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金剛經問答37甚麼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問答37甚麼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一體同觀分第十八曰:「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佛陀慈悲的指出,眾生的心是千變萬化,名之為「若干種心」,時常被境所轉,日爭名利,夜逐聲色,就像一隻野猴子,脖子上雖然鎖著鍊子,但還是時時刻刻的往返走動,沒有半刻置閒,因而人的慾念、妄想,有增無減,精神與體力日漸消耗,莫怪疾病有增無減,各大醫院皆人滿為患,甚而沈淪六道,永不停止,所以佛陀訴為「非心」,不是我們本來的真心。聖經云:「天空的飛鳥有窩,狐狸有洞,可惜人們沒有枕頭的地方」,枕頭的地方名為真心,又名為道心,乃是清淨覺性的本體。六祖曰:「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若能「迴光返照」,腦中的腦(松果體)得到生物磁,即能滋長,三心沒有,邪念煩惱自除,直接契入無生,不著兩邊,即得自在解脫矣。活佛師尊曰:「修道只憑誠心現,辦道且要盡心做‥‥今日修道乃修心,修回赤子靈明之心。」又曰:「修道得要實心腳踏實地的修,修你的心,不是修你的外表,讓人家稱讚你,然後你就以為自己是好人啦?可不是這麼一回事喔!這修道是修內心,行內德,有德才有功,若功有德,沒有功,是不行的啊!那麼光有功,沒有德,這也不行的喔!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得內外兼備 。」活佛師尊說的內心、內德,是咱們的道心,純善無惡,並非人心、血心,因為人心、血心,是由喜、怒、哀、樂、愛、惡、悲、恐‥‥等之妄心所生,皆非本然之心,故謂之非心。過去心不可得,是修行者之重要課題之一,因為過河須用筏,上岸須捨筏,則先天本然之佛性,清靜妙明之真心才能顯現。所謂過去心不可得,因為我們過去所接受的境遇,貯存的一種紀錄,如果我們時常浸浴在過去心的回憶裏,就像蓄電池在漏電一般,致使精神昏沈,心性迷亂,擾亂清淨的本性,致使憂鬱、悽涼、傍徨、昏亂充滿著心田,埋昧了自性,如斯,豈能清淨解脫呢?所以我們要以良心當家,過去心當作是過眼雲煙,付之流水,非但不能追求,反而要放下,使「私慾淨盡,天理流行」,從太極的對待中,回復到無極的絕對裡,才能得到禪定喜悅。


        現在心不可得:心意會發射一種心波,若受到某種原因的干擾,就會失去原有平穩的頻率,身體是由心來指揮的,只要我們不為外在環境的事物紛擾,使心放輕鬆,開發潛能,便能使智慧與能量釋放出來。所謂的現在心,即是「自我觀念」型態的分別,所以說:「現在心」也可以說是「分別心」,修道者要有淡化人生的隨緣隨法去處理事物,達到如如不動。活佛師尊曰:「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又曰:「辦道要以無所求無所怨之心精進不已,人虧大補」。如斯心性才能圓明。


        未來心不可得:所謂的未來心,乃是把過去心及現在心悉數累積起來的一種「蘊積」的心識型態,當「未來心」的蘊積累積到某種程度之時,在於心識型態沒有穩定之時,它的流轉逐也隨著因緣而奔流,流轉不滅,像是如夢幻泡影一般,這算是虛花假景似的,如果心性沒能隨法去識破「技倆」,可能心性也隨著如露亦加電的消滅,為此原故,人生終不免要受到無窮無盡的煩惱苦痛,而且苦痛卻是建築於靡樂邊緣,但是那種暫時的快樂卻不能知足,甚至乃是痛苦的根源,致使心性消弭,慧光黯然,是故未來心不可得,實乃至理名言。


三心不可得,如幻如影,虛偽不實,乃是污染自性的微塵,棄除三心,即能棄除微塵,如日光之明照,若明珠之出土,則光明無量也。一切唯心造,心即是佛,佛是徹底的覺悟者,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是未來佛,佛菩薩是具足了大智、大能。當我們有大智慧,即可解脫生死的煩惱;有了大能,即能使身心康泰。當我們禮拜叩首時,身心都是放鬆的,而制心一處(玄關),無事不辦,當三心不可得時,心就能完全定下來,心定下來就能產生能量、智慧。當我們誠心默唸真經佛號時,即能感應到佛菩薩,佛在心中,心誠則靈,若能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於一切處觀照自性,精進修持,知行合一,體用兼骸,智慧必能開通,本性定然欣欣向榮,大放光明也。總之,無眼耳鼻舌身意,叫做一塵不染,三心如夢幻泡影露電,萬法皆空也,自性就能顯露,此是明心見性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