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修道故事-120--誠心感應



      修道故事-120--誠心感應

        「誠心」以及「孝心」皆可感動天地,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定律,人生在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蓋因累劫所造的因果牽纏所致也。但是每當遇到困難,或人力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只要誠心誠意,心無雜念。禱告於仙佛聖神之前,至誠所致,每獲感應,決非迷信。今引例拜神獲感應一事,以證實神威顯赫,真實不虛也。 

        台北市,有一位沈山豬的人,經營米商多年,生意隆盛,家道小康,其為人勤勉,生平頗敬奉 霞海城隍。有一日孫媳阿花在樓上縫補米袋,忽然遺失金戒指一只,重約三錢,阿花乃初來新婦,遭此貴重品失落,非常憂慮,恐受翁姑譴責,然事關重大,不得已向翁姑稟明。翁姑罵曰:「汝入我門未幾,不知謹慎,竟然遺失金戒指,限三天,必將原物尋回,否則,決不饒汝。」阿花聞之,啼哭泣淒,終日欲狂,狀甚可憐,雖四處搜尋,而俱無形影,一家雜音不休,適山豬自外歸,聞知此事,同阿花說:﹁可速往禱城隍求其庇佑,指點何人拾去?﹂並命全家之人,有拾得者,乃早獻出,以免害人,而受神責。阿花翌早,虔誠持齋,往台北市霞海城隍座前,跪訴失金戒指之事,舉筊連擲數下,廟中道士甚眾,見此情形,不覺相顧而笑,阿花因被道士笑,因而悻悻然欲歸,道士此時間婦人祈禱何事不妨告訴我等,當為汝排難解紛,阿花說:「昨天失去金戒指一只,被姑痛責,限三天,必要將原物覓回,為此訴于誠隍。道士說:原來如此,但非作疏哀懇,難得尋回。」阿花心急,焉能待作疏,況擲筊之時曾被道士嘲笑,心猶介介,明知道士意在賺錢,遂說:「假若我能將原物尋回,汝等則將如之何?」道士們共忖其難以尋回,乃曰:「汝無作疏,哀懇城隍,若能將原物覓回,任汝將我等道士桌推倒,我輩永離此廟。」言畢,阿花歸家。是晚果夢城隍指點遺失之處,天明,阿花自思其處,經找尋數次皆不見影跡,恐所夢非真亦不再往尋,如此繼續三夜所夢皆同,阿花始將夢境稟告于姑,姑曰:「汝既得聖示,如何待今朝才言,胡不速向指點之處覓看。」於是依城隍的指示,果然找到了失物,全家欣喜無限。

        姑翌日虔備鮮花素果,命阿花前往答謝神恩,阿花至廟叩謝畢,乃向道士說:「汝等曾言,我若能尋回金戒指,道士桌任我掀倒,今日當不食言。」眾道士啞口無言,面面相觀,終賴旁人代為斡旋息事。誠哉,霞海城隍之靈赫,遠近馳名,香火彌盛,莫不以阿花之事傳為佳話,遍及全台,至令台北市猶盛傳其事。益證明神之靈應,豈可視為迷信哉?

【啟示】:

後學認為,若遇到困難,欲求神明獲得感應,首先要身心清淨,加上至誠,才有效驗。古代聖人言:「雖有惡人,只要他能齋戒沐浴,就可以祭祀上帝。」所謂「齋戒﹂就是戒絕嗜慾。「齋」這一個字是用來使人洗心滌慮,讓人內心清楚明白。所謂「戒」狹義只是戒其不當之行為,試探有無誠意也。現在的人講齋戒,就是以吃素戒殺放生來表達其心意,以清淨來潔身自好,這沒有什麼不相宜的,不過拜神之道,內心必須極為誠敬,外表必須整肅儀容,才能蒙邀吉神的庇佑。俗語說:「有他的誠意,就有他敬奉的神,沒有他的誠意,就沒有神的存在。」另外祭品,不可以講究奢華,宜清淡樸素為佳,因神人是同一個道理,何嘗有不同的地方。然而不用禮貌來奉祀神,神必不願意接受妳的招待。所謂來享受非禮的祭品,乃是淫邪的惡鬼接受不禮貌的食物招待,必然是等待飲食的小人。應當知道神明不可褻瀆,亦不可逢迎趨奉的態度來求神歡心,如果有所祈求禱告,切勿宰殺豬羊,來增加罪惡,只宜很潔淨地準備花果素餐,虔誠奉祀,自然神明歡喜。還有一點,目前大道普傳,很多得道道親,對後天神明如媽祖、王爺、保生大帝、哪吒太子、五府千歲:等不加尊敬,認為係後天低級神明,而起分別心,妄加批評輕視,認為自己得道以後,果位必高於後天神祇,此點想法大錯特錯,蓋人還在陰陽五行中,且未立何大功大德,累劫以來的冤孽尚未消清,日後功過相抵消,功過多寡尚未定論,升降還是未知數,怎可夜郎自大呢?況且神明係有功於世,被上帝敖封神祇,護國佑民,功高德重,值得吾人效法與尊敬,冀望得道同修、宜注意之,方不造無形之過失,到時後悔遲矣。

詩曰:低心下氣學神仙  

拜佛虔誠奉前

            清口持齋息妄念  

超凡入聖証金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