童子,滿面塵土,嘴唇焦乾:『我是井神呀,使你鍋不生塵,衣服上不凝結污垢的,是誰呢?使你筆硯濕潤,可以奮筆書寫,酒杯裡盛滿了酒,泛著月影,浮著花香的,又是誰呢?長久地救助您卻沒有功勞,一次喝不到水便結成怨恨,您為麼如此缺少感恩之心呢?
我這就去敲開天門,請求打開泉水的閘門,滿足您沒有止境的取水要求。』
許斐從夢中驚醒,卻不見了童子,只聽到屋外響起了淅瀝的雨聲。
                這則故事令人深思.......

在現實生活中,『久濟亡功,一渴成怨』者不乏其人。
比如一個朋友,歷來仗義疏財,極講義氣。有個熟人日子過得不景氣,三番五次地向他借錢,他都有求必應。有一天,那人又來借錢,而且一張口還是一個大數目。不巧的是,這位朋友正投資做一筆生意,一時挪不出錢來滿足他。
結果那人說了許多陰不陰陽不陽的話,恨恨地走了,碰上這種人就夠嗆了。
 
許斐的《責井文》給了我們幾點很好的警惕
一是我們要心懷感激之情,對待幫助過我們的人要言謝。
二是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在求助於別人的時候體諒別人的難處,不要動輒生恨
三是要心胸寬闊,善待別人的無理取鬧。

文中的井神遭到人家不講理的責備後,還肯上天「賣面子」代人要水,這表現了很大程度的寬容之心,令人心生敬意。
 
人生在世,碰上「枯井」的時候很多,但願你不會去責罵「枯井」。當幫助他十次百次時,他不見得會感謝。但當有一次不幫他時,他一定會不悅、抱怨。
此時只有兩種情況:
一是他本身個性如此,不懂得感恩惜福。
一是他沒將你當朋友,不把你當一回事。

 對待這種人最好的方式是 ---遠離他!

 

不可冤枉人

為了發表研究報告,三女兒忙著翻尋她珍藏在衣櫃內的套裝,這是她學術討論會上的正式禮服。找了找,好不容易找出來了,但整件套裝已破了好多個洞,根本不能再派上用場了。


“死老鼠,什麼不能咬,幹嘛偏偏咬破我的衣服,死老鼠!死老鼠!”三女兒終於忍不住地罵了一句又一句,而且還心有不甘,十分懷恨不平。


我說:“寶貝女兒呀!你可曾親眼目睹這死老鼠咬破你的衣服?如果沒有親眼目睹,我們可不能冤枉對方唷!”


我女兒楞住了。


我又說:“即使是一隻老鼠,它也有不容我們污蔑的品格。除非我們有確切的證據,我們都無權入它於罪經典上要我們嚴守八正道,這是我們為人處世當守的分寸。我們不能因為對方比我們弱小,或因為對方沒有聲音,便把對方給吞了,給吃了!”


三女兒聽了,似乎還可以接受。她說:“媽,我錯了,我向老鼠道歉。”


這件事以後,家裏的孩子們,都瞭解自己媽媽的心態和心情,都清楚自己能說的是什麼,畢竟親眼目睹的事都未必真實無誤,何況自己不在場的點點滴滴,怎能憑著不可靠的想像來入對方于罪呢?


我們一起勾了勾手指,約定共同遵守一項八正道戒一一我們不欺負弱小,也決不因為對方沒有聲音,便隨意冤枉對方,入對方于罪。

這是為人處世當守的口德與分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