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從弘揚一貫道義 實踐道德改善風氣



從弘揚一貫道義  實踐道德改善風氣

廿一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科學最發達,物質最得勢,也是生活最奢華的時代,人民所得較以往富有,然而一般並未享受到「高所得」帶來的成果,所面對的,卻是一個治安日益惡化的環境,心情上的不安倍甚於往昔。故如何力挽頹風,因應遽變的社會環境,締建一個富庶和諧的美好社會,為宗教界有志之士共同戮力以赴的一大目標。如眾所知,欲改造世界,先改造人心,當以科學精神求「真」」以倫理道德求「善」,藉文學藝術求「美」,透過宗教靈修求「聖」,方可躋世界(社會)於「真、善、美、聖」之境界。


「一貫道」之本質為中華文化,復擷取孔孟儒家思想之精髓,以積極的入世精神來教化人心,改造世界。目前「一貫道總會、分會及支會」相繼地成立,已深受政府及社會各界肯定,並寄予厚望,其精神主張亦均與吾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故獲得廣大知識份子的投入與認同。中國人喜歡講天道好還,大道無私,公道自在人心‥‥等的話,足見是以「道」 (即真理)為國人普遍之信仰。而儒家始終對「人間世」有極度的關懷,孔孟思想特具廣大的包容精神,為他種文化所不及,當今著名的宗教幾乎全是外來的,我們那可以接受而不排斥,更無所謂宗教戰爭,足證我們深受孔孟’ 老莊思想薰陶,心量廣潤。一貫道為「天啟」的信仰,亦秉承此一特色,欲透過切實可行之途徑,以造就人間天堂,即大同世界,是把天堂搬到人間來,這正是儒學的平易處,也正是一貫道信仰之可貴處。因此,歷來宗教泰半是由國外輸入的,而今一貫道卻是輸出的,足以代表件中華文化之精神與特色,這確是令人自豪的。


    一貫道信仰最合乎國情,一本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心思想的孔孟之道,與國父「三民主義」中所要建設的理想社會:大同世界,完全不謀而合。其思想淵源正來自二千五百年前,記載於禮記禮運大同篇中短短的一百零六個字。欲建設理想社會,是世界各國思想家一直在尋思的問題,但他們提出了許多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等,實驗結果那有許多缺陷,比不上聖人以短短百餘字,將諸國家各種揩施都包括在內,且含政、經、社、文化各方面,無所遺漏。首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凡事以天下眾生之利益為前提,「選賢與能」是內政運作品「講信修睦」是外交政策,「不獨親其親,子其子」則要發揮博愛精神,「矜寡孤獨者皆有所養」,是指社會福利措施,治安上則要做到沒有盜窈亂賊,也就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


我們前賢曾開示創造大同世界,應具備的學問,大致如下:


一、心理學:須排除敵對的心理(即對待心),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心一貫道講求心胸寬大,原諒人、同情人,要有愛心ㄝ更要誠心誠意。


二、飲食學:吃東西要節制,不可暴飲暴食,減少殺生害命,培養道德心、佛心。


三、運動學:不管是外丹功、八段錦或太極拳都好,要有桓心勤練不斷,動中可以取靜,因此而心平氣和,雜念消除,脾氣遁形矣。


四、衛生學:清潔外在環境,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調和內在心境,不要胡思亂想,或生出「貪嗔癡愛、怨恨惱怒煩」的念頭。


五、精神學:要精神振作有朝氣,能善用思考來策劃事情,並保持樂觀活潑及瀟灑。


六、家庭學:古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能治」。家要有規矩,五倫要遵守,勤儉持家,忍耐負責。


七、社會學:要互助互諒,濟困扶危,熱心公益,非禮勿「視、聽、言、動」,才是君子。


八、倫理學:除家庭倫理外,更進一步講求宗族、社會倫理,要謹言慎行,敬老尊賢。


九、社會學:要行「忠信」之道,說話忠信,做事篤實,可以打遍天下。結交德行好的人方而能勸善規過,才會使品德精進。


十、公德學:不只注重個體私德,而疏忽群體公德,這是我們極待培養的。


    以上淺顯的道理,多半是源自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只要能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受益無窮。至於如何「弘揚道義,實踐倫理道德」呢?約有如下數端:


一、本著一貫道精神啟發良知良能:由政府大力支持,教育部、救國團等全力配合,鼓勵提倡宗教教育,增設宗教學院、研究院,或於學校及社會教育課程中、社團中、週會時,請人演講.並視需要而適當地介紹宗教,適時地加入少部份宗教課程。現今犯罪率不斷提高,作奸犯科者十之八九都是無神論,甚至不知良知為何物。我們一貫道部本著儒家精神,從「人心根本處」滋潤全身,讓靈明本性再現光明。


二、須從教育入手,使宗教、家庭、學校及社會四種教育緊密結合.相輔相成,使其不再呈現脫節現象,欲振乏力。今日一貫道所為,即是藉著積極的「自覺覺他」的教育效果,挽化世風人心,彌補學校及家庭教育之不足,強化家庭教育,進而由一貫道道場展現社教之功能,為一己和眾人創造幸福。


三、寓教於樂,成果不凡:社會各界一再擔心青少年問題,一貫道前輩首先重視到青少年問題乃是父母疏於關心,學校老師力所不及,社會的引誘,乃曾籌辦青少年暑期國學育樂營,獲得廣泛迴響,台北市政府發現自宗教團體來辦效果頗佳。


四、進修、陶冶、變化氣質:亡博樟一貫道的特色不在於誦經,不在於排場,而是在於一連串的進修。一個對宗教陌生的人,當他求了道之後,方接觸進修班能使他當下迴光返照,感嘆時光易逝、歲月不饒人,能夠覺悟名利的牽纏,使他發心淡泊、明志,使他感到數十寒暑不可輕易流失,因而樂於再進修。從感恩到發心,從飲水思源到敬老尊賢,從布施到無為,從實踐到體悟,都是一貫道度人才引人入勝的殊緣。道不是高深的學問,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上。從度好人、說好話、做好事,以培功立德。所以一貫道道親都是從實踐中求證驗,從力行中得甘露,自自然然法喜充沛其中。


      「天下溺,援之以道。」社會病了,風氣壞了,大家不用灰心頹志,我們卓然知道,病在自私自利,壞在功利主義,只要有識者能共體上天好生之德,不忍民族幼苗受摧殘。為人父母者有義務去栽培,為社會一份子的更有責任激濁揚清,所以我們必須結合各宗各派,各宗教人士一齊來淨化世道人心而努力。一貫道來臺六十年多年,構默默推動倫理道德,實踐修身齊家,力行中華文化,已頗具磐基,今後道親的責任更重,為喚起人類良知,義務更深,同胞血肉濃於水,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你、我共同的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