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中庸釋義9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

中庸釋義9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


【原文】:「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一、要旨:本章承上章大智之故,而能推行大道於天下,本章則舉出假聰明的人,不足以行道,強調欲行道,必先明理,具備大智慧,才是真知,才能宏揚聖道。


二、分解:


【原文】:「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註解】:予知:我很聰明。罟:音古,是捕魚、鳥的網。擭:音貨,是捕野獸


                      的籠子。陷阱:捕野獸的坑洞。辟:即逃避。


【解釋】:孔子說:一般的人都說自己很聰明,可以把別人趕入網子、籠子、或


                      陷阱之中,可是自己卻不能避開這種禍害。


*、心得記要:


 1、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因此以私我之見,


         以及以為自己的意見是全對的人,都是假聰明,都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


 2、舜帝得堯帝授予真道,又有智慧,故謂真知,而能推行中庸之道。一般的人不得真道,不肯積功累德,又自恃後天之聰明,而曰予知,實乃自誤誤人。


 3、有形的罟擭、籠子、陷阱,人都知道是禍害而避開,但是無形的酒色財氣、名利恩愛、貪嗔痴愛::等都不知要趕快避開是真知嗎?


 4、進一步言,人的生老病死、六道輪迴、因緣果報,都不知如何尋求解脫之道,更是非真知也。


 5、上章孔子所說的知乃是真知,知本性、知真道、知出離生死苦海的大明路。本章所述的知,乃是後天的聰明,迷於名利財色,流浪生死,輪迴六道,較易墮入陷阱,罟擭之中,更為甚矣。


【原文】: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註解】:期月:滿一個月的意思。


【解釋】:相同的,人人都說自己很聰明,知道中庸之道的寶貴,立志要來實行中庸之道,但是不能持之以恆,往往連一個月的時間都守不住。


*、心得記要:


1、人人都說我很聰明,其實都是假聰明,老子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說,能夠洞察人的善惡與賢愚,以及分別別人的是非與作為,這是智的表現,能反省自己的過錯,明白自己的心性,才是真知。


2、假聰明,鋒芒外露,好求表現;並非智慧之舉也。


3、擇乎中庸,拳拳服膺,終身信受奉行,必能成聖成賢,六組壇經般若品云:「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


4、修辦道連一個月的時間都守不住,是因為認理未清,以假聰明作主,緣淺孽重,靈明的本性被慾望埋沒所致也。


5、修辦道者,要去假聰明機智,以本性良心做主,用妙智慧,學習老子第十九章所說:「見素抱樸,少思寡欲」,才能由假聰明而返回真智慧。


 


 















 


人皆曰予知



真知



安而行之



利而行之



勉強而行之



假知



陷入諸罟陷井



迷於酒色財氣


名利恩愛



不能期月守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