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修道故事-35--無相佈施



      修道故事-35--無相佈施


金剛經說:「離一切相,是名菩薩。」又曰:「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加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慈悲的指出,修辦道的佛弟子,要看淡名利,不要執著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根、六塵的污染,因為世間一切色相根塵,都是幻生幻滅,虛妄不實在的,只有福德跟智慧,才是本性自己所擁有的。尤其行善佈施,更不可以著相,著相行善,謂之陽善,功德十得其一,行功不著相,不為人知謂之陰功,功德十得其十,可見無住相佈施,功德確實不可思議。茲引例阿育王的故事,加以闡述:

釋迦牟尼佛涅槃,經過百年以後,印度出現一位很有名的阿育王,阿育王年輕的時候不信佛,中年以後因為得到種種的感應,以及對真理的體認,才開始信佛。阿育王何以能夠成為國王呢?根據阿育王傳的記載,是這樣的:阿育王與優婆鞠多尊者的前生,倆人是很要好的朋友,那個時候剛好遇到釋迦牟尼佛應世普渡眾生,有一次,遇到佛陀出來托缽化緣,在路上遇到兩個小孩子在玩泥巴,這兩個小孩看到佛陀,非常恭敬,又看到佛陀手裡拿了一個缽,這時阿育王前生的小孩,手裡正抓一把沙子,走到佛陀的面前,就說:「這個供養你。佛陀說:「善哉!善哉!」阿育王的朋友也以最至誠的心,隨喜佈施。因為他們兩個人,以無相的心來行佈施,於是釋迦牟尼佛就為他預言:「百年以後,以此功德,一個當治世的帝王,一個當輔相。」阿育王就是那個供養沙子的小孩。因為阿育王前世供養過佛陀,又受到佛陀的咐囑,因此能轉世為帝王,但是他所供養的是沙子,所以一生患有皮膚病,膚癢難當,這是因果關連也。

【啟示】: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無住相佈施,功德不可思議,福報亦不可思議,因為阿育王前世為小孩不住相的佈施,的確是無心的,他手裡拿的沙子,在眼裡好像黃金一樣的尊貴,一念的至誠,供養佛陀,真正做到無住相佈施,所以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報。諸位前賢大德,如果大家學習阿育王一樣,明天拿了很多的供品到聖賢仙佛的面前供養,祈求來生生個治世的聖王,有可能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是有心的。佛教因為有阿育王的集結經典,才有今日佛經三藏十二部的流傳,故阿育王對佛教的貢獻,功不可沒。阿育王一生修了八萬四千個佛塔,其中有一個佛搭在唐朝的時候,可能是地震或其他的原故,從印度飛到中國來,落在浙江寧波,就是現在的阿育王寺,寺理面有佛陀的真身舍利。總之,無住相佈施,行外功返其自然,以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在修辦道的過程之中,宜隨順因緣,各盡職責,安分守己,不貪功,不濫渡,行無住相佈施,待功德圓滿,必能返璞歸真,同登極樂。

詩曰:

    心處事得超然

    去天真現眼前

     德存仁觀自在

     能體空證金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